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Shtie.  D  廖晓兰 《杂粮作物》1992,(3):39-42
由马铃薯早疫交链孢(Alternaria solani)引起的马铃薯早疫病和由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美国东北地区马铃薯的两种最重要的真菌病害。晚疫病是偶尔发生的,但极具危害性,而早疫病危害较轻,但经常发生。马铃薯种植者施用大量的杀菌剂来控制这两种病害,在美国东北部通常是当植株高15~20厘米时进行首次喷药,以后每周喷1次直至植株枯死,共喷药7~10次。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马铃薯主产区真菌病害的种类及其发生特点,2014~2017年对马铃薯主产区真菌病害发生及流行情况进行调查,为开展关键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理论参考。调查表明,北疆有9种马铃薯真菌性病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黑痣病、干腐病。病害的发生时间与严重程度取决于当地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播期;主要病害因不同地区、年份、品种、栽培模式发生情况有差异;马铃薯黑痣病、黄萎病等土传病害日益严重,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优化施肥量控制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早疫病是一种常见的马铃薯病害,采用农艺措施控制病害的发生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本试验通过施肥处理控制早疫病危害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早疫病发生早晚与施肥多少直接相关,施用60 kg/667m2和40 kg/667m2马铃薯复合肥,对早疫病防治效果为93.39%和88.56%,增产26.61%和22.18%,纯增效益405元/667m2和365元/667m2。因此,施40~60 kg/667m2马铃薯复合肥可以作为防治马铃薯早疫病发生的一项农业措施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4.
陇中干旱半干旱区不同马铃薯品种重茬抗病性和产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5,(3):146-149
针对陇中干旱半干旱区大面积种植马铃薯导致的重茬病害严重问题,试验研究了不同马铃薯品种在重茬地中的抗病性和产量表现。通过对各参试马铃薯品种早疫病、晚疫病、黑痣病及薯块腐烂病害抗性研究与产量、单株结薯数及商品率的综合分析,筛选出抗病性强、易贮藏、产量高、商品率好的‘陇薯7号’和‘陇薯6号’2个品种,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重茬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一季作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和二十八星瓢虫,此外,病毒引起的品种退化比较普遍,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文根据河北省一季作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包括将马铃薯与玉米、大白菜等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减轻黑痣病危害;采用脱毒薯克服病毒引起的品种退化问题;种薯和(或)土壤消毒控制黑痣病和晚疫病;待马铃薯生长至封垄后,遇到适宜晚疫病发生的天气,喷施1~3次保护性杀菌剂预防晚疫病和早疫病;一旦监测到晚疫病中心病株后即拔除并装入塑料袋带出田外,并交替喷施有治疗效果、能兼治早疫病且作用机制不同的内吸性杀菌剂及混剂;田间出现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在杀菌剂中混入高效氯氰菊酯或高效氯氟氰菊酯等高效杀虫剂防虫;马铃薯成熟前1~2周将地上部分割掉并运出田外后收获块茎。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马铃薯真菌病害种类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1年7月至2002年12月对河北省马铃薯在生长期和储存期进行病害种类调查,共发现了5种主要真菌病害,即早疫病、晚疫病、枯萎病、干腐病和马铃薯黑痣病,并明确了它们在河北省范围内的大致分布。通过对河北省马铃薯真菌病害的病原进行鉴定,共鉴定出了7种病原菌,即:Fusarium solani、Fusarium semiteatum、Fusarium moniliforme、Fusarium oxysporum、Rhizoctonia solani、Phytophthora infestans、Alternaria solani。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文章重点介绍了黑龙江省在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与A2交配型测定、马铃薯晚疫病检测技术研究、抗晚疫病育种及植物源杀菌剂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的方法,这些对今后黑龙江省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割秧时期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1 前 言 晚疫病是当前影响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的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各大马铃薯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不外乎两种主要方式:培育抗病品种及药剂防治。随着晚疫病菌A2交配型在我国的出现,致使抗病育种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短期内难有成效,所以药剂防治仍是当前防治晚疫病的首选方式。但药剂防治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晚疫病是世界马铃薯重要病害之一,多年来,该病害在我国频繁发生流行,是影响我国马铃薯高产和稳产的主要障碍之一。该文旨在总结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分布、流行规律和侵染方式,提出了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专用型稀土旱地宝在宁夏南部干旱区对马铃薯刀切种薯浸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设计的3种不同浓度稀释液浸种20~30 min可使马铃薯比对照提早出苗3~5 d,提前成熟3~10 d,株高增加3.5~12.0 cm,产量增加3.4%~19.9%,并能有效预防早疫病、晚疫病、环腐病等细菌性病害。在3种不同浓度稀释液中,以25倍和50倍稀释液浸种防病抗旱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鄂薯和华薯系列马铃薯品种是由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和华中农业大学马铃薯团队选育而成的品种。鄂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大多为中晚熟品种,适合西南山区种植;华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多为早熟品种,适于华中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种植。研究对2个系列品种部分晚疫病抗病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同时对几个水平抗性相关基因SNP位点进行了检测。研究表明,鄂薯、华恩和华薯系列部分马铃薯品种含有R3a、R3b基因,鄂薯和华恩系列含有R8基因。总体上R8标记与抗性存在正向关联。部分马铃薯品种中可以检测到一些已报道与田间抗性有关的SNP位点,但品种晚疫病抗性表现与SNP位点分布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播种前2、3、4、6 d分别用甲基硫菌灵和硫酸链霉素对马铃薯种薯切薯后干拌、湿拌,以不拌种做对照,探讨干拌、湿拌以及拌种后间隔期对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田间病薯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药剂的不同拌种方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干拌的拌种方式增产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平均增产38.05%,播种前2 d切薯并采用药剂干拌对减少田间病薯率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云南春作马铃薯上普遍发生,且危害较重,给当地马铃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生产造成的损失,试验研究了11种药剂7种药剂组合(包衣剂+保护剂+治疗剂)通过播种期种薯包衣,现蕾期叶面喷施一次保护剂,发病初期和发病中期叶面各喷一次治疗剂的方法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结果表明,药剂组合种薯包衣+甲霜·锰锌+氟吡菌胺·霜霉威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到60.99%,增产率176.28%,增效率152.27%;其次是种薯包衣+霜脲·锰锌+氟吡菌胺·霜霉威组合,防治效果达到60.15%,增产率173.20%,增效率150.55%。这2个药剂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技术发展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内外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一定气象条件规则的人工预警方法;第二阶段是基于预测模型的电算预警技术;第三阶段是基于田间病害监测和信息技术的监测预警系统。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主要应用监测预警系统。我国也已组建了"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并已实现网上运行和服务(其域名为:www.china-blight.ne)t,该系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将为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和有效防控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有机肥防治马铃薯早疫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2011年通过田间小区方法进行了有机肥防治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品种‘克新1号’和‘费乌瑞它’667 m^2施有机肥1 500-5 000 kg及667 m^2施有机肥1 500 kg+复合化肥50 kg均对马铃薯早疫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防效为38.8%-68.8%,特别是667 m^2施有机肥5 000 kg、667 m^2施有机肥1 500 kg+复合化肥50 kg防效更加显著,增产21.2%-27.8%。667 m^2施有机肥1 500-5 000 kg及施有机肥1 500 kg+复合化肥50 kg比施复合化肥50 kg提早出苗1-4 d不等,品种‘费乌瑞它’提早出苗更明显,但施用或增施有机肥对2个品种出苗率无影响。施用有机肥为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黑龙江省目前主要病害之一,每年发生和流行的程度均不同,但一般年份都会使得马铃薯产量减少20%左右,所以对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工作越来越被重视。简单介绍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及发病规律,分析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情况,从品种选择、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和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治策略和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晚疫病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晚疫病是危害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可导致马铃薯的大量减产。多年来研究人员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抗病品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野生资源中分离抗病基因,并将其转入到栽培种马铃薯中可以获得抗病特性。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多个抗晚疫病基因被发现和图谱,且部分基因已被转入到栽培品种中。本文从晚疫病抗病基因的发现、分离、定位及克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宣威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定点观察的方法,连续3年对云南省宣威市马铃薯种植田块中田间气候、种植习惯、品种等因素进行调查记录,同时观察记录该区域马铃薯晚疫病田间发生、发展情况。结果表明:马铃薯疫病在云南宣威市的发生与流行受主栽品种的抗性、种薯带菌率以及田间气候条件等多因素综合影响。新品种滇薯6号在当地表现出较好的抗性;种薯带菌率越高,田间晚疫病发生越重,流行越快;田间相对湿度高,对晚疫病发生与流行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