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80%胺鲜酯·甲哌鎓对棉花生长发育具有较好的调控作用,田间按照有效成分66~72 g·hm-2使用后,不仅能有效控制棉花株高和果枝节间长度,使棉花株型紧凑,提高田间光合作用,还有利于提高棉花的结铃性,减少蕾铃脱落,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甲哌嗡对棉花全程精确调控是一种高效、稳妥的化控技术,是缩节胺应用技术的拓展,弥补了传统缩节胺调控技术的一些不足,属于全新的棉花全程精确调控技术。本文概述了12.5%甲哌嗡片剂对棉花全程精确调控的效果,介绍了棉花实施全程化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在南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质量分数为50%,水剂)在棉花控旺防徒长、增产等方面的调控效果,于2020年以新陆中82 号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对照药剂25%(质量分数)甲哌水剂180 mL·hm-2、人工打顶和清水喷雾为对照处理,研究了喷施矮壮素60(低剂量)、90(中剂量)、120(高剂量)、180(超高剂量)mL·hm-2,对棉花顶芽、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矮壮素处理均能抑制顶点生长,降低株高,使棉花株型紧凑。其中,使用50%矮壮素水剂120和180 mL·hm-2处理对控制棉花旺长的效果最明显:棉花顶芽枯死率达到100%,采收期棉花株高为74~79 cm,显著低于对照药剂处理,与人工打顶效果无显著差异。50%矮壮素高剂量和超高剂量处理可以使棉花株型更紧凑,并且均具有增产效果。因此,在生产应用中,可以使用50%矮壮素水剂120~180 mL·hm-2对棉花进行化控。  相似文献   

4.
研究27.5%甲·胺水剂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27.5%甲·胺水剂对棉花的果枝平均长度、株高和主茎平均节间长度等营养生长指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提高棉株中部果枝的外围铃成铃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较清水对照增产皮棉10.6%,较DPC(缩节胺)处理增产3.3%;增产因子主要来源于有效铃数的增加和衣分的提高;对株型和株高的塑造程度DPC优于27.5%甲.胺水剂处理。  相似文献   

5.
选取4个棉花品种、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甲哌■单剂及其与调环酸钙、14-羟基芸薹素甾醇、胺鲜酯柠檬酸盐和复硝酚钠混配使用后,对不同棉花品种内源激素含量、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甲哌■及其混配处理均可显著降低不同棉花品种倒四叶吲哚-3-乙酸含量,并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赤霉素含量,同时还可增加2个常规棉品种(中棉所119和中棉所117)内源细胞分裂素含量,显著降低株高。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4个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均无不利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各混配处理均可提高2个杂交种(中棉所112和中棉所70)的理论籽棉单产;但针对2个常规棉品种,仅甲哌■单剂和甲哌■+复硝酚钠处理可提高其理论籽棉单产。因此,不同的棉花品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对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敏感程度选择合适的化学调控配方。  相似文献   

6.
无人机飞防对棉花生长调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3WQF125-16型智能悬浮植保机的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研究了不同作业参数喷施缩节胺对棉花株高、果枝节间的调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无人机飞行高度为1.5 m、速度为4 m·s-1时喷施缩节胺,棉花株高、果节增长值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对调控棉花生长效果最好,且优于喷雾器喷施效果,对塑造棉花合理株型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王刚  王远  叶春秀 《中国棉花》2022,(12):22-2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甲哌(钅翁)化学打顶剂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以期为该药剂在棉花上的合理使用及制定其在棉花上的安全残留限量值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甲哌(钅翁)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在棉花叶片中的半衰期为13.90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9.80 d;施药后60 d,在棉花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73 mg·kg-1和0.41 mg·kg-1。综上,甲哌(钅翁)棉花打顶剂用于化学打顶时,药后60 d在棉花叶片及土壤中的残留量较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棉花化学调控对不同品种反应程度,比较海岛棉血统品种(系)、新疆棉花品种(系)和辽棉品种(系)等在相同化学调控条件下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对化学调控的反应有明显差别,具有海岛棉血统棉花品种(系)反应不敏感,新疆棉花品种(系)反应较敏感,辽棉品种(系)属于中间类型。同时,化控对于新生的器官影响较大,也印证了化控药剂在植株体内有一个吸收和分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0引言化学调控技术是提高作物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技术资源,是在棉花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根据气候、土壤条件、种植制度、品种特性和群体结构的要求,连续数次使用缩节胺(DPC)进行定向诱导,以塑造理想株型[1,2]。虽然目前棉花全程化学调控技术日趋完善,但随新品种选育及生产条件的改善,调控技术指标都应随  相似文献   

10.
2022年在新疆阿拉尔垦区,以新陆中6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50 g·L-1甲哌(钅翁)水剂设置300、450、600、750、900、1 050、1 200 m L·hm-2共7个剂量处理,以人工打顶为对照,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的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明确不同剂量甲哌钅翁化学打顶对棉花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3日-9月5日株高和单株果枝数的增长量均随打顶剂用量增加而降低。600、750、900 m L·hm-2甲哌(钅翁)处理下籽棉单产较高,其中600、750 m L·hm-2用量下的实收籽棉单产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9.40%、9.50%。不同剂量的甲哌(钅翁)对铃重、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成熟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和12.7 mm短纤维率均无显著影响。喷施甲哌(钅翁)导致纤维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降低。综合分析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新陆中60号化学打顶适宜的250 g·L-1甲哌(钅翁)用量为600~900 m L·hm-2,最佳用量为750 m L...  相似文献   

11.
缩节胺调控棉花生长依据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缩节胺在国内和国外棉花生产上已得到了普遍应用,也是棉花增产的措施之一,但如何正确使用并让其发挥有效的作用仍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简列了国内外不同棉区缩节胺调控棉花生长的田间评判标准,进而指导我国缩节胺控制棉花的合理喷施。  相似文献   

12.
以中早熟棉(赣杂棉090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于2017-2018年在江西省九江市研究了种植密度(5.25万、6.75万和8.25万株/公顷)和缩节胺(DPC)调控(0、210和420 g/hm2)对油后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喷施DPC会使棉株的纵向生长受到抑制从而降低株高,但不会影响果枝数,...  相似文献   

13.
研究棉太金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产量形成和成铃结构的影响有重要生产指导意义。2011―2013年以早熟棉品种国欣12-1为材料,在安徽和湖北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7.5、9.0、10.5株·m-2)下,不同棉太金施用量(0、1.08、2.16 L·hm-2)在盛蕾期(7月28日)、盛花期(8月28日)、盛铃期(9月21日)分3次施用处理试验。结果显示,2011―2013年化控和年份显著影响了籽棉产量,化控与密度之间没有互作,化控与年份之间存在显著互作。在天气正常条件下,喷施棉太金能显著增加籽棉产量。在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喷施棉太金会抑制营养生长,从而避免花铃期出现蕾铃脱落和烂铃,显著增加籽棉产量;在干旱少雨的条件下,喷施棉太金则会对产量不利。密度影响单位面积成铃数,但不影响籽棉产量。在7.5株·m-2条件下,分3次施用棉太金1.08 L·hm-2,利于实现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高产及机械采收。这些结果对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棉太金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产量形成和成铃结构的影响有重要生产指导意义。2011―2013年以早熟棉品种国欣12-1为材料,在安徽和湖北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7.5、9.0、10.5株·m-2)下,不同棉太金施用量(0、1.08、2.16 L·hm-2)在盛蕾期(7月28日)、盛花期(8月28日)、盛铃期(9月21日)分3次施用处理试验。结果显示,2011―2013年化控和年份显著影响了籽棉产量,化控与密度之间没有互作,化控与年份之间存在显著互作。在天气正常条件下,喷施棉太金能显著增加籽棉产量。在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喷施棉太金会抑制营养生长,从而避免花铃期出现蕾铃脱落和烂铃,显著增加籽棉产量;在干旱少雨的条件下,喷施棉太金则会对产量不利。密度影响单位面积成铃数,但不影响籽棉产量。在7.5株·m-2条件下,分3次施用棉太金1.08 L·hm-2,利于实现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高产及机械采收。这些结果对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密度及整枝方式对棉花品种(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索适宜黄河流域简化整枝的棉花品种(系)及其密度,采用裂区设计,以株型有明显差异的2个品种(sGK中3017和鲁棉研28)以及1个品系(YB60-2)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4个种植密度(4.5万、9.0万、13.5万和18.0万株·hm-2)和2种整枝方式(常规整枝和简化整枝)下的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在黄河流域,鲁棉研28在密度为4.5万~9.0万株·hm-2时、sGK中3017在密度为9.0万株·hm-2时,适于采用简化整枝。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缩节胺(Dimethylpiperidinium choride,DPC)类调节剂对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株型结构的影响,于2011―2012年在安徽东至与湖北石首、荆州调查了“棉太金”处理下短季棉品种国欣早11-1与国欣早12-1的株型结构。在7.5万、9.0万、10.5万株·hm-2 3个密度下,将“棉太金”用量设置为0、1.08、2.16 L·hm-2 3个水平,分别在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按体积比1∶2∶3喷施。结果显示,“棉太金”化控可以有效调控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的株型结构,小幅度降低第一果枝节位高度,减少果枝数量;有效抑制果枝长度与株高,使用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天气影响其使用效果。综合不同的株型结构因素认为,“棉太金”在中高剂量1.08、2.16 L·hm-2下,可以使棉花株型紧凑,有利于机械采摘。研究结果可为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培方式下缓释肥施用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栽培方式下施用缓释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选取湖北省漳河灌区为研究区域,设置“移栽+常规肥”(F1N1)、“移栽+缓释肥”(F1N2)、“直播+常规肥”(F2N1)和“直播+缓释肥”(F2N2)4个处理,以水稻品种钻两优超占为试验材料开展小区试验。结果表明,F1N2处理对水稻株高促进作用最强,黄熟期可达127.6 cm,比F2N1处理高15.6 cm,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1N2处理对水稻分蘖促进作用极显著,每丛最多可达28.6个,而F2N2仅为11.7个;F1N2处理水稻产量为7 536 kg/hm2,比F2N2处理高13.3%,比F1N1、F2N1处理产量分别高出21.2%和28.2%。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缩节胺(Dimethylpiperidinium choride,DPC)类调节剂对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株型结构的影响,于2011―2012年在安徽东至与湖北石首、荆州调查了“棉太金”处理下短季棉品种国欣早11-1与国欣早12-1的株型结构。在7.5万、9.0万、10.5万株·hm-2 3个密度下,将“棉太金”用量设置为0、1.08、2.16 L·hm-2 3个水平,分别在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按体积比1∶2∶3喷施。结果显示,“棉太金”化控可以有效调控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的株型结构,小幅度降低第一果枝节位高度,减少果枝数量;有效抑制果枝长度与株高,使用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天气影响其使用效果。综合不同的株型结构因素认为,“棉太金”在中高剂量1.08、2.16 L·hm-2下,可以使棉花株型紧凑,有利于机械采摘。研究结果可为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药方式下6种药剂对棉蚜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达到延缓棉蚜抗性和高效防除的目的,2017年研究了几种新型药剂在不同的施药技术下对棉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茎叶喷雾处理,48%(质量分数,下同)丁硫·啶虫脒油悬浮剂对棉花苗蚜的防治效果较好,120~180 g·hm-2处理的速效性好,持效期长,能维持14 d左右,优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33.75~45.00 g·hm-2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乳油 7.5~22.5 g·hm-2处理;采用种子包衣(拌种)处理,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萎锈灵种子处理悬浮剂均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前者3.15~4.20 g·kg-1和后者3.00~4.00 g·kg-1处理对棉蚜持效期均可至播种后30 d左右,能有效控制苗蚜;2%吡虫啉缓释粒剂按照22 500~37 500 g·hm-2沟施防治棉花苗蚜效果优良,持效期可超过播种后30 d,但对蕾铃期发生的伏蚜基本没有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