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叶作为重要的贸易产品,在中日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随着中日茶叶贸易的不断发展,茶叶专有词汇日语翻译显得日益重要。本文从日本茶文化入手,对茶叶专有词汇日语翻译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增进中日茶叶贸易合作,提升中日茶文化的交流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传播中因为翻译上存在的问题,导致我国茶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受到了影响,因此优化茶文化专有词汇的翻译对于茶文化传播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阐述我国茶文化和当前茶文化专有词汇翻译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茶文化词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茶文化专有词汇翻译策略,以期能够为我国茶文化的传播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日本茶类词汇文化也以迅猛态势获得了我国众多日语学习者的青睐,通过了解茶类词汇文化内涵也成为他们普及日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茶文化是中日文化发展的重要桥梁,因此,现阶段在日语教学中,多数高校已将茶类词汇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让中国学生深刻的了解到中日两国在茶类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掌握各种日本词汇、语句的巧妙用法,了解日本茶文化的精髓。但中日两国茶类词汇文化内涵差异较大,影响它们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在日语教学中应怎么学习,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往来也更加密切,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日语教学热潮也悄然兴起,而作为中日文化的桥梁--茶文化在日语教学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日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不仅能够帮助中国学生更好的了解中日茶文化的差异,深刻体会日本茶道的精髓,而且还能够掌握很多日本词汇、语句,增强日语预感。日语教学与茶文化的结合,是推动日语普及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日语教学过程中融入茶文化的思路与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茶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日本茶道属于传统的日本文化内容,它与我国的茶文化有着不能分割的联系。中国的茶文化通过东传日本成为其茶道的重要内容。中国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过程中,不仅吸收了很多的禅宗思想,并且与日本民族的特色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日本茶道文化。时代的进步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日语的教学也在我国兴起。作为中日文化的桥梁,茶文化在日语教学过程中也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将茶文化融入到日语的教学中,能够帮助我国的学生更好的了解中日文化差异,理解日本茶道精髓,从而不断的掌握日本的词汇,增强日语的语感和语句的应用。所以在日语教学中引用茶文化,就是推动日语普及发展的重要方法。本文就对茶文化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找到中日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中日茶叶贸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联系不断紧密,在国际贸易中的茶叶贸易份额比例也在不断增大。随着中日茶叶贸易的延伸和扩展,茶叶专有词汇的日语翻译日益突显出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中日茶叶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对于茶叶专有词汇的日语翻译要以日本茶文化为依托和支撑,在忠于原语言的前提下,将茶叶贸易中相关的活动,进行语言的诠释和表达,从而增进中日茶叶贸易的交流和互通,提升中日茶叶贸易的交易进程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中日交流文化发展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现象与行为越来越频繁,日语学习者跨境文化素养的养成亦引起了日语教学者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与日语教学有机结合,探索茶文化在日语教学中的导入策略,从而促使日语学习者有效掌握日语词汇和语句,深刻体会中国茶文化精髓,培养文化自信;同时养成跨文化交流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语感,拓宽日语学习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我国茶文化词汇在翻译与转化时,必须构建在具体的文化应用前提下,灵活选择翻译方法和理论,从而实现茶文化词汇的合理传递。本文拟从文化图式缺省的理论内涵和具体表现分析入手,结合我国茶文化词汇的整体性特点,分析我国茶文化词汇翻译活动开展的具体诉求,从而分析我国茶文化词汇翻译活动中文化图式缺省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在,国内对于茶类词汇的英译翻译在细节上产生很多问题,这也导致我国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英语中茶类词汇翻译问题,从而可以完善我国在茶类词汇英译方面的效果,使词汇可以更加生动的表现内容,促进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联系、交往日益紧密。就中日两国而言,茶贸易占两国贸易份额的比重较大。在中日两国茶贸易沟通过程中,有关茶叶专有词汇的日语翻译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举例说明,深入研究中日在跨国贸易中茶叶专有词汇翻译的特征,以及中日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来临,跨文化交际现象和行为日益频繁,国内也悄然兴起日语教学的热潮,并将茶文化融入在日语教学之中,使之与日语教学相链接和整合,极大地提升了日语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不仅掌握了日本语言的相关词汇、语句,还更为深刻地体悟到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差异,较好地感知茶道文化精髓,培养了日语学习者的跨文化语感,更好地拓展了日语学习者的思维。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茶文化传播的学科属性出发,在将茶文化内容翻译为对应的外语语言时需要进行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茶叶词汇语库中语言资本的二语习得之科学内涵在于两点:它一方面认为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本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另一方面认为茶叶词汇语库是茶文化语言资本二语习得实现的重要机制。茶文化对外传播领域语言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过于强调"二语习得"的母语本位、不注重茶文化语言顺应意识的培养、茶文化语言符号要素转换标准化的缺失。进一步加强茶文化传播中的平行语料库建设、基于茶文化实践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陈磊 《福建茶叶》2016,(12):306-307
随着中西方日渐频繁的文化交流,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陆续地传入西方,经典《茶经》等茶文化著作同样也纳入其中。本文以几部茶文化经典著作和多首古茶诗为研究对象,分析茶文化作品的语言特征以及翻译方法。在翻译描述性和介绍性文字时,译者通常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并根据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中“词汇空缺”与“词汇冲突”等不同情况对文化负载词进行意译。本文通过对中国茶文化作品中的相关英译研究,拟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在世界享有声誉,不管是中国茶文化还是西方国家的茶文化,都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思想、行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在西方国家,还是中国,茶词汇翻译都是社会热点问题,从国外角度来看,在茶类词汇深入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翻译问题,西方国家以红茶为主要饮品,因此红茶翻译中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国外红茶英语汉译中的问题和对策对内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茶文化视角下对英语词汇翻译教学进行研究,教师可以引入经典茶文化著作中茶文化词汇的翻译策略,助力词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促进学生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彭学  彭欢 《福建茶叶》2016,(10):253-254
当前阶段,国内对于茶类词汇的英译翻译存在许多细节上的问题,这也使得我国的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传播收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英语中茶类词汇的翻译进行研究,以提高我国在茶类词汇英译方面的水平和词汇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我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梁绮颜 《福建茶叶》2016,(9):361-362
茶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与复兴,中英茶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也开始研究茶学教育的各项教育细则,尤其是在中英文化差异下的茶学词汇翻译教学,受到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茶学词汇的过程中,也会遭遇很多问题,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英语翻译能力为目的,将中英文化差异作为基点,研究翻译策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翻译理念,掌握更多的翻译方法,本文以中英茶文化为背景,对茶学词汇翻译教学进行几点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不仅限于国内,而且通过翻译可在国外得到交流。有关茶类术语与词汇的翻译十分重要,笔者希望在跨文化教学视角下探讨茶类词汇翻译的策略,分析茶类词汇翻译策略成因,以期能为我国茶文化传承作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是各国文化交流的桥梁,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文化交流也日渐频繁,茶文化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与茶相关的英文翻译也逐渐成为了社会热点。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因此国外在进行茶文化相关词汇翻译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红茶是最为典型的词汇代表,它的直接翻译为rad tea,但是在国外英语体系中,红茶最为常见对应词汇是Black tea,这实际上与国外人们的语言习惯,以及词汇最初的由来有关,本文就以国外红茶汉译为例,对其翻译对策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黄艳华 《福建茶叶》2016,(12):254-255
随着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茶叶贸易不断增多,茶文化也在世界各国传播开来。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茶文化,并将我国的茶文化精髓向外传播,需要我国在各级院校的英语教学中积极开展对茶学词汇的翻译项目研究,了解词汇的翻译特点及应用方法,进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茶文化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