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双季连作稻机插产量900kg/667m~2以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连作早、晚稻机插产量,通过2010-2012年的水稻机插试验与大田示范,提出连作早稻机插单产500 kg/667 m2、连作晚稻机插单产400 kg/667 m2,双季连作稻机插产量900 kg/667 m2以上的栽培技术,即早稻选择中早39、台早733,晚稻选择嘉优2号、甬优9号等高产抗病品种(组合),采取"基质育秧,适龄早栽,插足苗数,提早搁田,配方施肥,增施穗肥,实地病虫防治"等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2014,(6):45-49
以连作晚稻新品种甬优2640为材料,通过品比试验和播种期试验,研究其在金华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及不同栽培方式下适宜的播种期。试验表明:甬优2640耐迟播,全生育期适中,穗大粒多,丰产性好,适合在金华地区作为连作晚稻种植;甬优2640机插和手插皆宜,机插甬优2640在7月5日前播种,手插稻在7月10日之前播种均能正常抽穗和灌浆,产量有保障。研究结果表明,甬优2640在金华作为连作晚稻栽培安全可行,规模种植大户可将其作为主栽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3.
在浙江,如果种粮大户早晚稻双季都采用机插栽培,大大加剧了前后季品种搭配矛盾。通过试验筛选出7个适合永康作连作晚稻机插栽培的籼粳杂交稻品种,并确定了适宜的播种期,以指导种粮大户夺取晚稻丰收。  相似文献   

4.
连作晚稻秀水03不同种植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连作晚稻旱育移栽、抛秧和机插三种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机插水稻产量较高、成本较低、效益较好,水稻机插可在杭州市余杭区扩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规模种粮经济效益,进一步探讨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模式,2015年在衡阳县西渡镇梅花、青木村建立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种植高产示范片150 hm~2,采用早稻早中熟品种+拱棚旱育机插秧+小苗(3~3.5叶)机插+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收+机烘,晚稻中熟品种+硬(软)盘泥浆集中育机插秧(4~4.5叶)+机插+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防治+机收+机烘模式技术。经测产验收,平均产量早稻8278.5 kg/hm~2,晚稻9415.5 kg/hm~2,比常规栽培(水育秧手插秧)分别增产15.36%、22.89%,双季稻增收7600.9元/hm~2,节支6150元/hm~2,达到了粮食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连作晚稻无土基质育秧机插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作晚稻机插要取得成功育秧是难点。为明确不同育秧基质对机插连作晚稻盘育秧苗素质、栽后水稻植株长势及成熟期产量的影响,以武育粳7号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进行了不同育秧基质育秧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用"国瑞"无土基质所育秧苗素质好,根系发达,机插后植伤轻,能使武育粳7号提早返青分蘖,改善群体茎蘖质量;相比营养土育秧和田泥育秧,用"国瑞"无土基质育秧机插水稻有效穗数增加8.97%、19.65%,每穗总粒数增加6.29%、11.68%,最终理论产量提高14.53%、27.25%,实际产量提高13.60%、26.17%。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双季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实现规模种粮效益的最大化,2015年在衡阳县演陂镇罗观村建立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种植高产示范片,示范片面积33.33 hm~2,采用早晚稻品种搭配(早稻早中熟品种+晚稻中熟品种)+专业化育机插秧(早稻拱棚旱育机插秧、晚稻硬盘泥浆育机插秧)+精准机插(早稻3.5~4叶、晚稻4~4.5叶)+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收+机烘模式开展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经测产验收,早稻4个组合全程机械化生产较对照常规栽培(湿润育秧手插)分别增产14.99%、14.7%、11.22%、5.46%;晚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两个组合较对照常规栽培(湿润育秧手插)分别增产23.22%、13.66%;早晚稻最佳组合搭配可增产2887.5 kg/hm~2、增收9697.05元/hm~2。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不同早期施肥模式对洞庭湖双季稻区机插晚稻养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了基肥∶分蘖肥=5∶5(T1)、基肥∶分蘖肥=7∶3(T2)和轻简化一次性施肥(T3)等3种不同早期施肥模式,对机插晚稻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和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年份中,T2处理机插晚稻大田全生育期最短,均为98 d,T3处理大田生育期最长,分别为104 d和101 d; T2和T3处理株高最高,CK处理最矮;T2处理茎、叶和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均明显高于T1、T3和CK处理。各处理产量表现为T2 T1 T3 CK,施肥各处理间晚稻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中T2处理最高,晚稻平均产量分别为8154 kg/hm2(2015)和6703. 5 kg/hm2(2016),比CK处理平均增产67. 36%和9. 16%。T2处理的植株对N、P、K素总积累量最高,T3处理次之,CK处理最低。因此,基于植株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水稻产量等方面的情况,在洞庭湖双季稻区施用纯N 180 kg/hm2条件下,机插晚稻早期基肥与分蘖肥比例对物质积累与产量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沿江平原双季稻北缘生态区生态条件,以早籼稻浙辐203和晚粳稻镇稻18为供试材料,设置周年机插、早稻机插晚稻抛栽、周年抛栽和早稻直播晚稻抛栽4种栽培模式组配处理,通过对产量构成、生育特性、积温资源利用、经济效益和粮食生产效率等进行分析,筛选出适宜本生态区域的双季稻周年生产模式。结果表明,周年抛栽模式有效积温利用率最高,达到108.7%,较周年机插、早稻机插晚稻抛栽和早稻直播晚稻抛栽模式显著增产,分别增产5.5%、2.5%和7.21%,周年经济效益分别提高24.6%、11.1%和1.6%。周年机插模式通过高效生产技术的集成应用,周年粮食生产效率最高,分别较早稻机插晚稻抛栽、周年抛栽和早稻直播晚稻抛栽提升了11.9%、43.6%和12.9%。综上,沿江平原双季稻周年抛栽模式实现了最佳经济效益,周年机插模式适宜于劳动力资源短缺背景下的适度规模化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保证水稻施肥的准确性,揭示水稻机插与同步一次性侧深减量施肥的养分利用特征,为机插双季稻的氮(N)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典型双季稻种植区,以测土配方施肥量为依据,结合精量施肥机,2017−2018年研究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对双季稻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机插同步一次性减N 10%~30%处理早稻N、P、K累积量分别提高7.9%~11.7%、9.4%~25.9%和2.0%~6.5%(2017),8.2%~15.0%、9.0%~12.1%和14.0%~18.1%(2018);晚稻分别提高−0.6%~5.7%、9.1%~14.4%和3.7%~19.6%(2017),6.1%~8.5%、9.4%~19.3%和18.7%~22.2%(2018);早稻N肥吸收利用率(NRE)、N肥农学利用率(NAE)、N肥偏生产力(NPFP)分别提高38.6%~92.7%、49.9%~103.6%和29.5%~71.7%(2017),35.4%~71.4%、46.0%~98.4%和20.7%~75.4%(2018);晚稻分别提高20.8%~43.1%、31.3%~64.2%和18.3%~48.5% (2017),26.8%~99.1%、60.0%~ 82.9%和26.6%~60.5%(2018)。其中,早晚稻以减N 20%~30%处理效果较好。水稻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随着施N量的降低,双季稻NRE先增加后降低,NHI、NAE和NPFP呈上升趋势,而土壤碱解氮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通过施肥技术和机插模式的集成与优化,能有效减少稻田N肥施入,利于N、P、K吸收积累,同步提高双季稻的产量和N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烟后稻上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比习惯施肥每667m^2增产稻谷15.6kg,净增收47.06元;测土配方施肥比空白对照每667m^2增产稻谷145.1kg,净增收331.6元,烟后稻测土配方施肥能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2.
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地优质稻南粳5718和糯稻99-25为供试材料,根据试验地土壤养分状况,采取减氮增磷增钾的措施,即在基肥中减少氮肥,增加磷钾肥,并在追肥中降低氮肥投入,来研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当地水稻增产的途径和方法。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通过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成穗数,其中南粳5718高峰苗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加8.02%,有效茎蘖数增加5.26%,穗数增加4.89%;糯稻99-25高峰苗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加10.12%,有效茎蘖数增加4.32%,穗数增加2.34%。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提高抽穗期的叶面积指数(增幅19.47%),强化水稻的光合能力。在不影响穗粒数和结实率的情况下,测土配方施肥可以增加水稻千粒质量,从而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王西国 《北方水稻》2008,38(3):93-95
方正县水稻施肥存在着有机肥还田数量少、养份配比不科学、施肥时期不合理、施肥方法不当等问题,造成土壤板结、倒伏普遍发生、病害发生严重、空秕率持续高位、产量水平滞升。从选择肥料、秸秆还田、施肥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并制定相应配套的水稻栽培技术措施,总结了优化施肥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水稻配方肥肥效校正田间示范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辉 《北方水稻》2012,42(3):44+46
介绍了测土配方施肥肥效在田间试验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提高水稻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合理施肥会有效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实粒数及产量,具有明显的节本增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施用海藻酸复合肥料的双季稻产量和氮磷肥料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南大田双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普通复合肥、海藻复合肥、80%普通复合肥和80%海藻复合肥,研究海藻复合肥减施条件下对双季稻产量、肥效、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残留及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复合肥能够提高水稻有效穗和稻谷产量,晚稻海藻复合肥较普通复合肥有效穗增加14.5%,早稻稻谷增产7.6%,晚稻增产5.1%,均达显著水平;而80%海藻复合肥与普通复合肥相比稻谷产量无差异。海藻复合肥能够提高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与常量施肥相比,减量施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1~8.5 kg/kg和15.2~21.4 kg/kg,氮和磷吸收效率分别提高11.3~19.7和12.0~19.8个百分点,均以80%海藻复合肥处理最高。减量施肥显著降低20~40 cm土壤硝态氮的含量。海藻复合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蔗糖酶、脲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肥力综合得分为80%海藻复合肥>海藻复合肥>普通复合肥>80%普通复合肥>CK。在华南双季稻种植条件下,与普通复合肥相比,海藻复合肥减肥20%具有较好的稳产效应,但是周年氮磷养分平衡表现为亏缺,建议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目标产量制订减肥措施,以保持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山地村域水稻合理施肥量,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文星村吴章组稻田为研究区域,于2014-2016年进行"3414"肥料试验,对3年11个点的"3414"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基于地力的施肥模型;利用ArcGIS软件对吴章组稻田24个随机取样点土壤各养分含量进行插值分析,生成吴章组稻田土壤各有效养分含量分布图,预测吴章组所有田块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根据吴章组田块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应用基于地力施肥模型,获得吴章组各田块的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17.
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生育性状、产量的变化,并比较了其经济效益差异。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可改善水稻生育性状,比常规施肥增产6.5%,增收76元/667 m2,有效提高了产投比。  相似文献   

18.
湖北江北农场小麦肥效试验与施肥推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小麦测土配方施肥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以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通过在江北农场五个分场布置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明显,小麦施用氮肥的增产效果最好,磷肥次之,钾肥最小,相应增产率为17.5%~69.5%,纯增收入为917.2~2 464.1元·hm-2。通过配置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田间试验实际情况,确定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为纯N 140~160kg·hm-2,P2O550~60kg·hm-2,K2O 50~60kg·hm-2。  相似文献   

19.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反应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成土颗粒的组成状况。不同质地土壤间养分含量、蓄水导水、保肥供肥、保温导热、耕性、微生物种类及其活动等性能的差异,影响肥料的固定、转化、吸收和流失,并影响作物的产量形成,进而形成区域性的肥料利用效率的差异。水稻肥料利用状况的改善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土壤质地对肥料利用和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简要介绍了不同质地土壤的养分状况和理化性质差异,分析了土壤质地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简要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不同土质土壤的肥料高效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确选择大豆生产氮、磷、钾主体肥料、复合肥料和追施钼等辅助微肥,是大豆优质、高产、降耗、高效的关键。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的规范化、标准化技术体系要求,此技术将会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实地调节土壤的酸碱度,着力改善内在和外观品质,减少疾病发生危害率,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