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配生防菌株防治大豆根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根腐病(Soybean root rot)是由多种病原真菌复合侵染所致的土传病害,其分布广、危害重,利用单一生防菌株防治困难。针对该问题将实验室筛选出的多个木霉菌生防菌株FMM35、FMM9、FMM5,毛壳菌CHZ1和生防细菌B7进行复配研究,通过测定生防菌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及体外拮抗能力,探索复配可能性,并将适宜复配的生防菌组合进行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防菌之间生长速度、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存在差异,综合分析其中组合C1(FMM9和FMM35)复配效果好,避免生防菌间拮抗作用,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明显,并对大豆有促生作用,具有复配潜力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微胶囊化粉末大豆油脂壁材及乳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粉末油脂壁材乳化稳定性的研究,选择四组适合微胶囊化粉末油脂加工的壁材,并对乳化剂的HLB值及在各组壁材中的用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生防微生物BRF-1对大豆根腐病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BRF-1是从大豆根际分离获得的生防细菌(Bacillus spp.).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该菌对大豆根腐病4种主要病原菌大豆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霉菌(Pythiumspp.)、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进一步盆栽试验发现,BRF-1的不同处理不仅可以有效抑制由尖孢镰刀菌引起大豆根腐病发生,而且还具有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是一株极有希望的生防微生物.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叶》2006,28(1):45-45
采用正交实验,对影响茶叶中茶多酚浸出率及茶多酚微胶囊化包埋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茶多酚的提取及微胶囊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茶多酚最佳浸提条件为,茶叶末用70%的乙醇溶液室温下浸提3次,  相似文献   

5.
几种微胶囊壁材对大豆卵磷脂包埋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不同的包埋壁材对大豆卵磷脂进行的包埋实验,对比其包埋率和包埋效率,从而找到最佳包埋效价比的微胶囊造粒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6.
6株生防细菌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初步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从大豆根际分离出的1500多株细菌中筛选出6株生防细菌,其在离体的条件下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18BRR2-2、18BRR9-1和3BRR16-2在离体的条件下也对茄腐镰刀菌(F.solani)、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抑制作用,并且这6株生防细菌的发酵液可以抑制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生长.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这些生防菌对大豆根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菌株18BRR2-2盆栽和大田的防效均最高,分别达到了45.9%和65.00%.而且这些生防菌也表现出对大豆明显的促生作用.认为18BRR2-2号菌株有开发为防治大豆根腐病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速溶奶茶微胶囊化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了微胶囊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微胶囊速溶奶茶的加工工艺及产品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用8株生防细菌对15种病原真菌进行室内平板对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8株生防细菌都具用较广的抑菌谱,其中B021a、B072b对14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宽抑菌带,B09、B131对13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宽抑菌带。抑菌率为15.6%~67.5%。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axyspo-rum)和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分别进行盆栽试验。防效最高为m4b(F.axysporum)达62.7%和mg(F.solani)达60%。各生防菌株对大豆种子发芽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在种子发芽过程中还能抑制尖孢镰刀菌的生长。田间试验大豆根腐病防效34.6%~47.6%,各菌株对大豆植株有一定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芽孢杆菌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20株从西藏地区植物根际土壤分离鉴定的具有生防潜力的芽孢杆菌,通过平板抑菌试验,筛选出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嗜管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tracheiphilum)拮抗效果好的菌株11株,并利用这些菌株的发酵液作为活性成分,添加一定比例的各种助剂,制备出生物种衣剂.室内沙培试验结...  相似文献   

10.
研究槟榔汁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进风口温度、进料量、空气流量3个因素的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槟榔汁喷雾干燥工艺的优化组合条件为进风口温度190℃、进料量25 mL/min、空气流量为700 L/h。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的总生物碱含量、水分含量、出粉率分别为0.459%、5.17%和88.6%。  相似文献   

11.
大豆疫霉病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及抗源创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5个杂交组合的F1、F2人工接种大豆疫霉病1号生理小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得出:大豆疫霉病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是受一对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利用抗大豆疫霉病的抗源配制组合,通过系统选育,已经选育出两个抗大豆疫霉病优良新品系合抗32、合抗159,分别比对照增产21.8%、3.6%.  相似文献   

12.
对来自全国19个省份及国外的342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其中主要包含来自黑龙江的95份、吉林的21份、辽宁的19份、内蒙的6份、北京的23份、河北的12份、安徽的3份、美国的24份及其它各省份的大豆种质,以尖镰孢菌强毒菌株M38为供试菌株,采用菌层接种法,筛选得到不同表现的抗源材料,并选取一对具有代表性的抗感品种用菌液处理后测定其幼根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糖的含量、丙二醛(MDA),从而为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鉴定结果表明:鉴定筛选出高抗(HR)大豆种质10个,但没有发现免疫品种;对大豆资源的来源分析表明:北方的抗病种质资源较南方丰富;对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用菌液处理后抗感品种的SOD的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糖的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抗病品种的活性及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MDA变化幅度明显小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3.
新型复合型生物种衣剂SN102田间防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安全有效地解决大豆苗期根部多种病害复合侵染的问题,利用微生物多样性及诱导抗病性理论,在辽宁省沈阳康平基地与黑龙江大庆基地,对新研发的一种兼抗大豆胞囊线虫与根腐病的新型复合型生物种衣剂SN102进行了为期2年的田间防治效果验证试验。生物种衣剂SN102是由本实验室自主研发,由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Sneb482、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x)Sneb545、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Sneb183和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Snef805 4株生防菌株作为有效活性物质组合混配制成。结果表明:SN102对大豆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两年的平均胞囊抑制率分别为37.80%(康平)和28.95%(大庆),对大豆幼苗根腐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16.31%(康平)和29.57%(大庆),同时对大豆的平均增产率分别达到21.10%(康平)和12.36%(大庆)。SN102在不同地域的防病增产效果较稳定,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4.
The chopped sweet sorghum stalk was thin-layer-dried for long-term storage and ethanol production. The drying kinetics and the effects of drying temperature on the qualities of sweet sorghum stalk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rying process could be simulated well by Wang and Singh's model. The diffusivity constant (D0) and active energy (Ea) were estimated as 4.4 × 10−5 m2/s and 21.4 kJ/(mol K) for drying the chopped fresh stalk. According to the sugar composition, browning degree, and fermentability of the dried stalk obtained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the approximate drying temperature could be suggested as 50-60 °C for application. In this range, the moisture of the chopped fresh stalk could drop below the safe moisture for storage in 7-5.5 h with 12.1-9.7% total sugar loss during the dry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