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玉米种质的利用与改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新种质的普遍缺乏和遗传基础狭窄,已经成为玉米育种者所面临的难题。美国作为世界上玉米播种面积及总产量最高的国家,在玉米种质的理论及应用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本文回顾、总结了美国在种质利用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杂种优势理论的发展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应用,以及通过群体改良、外来种质导入手段保持遗传多样性,改良、拓宽种质基础的理论发展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2.
根据不同特点选取铁97005、铁98012、铁98033、铁98042、铁98103、铁98127等共6份自交系作为试验材料,分别以分属不同杂种优势群的自交系吉853、丹340、Mo17和沈137作为标准测验种,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法Ⅳ组配出45个杂交组合,通过对杂交组合间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利用美国印第安纳州种质资源选育的二环系与旅大红骨类群自交系、唐四平头类群自交系、PN类群自交系在单株产量性状上均具有较大的配合力,其中自交系铁98012、铁98033、铁98103的利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4.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是云南昭通地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尤以阴湿冷凉山区发病较重,一般减产10%左右,重病时减产30%以上,严重地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解决玉米病害危害的根本措施是选育推广抗多种病害的品种。1974年昭通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玉米组... 相似文献
5.
热带种质与温带种质杂交种穗部性状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带玉米种质和温带玉米种质为材料,对穗部性状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在温热杂交种的遗传中起主导作用;②上位效应普遍存在,可用加性-显性-上位模型进行解释,但对总遗传的贡献率在不同性状间有较大差异;③温热自交系间杂交种的杂种优势明显。可通过回交的方法增加高值亲本遗传成分含量的途径来利用热带种质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6.
7.
玉米杂交种的培育过程是杂种优势模式的发展过程,也是杂种优势群的变化过程,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美国杂种优势群的发展与演变出发,分析瑞德黄马牙(Reid Yellow Dent)和衣阿华坚秆综合种(BSSS)的起源和历史地位以及衣阿华瑞德黄马牙(Iodent Reid)在美国玉米育种中的历史变迁,认为衣阿华坚秆综合种属瑞德黄马牙种质,衣阿华瑞德黄马牙虽在起源和遗传构成上也均属于瑞德黄马牙,但其杂种优势群已经属于Non-BSSS,与衣阿华坚秆综合种(BSSS)形成两个相对应的杂种优势群,成功培育出一系列商业杂交种。因此应将美国玉米种质中的BSSS与Reid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8.
我国育种者从美国商业杂交种中分离了许多二环系,逐渐形成了PA(Reid)和PB(non-Reid)两大种质群,并利用这些二环系改良国内种质,取得了明显成效。PA种质是目前我国玉米育种利用的主要A类种质,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我国玉米育种的杂种优势模式。而PB种质在引入抗病、耐逆基因的同时,倾向于破坏我国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的稳定性和集中性,瓦解了我国的玉米杂种优势模式,同时也造成对热带种质的盲目利用,使得玉米育种的技术路线和杂种优势模式变得复杂化。目前直接对商业杂交种的分离选系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育种思路与杂种优势模式的混乱。正确利用国外商业杂交种选育二环系和改良种质,对于制定今后玉米育种的技术路线和指导产品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试验选用地方常用自交系甸骨11A、红玉米、长3、Mo17(未改良自交系)和导入热带玉米种质选育的8份自交系(改良自交系),每份改良自交系分别选定2个测验种,配制16个杂交种(改良杂交种),未改良系与选定2个测验种组配的杂交种(未改良杂交种)作为改良杂交种的相邻对照,对比法设计。改良自交系和未改良自交系、改良杂交种和未改良杂交种的性状观测值作为一对数据,按成对资料统计方法分析,t测验。结果表明:甸骨11A导入Suwan1、5-56的改良自交系与红玉米杂种优势较高,红玉米导入Suwan1、EVT5的改良自交系与甸骨11A杂种优势较高,长3导入Suwan1、墨黄9的改良自交系与海014的杂种优势较高。改良自交系主要性状变化表现为生育时期延后、单株产量增加。未改良自交系熟期越早,改良自交系及改良杂交种生育时期延后时间越长,改良自交系单株产量增加幅度越大。改良自交系及其改良杂交种的玉米大斑病、茎腐病的抗性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辽宁省玉米种质分为旅大红骨、改良Reid、外杂选、PN、Lancaster、塘四平头6个类群。通过对20年来审定玉米品种的杂优模式以及不同生态区主要种植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众多杂优模式中以改良Reid×旅大红骨模式应用最为广泛,说明旅大红骨种质在辽宁玉米育种中占主导地位。辽宁玉米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手段单一,急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拓宽种质资源,更新育种观念,明确育种目标,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创造新的种质,从而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二十年来辽宁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辽宁省近二十年来审定的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育种中应用的种质主要有旅系、改良Reid、Lancaster、外杂选、黄改等类群,改良Reid×旅系杂优模式占主导地位。辽宁省玉米育种仍存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因此,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引进外来种质,拓宽种质资源,同时不断更新观念,明确今后的育种目标,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创造新的种质,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种质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90~1999年山东省主要推广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杂交优势模式以及种质改良创新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产用玉米杂交种种质基本上由Reid、塘四平头、外杂选、Lan.和旅大红骨五大核心种质类群组成,种质基础更趋狭窄.有6种杂交优势利用模式.但目前利用最多的有Reid×外杂选、Reid×旅大红骨和Reid×塘四平头3种模式.我省玉米种质的改良和创新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今后玉米种质的改良和创新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陕西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杂优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陕西19个自育玉米品种的种质杂种优势群和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玉米的种质基础过于狭窄,改良Reid群×塘四平头群和塘四平头群×Mo17亚群是近20年陕西利用的主要杂交优势模式,应继续加强研究和利用,要注意自330亚群,旅大红骨群和其它种群的改良利用,并重新研究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塘四平头群×外杂选亚群和塘四平头群×旅大红骨群这三个杂优模式,以突破现有的杂交优势利用模式,才可能使陕西玉米育种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CIMMYT玉米群体Pob101的改良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外来种质的引进与利用是解决我国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狭窄的重要途径。通过平均数、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研究CIMMYT极早熟群体Pob101生态适应性的改良效果及其与我国主要种质的杂种优势关系。分析表明,群体产量平均每轮增益5.69%,生育期平均每轮下降3.8d,散粉期平均每轮下降1.3d,抽丝期平均每轮下降1.8d,穗位高和株高每轮下降10.33cm和5.37cm。与5个测验种的测交组合产量平均每轮增益4.02%,配合力和杂种优势都有所提高。Pob101群体与掖478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可以将掖478导入群体Pob101以改良其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