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极早熟品种适宜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和2011年采用裂区设计方法, 以密度为主区, 品种为副区, 研究我国极早熟玉米生态区适宜栽培密度。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间最高产量对应的密度差值在22 500~30 000株/hm2之间, 反映了品种间耐密能力不同。试验表明, 参试品种密度每公顷增加万株, 其平均穗长减少0.23~1.13 cm, 秃尖长增加0.008~0.367 cm, 平均穗径减少0.003~0.103 cm, 平均轴径减少0.007~0.063 cm, 平均子粒长减少0~0.023 cm, 平均有效株率减少0~2.20%, 平均株粒重减少8.4~18.5 g, 平均行粒数减少0.89~2.58粒。75 000~105 000株/ hm2的高密区间是极早熟品种的适宜密度区间值, 远远高于中熟、中晚熟区的先玉335、郑单958等品种。  相似文献   

2.
间套复种条件下.小麦的生态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品种选育目标要作相应地修正.应具有一些特殊性状.即耐晚播、早熟、半矮秆、抗病抗逆.优质高产。在亲本选配时.需有弱冬性品种参与.采用弱春性与半冬性品种杂交、南北地理远缘杂交、冬春杂交的方式.使遗传基础更加丰富.在选育方法上采用改良系谱法.即F_3、F_4代穴播、分离世代选穗.以扩大杂种各世代群体,扩大鉴定圃。早茬播种条件下.选择优良系统;晚茬播种条件下进行鉴定和品比。  相似文献   

3.
对辽宁省玉米杂交种选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辽宁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杂交种的不断更新对辽宁省玉米生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1969年起辽宁省开始玉米单交种的选育.第一批推广了丹玉6号、沈单3号、中单2号、铁单4号、辽单2号等.20世纪80年代,上述杂交种逐渐被育成的第二批单交种代替,主要有丹玉13号、沈单7号、铁单8号等.  相似文献   

4.
5.
6.
为了不断筛选适宜沧州土、肥、水条件,光、气、热资源的玉米推广品种,选择目前生产上推广面积大、表现比较好的一些玉米品种,并引进一些新审定品种,通过相同的肥水管理,比较不同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综合性状,为我市今后推广对路玉米新优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2005年以来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缩短品种生育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从而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现有的参试品种增密空间并不是很大;试验密度范围内中晚熟品种的适宜密度是60 000株/hm2,晚熟品种的适宜密度是52 500株/hm2。参试组合的整体质量反映出优异的育种基础材料匮乏。多抗性和稳产性至关重要,是优良品种得以大面积推广的基础。培育优良品种的基础是完善育种目标、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通过加大种质扩增和改良以及增加密度压力对育种基础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加强熟期相对较短且耐密植材料的积累;提高对品种多抗性及稳产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适合响水县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玉米新品种,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水平,对已有一定种植面积的苏玉23、苏玉29、苏玉30、伟科702和郑单958共5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表明:苏玉23、苏玉30和伟科702产量表现较高,苏玉29产量最低,苏玉23植株较高,抗倒性差;苏玉30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但后期叶锈病较重,较郑单958果穗小。  相似文献   

9.
以丹玉39、郑单958及辽单565为试材,比较3个不同熟期品种的产量。结果表明,中晚熟品种郑单958除了在铁岭点的产量略低于晚熟品种丹玉39外,在其他2点的产量均居首位。中熟品种辽单565在3点产量均最低。由此推测在辽宁生育期足够长的地区,中晚熟品种更具高产潜力,是未来玉米产量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夏玉米不同品种抗倒能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7月26日我市玉米遭受暴风雨袭击.风力6~7级,风后降雨48mm.大部分玉米发生严重倒伏,当时玉米生长发育正值抽雄期.收获期就不同品种倒伏对穗部性状和产量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从中选择出适应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玉米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