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以来,有人说,“苧麻历经了5次的大上大下”,也有人说,“苧麻经历了七八次的上下折腾”,到底多少次,我们也未去考证。但在80年代期间就有2次大上和2次大下的升降,特别是从1988~1991年间,挖毁苧麻面积达87%左右,导致了近3~4年来的苧麻生产和市场的过份静寂,麻价下跌和农民种麻情绪日落千丈,全国性的挖麻毁园风越刮越烈,苧麻面积和产量锐减,由1987年的774.7万亩和567.457千吨,下降到现在的80万亩和70千吨左右;我  相似文献   

2.
江西夏布与江西苎麻齐名,夏布是我省古老的传统苎麻织品。历来江西万载、湖南浏阳、浙江诸暨夏布驰名于海内外。近代以来,我省棠阴镇(在宜黄县内)形成了全国苎麻夏布的集产地,在当时有“夏布不到棠阴不白”之美称,为我国夏布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近两年来,由于国际市场“苎麻热”的兴起,大大促进了国内苎麻生产的发展,而苎麻纺织业未能同步协调发展,导致了目前产大于销的被动状态,加之湖南等地苎麻大量冲击我省市场,造成了省内苎麻的积压、价低、卖麻难。自1987年冬以来,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目前已挖毁苎麻近300万亩,  相似文献   

3.
再次“苎麻热”的思考杨木林(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沅江413100)1993年下半年以来,由于芒麻紧缺,价格上涨,已由1992年前每公斤2元左右上升到8元以上,促使苎麻生产开始恢复和发展。再次"苎麻热"已经开始,并正在升温之中。现提出三个关键问...  相似文献   

4.
近三年来,由于国内外苎麻的热销,推动了苎麻栽培的技术进步,彻底改变了过去所谓“一年栽麻三年穷”的被动局面,促进了苎麻种植业、加工纺织业和外贸事业的共同发展。根据我省自然条件,重点抓了丘陵红壤旱地植麻速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初步总结如下,供交流。一、推广苎麻速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效果1.新植苎麻获得了当年丰产、次年高产早在1979年,我省部分重点麻区的科技工作者就开始从事苎麻“三当”(当年栽、当年收,当年收益)栽培技术的经验示范研究。到1984年,“三当”面积达6546亩,占  相似文献   

5.
苎麻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是苎麻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苎麻的产、销经历了由“冷”到“热”,再由“热”到“冷”,大起大落,从一个低谷走上了高峰,然后再从高峰滑向了低谷。苎麻产、销的“冷”、“热”根源何在?解决的措施有哪些?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田庭甫 《中国麻作》1984,(3):19-22,35
过去,湖南发展苎麻生产多采用种根繁殖,一些老产麻区习惯用大种根繁殖,每块种根200—400克,用量大,繁殖系数低,挖1亩老麻仅扩种5—8亩新麻,很不适应苎麻生产的发展。为了加速苎麻良种的推广,适应苎麻生产的发展,我所于1964-1966年,1974-1976年对苎麻细切种根的适宜重量、  相似文献   

7.
苎麻良种——薄皮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县苎麻站的科技人员,从1980年开始,组织农技干部和农民技术员,深入麻区社队,实地进行逐块普查评选,经过三年时问,从本地苎麻品种中,选出了较好的“薄皮麻”。经1981-1982年送样纤检和栽培观察,单纤维支数均在1800支以上,一般单产200斤以上,最高达300多斤。1982年9月经地、县科委和有关部门鉴定,认定“薄皮麻”是个优良的地方苎麻良种,  相似文献   

8.
过去,湖南发展苎麻生产多采用种根繁殖,一些老产麻区习惯用大种根繁殖,每块种根200—400克,用量大,繁殖系数低,挖1亩老麻仅扩种5—8亩新麻,很不适应苎麻生产的发展。为了加速苎麻良种的推广,适应苎麻生产的发展,我所于1964—1966年,1974—1976年对苎麻细切种根的适宜重量、繁殖时期和繁殖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大面  相似文献   

9.
关于苎麻营养繁殖技术,我国曾进行过许多研究,如细切种根法、组织培养法、嫩梢水插法等,随着我国苎麻生产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繁殖系数更大、方法更为简便、成本较低、且不挖毁麻地的营养繁殖技术。因此,我们从1984年开始,在所内外进行了苎麻幼苗和幼芽繁殖试验,已获得成功,开始  相似文献   

10.
苎麻进行冬培,是保证麻田稳产、高产的关键。特别是对“头麻”的增产作用更加明显。苎麻冬培,通过深中耕,可以松土除草,改善土壤肥、水、气、热条件,有利苎麻长根、孕芽。据报导(夏藻清,1963年)冬季深中耕土壤硝态氮可以提高41.6%,速效磷增加25%。速效钾增加14.3%。中耕后配合追肥、培土,更可以促进根群发达,增加防冻、防旱、防倒能力,使土壤源源不断地供给苎麻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麻株生长高大粗壮,使头麻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11.
营养繁殖是保持良种纯度和优良特性的好方法。过去,苎麻的营养繁殖主要是利用地下茎进行分蔸繁殖。此法不仅挖毁老麻园,且繁殖系数低,运输不便,成本高,满足不了迅速发展苎麻生产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为了提高苎麻营养繁殖系数,以地上部分为材料进行了多种繁殖方法的探索,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苎麻是我市最具特色的经济作物,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占全省的90%以上,2009年全市苎麻种植面积33907公顷,总产6.5万吨,产值4亿元左右.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苎麻制品出口受阻,苎麻价格持续下滑,由2006年11.00元|公斤降到目前5.00元|公斤,麻农种麻效益显著下降,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毁麻改种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13.
苎麻幼苗繁殖技术研究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邝秀明  孙焕良 《中国麻作》1985,(4):31-32,40
关于苎麻营养繁殖技术,我国曾进行过许多研究,如细切种根法、组织培养法、嫩梢水插法等。随着我国苎麻生产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繁殖系数更大、方法更为简便、成本较低、且不挖毁麻地的营养繁殖技术。因此,我们从1984年开始,在所内外进行了苎麻幼苗和幼芽繁殖试验,已获得成功,开始在生产上应用。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供生产与科研应用.  相似文献   

14.
达县苎麻站的科技人员,从1980年开始,组织农技干部和农民技术员,深入麻区社队,实地进行逐块普查评选,经过三年时间,从本地苎麻品种中,选出了较好的“薄皮麻”。经1981—1982年送样纤检和栽培观察,单纤维支数均在1800支以上,一般单产200斤以上,最高达300多  相似文献   

15.
苎麻是沅江历史悠久的传统产品,早在南朝就有种植。唐代的“沅麻”已驰名中外,远销重洋,在国际市场享有盛名。据县物产志和县志记载,沅江种植苎麻起源于六世纪初叶,即公元522年,梁武帝普通三年,原名“药山县”,就有“药山苎麻”之称。在唐朝宁中时(公元894年以前)“山区广栽之,湖区间有之”的记载。民间用于搓绳索、绩  相似文献   

16.
营养繁殖是保持良种纯度和优良特性的好方法。过去,苎麻的营养繁殖主要是利用地下茎进行分蔸繁殖。此法不仅挖毁老麻园,且繁殖要数低,运输不便,成本高,满足不了迅速发展苎麻生产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为了提高苎麻营养系列系数,以地上部分为材料进行了多种繁殖方法的探索,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麻业》1987,(4):22-25
近三年来,国内外市场上苎麻及其纺织品十分热销,价格上涨。各地有关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对苎麻热的形势议论纷纷,迫切希望知道苎麻热的原因,苎麻有无发展前途?现就我们掌握的资料作点分折,供参考。 (一)1986年苧麻产销持续两旺 1986年全国苎麻生产连续第三年获得了特大丰收。根据各地统计,全国苎麻种植面积比1985年扩大了1.8倍。预计总产量比1985年增长1.44倍。全国各地不论  相似文献   

18.
苎麻是沅江历史悠久的传统产品,早在南朝就有种植。唐代的“沅麻”已驰名中外,远销重洋,在国际市场享有盛名。据县物产志和县志记载,沅江种植苎麻起源于六世纪初叶,即公元522年,梁武帝普通三年,原名“药山县”,就有“药山苎麻”之称。在唐朝宁中时(公元894年以前)“山区广栽之,湖区间有之”的记载。民间用于搓绳索、  相似文献   

19.
苎麻进行冬培,是保证麻田稳产、高产的关键。特别是对“头麻”的增产作用更加明显。苎麻冬培,通过深中耕,可以松土除草,改善土壤肥、水、气、热条件,有利苎麻长根、孕芽。据报导(夏藻清;1963年)冬季深中耕土壤硝态氮可以提高41.6%,速效磷增加25%。速效钾增加14.3%。中耕后配合追肥、培土,更可以促进根群发达,增加防冻、防旱、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木林同志编写的《苎麻的栽培与加工》一书,包括苎麻的特征特性、种植区划、品种、繁殖方法、新麻和老麻的栽培技术、病虫防治、剥制加工和品质检验、脱胶等方面的内容,共10多万字,并附有插图30幅,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需要者,请按“科技新书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