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滨海防护林及半自然次生林禁伐后的植被结构、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是认识林地演替生态过程和盐碱地生态恢复的核心内容,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海南岛北部低海拔滨海地区1994年开始禁伐的人工林与次生林,采用典型样地法,比较研究3类人工林(大叶相思林、木麻黄林、桉树林)和邻近的次生林、混交林(对照)等5个森林类型的植被与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1)5种森林群落内主要植被共计34科54属57种,次生林和混交林群落物种组成较其他纯林物种丰富,木麻黄林内无灌木生长,除次生林外,其他森林类型草本层物种最丰富;(2)5种森林的土壤皆呈酸性,桉树林、次生林和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高,但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低于木麻黄林和大叶相思林(P<0.05);(3)混交林土壤速效钾最高为11.27 mg/kg,其他森林类型均很低甚至未检出;(4)次生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混交林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群落物种组成呈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与树龄、树高等呈正相关。因此,土壤养分随着禁伐时间增长而增加;桉树林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和氮含量,但木麻黄林和大叶相思林的磷含量较高,次生混交林则有着较高的钾含量。  相似文献   

2.
滨海台地典型森林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南文昌滨海台地3种森林类型(人促更新次生林、次生林、椰子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次生林、人促更新次生林和椰子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在0~100 cm剖面随土层加深而下降,且季节动态变化一致,表现为旱季高于雨季。旱季可溶性有机碳分配比例波动在1.2%~3.6%,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比值不断增大,至40~100 cm土层变为2.6%~3.6%,表现为深层土壤高于表层土壤。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比值在不同森林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越往土层深处,差异越显著。说明滨海台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受雨水淋溶强度大,不同森林类型之间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对降雨强度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海南文昌滨海台地椰子林、次生林及人促更新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和旱湿季变化,以海南文昌3种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森林类型间,细菌数量以椰子林土壤最高(3 144.67×104 cfu/g),分别为次生林、人促更新次生林的1.32倍和2.85倍;真菌数量以次生林最高(43.72×104 cfu/g),分别为人促更新次生林、椰子林的2.47和1.33倍;放线菌数量以椰子林最高(413.84×104cfu/g),分别为次生林次之、人促更新次生林的1.54和1.62倍。森林土壤中3种类型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关系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不同季节各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差异显著,其数量变化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细菌、真菌表现出雨季旱季的规律,而放线菌则表现为旱季雨季的规律。在土壤剖面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细菌、放线菌数量表现为减小的趋势,表层(0~10 cm)土壤细菌、放线菌含量最高,而真菌数量无明显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南文昌滨海台地3种森林类型(人促更新次生林、次生林、椰子林)林下枯落物现存量及土壤活性有机碳性状(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及轻组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3种林型凋落物层现存量及总碳储量分别为:椰子林4.53、1.51 t/hm2;次生林1.76、0.65 t/hm2;人促更新次生林1.53、0.60 t/hm2;均为分解层(包括半分解层和全分解层)未分解层。1 m深土层深度内,3种林型土壤SOC、EOC及LFOC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林型不同土层间各组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经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SOC、EOC及LFOC相互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土壤母质、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基本一致条件下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库组分比例及变化规律相似,但土壤各组分含量大小各异,从土层分布情况来看,林下凋落物质量和人为因素是碳储量关键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海南油茶林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海南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以五指山地区为重点调查了海南油茶林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等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海南油茶林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酸化,碱解氮含量丰富,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中等,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偏低,全磷极度匮乏。海南油茶林土壤养分管理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实行配方施肥,防止土壤进一步酸化。  相似文献   

6.
以文昌航天发射缓冲区不同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选择8个不同植被类型,分别设置1 hm2固定大样地,对森林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森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均匀度、森林植物群落的物种优势度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半红树林群落树种种类最高,物种多样性最高达到2.38,其次分别是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混交林;不同森林群落中不同层次植物均匀度总体表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规律,但天然次生林由于郁闭度较高,林下草本较灌木少,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小于灌木层;红树林物种优势度最小,各物种优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次生林对全球森林资源的贡献程度大,具有丰富的类型。全球资源与环境正面临严峻局面,维护好次生林资源不受更多破坏,科学研究、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是科学缓解的重要手段。以五指山不同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典型样地,从不同层次对群落植物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群落组成、重要值和植物多样性,分析不同层次土壤理化性质在含量上的差异性,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主要以乔灌层为主,草本层植物中深绿卷柏占绝对优势;(2)不同次生林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3)研究区内土壤呈酸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及碱解氮随土壤层次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物理化性质各项测定指标在不同土壤层次表现为无显著差异;(4)影响植物多样性指数较大的土壤因子有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容重、全磷及全钾。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土壤质地等多样的变化特点及其复杂的互作关系,协同作用于次生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  相似文献   

8.
以间作胶园的土壤为材料,以单作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间作的9种豆科作物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胶园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除间作凉薯和黎豆的土壤全氮含量略高于不间作土壤外)、全磷、速效磷含量及pH值,不同程度的增加了铵态氮、硝态氮、全钾及速效钾含量。说明成龄胶园间作豆科作物能改善土壤的硝态氮、铵态氮、全钾及速效钾含量,短时期内提高了土壤的供氮、供钾能力,但降低了土壤磷含量和土壤磷的供应能力。由此可见,在成龄胶园内进行间作,必须加强作物施肥,以实现土壤养分的收支平衡,维护土壤功能、保护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9.
准确把握森林群落特征与其物种多样性的耦合关系是林分管理的基础。选择亚热带3种地带性森林类型,分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米槠林)、天然针叶林(马尾松林)和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闽桦-闽楠林),调查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藤本植物群落特征(高度、胸径、冠幅、盖度等)并计算了不同层次物种多样性,旨在探讨森林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闽桦-闽楠林胸径显著大于马尾松林,而马尾松林和米槠林、闽桦-闽楠林和米槠林之间胸径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3种林分乔木层树高和枝下高均无显著差异(P>0.05),马尾松林和闽桦-闽楠林的灌木株高、地径和草本多度、盖度显著高于米槠林,草本层多度和盖度为马尾松林>闽桦-闽楠林>米槠林(P<0.05)。(2)3种森林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基本都呈灌木层>乔木层>藤本层>草本层的趋势,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取决于乔灌层多样性。(3)典范对应分析表明,3种林分群落特征与其物种多样性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中米槠林胸径、草本高度和盖度对乔灌层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马尾松林的灌木冠幅对草本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有显著影响,是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导因子。闽桦-闽楠林灌木冠幅和地径,树高和枝下高对灌草层丰富度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提高枝下高和灌木高度生长,降低草本盖度、灌木冠幅和大小,可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对于科学评价森林空间结构,制定合理经营措施实现物种多样性保育和森林科学经营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减施氮肥对稻田土壤剖面养分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减施氮肥对养分在剖面垂直的分布与迁移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探讨了减施氮肥对稻田剖面养分累积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处理下土壤剖面养分累积的趋势是: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全钾及速效钾含量则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提高.T3(80%的习惯施氮量)处理中除耕层的有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较T2(习惯施氮量)处理降低外,土壤其它各层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氮、速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均较T2处理有所增加.T3处理有机质的增加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中,氮素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中,钾素则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中,土壤中各层的磷素在两个施肥处理中无显著差异,说明T3处理增加的养分主要集中在作物能吸收的范围内,这意味着对土壤培肥和作物生产更有利.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土壤有机碳研究工作多集中在森林土壤,而灌丛土壤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以海南岛24个灌丛样地的72个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及其碳储量,以期揭示海南岛灌丛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并初步估算海南岛灌丛土壤的有机碳储量,为评价海南岛灌丛的重要生态价值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海南岛灌丛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为(6.20±0.61)g/kg,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5.94 kg/m~2;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各土层统一到10 cm厚度的平均有机碳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海南岛灌丛土壤(100 cm)的有机碳储量约为1.48×10~7t。其中,土壤表层(0~30 cm)与(0~50 cm)的贡献率分别为46.15%和65.28%,与其它类型土壤一致。  相似文献   

12.
棕榈藤是一种重要的非木质森林资源,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棕榈藤伴生群落特征及其对棕榈藤种群数量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样方调查和排序分析法,对海南岛甘什岭5个棕榈藤种的伴生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对棕榈藤种群数量影响进行研究。在20个面积为400 m2的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植物192种,隶属63科140属。群落植物以大戟科(Euphorbiaceae)、樟科(Lauraceae)和茜草科(Rubiaceae)等为数量优势科,热带科优势明显,建群种为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的铁凌(Hopea reticulata)和青皮(Vatica mangachapoi);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以乔木层(54,2.89)最高,草本层(8,1.68)最低。均匀度指数以草本层(0.84)最高,灌木层(0.65)最低;DCA和RDA排序结果表明,除黄藤(Daemonorops jenkinsiana)外,其余4种棕榈藤与群落优势种关系密切,群落多数物种多样性因子抑制杖藤(Calamus rhabdocladus)种群多度,层间植物多样性促进黄藤和多果省藤(Calamus walkeri)种群发展,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促进白藤(Calamus tetradactylus)和小钩叶藤(Plectocomia microstachys)多度增加。建议加强对甘什岭棕榈藤伴生群落的生境、重要伴生植物和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以促进棕榈藤种群更新繁衍。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省白沙县演替早期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分析了林下天然更新树种的结构、种类、多样性、种群优势度 以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为优势树种的早期天然次生林下天然更新的乔灌木树种 共 47 种,其中乔木类(大、中、小)树种 24 种,占更新层总株数的 30.11%,占更新层总重要值的 41.30%。更新层中, 以银柴(Aporusa dioica)、九节(Psychotria rubra)、三桠苦(Evodia lepta)、山石榴(Catunaregam spinose)等喜光灌 木或亚乔木树种的天然更新数量多,属于聚集分布的种群;以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为主的 31 种乔木树种属 于优势度中等更新树种;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桢楠(Machilus chinensis)等 12 个乔木树种虽优势度较小, 但这类树种则是该次生林顺行演替后期的关建树种,在未来的森林经营中应予以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海南省万宁市大洲岛的海杧果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海杧果的种质保护、海防林物种的合理搭配及红树林生态恢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调查样方内有维管束植物62种,隶属于37科58属。乔木层的优势种为海杧果,重要值为36.45%;灌木层的优势种为矮紫金牛,重要值为8.31%;草本层的优势种为观音草,重要值为25.53%。种子植物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泛热带分布的科属最多,分别为27科、17属。群落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Pielou指数排序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优势度Simpson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本调查明确了大洲岛海杧果群落的伴生物种及该群落特征,可为红树林生态恢复及海防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海南省白沙县演替早期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分析了林下天然更新树种的结构、种类、多样性、种群优势度以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为优势树种的早期天然次生林下天然更新的乔灌木树种共 47 种,其中乔木类(大、中、小)树种 24 种,占更新层总株数的 30.11%,占更新层总重要值的 41.30%。更新层中,以银柴(Aporusa dioica)、九节(Psychotria rubra)、三桠苦(Evodia lepta)、山石榴(Catunaregam spinose)等喜光灌木或亚乔木树种的天然更新数量多,属于聚集分布的种群;以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为主的 31 种乔木树种属于优势度中等更新树种;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桢楠(Machilus chinensis)等 12 个乔木树种虽优势度较小,但这类树种则是该次生林顺行演替后期的关建树种,在未来的森林经营中应予以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南滨海台地木麻黄林、桉树林、大叶相思林、椰子林、次生林5种典型森林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及凋落物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林分的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上层大于下层,土壤容重为上层小于下层;大叶相思林、木麻黄林的土壤容重较小,土壤疏松,孔隙大,凋落物的储量较大,持水性能好,适宜作为滨海台地的水源涵养林。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对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群落野生维管植物进行了区系和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统计维管植物58科88属122种,其中种子植物属和种的区系成分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在群落各层植物种类组成中,乔木层有40种,占该群落总种数的32.79%;灌木层有76种,占总种数的62.30%;草本层有48种,占总种数的25.93%。群落外貌常绿,物种丰富度指数表现为:整个群落>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自然更新良好,处于稳定增长阶段。陆河南万红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低于广西容县红锥林,高于福建华安红锥群落和广西玉林人工红锥林,且与同样为次生群落的广西容县红锥林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