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杰忠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1):U007-U007
烟辐188是山东省烟台农科所用烟中22、兴麦7721和鲁麦7号γ2为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和γ诱变技术相结合,经系统选育而成,1999年由徐州市种子站荐审,200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徐州市于1997年引进示范种植,表现耐肥抗倒,穗大粒多,千粒重高,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合准北作为优质强筋二等专用小麦品种栽培。1998年起全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并辐射至连云港、宿迁、盐城等地,至2003年种植面积已达250万亩,成为江苏淮北优质强筋专用小麦生产的主体品种。通过5年试验、示范及高产优质栽培研究,总结形成了适合淮北生态条件的高产调优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徐豆21为有限结荚习性,秆强不倒,适于机械收获的高蛋白品种。2012-201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78.4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徐豆13增产5.28%,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51.4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徐豆13增产8.08%。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宜江苏淮北及周边地区作为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黄淮北片冬麦区2009~2018年间区试参试品系不同蛋白质含量类型小麦的产量结构。结果显示:不同蛋白质含量类型小麦产量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产量结构间无显著差异,而各成产因素对产量效应不同,相互间作用关系也不同。由此提出了黄淮北片区不同蛋白质含量类型小麦的产量结构参考指标值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趋明显,异常极端天气频发,小麦冻害已成为近年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主要气候性灾害之一.江苏淮北地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小麦以水稻茬口为主,辅以部分大豆、玉米茬口,播种方式多样,播期跨度长以及品种类型的多样性形成了淮北麦区冻害发生的复杂性.鉴于此,本文总结了江苏淮北小麦冻害主要类型和发生症状,分析了冻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补救措施,旨在降低冻害对该区域小麦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客观评价多点试验中小麦新品种(系)籽粒产量的稳定性、适应性以及试点辨别力,探明适合江苏省小麦多点鉴定试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方法,采用AMMI模型对2018-2019年度江苏省淮南区试A组15个小麦品种(系)和淮北区试C组14个小麦品种(系)分别在12个试点的籽粒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组试验中,基因型效应(G)、环境效应(E)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环境效应分别占淮南和淮北处理平方和的89.55%和70.71%,基因型效应分别占3.10%和12.89%,互作效应分别占7.35%和16.19%。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中两条显著的主成分轴分别解释了淮南60.54%和淮北56.53%的互作平方和。在本年度特定的气候条件下,15个淮南小麦品种(系)中,宁红1479、金丰1701和盐麦0816属于高产稳产品系;14个淮北小麦品种(系)中,保麦1702、淮核16174属于高产稳产品系。12个试点中,淮南以南通、扬州和金湖试点的分辨力最强;淮北以响水、徐州和宿豫试点的分辨力最强。由AMMI双标图及互作效应值分析可知,两组试验的高产品系对某些试点具有特殊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优质小麦品种徐麦31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麦31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并于2011年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品种,属于半冬性、中熟、优质多抗品种。徐麦31在淮北麦区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5—15日,播种密度为10万~15万/667 m~2;早播条件下,徐麦31适当降低播种量,利于获得高产;随着播种期推迟,应提高徐麦31播种密度。施氮量为17.5 kg/667 m~2,基肥+倒2叶期追肥利于徐麦31高产形成。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江苏省小麦主推和新育成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2018年至2020年采用单花滴注接种和自然发病方法,对280个江苏省小麦品种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对部分自然发病鉴定品种进行了籽粒DON毒素积累分析。结果表明,85个品种对赤霉病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其中淮南品种60个,淮北品种25个。经连续3年重复鉴定,筛选出18个抗性水平高且稳定的小麦品种,包括16个淮南品种和2个淮北品种。自然发病条件下,病穗率在10%以上的品种中,90%以上表现为中感及感病。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DON毒素积累水平差异较大,毒素水平与小麦品种的病情指数呈正相关。综上所述,淮南较淮北品种的赤霉病抗性高,籽粒DON积累量低;人工接种鉴定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不同小麦品种发病严重程度与DON毒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及时掌握江苏省不同生产区域小麦主推品种及新审定品种的品质状况,评价和筛选优质高产品种,针对2014—2015年大面积推广和引进的15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各参试品种间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差异较大的是面团稳定时间和沉淀时间,其次是软化度、评价值、沉降值、湿面筋与蛋白质,差异较小的是面团吸水力、出粉率与容重。2)淮北麦区优于淮南麦区,其中淮北麦区新育成的淮麦33和徐麦32达到优质强筋小麦的标准,淮南麦区大面积推广的宁麦13号达到优质弱筋的标准。此外,本文还对江苏小麦品质改良的主攻方向,优质小麦区域化种植和产业化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我国小麦种子生产实际.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对三圃制小麦原种生产技术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小麦种子生产的科学性和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要求。采用三圃制种子生产30年,共生产小麦原种7.5亿kg,使河南乃至黄淮北片小麦品种种子纯度得以明显提高.顺利完成了河南小麦第5、6、7、8、9次更换主导品种原种的生产,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2008至2009年江苏省小麦适期偏晚播种,一播全苗;越冬期降水偏少,淮北干旱严重,至2月下旬末,旱情才有所缓解.返青期全省连阴雨,淮北旱情解除,淮南低洼地区发生渍害;3月中旬后气温稳步回升,小麦生长先慢后快;抽穗开花期多晴少雨,抑制了赤霉病的发生,有利于开花授粉、提高结实率;灌浆期温高光足,有利于光合累积,提高千粒重;成熟收获期晴雨相间,淮北地区部分白麦出现穗上发芽现象,品质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