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传统文化机制发展进程中,茶文化是其本质核心,当然茶文化整体也有着多样性特点,无论是茶文化内所包含的文化属性,或者其中所诠释的艺术内涵,都需要借助相应载体来具体感知,茶画艺术,无疑就是整个茶文化体系成熟发展的核心诠释与表达。本文拟从茶画艺术的价值内涵认知入手,结合陈洪绶本人的绘画风格理解,通过探究陈洪绶所创作的《品茶图》中所具体包含的艺术理念,从而为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茶画艺术传承探究合适途径。  相似文献   

2.
完善的文化体系中,就融入了相应的文化元素,诗歌就是在这一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元素之一。探究我国古代茶诗艺术体系中所具备的价值内涵和创作理念,不仅是对茶诗创作理念和具体风格进行有效了解,同时也是对我国古代茶文化和诗歌文化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和关键。本文拟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古代茶诗艺术的发展状况,通过结合具体的茶诗内容,从而分析我国古代茶诗艺术中的茶韵之美。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艺术,从根本上来讲,实际上就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键。茶思维理念,作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精神内涵,更是对我国传统茶文化艺术的凝炼和精神表达。因此,茶思维,也在各种文化领域内,都有一定的体现。尤其是在整个茶思维中,以清新宁静为其主要的内涵特点。本文拟从茶思维的内涵和具体特征分析入手,结合中国画的风格分类及创作特征认知,从而探究茶思维理念在中国画风格中的具体展现以及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4.
对于我国茶文化体系本身而言,其在传承与发展的历程之中,恰恰就是茶文化与具体应用之间的深度融入,并且在茶文化发展中,其将该文化理念与具体的绘画艺术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整个茶文化影响力的全面提升。本文拟从中国人物画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理解,通过以陈老莲《品茶图》的创作背景和诸多内涵为切入点,从而实现对我国茶文化艺术的成熟理解与全面认知。  相似文献   

5.
探寻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如何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实际上,从茶文化体系中所具体包含的精神理念看,其中所具有的思维内容,能够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具体创作与发展提供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响,而这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所在。本文拟从传统茶文化的起源以及内涵要素分析入手,结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创作的特点理解,具体分析茶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上,围绕茶形成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化体系,这就是茶文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了一系列有关茶文化的文艺作品,比如文学作品、音乐舞蹈艺术等等,这些都充分反映了茶文明的发展程度,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了解该时期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帮助。说到茶文化,我们必须对茶经和陆羽进行有效认知,其在中国茶文化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拟从陆羽创作《茶经》的历史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经》的相应特点和内涵,从而有效分析《茶经》和陆羽对今天茶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了解传统艺术,认识传统艺术就成为我们利用该艺术的关键所在。正是因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具体诠释的文化属性和艺术理念,使得我们在发展当代油画创作艺术时,通过充分融入多样化的艺术理念和文化思维,从而提升茶文化元素的应用价值和实际影响力。本文拟从美术教育的问题不足认知入手,结合当前油画艺术的创作诉求理解,通过具体分析茶文化元素的整体内涵,从而研究吸收应用茶元素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与油画创作艺术的具体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对传统茶文化进行认知与理解时,需要我们站在经典认知的角度来形成层次化研究。当然,目前整个茶文化发展与传播时,不仅是对具体文化元素的语言传递,更重要的是建立在文化沟通前提下进行的本质交流与表达。本文拟从《茶经》的创作背景及茶诗的艺术文化特征认识入手,结合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整体特征理解,通过具体融合诗歌翻译活动开展的整体特征,从而分析基于诗歌翻译角度的《茶经》中茶诗的翻译机制。  相似文献   

9.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饮茶不再是贵族、文人雅士的生活元素,人们大多形成了饮茶的习惯。美国文学作品《吃碗茶》无疑就是我们了解这一时期华侨生活状况以及文化迁移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该作品进行有效剖析,能够帮助我们认知其中所包含的茶文化内涵。本文拟从美国文学作品《吃碗茶》的创作背景分析入手,结合美国文学作品《吃碗茶》内容概述,从而剖析其中所包含的茶文化内涵,并且尝试剖析在该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茶文化应用。  相似文献   

10.
茶画艺术是我国整个茶文化体系的重要内涵,当前我们在理解和认知茶文化时,茶画艺术以其巧妙的设计布局和情感理念,向我们展示了生动、直观的茶文化机制。结合茶画艺术的艺术分类看,其作为一种水墨画艺术,诠释了深厚、优异的美学意境。在近代茶画艺术中,其实现了绘画艺术与近代文化机制之间的有效融入。本文拟从近代茶画艺术的文化诠释与内涵表述分析入手,着重研究近代茶画艺术中所具体呈现的水墨意境和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11.
茶画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极具艺术性的元素内容,通过对茶画创作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整个茶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实际上是整个茶文化体系成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产物。尤其是茶画中凝聚了绘画人对茶文化生活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是对相关茶生活的艺术化再现。本文拟从茶画艺术的发展状况分析入手,结合茶画的艺术内涵认知,通过融入当前整个茶画艺术传承发展过程中的压力分析,从而探究茶画的传承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风景画创作进程中,传统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和影响力极其深厚,当然,茶的素材属性和文化特点,也影响了风景画创作过程中所展现的情感内涵和创作理念表达。因此,在风景画艺术创作过程中,必须注重将茶元素理念应用其中。本文拟从茶元素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结合风景画艺术创作的艺术特点理解,通过探究茶元素融入风景画艺术创作的可行性,从而分析融入茶元素创作风景画艺术的具体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茶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录茶叶产业发展状况的书籍。因此,了解和认知陆羽的《茶经》,能够为我们认知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形成扎实有效的基础。本文拟从《茶经》的创作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经》的语言特点认知,通过融入《茶经》创作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内涵,从而实现对陆羽《茶经》的全面准确认知,并且为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传承茶文化体系提供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从《茶馆》的作品创作背景及其创作历史分析入手,结合我国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通过分析《茶馆》作品中所具有的文化理念和内涵,从而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茶文化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15.
茶画的人文色彩和艺术化色彩,都是具体影响茶画艺术风格的重要内涵,所以精准理解茶画艺术中所具有的综合风格,将从本质上为我们了解传统茶文化的发展状况提供实质性支撑。本文拟从寻找茶画艺术的真谛,即茶文化的艺术化诠释入手,结合茶画风格的本质与内涵,也就是文化与艺术的层次化诠释理解,从而探究从茶画风格艺术的水彩画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就茶乐艺术的形成状况,可以看到整个茶乐艺术在形成过程中,展现了音乐与茶文化两种元素。当然茶乐艺术的成熟与完善,让我们感受到其在具体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实现了体系化诠释和展现,更重要的在于其中所具体融入的文化审美内涵。本文拟从茶乐艺术的价值内涵认知入手,结合茶乐艺术中所融入的文化审美内涵分析,结合茶乐艺术与音乐艺术传承之间的关联认知,通过具体探究茶乐艺术中所具有的文化审美价值,从而精准分析茶乐艺术的传承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大国,在茶叶的饮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体系化的茶文化内涵,这其中也包含一系列丰富的茶文化元素,比如以茶和饮茶生活为主要题材所创作的茶画艺术等等,这些都是我国茶文化体系中极为重要的艺术元素。本文拟从茶文化与国画元素的内涵特征分析入手,结合油画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具体要求认知,从而探究茶文化与国画元素在油画中的具体体现状况,并对其创作价值和意义进行全面有效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油画作品是一种以人文素材为基础的艺术创作方式,在当前油画艺术创作与表达过程中,其需要将合适的素材,以及茶文化体系内涵,融入整个创作过程中,从而实现整个油画作品创作发展的最佳效果。结合茶文化机制的表达状况看,完善的文化思维理念,其所能实现的价值将是无可衡量的重要内涵。本文拟从茶元素主题创作的具体背景分析认知入手,结合油画作品艺术的价值内涵理解与表达,从而探究以茶为主题创作的油画作品的创作机制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茶歌艺术,尤其是原生态茶歌艺术,不仅是一种文化理念呈现,同时更重要的是对茶文化体系价值内涵的深层次认知,通过对原生态茶歌的具体内涵进行系统化分析,可以看到在该茶歌艺术中,其中包含了大量生活化元素,以及与茶相关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原生态茶歌艺术的发展历程认知分析入手,结合原生态茶歌的文化价值分析,通过融入原生态茶歌的艺术特征理念,从而探究互联网音乐背景下原生态茶歌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几千年的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与茶、茶文化相关的文化元素,而与茶相关的小说作品就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爱玲特殊的成长环境,实际上也对其小说创作风格及小说作品集中所具有的创作理念提出了相应要求。本文拟从张爱玲小说作品的基本情况介绍入手,结合张爱玲小说作品中茶文化理念的表现形式,从而探究张爱玲小说品鉴过程中的文化感知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