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青工序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过程,做青过程中的生化成分变化是乌龙茶独特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与乌龙茶的品质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做青过程中水浸出物、儿茶素、多酚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总量均呈下降趋势,做青强度越大,这些生化成分减少也较多。同时,在做青过程中,L-EGCG、L-ECG、L-EGC减少,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不断形成,多酚类总量与水浸出物总量间的变化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6),茶多酚、茶黄素含量与乌龙茶品质呈显著正相关。此外,做青环境的温、湿度对做青的生化变化与乌龙茶的品质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可溶性糖是茶叶的主要滋味成分之一,目前对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做青强度与可溶性糖的变化关系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叶》2008,(6):41-41
为探明不同气流条件对乌龙茶毛茶品质影响的内在生理机制,以毛蟹品种鲜叶为研究对象,在春季和暑季均分别设计恒温、恒风(处理Ⅰ),恒温、无风(处理Ⅱ)和自然开放(处理Ⅲ)3种环境做青,观测做青过程中青叶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春茶做青过程中3个处理青叶的呼吸速率在三摇前均呈上升趋势,三摇后开始下降。暑茶做青过程中,处理Ⅰ和处理Ⅱ的青叶呼吸速率均在每次摇前下降,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做青技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方舟 《中国茶叶》2006,28(6):16-17
做青是乌龙茶加工的特殊工序,也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做青质量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适当的温度(20~23℃)有利于做青过程芳香物质的形成与积累,也有利于多酚类,特别是酯型儿茶素等苦涩物质的转化;做青环境相对湿度影响做青叶水分散发,不同品种由于叶片结构(叶片厚度、气孔大小和气孔数、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的层数等)和内含生化成分的差异,所要求的做青环境相对湿度也不相同。掌握做青技术关键对提高乌龙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乌龙茶做青叶品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乌龙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做青叶品质多因子协同综合作用,并具模糊性的特点,建立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原理的乌龙茶做青叶品质化学因子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构建乌龙茶做青叶品质化学因子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品质化学因子权重为多酚类0.134 1、氨基酸0.162 8、黄酮类...  相似文献   

5.
做青过程中重要品质关联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皓  毛志方  涂云飞  施海根  李大伟 《茶叶》2007,33(4):207-210
以鸠坑种的夏茶对夹二、三叶新梢为原料,研究了两种做青方法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两种做青方法PPO的活性在摇青阶段均呈现高→低→高的变化,且在第三次摇青后活性达到最高;而POD以鲜叶中的活性为最高,整个做青过程中略有下降但不明显。丙酮粉法比匀浆法测定酶活性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6.
乌龙茶做青期间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毛蟹的三、四叶梢为原料 ,通过对乌龙茶新工艺加工过程中多酚氧化酶 (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研究 ,发现在做青过程中 ,整叶的PPO活性、POD活性分别呈低→高→低和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整叶叶缘的PPO活性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POD活性呈低→高→低的变化规律 ;整叶叶芯的PPO活性、POD活性分别呈依次减弱和依次增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茶树优质资源的同工酶遗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 ,研究了蓝标 1号、日铸茶、举岩茶、汝城早芽、云桂大叶等 5份优质资源及其扦插后代的酯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带特征。结果表明 :举岩茶和其扦插后代的酯酶同工酶缺少了在其它四对材料中均出现的Rf =0 42的谱带。而汝城早芽和其扦插后代的多酚氧化酶同工酶Rf =0 39的谱带明显强于其它组的材料。而每一份优质资源和它们的扦插后代间在三种同工酶谱带类型和谱带的强弱上均未发现不一致的现象 ,从而在蛋白质水平上证明了扦插繁殖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秋梢从芽到第五叶,表现出3种酶谱共有15条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表达。酶带PX2为1至4叶的特异性酶带,PX13带的活性及总活性,随新梢的老化而递增。PX15带的活性在2和4叶中出现两个最高峰值。芽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各叶片比较,均达极显著水平。多酚氧化酶在芽叶中表达出6条酶带、两种酶谱。多酚氧化酶活性以芽和第三叶最低,而芽又比各叶片显著地低。在各部位间活性变化较大的酶带有 PL1、PL3、PL6等。秋梢中的酯酶同工酶谱共有9条酶带,各部位的酶谱均相同。但是酶带 ES13、ES14的活性表现出随叶片老化而递减的趋势。这些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同工酶谱,与茶树新梢的发育有联系,其中的一些酶带,如 PX2、PX13、PX15、PL1、PL3、PL6以及酯酶中的 ES13、ES14等,与茶树新梢的发育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且能反映出新梢各部位间的代谢差异及老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以毛蟹的三、四叶梢为原料,通过对乌龙茶新工艺加工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研究,发现在做青过程中,整叶的PPO活性、POD活性分别呈低→高→低和高→低→高的变化规律;整叶叶缘的PPO活性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其POD活性呈低→高→低的变化规律;整叶叶芯的PPO活性、POD活性分别呈依次减弱和依次增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清香型乌龙茶空调做青设备及加工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清香型乌龙茶是结合了台式乌龙茶与闽南传统乌龙茶的工艺发展起来的,其制作工艺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改进而日趋成熟.清香型乌龙茶香气清高、滋味醇爽、叶色翠绿、汤色淡黄绿,属轻发酵乌龙茶,其做青过程为低温(18~23℃)缓慢氧化,这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与积累,也有利于多酚类,特别是酯型儿茶素等苦涩物质的转化.利用空调降低做青温度,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适当延长做青过程的凉青时间,对提高清香型乌龙茶的品质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1.
乌龙茶加工中蛋白酶活性与相关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毛蟹和梅占两品种鲜叶为原料 ,用新工艺加工成乌龙茶 ,并对晒青、做青过程中在制品的蛋白酶活性及其相关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晒青和做青均有利于蛋白酶的活化。晒青、做青前中期酶活性缓慢上升 ,第二次摇青、静置后达到最大值。第一、二次摇青期间以叶缘的酶活性最高 ,叶芯的最低 ;做青结束时 ,叶缘的活性仍保持最高 ,但整叶的酶活性最低。晒青和做青也有利于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 ,氨基酸积累量要多于可溶性蛋白质。调节蛋白酶活性使之处于适当水平 ,对乌龙茶新工艺把握适度做青的理论将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12.
乌龙茶做青过程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肉桂品种鲜叶为原料,研究了做青强度对做青叶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摇青可以加速做青叶水分散失和可溶性蛋白质降解;摇青和自然萎凋均能促进MDA累积。在做青前期适当晒青和轻摇青可以提高SOD活力;重摇青降低SOD活力,进而O2.-产生速率加快,脂质过氧化加速,从而促进具有青草味的化合物散失,乌龙茶特征香气提高。  相似文献   

13.
气流对做青环境及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模拟正压全面送风空调做青环境和密闭空调做青环境,对做青过程两种环境的气温、气湿、气质等参数以及青叶呼吸速率进行在线测定,探明气流对做青环境、青叶生理变化及毛茶品质的影响。实验表明,两种气流条件下的叶层空气湿度、CO2含量和青叶呼吸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气流控制的空调做青环境的毛茶品质优于密闭空调做青环境的毛茶品质。  相似文献   

14.
岭头单枞乌龙茶品种的加工特性和做青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堂兵  戴素贤 《茶叶科学》1998,18(2):108-112
以八仙茶和奇兰为对照,研究了优良品种岭头单枞新梢的持水力、发酵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和鲜叶的做青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相对湿度条件下,一芽二叶的持水力以八仙茶较强,岭头单枞次之,奇兰较弱,且持水力随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强,但相对湿度为75%和90%时,三者的持水力接近。发酵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八仙茶最强,岭头单枞次之,奇兰最弱。根据三个品种的持水力、发酵性、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做青强度系数及品质的关系综合判断,做青强度为:奇兰>岭头单枞>八仙茶,即当岭头单枞做青强度系数为100时,八仙茶两处理做青强度系数分别为84、84.7,奇兰两处理做青强度系数分别为220.8、215.3时能获得较好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5.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武夷肉桂品种鲜叶为原料,通过3种做青强度对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GC/MS检测。结果表明,已醛、正戊醇、芳樟醇氧化物I、芳樟醇氧化物II、(2)-已酸-3-已烯酯+苯乙醛、α-法尼烯、香叶醇、苯乙醇、β-紫罗酮、茉莉酮、橙花叔醇、吲哚等香气组分随做青强度增加而积累,品质也相应提高,同时表明,橙花叔醇是福建乌龙茶的主要特征香气组分,高含量的橙花叔醇可以作为优质肉桂茶的香气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乌龙茶加工过程多糖的变化、组分分离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多糖含量以及组成多糖的中性糖、蛋白质含量呈递减趋势,从鲜叶至第2次摇青结束,下降幅度小,但第3次摇青后大幅度下降,而糖醛酸的变化较小;加工过程多糖清除·OH和自由基的趋势基本一致,呈现抛物线变化,活性最高峰出现在第2次摇青结束,多酚类保留量为85%左右可以作为制定乌龙茶加工过程高活性茶多糖的形成指标。采用纤维素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乌龙茶多糖,各级分中性糖、蛋白质、糖醛酸含量以及清除OH、的作用有较大差异。获得的乌龙茶多糖主要组分OTPS2-1是富含糖醛酸和少量蛋白质的三元糖复合物,相对重均分子质量为8.877×104,糖基由半乳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岩藻糖和鼠李糖组成,其摩尔比为7.58:2.14:7.05:1.76:1.02。O2.O2.  相似文献   

17.
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对乌龙茶树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铁观音”和“本山”乌龙茶品种为研究对象,开展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对乌龙茶树的萌芽和产量、叶片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铁观音”和“本山”茶树喷施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萌芽期可提早5~6 d,叶面积、叶片厚度和气孔密度均显著提高,鲜叶产量提高22.87%~35.68%,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茶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且1.5 g/L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处理达到最大值。表明专用配方氨基酸叶面肥可促进“铁观音”和“本山”乌龙茶树的生长,提高叶片光合产物和品质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8.
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季节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方世辉  张秀云  夏涛  宛晓春 《茶叶科学》2002,22(2):135-139,146
研究了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和季节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叶中醇系香气总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游离态为春季>夏季>秋季,键合态为春季>秋季>夏季;加工过程中,游离态和键合态醇系香气成分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趋势;茶多酚逐渐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增后减,可溶性糖则与氨基酸相反。对干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春茶后期和夏茶前期槠叶种重做青所制茶样具有明显的乌龙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