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氟迪”在山东聊城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喷施艾氟迪(AFD)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AFD在调节棉花植株生长方面类似于缩节胺,喷施后株高变矮,果枝节间长度变小、果枝平均长度变短。在初花期、盛花期分别喷施AFD对控制棉花旺长,塑造理想株型,增加双铃、亚铃数,提高棉花结铃性方面效果明显;子棉产量较对照增产6.13%。  相似文献   

2.
选用复配植物生长延缓剂20%瑞宝水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喷施瑞宝150、300、450ml,对棉花株高、果枝长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以促使棉花早开花、早吐絮,减少落花、落蕾,增加棉花的蕾、铃数,对棉花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亦能提高棉花品质。  相似文献   

3.
比较抑顶(40%氟节胺,质量分数,下同)、快斧(25%氟节胺)、摇钱素(17%矮壮素、3%甲哌钅翁 )、棉定封(250 g·L-1甲哌钅翁 )、豪邦手(98%甲哌钅翁 )5种化学打顶剂处理和人工打顶的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指标,并用投影寻踪法进行综合评价,以期明确化学打顶剂的效果及合理的效果评价方法,为集成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打顶处理对棉花株高、中下部有效果枝数、下部结铃数、内围结铃数、上部和下部铃重、整株平均铃重、上部和下部衣分、666.7 m2籽棉产量、666.7 m2皮棉产量、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纺纱均匀性指数和长度整齐度指数均无显著影响。摇钱素处理可显著增加单株上部有效果枝数、单株有效果枝数、单株中部结铃数、单株上部结铃数、单株外围结铃数、单株结铃数;抑顶、棉定封处理间籽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快斧;摇钱素、人工打顶处理间马克隆值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其余处理。投影寻踪法综合评价表明,不同处理综合效果依次为摇钱素>人工打顶>抑顶、棉定封>豪邦手>快斧。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示范,验证保美乐[0.01%(质量分数,下同)芸薹素内酯可溶液剂+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63%增产助剂]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生长发育、抗病、增产、促早熟和改善棉花纤维品质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保美乐处理的棉花株高高于对照,茎粗(直径)略低于对照;对黄萎病防治效果达33.25%;单株果枝数较对照增加0.59,单株结铃数较对照增加0.78,铃重较对照增加0.46 g;667 m2籽棉产量为484.55 kg,较对照增产19.88%;吐絮期较对照提前3 d;棉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较对照分别提高0.5百分点、1.2 cN·tex-1、0.2,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伸长率分别降低0.7 mm、0.4百分点。可见,保美乐对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提高棉花产量和抗病性有较好的效果,可促进棉花早熟、对部分棉花纤维品质指标提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棉太金的处理棉花产量性状好,成铃率较高;缩节胺处理的衣分、霜前花率及5~8果枝成铃率最高;喷施缩节胺、矮壮素能明显降低株高,但产量及成铃率较喷施棉太金的处理低.  相似文献   

6.
25%氟节胺悬浮剂调节棉花生长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富圆 《中国棉花》2012,39(11):8-10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氟节胺悬浮剂在150~300 g·hm-2(有效成分)施药剂量下,对棉花的株高、果枝数和棉铃数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增产作用显著,对棉花品质也稍有改善,对棉花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7.
棉花蕾期喷施烯效唑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蕾期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结果表明:初蕾期喷施15~75mg·kg-1烯效唑,能降低棉株高度、主茎节间长度,增加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提高棉花产量。其中以喷施60mg·kg-1烯效唑处理增产效果最好,较喷施清水增产皮棉161.5kg·hm-2,提高12.6%;较喷施200mg·kg-1缩节安增产皮棉40kg·hm-2,提高2.8%。  相似文献   

8.
通过喷缩节胺和缩节胺加赤霉素两种处理的对比试验,研究缩节胺加赤霉素在棉花上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喷缩节胺加赤霉素处理对棉花单株铃数、衣分、单株果节数、果枝数都有互作正效应,其中单株铃数和衣分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艾氟迪和缩节胺不同处理对黄河流域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简化化学调控,探索适宜的棉花化学调控方式,分别在棉花生育期内施用艾氟迪(AFD) 1次、2次、3次和缩节胺(DPC)3次,研究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喷施AFD 3次和2次的处理,棉花花铃期棉铃脱落率较低;AFD 2次化控的处理较对照铃重显著提高,皮棉产量较其他处理亦有一定的提高;同时AFD化控对纤维品质影响不大。因此,在黄河流域棉区应用 AFD进行2次化学调控是较为适宜的化控方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个黄河流域推广种植的棉花审定品种进行田间系统调查和定株观察,评价不同品种对铃病的抗性差异,分析烂铃发生的空间格局和烂铃与枯、黄萎病发生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按照烂铃株率和平均单株烂铃数进行评价,不同品种对铃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但差异显著的品种不多;覆膜春播模式棉田烂铃主要集中在下部果枝的内围节位,所有品种由下向上的第1、2、3果枝烂铃比例在82.14%~100%,由内向外的第1、2、3节位烂铃比例在98.48%~100%;烂铃株率、平均单株烂铃数和烂铃病情指数三者显著正相关;平均单株烂铃数、烂铃病情指数与枯、黄萎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相关性状研究及棉太金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相关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决定作用,并分析了棉太金对产量影响因子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的提高需要总铃数和铃重的协同增加,同时要适当缩短主茎节间和果枝长度,以塑造理想株型、构建合理冠层。棉太金能有效控制植株徒长,合理降低株高,缩短果枝长度,增结伏桃和早秋桃,在保证铃重和衣分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总铃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两种抑制剂及其等剂量复配剂经棉株局部使用后,棉花主茎节间、果枝节间及株高和果枝长度均有不同程度缩短和降低.其对棉花株型的作用特点不同单剂PP333速效性强、持效期短,单剂DPC速效性略差、持效期长,二者等剂量复配剂速效性强,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13.
2022年在新疆阿拉尔垦区,以新陆中6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50 g·L-1甲哌(钅翁)水剂设置300、450、600、750、900、1 050、1 200 m L·hm-2共7个剂量处理,以人工打顶为对照,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的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明确不同剂量甲哌钅翁化学打顶对棉花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3日-9月5日株高和单株果枝数的增长量均随打顶剂用量增加而降低。600、750、900 m L·hm-2甲哌(钅翁)处理下籽棉单产较高,其中600、750 m L·hm-2用量下的实收籽棉单产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9.40%、9.50%。不同剂量的甲哌(钅翁)对铃重、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成熟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和12.7 mm短纤维率均无显著影响。喷施甲哌(钅翁)导致纤维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降低。综合分析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新陆中60号化学打顶适宜的250 g·L-1甲哌(钅翁)用量为600~900 m L·hm-2,最佳用量为750 m L...  相似文献   

14.
化学打顶对东疆棉花生长发育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陆地棉品系大铃148为供试材料,以主要成分为氟节胺的“禾田福可”为打顶剂,研究了化学打顶和人工打顶对棉花株高、果枝节数、棉铃空间分布、铃重等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打顶能有效抑制棉花顶尖生长,起到类似人工打顶的效果。和常规人工打顶相比,化学打顶棉花株高和主茎节间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下部和中部结铃数差异显著,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2018年在河北省河间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植物生长促进剂DA-6(胺鲜酯)、BR(芸苔素内酯)和6-BA(6-苄基腺嘌呤)对棉花生长及脱叶催熟剂50%噻苯·乙烯利(50% T·E)应用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重复4次。主区为50% T·E处理,包括0(对照)、2 250、3 750 mL·hm-2 3个应用剂量;裂区为植物生长促进剂处理,设DA-6低、高剂量(6.74、20.24 g·hm-2)、BR低、高剂量(0.09、0.30 g·hm-2)和6-BA低、高剂量(10.12、30.37 g·hm-2)共6个处理,于初花期、盛花期和打顶后分3次喷施,以同期喷清水为对照(CK)。与CK相比,各植物生长促进剂处理的株高、果枝数及其长度、营养枝数及其长度与CK无显著差异。50% T·E(2 250、3 750 mL·hm-2)脱叶效果明显,药后21 d的脱叶率超过90%;药后28 d表现出催熟作用,一次花率较对照增加6.4百分点。50% T·E处理的平均铃重比对照降低7.4%,但铃数和籽棉产量较清水对照分别显著增加14.7%和7.6%;处理上部果枝棉铃的马克隆值降低0.1~0.3。几种促进剂不影响吐絮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对50% T·E的脱叶催熟效果及增产效应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杏棉间作复合系统中棉花生长及生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大田棉花为对照,与杏、棉间作下棉花的株高、LAI、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杏、棉间作下棉花的株高和LAI相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且随着距杏树垂直距离的增加,其变化呈偏态分布趋势;间作下棉花的铃重、株铃数、有效果枝数和衣分相比对照均有一定的减少,各处理与对照间单株铃数和果枝数差异极显著,间作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有效果枝数株铃数铃重衣分;间作减少了棉花的单位面积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在杏、棉间作下试验的3个品种中鲁棉研28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以两年度两因子两水平进行高产条件下棉花铃重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 ,高产棉花皮棉产量在1975kg·hm-2 以上时整体铃重的提高关键是促进上部各果枝及各果枝 3~ 5节位铃重 ,在氮钾肥与DPC合理运筹下促进中部外围和上部铃在花开 17天后籽棉和纤维量的加快增长 ,提高该部位铃此段时间的发育有利于铃重增加、单铃纤维增多 ,也有利于纤维素的积累 ,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棉花化学打顶剂,筛选适于棉花的化学打顶剂配方,选择杀菌剂戊唑醇、除草剂二甲戊灵和抑芽剂氟节胺3种药剂,于2020年在河南安阳进行棉花化学打顶试验,研究其化学打顶效果。结果表明: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SC)258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330 g·L-1二甲戊灵乳油(EC)990 g·hm-2+25%(质量分数,下同)氟节胺SC 300 g·hm-2混配处理抑制棉花株高和增产效果最佳,可以达到人工打顶的效果;其次为430 g·L-1戊唑醇SC 516 g·hm-2+25%氟节胺SC 300 g·hm-2处理;而330 g·L-1二甲戊灵EC 1 485 g·hm-2+25%氟节胺SC 300 g·hm-2处理和25%氟节胺SC 500 g·hm-2单剂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产量,但对棉花的打顶效果远不及人工打顶,仍须优化配方和确定合适剂量。因此,在本研究区宜用430 g·L-1戊唑醇SC 258 g·hm-2+330 g·L-1二甲戊灵EC 990 g·hm-2+25%氟节胺SC 300 g·hm-2或430 g·L-1戊唑醇SC 516 g·hm-2+25%氟节胺SC  300 g·hm-2进行棉花化学打顶来代替传统人工打顶。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在南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质量分数为50%,水剂)在棉花控旺防徒长、增产等方面的调控效果,于2020年以新陆中82 号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对照药剂25%(质量分数)甲哌水剂180 mL·hm-2、人工打顶和清水喷雾为对照处理,研究了喷施矮壮素60(低剂量)、90(中剂量)、120(高剂量)、180(超高剂量)mL·hm-2,对棉花顶芽、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矮壮素处理均能抑制顶点生长,降低株高,使棉花株型紧凑。其中,使用50%矮壮素水剂120和180 mL·hm-2处理对控制棉花旺长的效果最明显:棉花顶芽枯死率达到100%,采收期棉花株高为74~79 cm,显著低于对照药剂处理,与人工打顶效果无显著差异。50%矮壮素高剂量和超高剂量处理可以使棉花株型更紧凑,并且均具有增产效果。因此,在生产应用中,可以使用50%矮壮素水剂120~180 mL·hm-2对棉花进行化控。  相似文献   

20.
2018年在河北省河间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植物生长促进剂DA-6(胺鲜酯)、BR(芸苔素内酯)和6-BA(6-苄基腺嘌呤)对棉花生长及脱叶催熟剂50%噻苯·乙烯利(50% T·E)应用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重复4次。主区为50% T·E处理,包括0(对照)、2 250、3 750 mL·hm-2 3个应用剂量;裂区为植物生长促进剂处理,设DA-6低、高剂量(6.74、20.24 g·hm-2)、BR低、高剂量(0.09、0.30 g·hm-2)和6-BA低、高剂量(10.12、30.37 g·hm-2)共6个处理,于初花期、盛花期和打顶后分3次喷施,以同期喷清水为对照(CK)。与CK相比,各植物生长促进剂处理的株高、果枝数及其长度、营养枝数及其长度与CK无显著差异。50% T·E(2 250、3 750 mL·hm-2)脱叶效果明显,药后21 d的脱叶率超过90%;药后28 d表现出催熟作用,一次花率较对照增加6.4百分点。50% T·E处理的平均铃重比对照降低7.4%,但铃数和籽棉产量较清水对照分别显著增加14.7%和7.6%;处理上部果枝棉铃的马克隆值降低0.1~0.3。几种促进剂不影响吐絮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对50% T·E的脱叶催熟效果及增产效应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