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讨福戈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于2010年在湖南湘阴开展了40%福戈W G等药剂的比较试验。每公顷用40%福戈W G 180 g,40%丙溴磷EC 1 500 mL+1.8%阿维菌素EC 1 200 mL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后14 d防治效果分别为90.04%,82.24%,防治水稻二化螟药后14 d防治效果分别为85.92%,81.69%;每公顷用40%福戈W G 150 g,25%扑虱灵W P 750 g防治稻飞虱,药后14 d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0.84%,75.65%。结果表明:40%福戈W G对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优于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其它常规药剂。  相似文献   

2.
3种杀虫剂防治甘蔗害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根施30%度锐SC、70%锐胜WG和40%福戈WG三种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蓟马、绵蚜虫都有良好防治效果。施药后60d,螟害枯心防效达70%以上;10株蓟马虫量防治效果在65%以上,有虫株防效下降,但明显优于对照;除40%福戈WG 450g/hm2有绵蚜虫危害外,其它各药剂处理防治效果均达100%,明显优于对照。生产上应用以30%度锐SC 600mL/hm2、70%锐胜WG 225g/hm2、40%福戈WG 600g/hm2为宜,结合甘蔗下种和施肥培土,与化肥混合均匀,施用后及时覆土。  相似文献   

3.
探讨40 %福戈WG对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三大害虫水稻的兼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0-150 g/hm2的40 %福戈WG对水稻三大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较长,施用时间灵活,值得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稻纵卷叶螟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9个药剂在稻纵卷叶螟四(2)代和五(3)代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康宽SC、5%锐劲特SC、40%福戈WG和21%氟晴.唑磷EC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5.
噻虫嗪在甘蔗叶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德宏蔗区甘蔗蓟马、蚜虫等主要叶部害虫防治次数多、劳动强度大、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差的现状,德宏州甘科所与先正达公司合作,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先后筛选出了25%阿克泰WG、40%福戈WG和70%锐胜种子处理水分散粉剂等噻虫嗪系列农药进行示范防治,并总结出了一套用工少、劳动强度小、防治效果显著、防控时间长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冀东稻区防治主要螟虫的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选择了4种杀虫剂进行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剂试验,结果显示:20%康宽(CoregenTM)150 ml/hm2防效最好,其杀虫、保穗和保叶效果均超过95%,50%灵蛙1 200 ml/hm2、20%解千愁1 350 ml/hm2、15%阿维毒1 800 ml/hm2防治效果也较理想,其杀虫、保穗和保叶作用分别达90%左右。4种新型杀虫剂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药剂——90%杀虫单sp(900 g/hm2)、18%杀虫双(3 000 g/hm2),在试验剂量下,4种杀虫剂对水稻的正常生长无影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40%福戈在宿根甘蔗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40%福戈同一剂量不同施用方法 4个处理在宿根甘蔗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甘蔗虫害防治效果最好的是处理A(40%福戈600g/hm2兑水600m L+尿素75kg/hm2,拌匀制成母肥,培土时撒施-盖土);从操作方便易行来看,处理C(40%福戈600g/hm2兑水450L,培土时先均匀喷施甘蔗茎基部-然后培土覆盖)较好操作,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是晋安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 4代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稻田也从单一中稻演变成了再生稻、早中稻、单晚稻 ,播插期相距 30~ 50d ,造成田间插花 ,为二化螟各世代幼虫发育生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造成田间世代重叠严重 ,防治不及时的田块 ,枯鞘率可达到 30 %~ 50 % ,白穗率可达 13%~ 37%。目前 ,防治二化螟常以杀虫双、三唑磷、甲胺磷为主 ,由于这些药剂存在着高毒、持效短、害虫的抗药性、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对天敌杀伤大、易诱发稻飞虱猖獗等缺点。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求防治二化螟高效、低毒的新药剂…  相似文献   

9.
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和二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水稻二化螟防效高、持效期长,对水稻安全。对一代二化螟药后25 d枯心防治效果达到92.39%~98.91%,枯心率控制在0.05%~0.35%;对二代二化螟药后30 d白穗防治效果达到96.32%~100%,白穗率控制在0~0.21%。  相似文献   

10.
选择8种杀虫剂对蔗螟和蔗龟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6﹪加强型杀虫双颗粒剂90kg/hm2和40﹪福戈水分散粒剂0.6kg/hm2对甘蔗螟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60%以上;15﹪乐斯本颗粒剂22.5kg/hm2和8﹪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75kg/hm2对蔗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这些药剂可作为蔗螟和蔗龟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结合3月底4月初蔗苗松蔸除草和5月底6月初甘蔗大培土施用。  相似文献   

11.
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大培土时667m2用40%福戈水分散粒剂40g与肥料混合1次施于蔗根,可有效防治甘蔗蚜虫、蓟马、螟虫、金龟子等主要甘蔗害虫。与对照(呋喃丹)相比,对金龟子、黄螟蛀根、螟虫蛀茎、螟虫蛀节、蓟马和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36.1%、75.0%、63.8%、78.8%、96.1%和100%。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3种主要组分为Z11-16-Ald,Z13-18-Ald和Z9-16-Ald,剂量为300 μg)对60 hm[sup]2[/sup]早稻田的越冬代和第一代二化螟成虫进行了大面积诱捕,田间采用绿色水盆诱捕器,布设密度为25个/hm[sup]2[/sup]。对照区为24 hm[sup]2[/sup]种植者使用化学农药代替性信息素防治的水稻田,结果表明诱捕区的卵块数比对照区有明显下降,下降率为74.39%;第一代二化螟成虫的发生量较对照区有明显下降,下降率为61.41%;诱捕区田间稻丛的百株枯鞘率、枯心率和白穗率比对照区有明显下降,下降率分别为70.90%、57.01%和44.30%;诱捕区未使用农药,但防治效果好于对照区(平均施药1.24次)。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杀虫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杀虫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100 g/L悬浮剂、氯虫苯甲酰胺200 g/L悬浮剂、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颗粒剂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理想杀虫剂。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100g/L悬浮剂30 ml/667 m^2防治效果99.64%,氯虫苯甲酰胺200 g/L悬浮剂10 ml/667 m^2防治效果99.29%,氟虫双酰胺20%水分散颗粒剂10 ml/667 m^2防治效果8.17%。  相似文献   

14.
环洞庭湖双季稻区农药减量使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07~2009年新药剂筛选试验基础上,2010年根据洞庭湖区双季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合理组合农药,通过构建双季稻田农药精准减量技术体系,以期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并达到区内农药有效成分用量降低40%以上的目标。试验表明,减量施药处理对早、晚稻螟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大多高于常规施药处理,而对蜘蛛、黑肩绿盲蝽与隐翅虫等主要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小于常规施药处理。前者农药用量比后者减少70.90%~79.08%,增产0.12~0.20 t/hm2,增效90.0~291.0元/hm2。应用该技术体系有利于减轻农药残留、保护农业环境及天敌资源。  相似文献   

15.
 就转cry1Ac+CpTI双基因抗虫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室内致死特性及田间螟虫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大螟都表现明显的致死效应,但水稻生长后期的致死效果降低。转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效应显著弱于对二化螟的,其中,二化螟除在齐穗期和成熟期有少量幼虫(0.5%~6.4%)存活到第4天外,其余均在第4天死亡;大螟在两种转基因水稻上的存活率高于二化螟,且少量个体(<1.6%)还能化蛹、羽化,但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明显低于在非转基因对照上的。早、晚两季水稻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上两种螟虫虫口数量均显著低于相应的非转基因对照品种,转基因水稻上二化螟虫口减退率>99%;大螟虫口减退率相对较低,早、晚稻上有所不同,其中早稻 >93%,晚稻仅44%~64%。转基因水稻上残存螟虫中,大螟所占比例明显上升,推测转基因水稻对两种螟虫致死效应差异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银  何立峰  焦敏  曹秀君 《北方水稻》2007,(3):110-110,116
通过对不同药剂防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阿维.唑磷乳油40 ml/667 m2和20%三唑磷.辛乳油50 ml/667 m2叶面喷雾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8.3%、96.6%,且对水稻安全,建议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就转cry1Ac+CpTI双基因抗虫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室内致死特性及田间螟虫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大螟都表现明显的致死效应,但水稻生长后期的致死效果降低。转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效应显著弱于对二化螟的,其中,二化螟除在齐穗期和成熟期有少量幼虫(0.5%~6.4%)存活到第4天外,其余均在第4天死亡;大螟在两种转基因水稻上的存活率高于二化螟,且少量个体(<1.6%)还能化蛹、羽化,但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明显低于在非转基因对照上的。早、晚两季水稻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上两种螟虫虫口数量均显著低于相应的非转基因对照品种,转基因水稻上二化螟虫口减退率>99%;大螟虫口减退率相对较低,早、晚稻上有所不同,其中早稻 >93%,晚稻仅44%~64%。转基因水稻上残存螟虫中,大螟所占比例明显上升,推测转基因水稻对两种螟虫致死效应差异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Two internal feeders of rice plant, rice stem borer,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and yellow stem borer, 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 are major hurdles in achieving higher yields in Central China. Synthetic sex pheromone wa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control the two borers. A new series of sex pheromone blends were formulated and te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