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应用试验及生产示范,探讨优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效果,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绥化永安农场示范点,采用分蘖强、早熟、大穗品种、单本、有机肥、化肥与生物肥配合施用,干湿灌溉的强化栽培技术体系,可使水稻增产9.6%~11.2%。  相似文献   

2.
隆阳区2008至2010年,连续承担部、省、市水稻高产创建8片,通过实施良种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配套运用,取得显著效益,一季产量超750 kg/667 m2,经农业部、云南省农业厅组织专家验收,单片产量754.2~801.2 kg/667 m2,比非项目区增48.4~105.6 kg,增幅6.9%~15.8%。同时降低生产成本30~40元/667 m2,增产值200元/667 m2以上。  相似文献   

3.
高海拔粳稻区650kg/667m^2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百亩连片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对云南省丽江市高海拔粳稻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集成方案进行单项技术分解,组装配套形成了"壮秧、扩行、浅插、调肥、控水"为核心的"十字"栽培方针,从而形成了适于云南省同类高海拔粳稻区应用的单产达650 kg/667 m2以上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应用该技术体系可大面积增产15%~28%。  相似文献   

4.
最近,浙江大学通过鉴定的一项水稻覆膜旱作栽培技术,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提供了一种可能。试验表明,采用合理的种植技术,覆膜旱作稻产量至少可与对照区持平,产量最高可达700多kg/667m2,与淹水对照区相比,增产辐度近15%。除能节水50%以上外,水稻覆膜旱作栽培技术还能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种子的施用,综合增效可达90~200元/667m2。有关专家指出,技术在研究思路上突破了水稻栽培和灌水方法的传统观念,孕育着水稻栽培技术和节水技术的重大变革。水稻栽培技术的一场革命——非织布育秧水稻非织布育苗技术,是一项省力、高产、优…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川南冬水田水稻增产节支新模式,从利用冬水田季节性休耕自养特性出发,结合当前适用先进技术、生产利用情况和年度循环特点,以轻简高效为目标,研究出水稻开厢免耕节水强化栽培技术体系,取得了每667m2增收稻谷100 kg、节约生产成本100元的良好效果,为川南地区水稻高效种植提供了实践示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水稻无纺布覆盖育苗技术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次革命,采用这项新技术,秧苗利用率提高10%左右,节省育苗费用10~12元/667m2,按增产5%算每667m2可增产稻谷25kg,折合人民币35元左右,增效益45~50元/667m2。同时,由于无纺布覆盖育苗技术简化了水稻生产程序,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加速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水稻精确施肥技术指标体系,提高氮肥利用率,特进行水稻精确施氮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精确施氮,氮肥当季利用率平均提高5.29%左右,达到30%以上,节省纯氮用量4.7~5.0 kg/667 m2,增产1.9~38.3 kg/667 m2。  相似文献   

8.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50,自引:16,他引:34  
水稻矮秆品种和杂交稻及其相应的栽培技术配套使全球水稻单产稳步提高。由于这些技术基于大量化肥、除草剂、杀虫杀菌剂的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 ,加上水稻水层灌溉 ,使得近几十年来也发现水稻产量下降、病虫危害加剧、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生产效益下降等不良现象 ,这严重限制了水稻可持续发展 ,并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十年来 ,马达加斯加在发达国家的支持下发展了一种新型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并在生产上应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值得我们借鉴。本文概述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水稻强化栽培体系起源于马达加斯…  相似文献   

9.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不同秧龄移栽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不同秧龄试验结果显示,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幼苗以13~18 d秧龄移栽为好,秧苗起发快,低节位分蘖多,有效穗多,穗型大,产量较高;且移栽时易操作,省工节本.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技术在水稻节水灌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本田地膜覆盖、打孔插秧、节水栽培技术试验研究表明:此项技术可使水稻生育进程提前,光能利用率提高。节水154m3/667m2,增产35kg/667m2,新增净效益23.2元/667m2;地膜覆盖技术在诸多节水栽培技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