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进一步提高籽粒产量,就需要了解以往已获得的增产知识。本文分析了美国大平原(涉及7个州)和玉米带(涉及4个州)自1954年以来有关技术与冬小麦产量变化的关系,试图弄清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所涉及的11个州的每个州,均单独估算了有关技术、遗传改良以及由于施用氮肥引致的产量变化。另外,还分析了其他因素的产量贡献,最后综合为地区性增产水平。1954—1979年,大平原小麦年增产率为30k g/ha,玉米带小麦年增产率为43kg/ha。在大平原地区,遗传改良,施用氮肥和其他因素的增产比重分别为43%,22%和35%;而在玉米带,其相应的增产比重分别为74%,22%和2%。假若将内布拉斯加州、堪萨斯州和俄克拉何马州的分析年度延伸至1984年,可以看到年增产率基本未变,但遗传改良、施用氮肥和其他因素的增产比例却从1954—1979年间的45%,25%和30%变化为61%,27%和13%。实验表明,在玉米带,1954—1979年期间,遗传改良和施用氮肥的增产贡献几乎相当于总的增产贡献;而在大平原地区,其他因素(灌溉、病虫防治,耕作措施等)的增产贡献却等于总增产贡献的1/3。在廿世纪八十年代期间,有关技术使小麦的年增产量保持不变。但与1954—1979年间相比,八十年代期间,遗传改良的增产贡献更要大一些。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为给旱地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20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单施磷肥产量增加85.8kg/ha,增幅6.8%;单施氮肥增产352.8kg/ha,增幅28.0%;氮磷配施增产2262.2kg/ha,增幅179.7%。有机肥处理增产显著,单施有机肥增产1954.2kg/ha;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施氮肥增产9.8%,施磷肥增产17.1%,施氮磷肥增产15.5%。长期化肥单施肥料利用率较低,单施氮肥的氮肥利用率为16.0%,单施磷肥的磷肥利用为7.0%。氮磷配合施用,小麦吸氮、磷、钾量显著增加,氮、磷肥利用率分别增加21.2和6.9个百分点。氮、磷和有机肥处理的小麦吸氮量比氮磷处理增加18.2kg/ha,吸磷量增加4.1kg/ha,吸钾量增加8.3kg/ha。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氮肥施用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氯高效小麦品种的筛选与培育以及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皖麦38、中筋小麦扬麦10号和淮麦18、弱筋小麦宁麦9号和建麦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施氮参数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专用小麦要实现籽粒目标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指标,氮肥当季利用率和百公斤籽粒吸氮量适宜范围不同.强筋小麦皖麦38要实现产量7 500 kg/ha以上、蛋白质含量14%以上,百公斤籽粒吸氯量为2.9~3.2 kg,适宜值为3.2 kg,氮肥当季利用率为68%左右(58%~78%).中筋小麦要实现产量7 500 kg/ha以上、蛋白质含量12%以上,扬麦10号百公斤籽粒吸氮量适宜范围为2.6~2.9 kg,适宜值为2.9 kg,氮肥当季利用率为55%左右(50%~60%);淮麦18百公斤籽粒吸氮量2.8 kg左右,氮肥当季利用率为55%左右.弱筋小麦宁麦9号要实现产量6 000 kg/ha以上、蛋白质含量低于11.5%,百公斤籽粒吸氮量适宜范围为2.4~2.8 kg.适宜值2.5 kg,氮肥当季利用率为50%左右(45%~55%).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潮土条件下钾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钾可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RA),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强筋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增加籽粒产量,改善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获得经济最佳的施钾量为128.78kg/ha,最高产量的施钾量为161.67kg/ha.品质因子分析显示,K2O用量在60~180kg/ha之间,可获得较优的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5.
在大平原南部地区,雨量不足和分布不均是限制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单种或复种的夏季作物尤为如此.本研究是于1976-1987年在俄克拉何马的Bixby植物研究站进行的,试验地为粉砂壤土(Gumulic Haplaquclls).目的是测定雨养条件下同一块地里小麦、大豆和粒用高粱长期复种对维持籽粒产量的效应.12年的单作小麦平均产量为3050kg/ha,而与大豆和粒用高粱复种的小麦产量分别为2510kg/ha和2450kg/ha.12年中有11年,采取常规耕作单种大豆和粒用高粱及麦后免耕复种大豆和粒用高梁.单种大豆的平均产量为2470kg/ha,而免耕复种的产量为1930kg/ha;单种粒用高粱的平均产量为5130kg/ha,而免耕复种的产量为4200kg/ha.在降雨量接近30年平均雨量及其分布的那些年份(11年中有5年),复种大豆和粒用高粱的产量与单种产量不相上下.这些结果表明,小麦、大豆和粒用高粱复种的产量可以长期维持.在俄克拉何马东部地区,中等质地土壤中复种比单种能更有效地利用气候、土地、劳力和设备等资源,从而获得更高的籽粒总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弱筋小麦植株衰老特性与籽粒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系,选用弱筋小麦扬麦9号,设置不同的氮肥处理,测定和分析了植株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特性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低氮(180 kg/ha)和高氮(240 kg/ha)在氮肥比例[基肥∶壮蘖肥(5叶期施)∶拔节肥(倒3叶施)∶孕穗肥(倒1.5叶施)]为7∶1∶2∶0时的两处理生产的籽粒品质均符合国标(GB/T 17893-1999).施氮量180 kg/ha、氮肥比例5∶1∶2∶2处理植株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Rubisco含量、SPAD值、POD和SOD酶活性在品质符合国标的处理中最高,旗叶蔗糖含量高,籽粒转化蔗糖能力强,产量最高;施氮量240 kg/ha、氮肥运筹5∶1∶2∶2处理,虽然有效延缓了植株衰老,产量最高,但籽粒品质不符合国标.说明弱筋小麦扬麦9号后期衰老速率快虽有利于降低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但不利于产量提高;延缓衰老虽有利于产量提高,但易致品质下降.本试验条件下,弱筋小麦扬麦9号采用施氮量180 kg/ha、氮肥运筹5∶1∶2∶2的栽培方式,后期衰老速率适度,有利于品质改善,产量亦较高.  相似文献   

7.
未来的大豆产量获得将取决于对过去遗传改良的认识.在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布置试验比较研究2个地区育成的新老大豆品种,以了解这2个地区大豆遗传改良的一些进展.结果表明:在俄亥俄试验点,俄亥俄州立大学育成的新品种比老品种增产78%,比辽宁新品种增产22%.在辽宁省试验点,俄亥俄新品种和辽宁新品种均比老品种增产约50%.在辽宁试验环境下,大豆植株生长较高大,倒伏也相对严重,尤其老品种倒伏更重.与辽宁新品种和老品种相比,俄亥俄新品种蛋白质含量较低,脂肪含量较高.两地的育种家对大豆的产量遗传改良成绩显著,同时植株得到矮化、节间缩短和抗倒伏能力提高,主茎籽粒产量比例提高、粒/茎比增加.辽宁育种家注重籽粒大小和蛋白含量的改良,但这2个性状没有引起俄亥俄育种家的重视,双方互换种质将有利于大豆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8.
崔鸣 《玉米科学》1993,1(3):026-028
为提高秦巴低山丘陵玉米营养钵矮化育苗移栽技术产量水平,从1989年引进掖单13等紧凑型玉米,开展高产技术开发。几年实践表明,掖单13采用营养钵矮化育苗移栽,较中单2号等平展型品种具有增加光照强度,植株矮健;增株增叶面积,光合时间长;经济系数和净同化率高;高产稳产,增产潜刀大等优势。安康地区1991~1992年示范推广紧凑型夏玉米营养钵矮化育苗移栽1.07万公顷、产量为5961.2kg/ha,增产量为2079.8kg/ha,增产幅度高达53.58%。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弱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在两种不同养分状况的土壤(土壤Ⅰ和Ⅱ)上,研究了氮钾配施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合理配施氮钾肥能够显著地提高弱筋小麦产量.在土壤Ⅰ上,处理N180K150(施氮和施钾量分别为180和105 kg/ha)获得最高产量5 023 kg/ha;在土壤Ⅱ上,处理N180K90(施氮和施钾分别为180和90 kg/ha)获得最高产量5 145 kg/ha.在两种土壤上,氮肥对产量的效应均大于钾肥效应,在土壤Ⅰ上氮钾对小麦产量表现出极显著的正向交互作用.两种土壤上,增施氮肥均显著降低了弱筋小麦的专用品质,而在速效钾含量较高的土壤Ⅱ上,配施钾肥有利于提高弱筋小麦的品质.氮钾肥配施对弱筋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无明显影响.土壤基础肥力对弱筋小麦的品质有明显的影响.本试验条件下,在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较低的土壤Ⅱ上种植弱筋小麦,并适当降低氮肥用量有利于改善弱筋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硫肥和氮肥配合施用对弱筋小麦产量和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不同肥与硫氮肥配合施用处理,研究其对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产量和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硫肥和氮肥对小麦产量有正效应,施硫显著提高了小麦成穗数,施氮显著提高了穗粒数和小穗结实率;施硫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提高了淀粉直/支比,氮肥对淀粉品质的效应与硫肥相反;硫肥、氮肥及其互作对淀粉品质性状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2.72%、51.31%、35.98%,硫、氮配施对淀粉品质仍有正效应.处理组合中,在施氮量240 kg/ha条件下,施硫量为100 kg/ha处理的产量最高,施硫量为20 kg/ha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最低,施硫量为60 kg/ha处理的淀粉直/支比最低,分别为8 378.96 kg/ha、11.71%和0.2059.表明达到最高产量和最佳淀粉品质的硫氮配施量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金浪303(现代2441)是以(秋田小町/藤系144)F7为母本,上育397为父本杂交育成.晚熟品种,生育期145d,需活动积温2900℃.二年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091kg/ha,比对照关东107增产4.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268kg/hm2,比对照关东107增产2.1%.该品种抗病性强,耐盐碱、抗倒伏.活秆成熟,稻米品质优良,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  相似文献   

12.
60年代和70年代初,美国小麦产区的州试验站及几个商业种子公司便开始了杂交小麦研究,同时在大学里主要进行探索性研究.由于亲本选育的复杂性和大量生产杂交小麦价格昂贵,各州实验站减少了杂交小麦研究的投资.除少数研究外,杂交小麦育种均由商业种子公司和化学公司经营.然而各州的产量试验还在不断提供有用的杂种和品种产量性能的比较资料.70和80年代,CHA(化学杂交剂)的发现和发展给杂交小麦研究带了更大的技术潜力和更多的商业投资.  相似文献   

13.
为给小麦生产中土壤水分和施磷量的合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防雨旱棚池栽方法,研究了在土壤水分胁迫(W1)和水分适宜(W2)条件下施磷量对小麦耗水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磷两因素对小麦的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均有重要影响.在W1条件下,施磷150 kg/ha的处理花后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高于其他两个施磷处理(75和225 kg/ha);在W2条件下,随施磷量的增加,花后同化物的运转量及贡献率增加;W2下各处理花后同化物运转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大于W1.W1处理较W2处理的籽粒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提前,而适宜施磷可提高最大灌浆速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麦田总耗水量上升,水分利用效率下降.W1条件下,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施磷150 kg/ha处理最高;W2条件下,各施磷处理间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虽然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与施磷150 kg/ha的处理组合获得最高产量,但与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5%、施磷150 kg/ha的处理组合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且后者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故综合考虑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后者是较优水肥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农用微生物菌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为肥料登记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对喷施2个农用微生物菌剂的淮麦33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喷施2种微生物菌剂均能增加小麦每穗粒数,提高千粒质量,增加小麦产量,较常规对照(CK_0)分别增产28.89、22.23 kg/667 m~2,增产率分别为8.12%、6.25%,且分别达极显著水平(P0.01)和显著水平(P0.05);小麦喷施农用微生物菌剂1较清水对照(CK_1)增产22.22 kg/667 m~2,增6.13%,达显著水平(P0.05);小麦喷施农用微生物菌剂2较清水对照(CK_2)增产20.0 kg/667 m~2,增5.59%,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5.
甘孜州青稞育种已经历了50年,以甘孜州农科所为主,引育成品种25个。青稞生产统计数据表明,解放初期(1950年)全州青稞平均产量仅570kg/hm2,2004年达到2494.5kg/hm2,产量提高了4.4倍,不同时期育成的品种一般都比当时大面积生产种增产8%~20%,最高可达63%。对同期的青稞增产作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用75%巨星干悬浮剂对2.4-D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麦田阔叶杂草进行了防除效果的测定。在小麦返青至拔节前,用药量15.0—22.5g/ha(商品量),除草效果达95%以上。该药剂较安全,公顷药量高达67.5g/ha(商品量)也未发现对小麦生长有任何异常影响,增产幅度为10%—30%;与72%2.4-D丁酯混合使用具有增效作用,以巨星7.5g/ha+2.4-D丁酯275ml/ha的混用剂量。可降低生产成本。加入0.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药效。  相似文献   

17.
小麦用MS增抗剂拌种,有显著的增穗(60.0万/ha—82.5万/ha)、增粒(4.7粒/穗—4.2粒/穗)、增产(16.2%—20.8%)作用,每公顷净增产900—1090.5kg,产出投入比为96:1以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给宁盐一号小麦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2003~2004年在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试验场,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基本苗对该品种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本苗相同时,增加氮肥施用量,每穗粒数、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提高,而千粒重降低.在基本苗90×104~180×104/ha范围内提高氮肥施用量,可增加穗数、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群体LAI和产量,基本苗超过270×104/ha则表现为负效应.在氮肥施用量相同时,基本苗增加,每穗粒数、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在施氮量180 kg/ha条件下,增加基本苗,穗数相应增加.综合来看,宁盐一号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氮肥和密度组合为施氮量180 kg/ha、基本苗270×104/ha或施氮量240 kg/ha、基本苗180×104/ha.  相似文献   

19.
栽培冬小麦时使用固氮菌能活化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增加有效株数,产量提高5.1-6.7q/ha(公担/公顷),并能改善籽实品质,还可节省40-50kg/ha氮素.在南乌克兰灌区,几乎所有农作物对氮肥都有强烈反映,因为在这样的条件下氮素是限制产量的主要营养元素.为了获得高产,需要施入大量的氮素.冬小麦推荐施入氮素120-150kg/ha,才能确保增产籽实12-15q/ha,同时提高籽实品质.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苏啤3号大麦鲜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用于麦绿素生产的大麦种植提供依据,以苏啤3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0、187.5、375、562.5 kg/ha)和种植密度(150万、300万、450万、600万/ha)对大麦鲜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密度对苏啤3号鲜叶产量、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适宜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可提高苏啤3号大麦的鲜叶产量、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在施氮量375 kg/ha、密度450万/ha下,苏啤3号获得了较高的鲜叶产量(21 126.7 kg/ha)和叶绿素含量(2.373 g/kg);在施氮量562.5 kg/ha、密度450万/ha下,苏啤3号鲜叶蛋白质含量最高(17.58%).苏啤3号鲜叶Ca、Mg、Zn、Cu的含量,在种植密度间和施氮水平间也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其各元素的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密度300万/ha、施氮量375 kg/ha下,苏啤3号鲜叶Cu和Zn含量最高(10.24和26.96 μg/g),而Mg和Ca含量在施氮量187.5 kg/ha、密度300万/ha下最高(174.94和324.17 μg/g).综合来看,在375 kg/ha施氮量和450万/ha种植密度下,苏啤3号大麦鲜叶产量和品质最适宜于叶绿素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