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当饮茶对于体育训练前后恢复身体机能有许多好处,在我国,许多人将适当饮茶当作修身养性、养生保健的必要手段,饮茶的益处众所周知。然而有一部分人认为体育训练前后不宜饮茶。本文首先讨论了运动后身体机能的特点,其次,讨论了在体育训练前后饮茶的作用,最后讨论了体育运动前后适当饮茶应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体育运动是人们选择强身健体的首要方式,运动中由于各器官的高强度运动频率会造成身体机能的大量消耗,经常会使人产生口渴、疲劳等现象,而饮茶对于补充身体缺失的水分,消除疲劳感,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具有良好的功效。当前,饮茶对体育运动机能的恢复的作用已经被人们所熟知,我国关于茶叶功效也做了很多科学方面的探索,促进了茶文化的的普及。本文从对茶叶的简单介绍入手,从饮茶对体育运动机能的保健作用、维持作用、基础补充作用、基础调节作用、基础强化作用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饮茶对体育运动机能的影响;并从体育运动后饮茶的类别选择和遵循一定的原则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关于饮茶的注意点。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增加人们关于适当饮茶的知识,更好的将饮茶与体育运动相结合,为人们进行体育运动机能的恢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我们看到,饮茶活动实际上诠释的是大众习惯与饮茶活动之间的深度融合,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其浓郁的文化特性,决定了饮茶在今天依旧被大众所认可和理解。本文拟从饮茶文化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结合中医精神养生元素的内涵呈现,通过具体分析饮茶文化与中医精神养生元素的结合共性,从而探究融入中医精神养生理念推广饮茶文化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体育运动是青少年强身健体的第一选择,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利于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在体育运动后适当饮茶会弥补运动中缺失的水分,有利于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本文主要探讨了体育运动后适当饮茶的作用,为人们合理选择饮茶时间,饮茶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季刚 《福建茶叶》2017,(12):27-28
体育运动是人们强身健体的主要方式,在运动过程中人们会流失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造成疲劳、酸胀、口渴等现象,适当饮茶可以帮助人们补充体内缺失的各种元素,缓解疲劳,促进新陈代谢,恢复机体功能。本文从饮茶对体育运动的积极影响着手,分析了在运动前后饮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着眼于茶叶本身的化学构成,阐释了茶叶中各种元素对于人体机能的促进作用,最后指出饮茶要适度、适量、按需的几个原则,以期更加深入地挖掘茶叶对于促进人体健康的奥秘,更好地把饮茶与体育运动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中医文化,对中医养生的探索有着长时间的文化沉淀与积累,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亦如此,我国丰富的茶文化由来已久,在对饮茶活动的喜爱过程中不断形成一种文化现象。饮茶作为一种生活日常习惯,已从物质生活延伸到了文化生活,而中医养生是一种将自然知识与人文社会知识进行结合,涵盖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中医养生与饮茶文化看似两个独立的个体,二者之间却有着一定的融合性。本文立足于中医养生与饮茶文化,从中医养生与饮茶文化的内涵进行概述,通过对中医养生与饮茶文化的融合性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将中医养生融入饮茶文化的对策,以期为推动中医养生文化与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旅游新业态不断出现,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人们对医疗健康产业更为重视,养生与养心的需求极速增长,旅游业与医疗健康产业进入加快融合进程,使得康养旅游具有巨大的持续发展空间。本文以茶为依托,茶文化为载体,分析上饶主要茶叶产地的茶品质、茶旅产品类型,结合目前上饶茶文化与康养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的现状、空间区域分布及其特征,探索茶文化与康养旅游两个产业统一融合发展的新方法和路径,从而有效推动上饶茶文化与康养旅游的统一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日益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希望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魄,提升身体素质。体育运动会消耗大量能量,使人们感到身体疲惫,体育运动后适当饮茶可及时为人体补充缺失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疲劳等。讨论了体育运动后身体机能情况,结合对茶的药效作用与营养成分探究,分析了人们体育运动后适当饮茶的主要作用,同时,饮茶也需要遵循科学、适当的原则,不当的饮茶习惯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最后列举了一些饮茶注意事项,为人们合理饮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饮茶在当代人的眼里,或许仅仅是一个舒缓身心的过程,但是在古代人的饮茶当中,更加像一门艺术。当代的饮茶有许多方面的讲究。饮茶可以健康养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能够放松身心,与自然相和谐。本文主要研究了以健康养生为目的的饮茶与体育的融合发展,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泡茶与饮茶     
王济安 《茶报》2000,(3):16-16,18
茶为国饮。提倡“不吸烟、少饮酒、多喝茶、喝好茶”,其因是饮茶有益于人体健康,以茶养生可获得健康长寿。然而如何饮茶才能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呢?这就关系到泡茶与饮茶方法正确与否,也就是现今科学饮茶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11.
杨绍昌  胡俊 《福建茶叶》2016,(11):326-327
体育运动是强身健体最为直接的途径,无论年幼年老皆可。参与体育运动之后适当饮茶可补充人体缺失的水分及微量矿物元素,且有助于解除疲乏和促进机体新陈排泄功能。那么,笔者在本文中将针对体育运动后适当饮茶的作用作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将如何选择饮茶时间及相关注意事项一一阐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道教的饮茶养生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饮茶养生体系,为现代饮茶养生思想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本文以道教发展思想为背景,引入"效果历史"的哲学概念,分析道教在历史上的饮茶养生观及其形成原因,探索了现代饮茶养生思想与道教饮茶养生观的诸多联系,为此种联系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拓展了现代饮茶养生的思想内涵,同时也为合理饮茶,发挥茶饮的保健功效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3.
茶叶源起于中国,并在时间的推移之下不断发展和成熟,其中茶文化显示出极其丰富的中国传统茶文化理念和体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健康养生的理念,饮茶是许多人的日常爱好和生活习惯,可以将茶文化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活动相融合,从视觉传达设计活动的价值诉求和多元化的视角,更好地实现茶文化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融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李章洙 《福建茶叶》2016,(4):218-219
当下社会,不仅女性高度重视体重,不少男性也重视自身的体重。如何达到快速减肥的目的。本文分析了"茶+体育运动"与体重减轻的关系,通过分析明确,饮茶和体育运动对体重减轻有非常好的效果,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和选用适宜的茶叶,通过饮茶和体育运动的双重配合对减轻体重是成本最低、花费最少、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5.
茶叶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前社会大众自身的生活习性看,实施强有力的健康指引,融入合适的健康资源已经发展成为当前我们推动康养产业建设的重要时代背景。当然,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成熟的时代背景下,森林的养生功效和茶叶的养生价值等等,正在被社会大众所具体认可。本文拟从康养产业发展建设的时代背景认知入手,结合茶叶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具体诉求理解,从而探究适合茶叶森林康养产业的具体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传统饮茶大国,但以往,更多只是将重点和精力放在了具体的饮茶环境中,未能从独立的茶叶科学视角来认知整个茶叶产业发展。因此,如何发挥茶氨酸在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的保健作用,就极为必要。本文拟从茶氨酸的具体内涵状况分析入手,结合当前开展体育运动的必要性分析,通过融入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的价值与作用分析,从而探究茶氨酸对整个体育运动的具体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挖掘茶元素中的养生资源并将其融入康养旅游当中,对于创新康养旅游模式,推进康养旅游与养老社区建设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康养旅游与养老社区协同发展背景以及茶元素与康养旅游、养老社区建设的契合性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从价值取向、资源识别以及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对茶元素融入康养旅游模式推进养老社区建设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提升茶元素融入水平,充分发挥出茶元素在推进康养旅游、养老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养生健康文化是传统中华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它的历史非常悠久,内涵丰富多彩。茶文化修身养性,在这一点上契合了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特点。笔者期待从健康养生的角度,论述体育与茶文化有机融合的相关内容,以实现体育和茶文化的融合,达到健康养生、提升生活质量,享受美好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饮茶的益处众所周知,在我国许多人将适当饮茶当作修身养性、养生保健的必要手段。但一般人都认为体育锻炼后不宜饮茶,其实适当饮茶对于体育锻炼后恢复身体机能有许多好处。本文通过阐述体育锻炼后,人身体机能的特点以及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来分析适当饮茶对体育锻炼后恢复身体机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茶的故乡,已经有数千年的饮茶历史。经过一代代茶人的探索,已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茶叶,并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在茶被越来越多受众所接受,并成为时尚饮品的今天,对其中医养生作用进行探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茶叶的现代药理学,其次探讨了不同类别茶叶的中医养生作用,最后提出了科学饮茶健康养生的注意事项,以期为相关人员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