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5.
6.
7.
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豆异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乙醇-水体系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80%,液料比(溶剂∶原料)24∶1,提取温度50℃.对异黄酮分别进行清除自由基和抑菌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有良好的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能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米根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微量元素对大豆异黄酮含量和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个品种施用微量元素,测定其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及对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分析了对产量构成性状与异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异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微量元素的配合使用效果在3个品种上均比对照好;在产量构成性状方面,绥农10、绥农14的株高普遍降低,而施用B、Zn、Mo及配施使合丰43增高大于5%;单株结荚数:绥农10和绥农14增加较明显;百粒重:绥农10增加较明显;单株重:三个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绥农14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5%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三个品种,不同产量性状均与异黄酮含量无显著的正相关,且多数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地理环境对大豆种子中异黄酮积累的影响趋势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以7个异黄酮含量显著不同的大豆品种或品系分别在7个地区种植,利用HPLC技术分析所收种子中的异黄酮含量。以期获得种子中的异黄酮积累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在7个地区中各品种异黄酮平均含量显著不同,山西最高(2492.3μg/g),湖北最低(763.4μg/g)。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其变异系数也不同,吉林3号变异系数最高(49.4%);张家口黑豆最低(33.5%)。7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与纬度和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与经度呈负相关,且与纬度的相关程度最高,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经度和海拔高度的相关程度相对较低。另外,各品种与各地区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且与平均气温的相关程度最高(r=-0.879**)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在人工接种江苏大豆花叶病毒(SMV)SA株系条件下,研究了SMV对19个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种9个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感病品种在苗期接种SA后,除根瘤数外其余8个性状均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受SMV影响的程度从大至小依次为单株粒重、单株叶面积、根瘤重、茎叶干重、根干重、种子褐斑粒率、株高、百粒重。抗病品种9个性状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感病品种在苗期与花期分别接种SA后,褐斑粒率、百粒重、单株粒重有极显著差异,早期感染SMV其危害大于中后期感染. 相似文献
17.
试验表明,不同地点对大豆化学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对脂肪的影响最大,达到了显著水平(F=3.16*),但是对蛋白质和蛋脂总量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所设置的地点之间相距较近,环境条件差异较小造成的.同一品种不同地点间和不同品种同一地点间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表明,蛋脂总量的稳定性大于蛋白质,脂肪的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18.
19.
大豆异黄酮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中豆27(♀)×九农20(♂)重组自交系的异黄酮含量.结果显示重组自交系间异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分析了异黄酮含量同主要农艺性状和化学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异黄酮含量与蛋白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脂肪总合量、分枝数、单株产量、总荚数、主茎荚数和分枝荚数呈现负相关,其中与蛋白含量和蛋白脂肪总合量相关都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同株高、主茎节数和百粒重呈正相关趋势,并进一步估算了各异黄酮的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系数. 相似文献
20.
窄行密植对高产春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黑农41在两种密度(45万株/hm^2、60万株/hm^2)分别在三种行距(20cm、30 cm、40 cm)下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行距条件下,高密度明显降低单位面积根系干重,主要是外环(1/4行距-1/2行距)深层根量减少,地上部生长受抑制,根冠比明显增大,根系伤流量和根系还原力明显降低;在相同密度下,合理株行距配置增加单位面积根干重,主要增加外环根量,进而促进地上部生长,降低根冠比,提高根系伤流量和根系还原力;较窄的行距使高密度大豆根系在水平方向分布趋于均匀,并增加外环深层根量。密度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株行距配置。产量为5063.90 kg/hm^2,R5期根系干重为220.0 g/m^2,外环根干重占总根干重19%,20~50 cm深层根干重占总干重32.1%,根冠比0.17;R4期单位面积根系伤流量为15.98g/m^2.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