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大豆脂肪酸与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25个高产大豆品系为材料,同时在8个生态地点进行试验,分别估算了各地点脂肪酸性状间以及其在蛋白质、脂肪以及二者总量的遗传相关;同时估算了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 ,结果表明,亚麻酸、亚油酸及油酸之间的相关关系较稳定,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较一致,都是亚麻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正确相关,而油酸与二者都 极显著负相关。在各点亚麻酸与生育期性状基本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油酸与二者都呈极显著负相关。在各点亚麻酸 相似文献
3.
遗传相关分析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育种者经常需要对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遗传相关和选择指数是对数量性状进行选择的重要参数本文总结了遗传相关和选择指数在大豆育种方面上的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豆产量相关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个大豆品种配制的10个组合作为研究材料,运用朱军(1997)提出的包括加性、显性、上位、加性×环境、显性×环境、上位×环境效应的混合模型方法分析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及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大豆株高、节数、荚数和单株粒重的加性效应,节数、荚数和粒数的显性效应,株高和节数上位效应,株高和粒重的加性环境效应,5个产量相关性状的显性×环境效应,株高、荚数、粒数和粒重的上位×环境效应达到显著水平;株高和主茎节数、主茎节数和单株荚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株高和单株粒重、主茎节数和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等成对性状间的表型相关系数和遗传相关系数均为显著的正相关,表明这些成对性状可以协同改良。 相似文献
5.
泸县43个田坎大豆地方唾骂的29个数量性状的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单株秕荚数,秕荚率、三粒荚型百分主,分枝荚数,百粒重等性状的GCV值〉30%;百粒重,单荚粒数及三粒荚型百分率的广义遗传力〉90%,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荚粒数及百粒重,株高及茎粗与单荚粒数及百粒重,单株有效分枝数及主茎结荚节数与单株有效荚数及单株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间作大豆的性状表现,筛选适宜间作的高产、稳产性大豆品种,本研究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对50份大豆材料在两年的产量与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并采用GGE双标图法进行品种适应性及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50份材料的主要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6.87%~77.32%,广义遗传力为0.62~0.97,且生育期、营养生长期、百粒重等9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0.8;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茎粗(0.75**)、生育期(0.76**)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为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底荚高、营养生长期、百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茎粗>生育期>营养生长期>单株荚数>百粒重>底荚高>单株粒数>分枝数>主茎节数>株高>生殖生长期;GGE双标图法表明汾豆79、中作J7018和皖豆30为适宜间作的高产、稳产性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中国春大豆品种主要性状相关及遗传潜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89个中国春大豆品种有关生育期、形态及品质共1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潜力。根据性状的遗传型方差,遗传变异系数及遗传力分析,估计预期遗传进度,从而揭示从春大豆品种群体中选择的潜力和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黄麻主要经济性状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麻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对于黄麻育种工作有着积极指导意义。印度黄麻农业研究所Singh,D.P.研究了黄麻20个品种的数量性状的相关性,证明纤维产量与株高、茎粗及茎重成高度相关;据印度对黄麻D154品种的测试,纤维重量与株高、茎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0.76l和0.914~0.934。 相似文献
9.
大豆种子性状、幼苗性状及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2个种子性状差异较大的大豆品种,在测量种子百粒重、百粒容积和容重后,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各品种幼苗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平均值,计算大豆种子性状、幼苗性状及经济性状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大豆种子粒重和容积与出苗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基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幼苗根、茎、叶干物重呈显著或不显著的正相关,与后代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幼苗叶绿素含量高的品种,单株分枝数和单株荚数多,百粒重和单株产量高。幼苗茎干重和根干重对单株分枝数和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基茎粗与百粒重呈显著相关。选用大粒品种,既可培育壮苗,又可获得较高的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0.
秋大豆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来自南方六省的7个秋大豆新品种,选用7个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秋大豆株高、单株荚数和粒数的遗传变异较丰富;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粒数与单株产量有极显著正遗传相关;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对单株产量表现为较大的正向直接作用,且以单株类数最大,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主要通过单株荚数的间接正效应影响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1.
12.
大豆油脂脂肪酸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份吉林省主推的大豆品种,3份引自美国的低亚麻酸材料作为杂交亲本,2000年按Griffing方法2进行双列杂交,估算了5种油脂脂肪酸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对单株粒重、百粒重的通径系数.结果表明:表型相关系数与遗传相关系数非常接近.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含量和百粒重的遗传相关均为正值,亚麻酸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亚油酸含量与百粒重的遗传相关为负值,通过百粒重可以对亚麻酸和亚油酸进行间接选择.油酸、亚麻酸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与遗传相关的表现相一致.亚油酸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正效应主要被油酸、亚麻酸的间接负效应所掩盖,使得亚油酸的直接效应与遗传相关表现相反.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对百粒重的直接效应与遗传相关的表现一致.油酸、亚麻酸对百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与遗传相关的表现不一致,主要是被亚油酸的正向效应所掩盖.因此可通过百粒重进行间接选择,以达到低亚麻酸育种目标,同时也可提高亚油酸含量. 相似文献
13.
应用轮回选择方案对玉米(ZeaMaysL.)沈综HC2群体进行改良,将得到的全姊妹FC3群体与CoHC2群体种植于同一环境中,根据调查考种结果对各群体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群体产量获得了7.8%的遗传增益。单株粒重、穗粗、穗行数、子粒深度明显改良。伴随群体优良基因型的增多,多数与产量有关性状的变异系数略有下降。通径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群体产量的提高是控制单株粒重的性状得到合理的改善以及这些性状之间或与其它性状之间获得协调发展的结果。结果还证实了不同改良方案的轮换,可扩大对被改良群体不同基因位点的选择压力而有效地改良群体。 相似文献
14.
15.
应用轮回选择方案对玉米 (ZeaMaysL .)沈综HC2 群体进行改良 ,将得到的全姊妹FC3 群体与CoHC2群体种植于同一环境中 ,根据调查考种结果对各群体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群体产量获得了7 8%的遗传增益。单株粒重、穗粗、穗行数、子粒深度明显改良。伴随群体优良基因型的增多 ,多数与产量有关性状的变异系数略有下降。通径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 ,群体产量的提高是控制单株粒重的性状得到合理的改善以及这些性状之间或与其它性状之间获得协调发展的结果。结果还证实了不同改良方案的轮换 ,可扩大对被改良群体不同基因位点的选择压力而有效地改良群体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进化程度的三种类型大豆四个品种配制的三个杂交组合后代为材料,采用系谱法,组合内选优株法和随机选株法在海南岛按相同目标进行定向选择,以研究大豆南繁加代的选择方法衣相庆的组合类型。结果表明,在海南岛各种选择方法入选材料的生育期,株高,产量性状的实际遗传进度均很小,选择效果不大,而抗倒伏性,炸荚度及种粒大小的遗传进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18.
对国内外4个雄性核不育互交群体(南京农业大学的NJEP01、NJLP01、NJP92及美国北卡罗林纳州立大学的RS6Y)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S6Y群体油分含量高,油分、蛋白质含量均仍有选择潜力,但生育期较长,易倒伏,产量相对较低。NJP92群体生育期较短、抗倒性强、蛋脂总含量高且有一定的选择潜力,但产量最低且选择潜力较小。NJEP01和NJLP01群体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相对较高,有一定的选择潜力,其中NJEP01具有早熟选择潜力,但产量及产量性状的改良潜力不如NJLP01。 相似文献
19.
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弱光环境下大豆苗期根系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生物量积累,明晰苗期大豆根系对套作荫蔽的响应规律,筛选适宜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的大豆品种,为改良大豆对荫蔽胁迫的适应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以NTS1007、桂夏3号和南豆12等3个根系特征不同的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采用挖掘法考察根系形态特征,并对根系活力、表面积、伤流量和生物量积累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豆带状套作下大豆主根长和侧根长均显著下降,侧根下降81.8%,主根下降42.8%,侧根下降更为明显;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导致根系活力降低,伤流量减少;大豆根系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显著减小,降幅均与一级侧根总长度的降幅呈极显著正相关;大豆植株生物量显著下降,其中地下部下降55.2%,地上部下降37.9%,根冠比减小。不同品种(系)大豆根系对套作的响应程度不同,南豆12的主根长、一级侧根长、根体积降幅最小(33.9%、74.4%、65.3%);桂夏3号的根系表面积和生物量降幅最大(67.1%、48.3%);NTS1007则根冠比、根系活力和伤流量冠比降幅最大(35.4%、39.2%、38.9%)。套作遮荫条件下大豆根系的伸长生长比根系生理性状更能够准确地反映植株根系生长状况,根系长度可作为判定对荫蔽胁迫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南豆12在玉米-大豆套作下能够更为合理地分配同化产物,减小荫蔽胁迫对根系形态建成和生理活性的抑制作用,保证根系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