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 erythrinae Kim近年来严重威胁闽南地区刺桐种植业的发展。2009-2012年笔者对闽南地区刺桐姬小蜂危害情况及寄主种类、危害程度,传播途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刺桐姬小蜂在刺桐东方变种Erythrina variegate var orientalis和珊瑚刺桐E.caffra上危害率高达100%,漳州较轻发生,鸡冠刺桐E.cristagalli L.的危害率为11.8%,该虫依靠飞翔能力近距离自然扩散较弱,主要随刺桐属植物苗木调运远距离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2.
刺桐叶部特征与其对刺桐姬小蜂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刺桐不同品系叶片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结合其对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 erythrinae)的抗性表现,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对于揭示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选育抗虫刺桐品系并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刺桐高感品系的叶片形状、厚度与高抗和中抗品系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抗性鉴定的依据之一。从叶表微观形态来看,高抗品系上表皮不存在气孔器,上、下表皮的表皮细胞形状、大小均匀一致,排列致密,细胞间隙很小,表面密被霜状蜡质层保护,不利于刺桐姬小蜂侵入和产卵的构造;从叶片横切面结构上看,高感刺桐品系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维管束鞘、上下表皮显著薄于高抗品系,且各内部组织细胞体积较大、排列疏松,不能有效抵御刺桐姬小蜂侵入与危害。同时,刺桐东方变种(Erythrina variegate var orientalis)HA1是高感品系,应禁止调运和引种;本地刺桐(E. variegate)HA2具有很强的抗虫性,宜于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海南省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出孔数调查,并结合6个关键气候因子运用SAS9.0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刺桐姬小蜂监测模型y=4261.76-39.21x1+35.44x3-32.35x4+0.23x6。该模型表明,刺桐姬小蜂出孔数与月平均温度、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与月日照时数合计有极显著相关性,而与其他气候因子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调查海南省18个市县刺桐姬小蜂的危害情况,发现除东方县、白沙县外,其余市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选用6种不同杀虫剂对刺桐姬小蜂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作用效果:48% 毒死蜱EC>70% 吡虫啉WP和25% 噻虫嗪WDG>20% 啶虫脒WP>乙酰甲胺磷EC和1.65% 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WP。  相似文献   

5.
海南桉树林地受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为害较重,为了有效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于2014年12月~2015年7月在海南三亚、东方、儋州、临高等地开展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寄生性天敌资源的调查。在为期8个月的调查期间,收集到了大量桉树枝瘿姬小蜂及其寄生蜂,并对其生物学进行了观察。其中一种寄生蜂,孟氏胯姬小蜂(Quadrastichus mendeli KimLa Salle),为国内首次报道,确定为中国新纪录种。本研究对孟氏胯姬小蜂进行了描述,同时对其生物学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桉树枝瘿姬小蜂野外黄板调查以及室内羽化量的统计,调查桉树枝瘿姬小蜂在海南发生危害规律,评价海南省5个地点的桉树周年受害情况和种群动态,从而得出不同季节和不同桉树品种受到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危害程度和种群发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桉树品种感虫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感虫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尾赤桉DH201无性系=小叶桉>桉树混合林>广林9号。  相似文献   

7.
热胁迫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0、33、36、39和42℃条件下椰甲截脉姬小蜂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情况,结果表明:(1)椰甲截脉姬小蜂卵、幼虫和蛹在33~42℃范围内处理8h后,发育历期延长,羽化率下降,每寄主出蜂数减少,雌蜂比例增加;(2)椰甲截脉姬小蜂成虫在30~42℃范围内处理2h,随着温度的升高,寄生率逐渐下降,每寄主出蜂数减少,发育历期延长,羽化率下降,且在39~42℃的范围内,与对照相比,雌蜂比例显著下降;(3)不同发育阶段椰甲截脉姬小蜂对高温的耐热性存在显著差异,依次为:蛹幼虫卵。  相似文献   

8.
补充营养材料和温度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补充营养材料和温度对桉树枝瘿姬小蜂雌蜂存活时间具有显著影响。25℃条件下,无补充营养材料时,雌蜂的存活时间仅为(3.07±1.7)d,而清水、桉树嫩枝及花粉水均不能延长其寿命,但蜂蜜水能显著延长成虫存活时间至7 d以上,且不同蜜源(杂花蜂蜜/桉树花蜂蜜)种类间无显著差异。此外,温度18~33℃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桉树枝瘿姬小蜂雌虫存活时间先延长后缩短,21℃时,存活时间最长,可达8 d。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被椰甲截脉姬小蜂寄生0.5~4 d内的椰心叶甲3龄和4龄幼虫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寄生后,寄主幼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高于对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受抑制;酯酶(E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结果揭示了椰心叶甲幼虫对寄生产生的生理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0.
15种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幼虫及椰甲截脉姬小蜂的毒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实验室条件下评价了16种杀虫剂(分属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昆虫生长调节剂、杀虫抗生素、沙蚕毒素及植物源农药)对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4龄幼虫毒杀效果及对椰心叶甲天敌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 Boucek的影响。供试浓度为田间防治推荐浓度,用浸叶饲养法测定农药对椰心叶甲4龄幼虫的杀虫效果;用指形管药膜法测定农药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成虫的毒性;用浸渍法测定农药对椰甲截脉姬小蜂蛹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药对椰心叶甲4龄幼虫毒杀效果顺序依次为:顺式氯氰菊酯≌毒死蜱≌丁硫克百威≌三氟氯氰菊酯≌灭多威≌氟虫腈≌杀螟丹〉啶虫脒≌辛硫磷〉吡虫啉〉乙酰甲胺磷〉阿维菌素〉灭幼脲三号≌鱼藤精〉苦参碱。农药对成蜂击倒致死能力顺序依次为:灭多威〉毒死蜱〉灭幼脲〉顺式氯氰菊酯〉杀螟丹〉丁硫克百威〉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吡虫啉〉啶虫脒〉氟虫腈〉乙酰甲胺磷〉鱼藤精〉苦参碱〉阿维菌素。灭多威、丁硫克百威、杀螟丹、辛硫磷使该蜂的蛹不能羽化;乙酰甲胺磷、灭幼脲三号、吡虫啉、顺式氯氰菊酯、啶虫脒、阿维菌素、毒死蜱、氟虫腈、三氟氯氰菊酯对该蜂蛹的羽化都有一定影响;苦参碱和鱼藤精对该蜂的羽化及羽化后的存活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根据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影响薇甘菊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雨量、降雨日数及平均日照等6个气候风险因子.应用欧式距离的数学模型,评判薇甘菊适生区深圳与中国其他17个气候大区相应地点的30 a(1971~2000年)气候相似程度.应用农业气候相似等级标准法,对薇甘菊在我国的适生情况进行划分.结果表明:薇甘菊的适生区为:暖温带湿润大区、中亚热带湿润大区、南亚热带湿润大区、南亚热带亚湿润大区、边缘热带湿润大区、边缘热带亚湿润大区、高原亚温带湿润大区、高原亚温带亚湿润大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大区;次适生区为:暖温带亚湿润大区;非适生区为:寒温带湿润大区、中温带湿润大区、中温带亚湿润大区、中温带亚干旱大区、中温带干旱大区、暖温带极干旱大区、高原亚温带亚干旱大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银合欢豆象在云南的潜在分布区,为银合欢豆象在云南省的发生、早期预警和防控提供参考资料,利用银合欢豆象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通过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银合欢豆象在云南省的适生范围区。结果表明:银合欢豆象在云南省适生范围分为4级,高适生区以绿色表示;中适生区以蓝色表示;低适生区以浅黄表示;非适生区以红色表示。利用ROC曲线分析法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表明:其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分别为0.995和0.996,远大于随机分布模型的AUC值0.5,说明预测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中国小麦短体线虫的种类及地理分布,对采自中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42个小麦短体线虫样品进行了基于mtCOI基因的序列比对和种群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短体线虫mtCOI片段长度为412~432 bp;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揭示,小麦短体线虫种类主要有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落选短体线虫(P.neglectus)和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scribneri)3种。落选短体线虫是中国麦区的优势种群,在华东、华中和西北地区都有广泛分布;咖啡短体线虫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分布比较广泛,在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陕西、新疆等省(市、自治区)都有零星发生;此外,样品中存在单一种群侵染和复合种群侵染,二者分别占总样品数的76.18%和23.82%;落选短体线虫和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的复合侵染相对较为普遍,在山东、河南、江苏和陕西等省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 GIS软件,并结合椰子树(以下简称椰树)在中国的种植分布,对椰子致死性黄化植原体在中国及中国椰树种植区的适生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中国主要的椰树种植区均为椰子致死性黄化病的潜在适生区,其中华南沿海地区及海南大部分地区属于中风险区和高风险区。经ROC曲线分析法验证,Maxent模型的AUC值为0.992,表明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野外采样和文献查阅,系统整理了可可的地理分布记录,并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对可可的潜在适宜分布范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北美洲南部、中南美洲北部、非洲西部、亚洲东南部以及太平洋美拉尼西亚群岛地区均是可可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域。其中,中国海南、台湾南部、云南西双版纳、广东雷州半岛也属于可可的适生范围。经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分析法验证,MaxEnt模型的AUC(Area under curve)值为0.977,表明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各环境变量重要性的Jacknife检验表明,极端最低温度、年降雨量、年温度变化范围、最暖季降雨量对可可的潜在分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木瓜秀粉蚧在海南的适生性及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辉  卢芙萍  梁晓  伍春玲  陈青 《热带作物学报》2016,37(10):1962-1968
木瓜秀粉蚧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危险性害虫,本研究利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依据该虫的分布数据和20个环境因子预测其在海南的适生性,并对木瓜秀粉蚧在木薯地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瓜秀粉蚧在海南的高度适生区主要有陵水、乐东、东方、昌江、海口西部等地,模型的AUC值为0.982,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可靠;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年均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温度变化范围和最湿润季度降水量等,因子贡献率分别为23.7%、16.5%、14.2%和12.1%;用聚集度指标法确定木瓜秀粉蚧在木薯上一定密度下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并采用m*-m回归法和Taylor幂法则对其进行了验证;成虫在木薯植株上的分布,表现为上、中层的虫口密度显著高于下层。研究结果对提高木瓜秀粉蚧的监测和防控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最大熵模型预测药用植物海南蒟的潜在地理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获得的24个种群位点和27个环境图层,选择最大熵模型(Maxent)在地理和环境空间上模拟了我国药用植物海南蒟(Piper hainanense)的潜在地理布局。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高达87.5%,p值检验显示具有统计显著性。海南蒟的潜在区主要集中在海南、广东南部和广西部分地区,与已知的实际分布密切相关,此外在越南北部和老挝中部也有潜在分布的可能。目前已有部分分布区位于政府设定的自然保护区内,但仍有超过80%的分布区未被有效保护,常遭受人为干扰破坏。根据留一法检验和环境因子分析,部分与温度和降水有关的环境因子决定了海南蒟的潜在地理布局。  相似文献   

18.
小麦镰刀菌毒素及其发生风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我国小麦产区高频率流行,尤其在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以及黄淮南部,导致小麦中镰刀菌毒素严重污染,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还危害人畜健康。镰刀菌毒素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又称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以及伏马毒素(FB)等,可以引起动物消化、神经、免疫以及生殖系统异常,有的还具有致癌作用。本文对我国小麦镰刀菌毒素的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镰刀菌毒素的风险评估与防控研究的迫切性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人们对小麦镰刀菌毒素污染的认识,保障我国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