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饲料与畜牧》消息 ,中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 ,承诺根据世贸组织的原则和要求 ,改变现行的外贸管理体制 ,在过渡期内对玉米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如果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低于国际市场 ,入世对供过于求的国内玉米市场不会造成大的压力。但是近来国际玉米市场的价格一直在下降 ,这样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仍然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大压力。入世除了对玉米生产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外 ,也包含有利因素。如对国内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机会。我国牧产品价格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优势 ,但是由于不是世贸组织成员国 ,在出口的过程中会遇到关税等问题 ,阻力很大。加入…  相似文献   

2.
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生效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削减了农产品关税,调整农业政策,本文略述春近况及其对中国热区农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阐述了"入世"后,益阳农业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了目前益阳农业仍存在的与"入世"不相适应的问题,提出了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调优品种品质、抓好农产品加工增值、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水平,转化职能、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入世对我国农业来说意味着开放农产品市场,削减农产品关税。但不至于如某些过分渲染那样,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将在强大国际市场竞争中一触即溃,从而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与无可奈何;也不能沿袭计划经济模式指望用纯粹政府行为来设置保护,从而产生一种惯性的安稳与乐观其成。积极的态度应当未雨绸缪,见微知著,抓住入世后尚有几年过渡期的难得机遇,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运用WTO规则与国际惯例衔接,完全可以把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利与弊这把“双刃剑”挥舞自如。因此,应当客观、冷静地分析入世后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冲击的方…  相似文献   

6.
入世后的中国油菜产业   总被引:34,自引:12,他引:34  
从我国油菜产业的区域优异和发展现状,评述加入WTO对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影响,提出入世后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4项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入世”及共对国内稻米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思恒 《中国稻米》2001,7(1):11-14
一、中国”入世“已经进入倒计时新世纪的帷幕已经开启。历尽14年崎岖坎坷的中国“复关”、“入世”马拉松长跑 ,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WTO中的135个成员方中 ,提出与我国进行双边市场准入谈判的有37国 ,已经签约的36国 ,只剩墨西哥一国 ,正在加紧谈判。WTO中国工作组即将召开第11次会议 ,最后敲定综合性的多边的中国“入世”协议报告 ,准备提交WTO总部全体成员审议 ,在得到2/3多数的同意后 ,中国“入世”的法定手续即全部完成。1999年11月中美已达成关于中国“入世”的协议 ,但在美国国会完成立法程序时 ,却…  相似文献   

8.
张作峰 《玉米科学》2003,11(Z1):030-031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近些年来畜牧业的发展,我省北部高寒区域的农业种植结构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广大农民对作物品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麦、豆种植而逐步转向大豆、玉米的生产.作为玉米育种工作者,如何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以适应广大农民对品种的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着重阐述了在今后几年内的育种目标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9.
江苏是我国啤麦主产区之一 ,曾对全国麦芽和啤酒行业的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分析了入世对江苏啤麦生产的利弊影响以及江苏啤麦产业的独特优势 ,提出了通过不断更新品种、切实改善原料质量、提高麦芽加工品质、实施产业化经营从而促进江苏啤麦生产稳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江苏是我国啤麦主产区之一,曾对全国麦芽和啤酒行业的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分析了入世对江苏啤麦生产的利弊影响以及江苏啤麦产业的独 特优势,提出了通过不断更新品种,切实改善原料质量,提高麦芽和加工品质,实施产业化经营从而促进江苏啤麦生产稳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对我国玉米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延波 《杂粮作物》2002,22(5):267-271
通过对国内外玉米生产、消费、流通以及科研现状进行简要概述,尽而分析我国加入WTO后,对玉米生产、流通、科研、种业等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同时从粮食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同,农产品出口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畜牧业的发展及粮食深加工转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玉米科研体制改革,中国种子产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等方面分析了入世后给我国玉米业带来的机遇;最后面对入世的挑战,从玉米的合理布局,发展畜牧业扩大内需,开辟邻国市场,搞活玉米流通及国家对玉米保护政策等方面,提出中国玉米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加入WTO后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钟  郑祖平  张国清  明充 《杂粮作物》2002,22(4):212-213
分析了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加入WTO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并阐述了我国玉米生产应采取的对策;(1)依靠科技进行和创新,挖掘玉米增产潜力;(2)统筹规划,合理调整玉米产区布局;(3)发展畜牧业和深加工业,实现“种、养、加”相结合;(4)提高玉米综合品质,发展专用型玉米。  相似文献   

13.
入世前后我国玉米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兴龙  王凯  刘爱军 《玉米科学》2007,15(6):118-121
综合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指数(TC)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等指标分别从市场份额、净出口状况和出口规模等角度对我国玉米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入世对我国玉米产业近期影响不大,尤其对我国玉米生产和出口没有明显的影响;我国玉米出口仅具有中度竞争力,并且很不稳定,年度间波动较大;与玉米主要出口国相比,我国玉米的国际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随着国内玉米加工需求的增加,我国将由玉米出口国向进口国过渡。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玉米生产发展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赵克明 《玉米科学》2003,(Z2):24-25
只有玉米生产发展了,消化玉米的主渠道才能逐步畅通和上规模,玉米转化增值才具有竞争力.发展玉米生产还需要开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符合法律要求的,具有诚信的合作,提高全民的竞争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5.
王胜祥  王胜  晏纯 《杂粮作物》2006,26(2):150-151
着重分析我国玉米生产和玉米育种面临的任务和存在的问题。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玉米的主要用途依次是饲用、食用和工业用。目前我国玉米65%~70%用于饲料,人均占有饲用玉米60 kg,美国人均占有饲用玉米300~500 kg,而我国远远低于农牧业发达国家。中国人口众多,再经过30年努力,玉米总产翻一番,人均占有玉米量也不超过120 kg,仅靠玉米数量增加是无法满足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的需求,因为大部分肉、禽、蛋、奶是靠玉米转化的。当前应加强品质育种研究,使今后玉米产业向高层次迈进,发展优质蛋白玉米(高赖氨酸玉米opaque-2玉米)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农业技术措施。此外,为满足市场需求,还要发展高油玉米、青饲青贮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与美国玉米生产的差距浅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和美国玉米生产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品种应用、土壤肥力、施肥水平与技术、病虫害防治、生产机械化水平等因素阐述了我国与美国玉米生产的差距。针对当前玉米生产现状,提出了缩小差距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庆龙 《玉米科学》2006,14(2):175-177
东北是我国重要玉米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的26.8%,总产量占全国的32.3%。进一步发展玉米生产应采取的措施是:调整玉米产业布局,迅速提高单产,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玉米产业化进程,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玉米生产二次相对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DEA方法,对中国19个玉米产区2000年以来玉米生产二次相对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各产区2006-2008年的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均值整体上高于2000~2002年的技术效率均值。参考效率和当前效率的相对大小及其变化影响玉米产区的二次相对效率。以二次相对效率作为玉米生产效率的评价标准能消除各产区生产条件差异的影响,体现各产区因实际努力而产生的效率,评价结果对每个产区均具有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玉米生产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5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玉米聊玉18号,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均有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增加根条数、提高根干重的趋势,对经济性状的影响主要是提高千粒重,进而提高单产。用ABT4号30mg/kg拌种后闷种6h并在拔节期用浓度20mg/kg喷1次处理可能是由于种子处理过程中操作不当,致使其出苗较差,产量较低,有待进一步研究。综合各项指标,结果以GGR6号30mg/kg拌种并在拔节期以20mg/kg喷1次处理效果最好,产量最高,增产最显著;处理GGR8号30mg/kg拌种并在拔节期以20mg/kg喷1次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