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 erythrinae Kim近年来严重威胁闽南地区刺桐种植业的发展。2009-2012年笔者对闽南地区刺桐姬小蜂危害情况及寄主种类、危害程度,传播途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刺桐姬小蜂在刺桐东方变种Erythrina variegate var orientalis和珊瑚刺桐E.caffra上危害率高达100%,漳州较轻发生,鸡冠刺桐E.cristagalli L.的危害率为11.8%,该虫依靠飞翔能力近距离自然扩散较弱,主要随刺桐属植物苗木调运远距离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海南省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出孔数调查,并结合6个关键气候因子运用SAS9.0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刺桐姬小蜂监测模型y=4261.76-39.21x1+35.44x3-32.35x4+0.23x6。该模型表明,刺桐姬小蜂出孔数与月平均温度、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与月日照时数合计有极显著相关性,而与其他气候因子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调查海南省18个市县刺桐姬小蜂的危害情况,发现除东方县、白沙县外,其余市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选用6种不同杀虫剂对刺桐姬小蜂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作用效果:48% 毒死蜱EC>70% 吡虫啉WP和25% 噻虫嗪WDG>20% 啶虫脒WP>乙酰甲胺磷EC和1.65% 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WP。  相似文献   

4.
三亚市椰心叶甲寄生蜂的防效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后2次对海南三亚市椰心叶甲放蜂点进行寄生蜂防治效果调查,从放蜂点分布、椰树危害程度、虫口密度和寄生蜂寄生率等4个方面评价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对椰心叶甲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三亚的椰树危害程度在逐渐减轻,轻度危害的椰树已占调查点的60%,虫口密度已明显下降。从两种寄生蜂的分布情况来看,椰心叶甲啮小蜂在三亚的分布范围在扩大,已经分布在每个调查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分布范围则略有缩小。两种寄生蜂的寄生率比较来看,椰心叶甲啮小蜂较2007年高,而椰甲截脉姬小蜂在三亚的寄生率较2007年差。说明了两种寄生蜂均可以在三亚寄生生存,椰心叶甲啮小蜂在三亚的生存能力更强,对椰心叶甲的防控效果比椰甲截脉姬小蜂好。本研究对如何利用寄生蜂来控制椰心叶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刺桐叶部特征与其对刺桐姬小蜂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刺桐不同品系叶片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结合其对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 erythrinae)的抗性表现,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对于揭示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选育抗虫刺桐品系并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刺桐高感品系的叶片形状、厚度与高抗和中抗品系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抗性鉴定的依据之一。从叶表微观形态来看,高抗品系上表皮不存在气孔器,上、下表皮的表皮细胞形状、大小均匀一致,排列致密,细胞间隙很小,表面密被霜状蜡质层保护,不利于刺桐姬小蜂侵入和产卵的构造;从叶片横切面结构上看,高感刺桐品系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维管束鞘、上下表皮显著薄于高抗品系,且各内部组织细胞体积较大、排列疏松,不能有效抵御刺桐姬小蜂侵入与危害。同时,刺桐东方变种(Erythrina variegate var orientalis)HA1是高感品系,应禁止调运和引种;本地刺桐(E. variegate)HA2具有很强的抗虫性,宜于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是2000年发现的一种专一危害桉属植物的害虫.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对海南岛8个气候区内桉树枝瘿姬小蜂数量在3种品(系)桉树上的消长动态进行了12个月的观察,以期为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在海南大规模爆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在3种品(种)系桉树上的虫害爆发期均为每年3~10月.通过全年数据对比,尾赤桉与窿缘桉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虫口密度较高,尾巨桉的较低(p<0.01).海南岛内各气候分区虫口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西北部沿海气候区、西南部山区气候区、西南部沿海气候区内的3种品(系)桉树上桉树枝瘿姬小蜂虫口密度相比岛内其它5个气候区更高(p<0.05).  相似文献   

7.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是2000年新发现的一种专一危害桉属植物的害虫。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于2011年7月对3种不同品(系)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的桉树按照全株取样法进行系统调查观测,以期为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防治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虫瘿数量和羽化孔数量主要分布在树冠枝条的上层以及中层。3种不同品(系)桉树上危害、形成虫瘿的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尾巨桉(广林9号)上桉树枝瘿姬小蜂主要在枝条上形成危害、出现虫瘿。窿缘桉与尾赤桉(湛201)上主要在叶柄以及枝条上形成危害、出现虫瘿。同时,对遭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的尾巨桉(广林9号)桉树进行系统调查,并计算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分布型。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在尾巨桉(广林9号)的叶片以及枝条上均成聚集型分布,尾巨桉(广林9号)树干和侧枝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分布更为密集。  相似文献   

8.
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是入侵性害虫椰心叶甲的重要天敌。为了了解这两种寄生蜂的耐寒能力,测定了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冰点。从过冷却点和冰点来看,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可在椰心叶甲发生区越冬存活。两种寄生蜂的过冷却点和冰点不同发育阶段有所不同。寄生蜂蛹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高。雌、雄蜂之间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皆没有显著差异。笔者认为,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可在中国椰心叶甲所有发生区释放应用。  相似文献   

9.
海南桉树林地受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为害较重,为了有效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于2014年12月~2015年7月在海南三亚、东方、儋州、临高等地开展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寄生性天敌资源的调查。在为期8个月的调查期间,收集到了大量桉树枝瘿姬小蜂及其寄生蜂,并对其生物学进行了观察。其中一种寄生蜂,孟氏胯姬小蜂(Quadrastichus mendeli KimLa Salle),为国内首次报道,确定为中国新纪录种。本研究对孟氏胯姬小蜂进行了描述,同时对其生物学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美洲斑潜蝇寄生蜂种类及其控制作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发现,海南省豆类、瓜类和茄类蔬菜上的美洲斑潜蝇寄生蜂常见种类有:姬小蜂科Eulophidae的底比斯釉姬小蜂Chrysocharis penthus(Walker)、异角亨姬小蜂Hemiptarsenus varicornis(Girault)、点腹青背姬小蜂Chrysonotomyia punctiventris(Crawford)、美丽青背姬小蜂Chrysonotomyia formosa(Westwood)和黄潜蝇釉姬小蜂Chrysocharis oscinidis Ashmead,以及茧蜂科Braconidae的甘蓝斑潜蝇茧蜂Opius dimidiatus(Ashmead).其中,底比斯釉姬小蜂是优势种.这些寄生蜂对豆类、瓜类和茄类蔬菜上的美洲斑潜蝇的寄生率分别为29.1%,33.0%和18.0%,平均寄生率为27.1%.应用生命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分析法进行寄生蜂对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寄生蜂的EIPC值为3.1817,寄生蜂的作用是抑制美洲斑潜蝇种群数量发展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见血封喉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使用价值,是我国热带季节性雨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了解见血封喉的适生区的气候因子情况,有利于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本研究基于生态位模型理论对我国见血封喉地理分布区气候因子进行分析。以见血封喉在国内的现有天然地理分布数据为基础,通过DIVA-GIS获得见血封喉地理分布区气候因子;以分布样地内的海拔和气候数据20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获得4个主成分,其方差总贡献率为93.7%,其中第1主成分为海拔、降雨量和温度的综合因子;第2主成分为主要与低温有关的因子;第3主成分为主要与降雨量相关的因子;第4主成分为主要与极端温度相关的因子,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2.9%、31.3%、13.0%和6.5%。以最大熵模型理论对见血封喉建立在我国适生区预测模型,预测的模型经ROC验证,模型的训练AUC为0.990,数据检验显示所建立的模型优良,预测精度高;刀切法检验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bio1为影响见血封喉地理分布区气候影响分布的最关键生物气候因子,其次为平均日较差bio2。见血封喉在我国的适生区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台湾。最适生区面积最大的是广东,其次为广西,第三是海南;而高适生区和一般适合区主要是广西;云南和台湾为低适区。  相似文献   

12.
桃金娘是我国热带地区优良的林木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食用、药用、生态和观赏价值。全面了解桃金娘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现状,对该物种的引种与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桃金娘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和影响其分布的关键性气候因子,本研究通过植物标本数据库记录、文献记载及实地调查获取的地理坐标,对其水平地理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地理分布格局分析。同时基于不同分布点的19个生物气候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桃金娘地理分布的限制性因子。结果表明,桃金娘在中国水平地理分布以热带-南亚热带为主,过渡至中亚热带,东部地区的最北分布点位于浙江的平阳。桃金娘垂直分布多集中在海拔5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区,体现出桃金娘喜温热而不耐寒冷的特性。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PC1~PC3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1.23%、22.44%和16.34%,累计贡献率达80.02%(>75%);因此影响桃金娘地理分布的主要信息集中在前3个主成分。主成分1表明温度是限制桃金娘往北及高海拔分布的最关键性因子,尤其是最冷季均温和极端最低温。各生物气候因子对桃金娘分布限制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最冷季均温(Bio11)>极端最低温(Bio6)>年均温(Bio1)>最干季均温(Bio9)>年降水量(Bio12)>最湿月降水量(Bio13)>最湿季降水量(Bio16)>最暖季降水量(Bio18)。桃金娘的适宜分布区以最冷季均温为10℃和极端最低温为4℃以上的区域为佳,影响桃金娘在中国地理分布格局的关键性气候因子是1月的低温。水分因子是反映桃金娘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并非是限制其地理分布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桃金娘是我国热带地区优良的林木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食用、药用、生态和观赏价值。全面了解桃金娘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现状,对该物种的引种与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桃金娘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和影响其分布的关键性气候因子,本研究通过植物标本数据库记录、文献记载及实地调查获取的地理坐标,对其水平地理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地理分布格局分析。同时基于不同分布点的19个生物气候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桃金娘地理分布的限制性因子。结果表明,桃金娘在中国水平地理分布以热带-南亚热带为主,过渡至中亚热带,东部地区的最北分布点位于浙江的平阳。桃金娘垂直分布多集中在海拔5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区,体现出桃金娘喜温热而不耐寒冷的特性。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PC1~PC3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1.23%、22.44%和16.34%,累计贡献率达80.02%(>75%);因此影响桃金娘地理分布的主要信息集中在前3个主成分。主成分1表明温度是限制桃金娘往北及高海拔分布的最关键性因子,尤其是最冷季均温和极端最低温。各生物气候因子对桃金娘分布限制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最冷季均温(Bio11)>极端最低温(Bio6)>年均温(Bio1)>最干季均温(Bio9)>年降水量(Bio12)>最湿月降水量(Bio13)>最湿季降水量(Bio16)>最暖季降水量(Bio18)。桃金娘的适宜分布区以最冷季均温为10℃和极端最低温为4℃以上的区域为佳,影响桃金娘在中国地理分布格局的关键性气候因子是1月的低温。水分因子是反映桃金娘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并非是限制其地理分布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宋娜  何亚丽  毛娅琪 《茶叶通讯》2021,48(1):136-144
对我国茶销售市场进行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茶产业的供需平衡。本文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和GIS技术,从空间分布类型、均衡性和分布密度3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茶销售市场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茶类经营点整体呈集中化分布,但集聚性稍弱,全国范围内高密度核心地区包括广州、南京和郑州等为核心的周边部分城市,而西部等地区大多未形成相对规模密集区。以地理探测器为研究工具对影响因素进行单体因素驱动力和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研究确定,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居民生活水平及茶种植和生产分布区域对茶销售市场空间布局影响较大,固定人口和国内贸易水平是主导影响因子,居民收入水平与气候影响力较弱。但是居民收入水平、气候与居民保障水平等指标与其他指标的交互作用效果突出,异质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云南陆稻品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4对SSR引物对云南131个陆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9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平均为8.125个,范围在5(RM55)~13(RM218、RM241)之间;平均表观杂合度为0.0014,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545;平均Shannon Weaver指数(I)为1.381;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6543,变幅为0.2073(RM235)~0.8689(RM218)。不同地区间陆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表明,滇西南和滇南地区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是云南陆稻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分布中心。藏缅语族和孟 高棉语族所种植的陆稻品种遗传多样性最丰富。AMOVA分析表明陆稻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地区内品种间(82%),只有3%遗传变异存在于地区间,品种内的遗传变异占15%。聚类分析显示Nei遗传相似系数为0.22时,云南陆稻品种分为籼粳两个类群,主坐标分析与UPGMA聚类结果基本吻合,并将类群Ⅳ的4个偏籼品种从粳稻类群中重新划归到籼稻类群中,校正了UPGMA聚类的误差,但是不能区分地理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栽培稻选育品种等位酶多样性及其与形态学性状的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选取源自我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选育时期、不同类型的744份栽培稻选育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5种等位酶12个等位基因位点分析我国栽培稻选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研究等位酶和形态学性状在多样性研究中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等位酶多态位点百分率(P)、平均等位基因观察数(A)、平均等位基因有效数(Ae)、Shannon多样性指数(I)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分别为100%、3.167、1.515、0.452和0.272;籼粳两类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所不同,籼型多样性指数(I和He)明显高于粳型,分别为粳型的1.702和1.730倍;华中稻区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He=0.283),东北稻区则最低(He=0.062);除西南稻区外,其余稻区等位酶和形态学两类性状所获得的品种间距离矩阵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163~0.390。  相似文献   

17.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peach fruit moth, 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 (Lepidoptera: Carposinidae), was investigated in China, where the moth is native. Th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I (COI) gene of 180 individuals from 16 collections were sequenc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wo sympatric and cryptic mtDNA lineages existed within C. sasakii in China.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h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geographical distance, but has no evidence for host plant associations. Our results of haplotype distribution suggest that the C. sasakii individuals can naturally move between areas, while the movement of individuals between long-distance location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the transport of fruit. Finally, an mitochondrial COI gene PCR-RFLP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differentiate the two cryptic mtDNA lineages within C. sasakii, which provides rapid and reliable tool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f the two lineages.  相似文献   

18.
大豆锈病越冬区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1951-2001年间全国743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结合大豆锈病越冬所需气候条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获得了大豆锈病在我国越冬区区划图,以供我国各个地区统一协调管理大豆锈病时参考使用.根据生物气候相似距原理,以琼海为中心,以计算的前一年12月初到下一年2月底的时间段内各个旬均温、月最高温、月最低温、旬降雨量为气候要素,计算琼海与其余742个气象站点的气候相似距,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map对相似距值按Kriging法进行插值,生成的地图表明,大豆锈病可在海南岛、广东南部较大范围内越冬,而云南和广西只有局部地区适合大豆锈病越冬.该区划结果需要进一步实地调查验证.  相似文献   

19.
张菲  姜爱芹  杨芳琴 《茶叶科学》2019,39(2):220-229
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方程模型,运用2001—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分析了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结果显示,茶叶进口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中国茶叶产量、中国与贸易伙伴的距离、边界、语言等传统因素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茶叶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中国茶叶产量增加的供给推动作用更强。贸易潜力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贸易潜力在不同贸易伙伴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对东盟、南亚、中亚以及东欧的部分国家茶叶贸易发展充分,对西亚北非和中东欧部分国家茶叶贸易不足。最后从茶叶出口结构调整、茶文化推广与宣传、把握目标市场消费动态等方面提出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市场拓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