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木薯根、茎、叶及其腐解物水浸液对橡胶树白根病病菌的化感效果。结果表明:(1)根水浸液在处理后2~5 d均呈现出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不同浓度之间的化感效果差异不明显;叶水浸液在处理后2 d和5 d均有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处理后3 d和4 d,仅10和100 mg/mL的叶水浸液呈现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茎水浸液在处理后2~3 d的化感促进效果均不明显,但100 mg/mL的茎水浸液在处理后4 d和1000 mg/mL茎水浸液在处理后5 d呈现显著的化感促进效果。(2)根腐解物水浸液化感抑制效果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浓度增至200 mg/mL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腐解物水浸液化感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浓度增至200 mg/mL时化感效果不明显;茎腐解物水浸液均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板试验,通过生长速率法分析木薯根系分泌物及其土壤浸出液对橡胶树白根病病菌及棒孢霉落叶病病菌的化感效果,为判断胶园林下种植木薯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木薯根系分泌物对橡胶树白根病和棒孢霉落叶病病菌均表现为化感促进效果,但在任一处理时间,不同浓度间对白根病病菌的化感效果与对照均未达显著差异,而对棒孢霉落叶病病菌的化感效果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浓度达40 mg/mL时,化感促进效果与对照达到显著水平。(2)木薯根系分泌物的任一浓度,对橡胶树白根病和棒孢霉落叶病病菌的化感效果,在不同处理天数间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木薯土壤浸出液对橡胶树白根病和棒孢霉落叶病病菌均呈现化感促进效果,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对橡胶树白根病病菌,处理后2 d,达到显著化感效果所需浸出液浓度至少为40 mg/mL,处理后3 d和处理后4 d,达到显著化感效果所需浸出液浓度至少为8 mg/mL;对棒孢霉落叶病病菌,在任一处理时间达到显著化感效果的浸出液浓度均至少为200 mg/mL。(4)土壤浸出液小于8 mg/mL时,3个处理时间之间的橡胶树白根病病菌化感效果无显著差异,当浓度达到40 mg/mL时,处理后2 d的化感促进效果显著大于处理后3 d和4 d;4种土壤浸出液的任一浓度,对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菌的化感效果在不同处理时间之间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所以说,幼龄胶园间作木薯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和白根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桂芹  王玉良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11):2085-2090
采用悬空气培养法研究了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Griseb)不同器官水浸提液对苏丹草根尖生长、根缘细胞活性和根冠果胶甲基酯酶(PME)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水溶性化感物质对苏丹草根尖的发育有明显的抑制及伤害作用,且随着处理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显著增强;苏丹草根缘细胞存活率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苏丹草根冠果胶甲基酯酶(PME)活性与水浸提液处理浓度具有密切相关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茎例外),经茎的水浸提液处理的苏丹草根冠PME活性则表现出与空心莲子草根、根状茎和叶相反的趋势;空心莲子草不同器官化感作用差异显著,其综合化感效应表现为:叶>根和根状茎>茎。化感作用是空心莲子草实现干扰性竞争的基础,也是排挤和绞杀土著物种迅速占领生态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薇甘菊水浸液、茎叶覆盖和不同种植密度对盆栽橡胶树小苗生长和橡胶树小苗与薇甘菊叶绿素荧光特性来研究入侵植物薇甘菊对橡胶树小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橡胶树和薇甘菊间的化感与竞争潜能。结果表明,薇甘菊鲜样水浸液0.25 g/mL处理6个月后对橡胶树籽苗芽接小苗的茎围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小苗的株高生长无显著作用。薇甘菊茎叶覆盖处理6个月后对橡胶树芽接小苗茎围增量显著高于种植薇甘菊1株处理,而与其它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在处理后3和9个月,各处理间均没有显著差异。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也反映了薇甘菊水浸液0.25 g/mL和薇甘菊覆盖处理的橡胶树小苗光合效率高。因此,在试验的时间内和条件下,薇甘菊植株对橡胶树小苗还未造成不良影响,薇甘菊水浸液和茎叶覆盖能促进橡胶小苗生长,生产上可以用作有机绿肥,但必需晒干以免造成入侵危害。  相似文献   

5.
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芳  曹晓华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2):2268-2273
以黄瓜、西瓜作受体材料,研究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对受体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幼苗根长、苗高和苗干重存在化感促进或抑制效应。对指标进行综合效应分析,发现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化感作用呈现浓度效应及受体差异性,一定浓度水浸液处理对受体种子萌发阶段、幼苗生长阶段及整体生长有促进作用,但西瓜较黄瓜对浓度敏感,0.02 g/mL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对黄瓜化感促进强度最大,0.04 g/mL处理下,表现为化感促进强度降低或微弱抑制作用;0.02和0.04 g/mL南瓜根系水浸液及0.04 g/mL根部土壤水浸液对西瓜则表现为强烈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6.
通过种子萌发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1、2、10 mL/皿)不同苎麻品种根际土壤水浸液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并运用相对实时定量PCR(QPCR)技术从基因水平探讨了不同浓度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处理后与拟南芥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YUC1(AT4G32540)的表达。结果表明,随着苎麻根际土壤水浸液浓度的升高,拟南芥幼苗在中苎1号根际土壤处理下其根长与对照相比均呈现出抑制效应,在湘苎7号根际土壤处理下其根长与对照相比呈现出低促高抑现象。在中苎1号根际土壤处理下拟南芥幼苗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苎麻根际土壤水浸提液浓度升高而上升,在湘苎7号根际土壤处理下拟南芥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在低浓度时,与对照相比降低,当浓度升高,其含量呈现出升高趋势。在不同浓度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处理下,拟南芥幼苗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表现为随处理浓度升高,SOD活性下降,且在中苎1号处理下,下降幅度较湘苎7号大。QPCR检测结果表明,2个苎麻品种处理下YUC1其基因的表达量随水浸提液浓度增加均降低,且中苎1号下降幅度较湘苎7号大。可见,随浸提液浓度升高,苎麻对拟南芥生长的化感胁迫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及幼苗生长试验研究葫芦瓜的自毒作用。结果表明,以葫芦瓜茎、叶、根水浸液分别处理葫芦瓜种子时,对种子萌发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同一浓度下,抑制作用为茎>叶>根。在幼苗生长实验中,浓度为10 g/L时,葫芦瓜叶水浸液对其苗高、单苗鲜重、根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随水浸液浓度上升,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经对幼苗进行生理生化作用测定,在浓度为10 g/L时,葫芦瓜叶水浸液对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POD活性均表现出促进作用,随水浸液浓度增高则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不同浓度的酢浆草植株水浸提液处理萝卜和生菜种子与幼苗,测定其对不同受体材料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植株保护酶系统的影响,探讨酢浆草植株水浸提液对部分模式蔬菜植物的化感作用,推测其可能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酢浆草植株水浸提液对萝卜和生菜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化感抑制。酢浆草植株水浸提液处理后,萝卜和生菜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均被抑制,抑制程度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强,对胚根的抑制强度大于胚轴。酢浆草植株水浸提液对幼苗各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POD和CAT的活性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理解橡胶树的化感抑制作用,采用适当浓度的橡胶叶水浸提液处理刚萌动的花生种子10 d,测定花生幼苗早期根系形态及其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橡胶叶水浸提液能显著降低花生幼苗胚根长度、苗高、根鲜重、地上部鲜重以及根冠比,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比地上部强烈;能显著降低根系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但对根平均直径有轻微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能显著降低根系SOD、POD、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以及根系活力,却明显增加根系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说明橡胶叶水浸提液可通过破坏花生幼苗的抗氧化防御机制,降低其渗透调节能力,减少根系的吸收面积,抑制根系的吸收活性来抑制花生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试验,分析玉米间作马铃薯体系中两种作物不同生育时期活体植株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两种作物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玉米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马铃薯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玉米干物重的化感效应强于玉米地上部水浸提液。马铃薯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生育期内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茎、叶干物重有先弱后强的促进作用,对根干物重有先强后弱的促进作用。玉米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灌浆期前的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茎、叶和根干物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灌浆期后的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无显著影响,玉米茎和根干物重有抑制作用。马铃薯地上部水浸提液处理的玉米穗干重显著高于玉米水浸提液和水处理,在灌浆期分别高出其90.21%和144.60%,到成熟期分别高出110.98%和151.90%,表明在玉米间作马铃薯体系中,马铃薯地上部对玉米经济产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木奶果不同部位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及其对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的差异,以期为木奶果高价值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木奶果果皮、果肉、果核3个部位醇提物为研究对象,采用Folin-Ciocalteu法、DPPH、ABTS、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Aβ25-35诱导PC12细胞成阿尔兹海默病细胞模型测定醇提物对不同浓度Aβ25-35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显示:木奶果果皮、果肉、果核3个部位的总酚含量分别为(101.03±5.99)、(16.03±1.13)、(51.27±4.02)mg GAE/g干物质;抗氧化活性与样品浓度存在剂量关系,其中果皮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果核次之,果肉最差;果皮醇提物对Aβ25-35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最佳,当木奶果果皮醇提物浓度为1 mg/m L时,能将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致死率从(41.6±1.36)%降为(11.95±1.98)%;PC12细胞的凋亡率从(84.69±5.78)%降至(25.26±3.18)%。可见,木奶果醇提物对Aβ25-35所致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培技术研究不同钾水平对 RRIM600 无性系种子实生幼苗各器官 MDA 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 响。结果表明: 在低钾胁迫下, 除叶部的 K0、 K1、 K10 处理、 根中的 K10、 K50 处理外, 缺钾降低了巴西橡胶树幼苗各器官中 MDA 含量, 但各器官中各处理间 MDA 含量差异不显著; 除叶部的 K0 处理、 茎部的皮和根中 K50处理外, 缺钾降低了各器官中 SOD 酶活性, 且在叶部 SOD 酶活性显著降低; 除叶部的 K1、 K10、 K50 处理、 根中的 K1 处理外, 缺钾降低了各器官中 POD 酶活性, 但各器官中各处理间 POD 酶活性差异不显著; 缺钾极显著提高了巴西橡胶树幼苗叶片 CAT 酶活性。 因此, 在巴西橡胶树幼苗各器官中抵御低钾胁迫主要靠各种保护酶相互协调来完成。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培技术研究不同钾水平对RRIM600无性系种子实生幼苗各器官MDA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钾胁迫下,除叶部的K0、K1、K10处理、根中的K10、K50处理外,缺钾降低了巴西橡胶树幼苗各器官中MDA含量,但各器官中各处理间MDA含量差异不显著;除叶部的K0处理、茎部的皮和根中K50处理外,缺钾降低了各器官中SOD酶活性,且在叶部SOD酶活性显著降低;除叶部的K1、K10、K50处理、根中的K1处理外,缺钾降低了各器官中POD酶活性,但各器官中各处理间POD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缺钾极显著提高了巴西橡胶树幼苗叶片CAT酶活性.因此,在巴西橡胶树幼苗各器官中抵御低钾胁迫主要靠各种保护酶相互协调来完成.  相似文献   

14.
阿米西达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室内药剂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及2 a大田喷药防治芒果炭疽病的试验。结果表明,阿米西达具有很好的抑制产孢和孢子萌发的能力,在芒果刚抽嫩稍或花穗抽出3 cm时,每隔7-10 d喷150-200μg·mL-1阿米西达SC可有效地控制芒果叶片炭疽病的为害程度,防效达44.84%-87.06%;同时还可减少炭疽病的潜伏侵染菌量,并减轻果实贮藏期间的病情。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胡麻不同器官残茬的自毒作用,明确残茬根、茎及叶中的主要自毒物质,分别制备水提液,以蒸馏水为对照,设置不同浓度梯度水提液,用于胡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实验,通过测定发芽势、发芽率、株高及根重等指标确定自毒效应,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胡麻残茬根、茎及叶中的主要自毒物质。结果显示,胡麻残茬根、茎及叶水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总体上表现为"低促高抑"作用,且存在浓度效应。随着水提液浓度增加,胡麻残茬叶水提液最先到达临界浓度,其次为茎水提液,最后为根水提液。综合效应显示,胡麻不同残茬器官水提液化感自毒作用强弱关系为:残茬叶>残茬茎>残茬根。胡麻残茬根、茎及叶水提液中分别鉴定出8种、21种和14种化合物,主要包括酸类和酯类,含量最多的自毒物质为棕榈酸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胡麻残茬根、茎及叶水提液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化感自毒效应,可能是导致胡麻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小麦合理轮作倒茬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高粱不同组织的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高粱秆、穗、叶的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苗高和根长均有极强的化感作用,浸提液在低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高浓度抑制小麦生长,且对根的化感作用大于对地上部的化感作用.高浓度高粱浸提液降低了小麦的根系活力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小麦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小麦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均显著下降.综合来看,高粱不同组织水浸提液对小麦的化感作用表现为秆>穗>叶.  相似文献   

17.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creen 23 known allelochemicals, including sinapic acid, and an equimolar mixture of the chemicals for potential allelopathy on barnyardgrass (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 oryzicola), and to identify allelochemical(s) from hull extracts from three rice (Oryza sativa L.) cultivars. In a bioassay, the inhibitory effect was increased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allelochemicals increased from 10−5 to 10−3 M. Ferulic, p-hydroxybenzoic, p-coumaric, and m-coumaric acids were the most active compounds and caused the greatest effect on seed germination, germination rate, and total seedling dry weight reduction. p-hydroxybenzoic acid (10−3 M; pH 4.1) showed the greatest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same parameters. HPLC analysis using three rice cultivars, Janganbyeo, Baekambyeo, and Labelle,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potentially allelopathic compounds depended upon the cultivar. Hull extracts from the allelopathic cultivar Janganbyeo contained higher levels of p-hydroxybenzoic acid than did those of the non-allelopathic cultivars Labelle and Baekambyeo. Nine compounds, including p-hydroxybenzoic acid (4.29 mg/g) in Janganbyeo, seven compounds including m-coumaric (0.43 mg/g) in Labelle, and five compounds including p-hydroxybenzoic acid (0.36 mg/g) in Baekambyeo, were detected.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 by HPLC analysis resulted in peaks with retention times near those of standards, including p-hydroxybenzoic acid that was confirmed with EI/M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se compounds may be, at least, a key factor in rice allelopathy on barnyardgrass, and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ly occurring herbic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