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氮肥用量与运筹比例对机插水稻产量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与运筹比例对机插水稻武育粳3号产量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机插水稻氮肥用量以纯氮20kg/667m2为宜,运筹比例采用基肥:分蘖肥:穗肥为1∶2∶2处理产量最高;穗肥施用应因苗制宜,基蘖肥较多、群体较大、长势较好的选择在倒3 1(促花肥与保花肥使用倒数叶龄,下同)叶龄期施用,基蘖肥较少、群体较小、长势较差的选择在倒4 2或倒5 3叶龄期施用,以提高施氮安全性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育131和垦鉴稻6号为材料,设置3种氮肥施用策略(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粒肥=4∶2∶1∶2∶1、5∶3∶0∶2∶0、4∶3∶1∶2∶0),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寒地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并提出最佳的施肥策略。结果表明,3种氮肥施用策略中,以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粒肥为4∶3∶1∶2∶0处理的产量最高,是寒地水稻高产栽培中较为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2015,(6):42-45
以超级稻丰两优香1号为材料,比较研究了3种施氮水平和3种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共9种氮肥运筹对其生长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氮肥施用水平之内,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施氮量后增加并不明显,氮素适当后移也有利于产量的提高;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成穗率、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生产特性等有明显影响。施氮量225 kg/hm~2、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的氮肥运筹方式可作为丰两优香1号丰产高效栽培的推荐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水稻品种盐粳456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方法,探讨了氮素基蘖穗肥不同施用比例对滨海盐碱地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确保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收获穗数的前提下,氮肥适当后移,增加穗肥的比例,可协调水稻的群体指标,有效控制分蘖高峰期群体茎蘖数,提高茎蘖成穗率与单位面积颖花量;有利于提高齐穗期群体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以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的比例。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时,可获得最高单产788.2 kg/667 m2,比5.5∶4.5和7∶3的处理分别增产1.2%和11.9%。  相似文献   

5.
合理施肥对杂交粳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民习惯施肥与目标产量法确定的施肥方法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产量和肥料贡献率低的原因在于氮磷钾配比不合理,氮肥集中在水稻生育前期,与水稻对养分的生理需要不一致所致。杂交中粳稻在肥力水平中等的水稻田,以施氮量180 kg/hm2,N、P、K比例为1∶0.500∶0.667,氮肥的运筹方式以基肥∶蘖肥∶穗肥为40%∶30%∶30%的产量最高,达9 033.3 kg/hm2,比对照增产67.46%,肥料贡献率达到40.28%,比习惯施肥增产4.36%,肥料贡献率达到2.60%,对土壤的依存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以6个生育期不同的晚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品种对不同氮肥运筹比例的响应。结果表明,早熟品种在基蘖肥∶穗肥为7∶3时的产量高于6∶4时的产量,而中、迟熟品种中既有在7∶3时表现为产量较高的品种,也有在6∶4时表现为产量较高的品种。而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不同生育期晚稻品种间的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与品种熟期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水稻不同基蘖穗肥比例及施氮量的研究,探讨了施用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120 kg/hm2,基蘖穗肥比例为6∶4时,产量高达8 589.0 kg/hm2,说明在该施肥量和施肥比例下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8.
机插稻科学高效施用氮肥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机插稻氮肥不同施肥量,前后期不同比例施肥,分蘖肥和穗肥施用时期等试验,揭示了机插水稻高产栽培中氮肥的最适用量,分蘖肥和穗肥最适试用时期,基蘖肥和穗肥的最佳比例等技术关键。明确机插稻在实行群体质量栽培时,应采用"前控、中稳、后增"的施肥技术,其运筹要点为少施基肥、施足促蘖肥、增施穗肥。  相似文献   

9.
以桃优香占为材料,在前茬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了4种氮素运筹方式(NM1,基肥∶蘖肥∶穗粒肥分别为7∶3∶0;NM2,6∶3∶1;NM3,5∶3∶2;NM4,4∶3∶3)对晚稻产量及形成、土壤化学及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M1处理产量最高,分别较NM2、NM3、NM4处理高2.6%、5.3%、5.6%,差异显著,其次为NM2处理。玉米秸秆全量还田配合氮素前移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降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但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氮素运筹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影响主要集中在秸秆还田后至分蘖期,且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和脲酶活性随着基蘖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大。水稻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和硝化细菌量在前茬玉米收获后最高,且随着水稻生育时期的推进迅速降低。土壤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在分蘖期随基蘖肥比例的提高而增加,而在抽穗期大致随基蘖肥比例的提高而减少,成熟期各处理无显著差异;氮素运筹方式对土壤真菌、固氮菌在水稻各生育时期均无显著影响。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有利于提高后茬水稻生育前期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以基肥∶蘖肥∶穗粒肥分别为7∶3∶0的氮素运筹方式晚稻产量最高,土壤改良效果最好,实现了后茬水稻稳产甚至增产。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南方双季稻区优质常规粳稻金农香粳1267的适宜氮肥运筹模式,设置6个施氮水平(CK,0;N1,165 kg/hm^2;N_2,210 kg/hm^2;N_3,255 kg/hm^2;N_4,300 kg/hm^2;N_5,345 kg/hm^2),并在N_3水平下设置3个氮肥运筹方式(NT_1,基蘖穗肥比例为4∶2∶4,穗肥于倒3叶施用;NT_2,基蘖穗肥比例为4∶2∶4,穗肥于倒4叶、倒2叶分2次等量施用;NT_3,基蘖穗粒肥比例为4∶2∶2∶2,穗肥于倒3叶施用),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南方优质常规晚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与N_3处理相比,CK、N_1、N_2、N_4和N_5处理产量分别降低37.1%、8.2%、5.7%、4.9%和10.0%,晚粳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在N_3水平下,NT_3处理产量最高,主要是由于每穗粒数的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晚粳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与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得到改善;在N_3水平下,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胶稠度均表现为NT_1>NT_2> NT_3,而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则反之。随施氮量的增加,RVA谱特征值中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和峰值时间均降低,而消减值、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呈增加的趋势;在N_3水平下,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和峰值时间均表现为NT_1相似文献   

11.
2014年在浦城县莲塘镇中稻区开展氮肥精确定量施肥试验,通过对氮肥基蘖肥与穗肥不同比例施肥方法的生育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浦城县中稻区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时效果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为了更好的发挥水稻新品种蜀优217在成都平原的高产潜力,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蜀优217在氮肥用量为10~12 kg/667 m2,且底肥∶蘖肥∶穗肥=7∶0∶3时,产量性状协调,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李伟海  赖清云  金军 《中国稻米》2015,(1):52-55,59
以2012年常州市水稻苗情哨田块的多点苗情监测数据为样本,分析归纳了种植方式、栽插丛数、播栽期、肥料运筹等因素对机插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稻较直播稻更高产,减穗增粒特征明显。机插稻获得高产的适宜栽插丛数为1.8万丛/667 m2,适宜移栽秧龄为15~20 d,氮肥运筹中基蘖肥与穗肥适宜比例为6∶4,基蘖肥中基肥与分蘖肥适宜比例为3∶7,分蘖肥最适施用时间为移栽后第2叶龄和第3叶龄。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是提高机插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超级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养分吸收、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开展了本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氮肥运筹条件下,水稻各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转运均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且合理的氮肥运筹能促进各养分的吸收及转运。在本试验条件下,随分蘖肥比例的提高,孕穗期至成熟期水稻叶片及茎鞘各养分转运总量和穗部来源于叶片及茎鞘各养分转运的贡献率均有增大的趋势。孕穗期至成熟期叶片和茎鞘氮、磷、钾养分转运量最高分别达17.1%、21.2%、14.8%。在纯氮用量为195 kg/hm2时,基肥、蘖肥、穗肥最佳施肥比例为5∶2∶3。  相似文献   

15.
以超级稻天优3618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对天优361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穗肥比例为7∶3、6∶4、5∶5的处理产量较高,比10∶0、9∶1、8∶2处理增产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效穗数增加、成穗率和收获指数高、籽粒饱满。因此,适当增加穗肥施用比例,有利于超级稻产量的增加,考虑到中期施肥安全性问题,7∶3是超级稻天优3618比较适宜基蘖肥与穗肥比例。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2016,(3):43-46
为探讨贵州不同生态区杂交水稻组合江优919施肥技术,采用2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在贵州2个重点生态区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和穗肥比例试验。结果表明,2生态区江优919产量差异明显,实现高产的施肥方案也不同,要根据不同生态区条件确定不同的施肥方案。类似平塘试点生态条件的稻区江优919采用总尿素量为358.65 kg/hm~2、基蘖肥与穗肥比为4∶1的施肥方案单产可达10.95 t/hm~2以上;类似沿河试点生态条件的稻区江优919采用总尿素量为423.90 kg/hm~2、基蘖肥与穗肥比为7∶3的施肥方案单产可达到9.75 t/hm~2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究氮素穗肥不同促花肥和保花肥比例对水稻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并为水稻氮素穗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株型和产量均存在较大差异的2个杂交中稻品种(德香4103和宜香3724)为材料,在常规施氮量(180 kg/hm2)下,研究了占总氮40%的穗肥不同促花肥和保花肥运筹比例(1∶3,2∶2,3∶1,4∶0)对水稻叶片生长、形态、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个水稻品种均在低促花肥、高保花肥时(1∶3)表现出叶片直立、受光形态好,净光合速率高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大的特点,并最终获得较高产量;而在高促花肥、低保花肥下,2个水稻品种的剑叶、倒2叶叶面积和叶角增大,披垂度增加,群体质量变差,结实率和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德香4103因其颖花量较大,上3叶叶面积和总叶面积相对适宜,粒叶比高,且在不同穗肥运筹下叶面积和叶角变幅较小,因而受光姿态和群体质量更优,干物质积累量更大,产量更高。【结论】水稻氮素穗肥运筹应塑造良好叶片形态和群体质量,并增加花后物质积累量才能有助于产量提高;并对水稻株叶型选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机插水稻的生育特点,在安徽沿江地区开展了机插单季稻高产高效肥料运筹试验。结果表明,控氮减磷增钾配方施肥技术适合机插水稻,其措施主要包括:氮肥基施量应控制在108 kg/hm~2以内,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4∶4∶2;磷肥基肥、穗肥比例为8.5∶1.5;钾肥基肥、穗肥比例为7∶3或4.6∶5.4。当目标产量为9 000~9 750kg/hm~2时,机插一季稻配方施肥推荐用量为:每hm~2施N 195~210 kg、P2O572 kg、K2O 120 kg。穗肥氮、磷、钾肥分别占其总量的20%、15%、54%时,机插稻群体和产量构成较合理,有利于高产高效。机插一季稻群体生长量大、生育期较长、耗钾量多,穗期补施钾肥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2020,(1):33-35
为探索晶两优534的优化施肥模式,在安徽桐城市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相同的氮钾肥施用量下,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晶两优534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并总结出合理的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氮钾肥的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对水稻产量增产显著;穗期施用钾肥,整精米率相对较高,并可降低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从而有效改善稻米的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8:2和钾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时,既可获得高产,又能有效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以滨海稻区代表性水稻品种盐丰47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钵苗机插水稻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光合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仅施用速效肥料的前提下,氮素中基肥、一次蘖肥、二次蘖肥、一次穗肥、二次穗肥比例为40∶12∶18∶16∶14时,盐丰47的收获穗数、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率、有效叶面积率、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光合速率较高,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