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5个三系杂交稻不育系(金山2A、福伊A、京福5A、G201A、太香A)和5个杂交稻恢复系(22、制3、404、制6、明恢86),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了25个杂交稻组合,研究了这些新恢复系14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4个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与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并且一般配合力方差明显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说明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除有效穗和播始历期外,父本和母本对株高、穗长、穗颈长、剑叶长、剑叶宽、倒二叶、倒三叶、一次枝梗、二次枝梗、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等12个农艺性状具有同等重要作用。杂交稻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是相互独立的,相同性状的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不同,因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是关键。制3、制6、404是一般配合力较好的恢复系,它们的杂种综合性状都比较好,是具有较好育种应用前景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2.
12个粳稻新不育系的配合力及利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2个新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13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除单株穗数的特殊配合力方差不显著外,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测性状主要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影响,主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和收获指数受组合特殊配合力的作用较突出。穗长、穗颈长、结实率和收获指数受不育系的影响较大,其余性状均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是相互独立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不育系以六盐A、丹阳941A、98G26A、99 9A、香粳8016A和95122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C418、J16、晚161和C76较好。  相似文献   

3.
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个不育系与3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12个组合及其亲本材料,统计分析了7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配合力总效应值与其实际值的相关和回归关系,以及群体配合力方差和遣传力。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恢复系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作用大于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在性状的表现中处于同等重要的作用;在产量上,一般配合力最高的不育系地谷A与一般配合力最高的恢复系测64所配制的地优64杂种,其特殊配合力也是最高的;绝大多数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总效应值与其实际值存在密切相关,可以用配合力总效应值估计杂交稻产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4.
选用6个三系不育系和8个红米恢复系,按6×8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48个杂交红米组合,分析与产量相关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除不育系单株产量外,其余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受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无明显的相关性;千粒重、株高、糙米率、结实率、有效穗数的狭义遗传力较高,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作用,可在低世代选择有效;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穗长和单株产量的狭义遗传力较低,须在高世代进行选择。18Rr174在9个主要农艺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均达到正效应值,育种应用价值高;广8A×18Rr250、品红1A×18Rr175、荃9311A×18Rr175、品红1A×18Rr174和野香A×18Rr178的产量性状具有较好特殊配合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两组共8个部分近亲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分析,结果表明:9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而特殊配合力方差,Ⅰ组的百粒重和穗位高、Ⅱ组的所有性状差异极显著;两组的杂种优势表现十分相似,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完全相同,其中单株产量最高,而行粒数最小。  相似文献   

6.
两系杂交水稻千粒重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母本与30个恢复系品种父本配制所获得的74个两系杂交水稻千粒重性状配合力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两系法杂交水稻杂种F1谷粒千粒重与父本(恢复系)、母本(不育系)和双亲的平均谷粒千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08、0.3523和0.5656。(2)6×6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千粒重性状的表现在组合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显著差异;在籽粒千粒重表现中,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分别占整个基因型方差的93.98%和6.02%,说明一般配合力对籽粒千粒重的作用远大于特殊配合力;在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中,母本对籽粒千粒重的作用大于父本。(3)两系杂交水稻千粒重性状遗传的广义遗传率为99.40%,狭义遗传率为93.41%,说明千粒重性状的遗传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7.
利用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杂交配组了25个杂交组合,对亲本以及杂交组合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亲本的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所有考察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极显著水平,8个农艺性状均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考察的多数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要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仅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受不育系的影响较大,但亲本基因互作对杂种一代性状的影响不容忽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不育系以天丰A和谷丰A较好,恢复系以南恢125、南恢5648和南恢716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C815S衍生的8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505S、614S、706S、711S、712S、714S、715S和718S)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的配合力,采用8个不育系和25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案配制的200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粒率和垩白度8个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所有性状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方差、不育系×恢复系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方差明显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糙米率、粒长、粒宽的恢复系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不育系,整精米率、长宽比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恢复系,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不育系和恢复系一般配合力方差相当。所有性状广义遗传力均在83%以上,狭义遗传力总体上表现为粒宽粒长糙米率长宽比垩白粒率整精米率精米率垩白度,其中粒长和粒宽的狭义遗传力大于80%,垩白度的狭义遗传力仅35.99%。614S、712S和715S的整精米率和长宽比一般配合力均表现为微弱的负效应或正效应,而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现出较大的负向一般配合力,可望配制出整精米率高、长宽比大、垩白度低的优质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9.
几个新育成玉米种质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以4个基本稳定的新种质材料(033、065、118和143)为母本,生产上常用的4个优良自交系(478、515、8112和1029)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6个组合F1的8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雌、雄两亲的一般配合力和雌亲×雄亲的特殊配合力间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根据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分析了各参试亲本的遗传特点及在杂种优势育种上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日尊  赵文媛 《杂粮作物》2008,28(5):287-288
对引进的黄改系昌7-2、浚92-8和浚92—6主要的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测定,为北方选育新品种提供依据。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遗传交配设计,对昌7-2、浚92—6、浚92—8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农艺、经济性状的GCA群体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昌7-2主要经济性状GCA较高,表现较好,育种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糯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对9个糯玉米自交系进行组配,将获得的36个杂交组合进行鉴定,对自交系的单株产量、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进行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组合间各性状的GCA和SCA均达极显著差异;主要性状的加性方差大于非加性方差,加性方差占基因型方差比例的大小顺序是株高>穗粗>千粒重>单株产量>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综合各性状表现,自交系YWL1、YWL7利用潜力最高。综合利用潜力较高的自交系大多是来自糯玉米起源中心的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自交系,说明来自糯玉米起源中心的热带、亚热带糯玉米种质的利用潜力高,而且地方糯玉米种质也具有相当的利用潜力,对我国糯玉米育种及糯玉米种质改良、扩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超甜玉米生长势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慕衡  王晓明 《玉米科学》2005,13(4):060-061
对6个超甜玉米自交系组配的15个杂交组合的生长势指数进行了杂种优势表现、配合力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5个杂交组合均表现出显著的平均优势和超亲优势,组合间优势大小也存在明显差异。亲本间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表现出明显差异,效应值较高的亲本是T-24、T-13、T-17。选择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好的自交系作为亲本是产生强优杂交组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丹玉旅系的选育及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丹玉旅系是旅大红骨类群中主要自交系,其代表自交系旅28、旅9、旅9宽、E28、丹340等由于具有高配合力、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特点,被全国各育种单位广泛应用.自70年代以来,用丹玉旅系组配的玉米杂交种面积在6 667 hm2以上的有59个,累计种植面积达3 400万hm2以上,年最大种植面积529.6万hm2,已成为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重要的种质资源,确立了旅大红骨类群在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上的重要地位,在玉米杂交种生产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和灰斑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10个我国北方常用玉米自交系,进行大斑病和灰斑病的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的大斑病和灰斑病存在不同的抗性差异。其中,对大斑病抗病的自交系有吉853、昌7-2、四-287和四-444;对灰斑病抗病的自交系有丹988。从大斑病和灰斑病发生时间看,两者均在玉米抽雄期以后发生,防治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人工接种技术对28种玉米自交系进行鉴定,分析这些自交系对我国玉米主要叶部及土传病害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中3份高抗玉米弯孢叶斑病,5份高抗大斑病,1份高抗穗腐病,3份高抗茎腐病,8份高抗丝黑穗病,其中沈3336和S122对5种主要病害均有较好抗性,可作为育种工作进行品种选育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应用SRAP标记分析甜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炜  刘冠明  王晓明  王汉宁 《玉米科学》2007,15(Z1):154-156
利用25对SRAP引物对9个甜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有8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在9个自交系间共检测出36个多态性等位点,每对引物分别检测出2~7个等位点变异,平均为4.88个;用欧式平方距离聚类分析表明,9个甜玉米自交系可聚为两类。  相似文献   

17.
以200份玉米自交系作为试验材料,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建立3种茎秆组分的近红外光谱模型,研究更快速、准确地测定玉米茎秆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4 017.94~8 053.28、4 017.94~8 067.89和4 027.08~8 928.20谱区内建立的测定玉米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模型效果最好。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校正模型,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校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932 9、0.925 1和0.926 5,校正标准差分别为1.57、1.68和1.18。选取30份玉米茎秆样品作为检验集对模型进行验证,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外部相关系数分别为0.938 9、0.891 1和0.905 0,其预测标准差分别为1.57、2.14和1.49。同样选取30份茎秆样品对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 3、0.944 2和0.891 8,交叉验证标准差分别为1.87、2.32和1.43。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质量较好,能快速、准确测量玉米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  相似文献   

18.
12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2个自选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4双列杂交模式设计,组配66个单交组合,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进行试验,分析了株高、穗位高、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等7个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桂99、桂422、桂517、桂A200等4个自交系综合性状较优,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桂340综合性状最差,需进一步改良方能利用.其它自交系也有各自突出某一性状的优势,在育种工作中应注意到有目的地选择利用.桂9804产量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其次是桂A200、桂422和桂517,它们均有可能选育出极端高产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9.
脆质果皮糯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沈农STK"和"沈农皱40"两个脆皮糯玉米自交系为试材,以普通糯玉米自交系为对照,对果皮品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沈农STK"和"沈农皱40"鲜食期的果皮具有明显的脆性,食之脆而柔嫩,无皮渣;对成熟子粒进行果皮剥离试验,同样表现出脆而容易撕碎。两个脆皮自交系的果皮厚度与普通糯玉米相近,但果皮硬度、果皮拉力大大下降,果皮硬度和单位厚度的硬度值分别仅为普通糯玉米的1/3和1/2.8,果皮拉力和单位厚度的拉力值均是普通糯玉米的1/2。果皮硬度、拉力与厚度之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用开苞导入法将抗旱耐盐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夏季利用开苞导入法经花粉管通道,将抗旱耐盐基因HVA1和碱蓬、芦苇的DNA 导入到稳定的玉米自交系中,获得2 096粒种子,2003年冬至2004年夏,通过苗期反复干旱法及田间标记性状抗旱鉴定,对后代材料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这种方法导入抗旱目的基因和含抗旱性状种质的总DNA可以得到玉米抗旱新资源,是一条切实可行、有效的抗旱育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