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宝强  贾雨 《杂粮作物》2000,20(3):50-52
玉米矮花叶病毒病(maizedwarfmosaicvirus),弯孢菌叶斑病〔又称拟眼斑病,Curvularialunata(Walk)Boed〕及尾孢菌叶斑病(又称灰霉叶斑病,CercosporazeaemaydisTehon&Daniels)三种病害在辽宁省玉米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其在近几年发病更重。1994年建平县朱力科镇66.7hm2制种田,因矮花叶病毒病危害造成绝收,损失惨重。1995年绥中县塔山镇种植的丹玉20玉米田突然爆发弯孢菌叶斑病,2700hm2玉米严重减产。到1996年全省已有12个市40多个县(区)玉米田发生…  相似文献   

2.
稻粒黑粉病俗称乌谷,黑穗病,是由病菌厚垣孢子浸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杂交水稻制种田中时有发生,已成为制种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据浙江永康县调查,从1976年大面积制种以来,到1983年全县各制种基地未出现过此病害。1984年有少量零星发生,发病率只占0.5— 1%,而1985年发病率增至1-4.1%。尤以威优35制种田较严重。因V20不育系是从外地调入的,由于种子带菌和其他原因,尽管在未发生过该病的地区制种,仍然出现黑粉病大发生,严重的田块发病率达57%.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后仍有6.1%的发病率,按亩产250—260斤估算,严重的田块损失…  相似文献   

3.
二系杂交稻“两优2163”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选配。1997年福州市引进多点试种,表现高产、优质、生育期适中,可在福州市扩大试种。1998年秋季在闽侯县开始039hm2的小面积制种,平均667m2产103kg,最高达205kg,1999年在罗源县和闽侯县扩大制种面积667hm2,并进行了春制、中制、秋制不同季节的高产制种技术探讨,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1 制种田的选择选择最佳制种田是杂交水稻高产制种的关键措施之一。二系杂交稻的父母本分蘖比较强,根系发达,生长势旺,而且还需要靠人工辅助授粉。因此,对制种田的选择首先要有一定的隔离条件,以防…  相似文献   

4.
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元俊  潘荣光 《杂粮作物》2003,23(3):167-168
玉米矮花叶病毒病(MaizeDwarfMosaicVirus,MD MV)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玉米产区都有发生的报道,只是轻重不同。在我国的20世纪60~70年代,该病曾在河南、河北、甘肃等玉米产区爆发流行,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在北方春玉米区虽有零星发生,但一直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近几年来,该病害对辽宁省的玉米产区的为害有逐年扩大的趋势。1996年辽宁省发生的矮花叶病毒病达8万hm2,其中生产田6万hm2,制种田2万hm2。玉米矮花叶病毒发病的地块,一般减产20%,严重的可达6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为了控制该病害在辽宁省进一步扩展危害,我们对其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白粒玉米杂交种“辽原一号”属优质蛋白玉米,可饲粮兼用,也可青穗上市,种植区域遍及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深受广大农民喜爱。然而几年来由于制种技术不规范,“辽原一号”种子的质量和产量直接受到影响。笔者根据多年的制种实践,总结出以下技术规程,供“辽原一号”制种过程中参考。1 制种田的选择由于“辽原一号”双亲较喜肥水且易接受外来花粉,所以制种田一定选择在隔离区不小于300m的平肥地块。2 重施农肥、磷、钾肥为提高种子产量,促进籽粒饱满,提倡合理施农家肥,施量30000kg/hm2以上,磷肥二铵225k…  相似文献   

6.
王兴和 《杂粮作物》2002,22(3):181-181
玉米是葫芦岛市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 ,每年种植面积在 8.7万hm2 以上 ,占总耕地面积的 30 %以上。玉米产量高低直接影响我市粮食产量的增减 ,而影响玉米产量水平的因素很多 ,除耕作因素外 ,很大程度取决于品种本身的优劣。 1996、1997两年里胡芦岛市玉米大面积发生弯孢菌叶斑病 ,当年种植的沈单 7号、掖单系列玉米品种感病十分严重 ,减产幅度在 30 %以上。 1998年引进了抗病、高产玉米品种 ,沈单 10号 ,经过 4年的品种试验、大面积示范。总结出沈单 10号产量 12 0 0 0kg/hm2 的规范化栽培模式 ,其产量结构 :实收 4 5 0 0 0穗 /hm2 、…  相似文献   

7.
王成明  齐秀华 《杂粮作物》2003,23(2):117-117
辽宁省本溪市辖两县五区,玉米种植面积年基本稳定在2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桓仁、本溪两县,品种主要集中在沈单10、沈单16、农大108、东单60及铁单12五个品种。多年来,本溪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均不超过3%。其中抗病品种发病率在0.5%~1%;感病品种发病率在2%~3%,未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但也正是多年病害发生较轻,人们忽视了玉米丝黑穗病爆发的危险性,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缺乏足够的重视。2002年由于多种综合因素所致,本溪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较重,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是玉米生产上罕见的。为及时、深入了解玉米丝黑穗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铁岭市玉米面积达26.7万hm2,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又是重点玉米制种基地之一。1988~1992年该市昌图县、铁岭县个别乡(镇)发生大面积玉米黄枯苗、死苗现象,制种田尤为严重,重者减产七成。近几年发病减轻,但也时有发生。玉米苗病原因较复杂,有生理性的,也有侵染性的。经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室内分离鉴定,引起苗病发生的主要病原菌有:镰刀菌、蠕虫菌、木霉菌、青霉菌,其中以镰刀菌为主。该病主要发生于玉米3~5叶期。发病时病根部变褐、温腐、根毛少、茎部软腐易断裂、叶片褪绿发黄、干尖扭曲、植株逐渐萎蔫死亡。发病严重的缺苗断垄,对玉…  相似文献   

9.
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由于繁种生产程序较多,种植农户往往会放松后期的田间管理,这样既影响了制种的产量又影响了种子的质量。给制种单位和农户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为了提高种子的商品性,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杂交玉米制种田的后期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张成和  刘爱国 《玉米科学》1995,3(Z1):021-024
河北省为玉米大、小斑病混合发生区,近年来玉米矮花叶病发病逐年加重。通过对河北省玉米生产上的11份主栽玉米杂交种和11份骨干玉米自交系对大、小斑病和矮花叶病的单独接种和复合接合鉴定结果看出,被玉米矮花叶病侵染的玉米对大、小斑病的抗性严重丧失,病级一般加重2~3级,病指增高40%以上,由抗病品种变成了感病品种,所以选育种植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时,必须同时兼抗玉米矮花叶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