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次与韩国、日本茶道界朋友交流时,他们常常问到宋代的点茶究竟如何点法,我常告诉他们:宋代赵佶著的《大观茶论》中有点茶一节,交代具体,可作参考。但很多人都说,这段文字很难理解,读了以后,如何点茶还是不知所措。因此,在这里将我对《大观茶论》点茶一节的理解表述如下,仅供交流参考。 《大观茶论》点茶一节是总结了当时上层社会人士普遍流行的点茶法而写成的。点茶一节开头是:“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以汤注之,手重筅轻,无粟文蟹眼者,谓之静面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水乳未浃,又复增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立…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写到:元春忽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大家去猜。于是各人都把自己猜的写在纸上,送进宫去。至晚出来传喻:“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太监又将娘娘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新版《红楼梦》对“茶筅”有条注释:“茶筅,刷洗茶具的一种器具。”茶筅究竟是怎样一种茶具呢?我国古代茶书中,对茶筅是有不少记述的。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茶筅以觔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劲,本欲壮而末必(耳少),当如剑瘠之状。盖身厚重,则操之有力而易于运用,筅疏劲而剑瘠,则击拂虽遇而浮沫不生。”原来古代  相似文献   

3.
茶源探考     
《福建茶叶》2010,(3):78-80
宋代以前,中国的茶道以煎茶道为主。 到了宋代,中国的茶道发生了变化,点茶法成为时尚。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相似文献   

4.
汤花形成的基础及影响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鉴舜  叶宝存 《福建茶叶》1993,(2):18-21,30
汤花是斗茶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宋代人们把茶碾成粉末,通过细筛,取一定量茶末加沸水冲泡,并用茶筅击拂茶汤,使茶汤产生泡沫,一定量的泡沫聚集物,即为汤花。 斗茶是一种竞技,又与茶叶品质和泡茶水质有关。宋代斗茶胜负,以汤花的色泽、  相似文献   

5.
汤花试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花的产生是宋代斗茶操作过程反映在茶汤中的物理现象。人们利用茶汤的表面特性,用茶筅击拂茶汤,对茶汤表面做功,促进茶汤表面延展,从而产生泡沫——汤花。 宋代斗茶,汤花以“洁白如乳”、“著盏无水痕者”为绝佳。在竞比中,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6.
正到了宋朝,文化更加繁荣,宋朝最有才的皇帝宋徽宗,这是个茶行业的老司机,每天不务正业,喝个茶画个鸟写写字儿。但写下了一部让人嗷嗷叫好的《大观茶论》and,画了许多好看且忧郁的茶画儿and,宋代贡茶更是登峰造极,选料好做工细,修饰文字图案鲜活至极……宋代喝茶也超奇特,把茶叶末放碗里,注水调成糊,再注水,同时用茶筅搅啊搅,搅成一碗"粥"这就是宋代著名的点茶大法。  相似文献   

7.
蔡襄作为北宋时代的诗人、书法家和茶人,他对茶的贡献极大,撰述了点茶著作《茶录》,为点茶法奠定了基础。此外,蔡襄的茶道和精神美学特征从涉茶诗歌和涉茶书法中也有所体现。本文解释了"茶事美学"的概念;论述了蔡襄《茶录》中呈现的茶事美学特色;浅论了蔡襄茶诗词的制茶之事和思人情怀,以及其书帖中严谨、磅礴和灵动等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茶叶》2020,(1)
本文以中国国家标准为基础并参考日本国家食品标准对抹茶的物理化学特征进行了剖析,认为抹茶的技术本质就是优质茶粉,并没有什么超脱出茶粉基本特性的殊异之处。"抹茶"一词源于日文,"抹茶"的实质是"末茶",但日语汉字"抹"却没有直接释为"末"的义项,日语"抹茶"一词的来源仍有待探讨。从魏晋士人对茶叶冲泡过程"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的汤花之美的欣赏和认识看,将茶叶碾细后冲饮从汉魏早期即已成习,基于抹茶是一种茶粉或粉末茶的认识,可以认为抹茶的源起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从唐人诗歌、茶器、生活纪事考察,点茶法在唐代已经形成,唐人饮茶基本以茶粉为型,茶粉冲泡击拂产生的汤花为文人所重。  相似文献   

9.
<正>提起茶道,我们很自然会想到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是高度仪式化的饮茶生活,其目的是在饮茶中体味人生。它是在清幽而素雅的茶室中进行的。茶室一般是由竹木或芦草编成,侧有水屋,室内有插花。进室前要净手脱鞋,膝行弓腰入室以表示洁净与谦逊。茶道由主人主持,恭谨地跪在榻榻米上,一一向来客敬茶(其仪式十分繁缛)。其饮茶方式基本是宋代上层社会流行的"点茶"(将茶饼碾成茶末,注入茶碗,用沸水高冲,激起泡沫,用茶筅击打)。茶具包括茶碾、煮水的茶釜、贮茶的茶罐、  相似文献   

10.
<正>宋代市井斗茶见于南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图中的茶贩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品茶的,这是宋代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宋辽点茶宋代市井斗茶见于南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图中的茶贩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品茶的,这是宋代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1.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点》中开头就说:"点茶不一,……"古时,来客请饮茶,先在茶杯里放人茶末二钱,注入少许水,加以搅动,使茶膏像融胶那样有一定浓度和粘度,这叫"调膏",此后才注入煎好的沸水。点,就是把茶瓶里煎好的水注入茶杯中。点茶,犹泡茶。宋·苏轼《送南屏禅师》:"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蔡襄《茶录》:"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一边自点茶来吃了。"点茶是泡茶技艺之,与"煎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讯     
正杭州市举办第四届南宋斗茶会本刊讯11月12日,杭州市上城区举办第四届南宋斗茶大会。此次活动以回顾总结前三年杭州市上城区茶文化研究会对点茶分茶研究以及传承为主线,集中展示了茶研会历年来对宋代点茶的研究成果。五位南宋点茶非遗传承人与数十位茶艺新秀同场演绎,以止语茶会、点茶、茶百戏、斗茶艺、斗茶席等形式,全方位展示流传近千年的南宋茶艺精髓。在斗茶环节,每位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两碗点茶,一碗绘制茶百戏,另一碗供嘉宾品饮。斗茶会评出五名优  相似文献   

13.
建茶是闽北茶叶的总称 ,生产历史悠久 ,在茶叶发展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功勋 ,唐贞元中首创研膏、腊面茶为贡 ,南唐北苑立茶官 ,北宋太平兴国初特置“龙焙” ,龙团凤并从此诞生 ,取代了江苏阳羡历史名贡茶。历五代宋元 ,垂延四百多年盛名不衰 ,史家称“龙凤盛世”。北苑贡茶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 ,以及花色品种 ,层出不穷。于是饮茶习俗风行九州 ,饮茶方法从煎茶发展到斗茶、点茶、分茶和设茶宴。烹茶时已讲究茶质、水质、茶具、火侯和冲泡技巧。唐、宋建州“煎茶法”、“点茶法”、“斗茶法”已是武夷茶艺的雏型。不愧为“建溪官茶天下绝”。…  相似文献   

14.
建盞(续)     
五、地位 建盏与建茶珠联璧合,得到上至皇帝、高官重臣,下至文人墨客的高度评价和歌咏推崇,双双入贡,辉煌鼎盛于宋、元时期。同时,建盏和建茶还被大量销往日本、高丽(朝鲜)和东南亚等许多国家,为国人争得荣耀和财宝。 (一)皇帝与文人的推崇 宋徽宗《大观茶论》(1107年)中写道:“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天下之士,励志清白,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在“盛世之清尚”的氛围中,虽有了“名冠天下”的“建茶”,但应配何种茶盏,“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这种盏正是时任三司使给事中臣蔡襄《茶录》所进言之建盏:“建安所造者……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官至尚书都员外郎的梅尧臣(1002~1060年)茶诗《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兔毛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诗句:“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苏东坡《送南屏谦师》  相似文献   

15.
陆留弟 《茶报》2004,(3):35-36
一般认为茶艺表现在文化上的特征,本人概括为物质 精神=茶文化镜子。即以茶叶作为载体的,在物质生活中渗透着人文精神的一面镜子。首先从茶叶子到制茶,再发展到泡制好一壶(杯)好茶,都需得地、得时、得法。至于饮茶方法自汉唐以来多次变化,从煮茶法、点茶法到泡茶  相似文献   

16.
王丽  武立功 《福建茶叶》2016,(1):238-239
茶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到宋代茶画达到兴盛。本文通过对茶画的概述,宋代茶画兴盛的原因以及对代表作品的描述,漫话宋代茶画的精细、优雅。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研究宋代茶画对于我们了解宋人的生活,复原宋代点茶法以及丰富中国现代茶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径山茶宴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据专家研究考证,南宋时径山茶宴用的茶类是蒸青团茶(即龙凤团茶),或蒸青散茶碾磨而成的抹茶。南宋时径山茶抹茶"点茶",要注水七回,并要使抹茶与水融,茶汤表面显现雪沫乳花,即"沫饽"。这个过程约需数分钟。点完后,再茶汤分盛入盏供饮,一杓一盏,还要每盏茶汤的沫饽均匀。本人尝试一种现代径山原味抹茶(薄茶)一次注水的点制与喝沫饽方式,与大家分享。抹茶点制成沫饽的过程,与使用的茶碗大小,取抹茶的多少,冲泡水的温度,手握茶筅的方法,茶  相似文献   

18.
吴苇菡 《福建茶叶》2023,(10):185-187
宋代因其特殊的社会结构与时代风尚,在茶文化方面发展出不同于唐代煮茶法的点茶法,本文试图探讨宋代独特的点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所表达的审美意蕴及点茶过程中的审美体验,说明点茶背后蕴含的宋代特有的“玩”的美学趣味。  相似文献   

19.
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播过程中,茶器具就是其中重要的物质元素之一,因此系统化研究茶器具的特点及内涵,并完善开展茶器具雕塑工作就极其值得研究。而茶器具则是茶文化与雕塑艺术的系统化融入,因此我们在开展茶器具雕塑设计活动时,不仅要充分注重茶器具的价值理念,还要注重将相应文化内涵融入其中。本文拟从茶器具的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茶器具雕塑的具体特征及影响要素,从而分析茶器具雕塑优化生产设计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20.
谈“点茶”     
《茶叶》1990,(3)
古代茶书中论“点茶”,就是指现在茶的沏泡方法而言的。客来敬茶,要取得一杯清香美味的茶汤,端敬客人,使客人饮后别感风趣幽雅,可以愉快叙情,讲究茶的沏泡技艺是不可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