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珠兰     
珠兰(Chloranehus Spicatus Mak)是一种香花作物。它窨制的珠兰花茶,清香幽雅,花香持久耐贮藏,是我国主要花茶之一。珠兰花茶主产在安徽歙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也有少量生产。  相似文献   

2.
徽州珠兰     
安徽歙县所产之珠兰花茶,是一种以徽州烘青为茶胚窨以珠兰鲜花的香型茶。因其既具有珠兰鲜花的清雅花香,又兼备徽州烘青的纯正茶味面畅销于我国华北、京津等地及山东、江苏诸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歙县栽培珠兰和窨制珠兰花茶历史悠久,据《歙县志》记载:“清道光,琳村肖氏在闽为官,返里后始栽珠兰,初为观赏,后以窨茶。”由此可见,琳村花农所讲的从  相似文献   

3.
珠兰花茶香气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分析了福州珠兰花茶香气的化学组成,鉴定23个组分,约占珠兰花茶香气挥发油总量的91.1%,含量较高的组分有顺-茉莉酮酸甲酯、反-茉莉酮酸甲酯、芳樟醇,橙花叔醇、N-甲基氨基苯甲酸甲酯、雪松醇和植醇等。本研究还初步分析了珠兰花茶的香型恃点。  相似文献   

4.
花茶是以烘青绿茶加窨鲜花而成的我国特有的茶类。花茶品质特点具有茶的清香和花的芬芳,两者相得益彰,结为一体,泡饮倍觉舒畅。目前生产的花茶主要有荣莉、玉兰、珠兰、柚子、玳玳、玫瑰等几种,每种花茶都有独特之处,如玉兰花茶浓厚强烈,珠兰花茶清幽纯正,柚子花茶清爽纯和,玳玳花茶浓  相似文献   

5.
珠兰的栽培     
珠兰又名金粟兰,因其叶似茶,故又有茶兰或珍珠兰之称。由于珠兰系常绿蔓性小灌木,开花时一股清雅鲜爽香气阵阵袭人,颇令人心旷神怡。所以它与茉莉、白兰和玳玳花茶堪称为我国四大著名花茶,深受人们的欢迎和赞赏。  相似文献   

6.
珠兰花茶具有清香幽雅、鲜爽持久的独特风格,为我国著名的花茶之一,主要产于安徽歙县、福建福州、浙江金华和江西南昌等地。珠兰系金粟兰科金粟兰属。因叶似茶,花似珍珠,故又有茶兰和珍珠兰之称。珠兰性娇弱畏寒,喜温暖阴湿。在福建、广东等温暖潮湿地带是露天栽培。安徽、浙江、江西一带为盆栽,冬季在室内越冬,夏  相似文献   

7.
珠兰花茶香气化合物的组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正礼  童华荣 《茶叶科学》2006,26(3):215-218
采用SDE提取精油,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重庆产特级和一级珠兰花茶及其素坯的挥发油化学组成。在特级和一级珠兰花茶中分别检测出57个组分。其中有19个香气化合物是素坯中没有的,新增香气化合物在一级珠兰花茶中相对含量为40.27%,特级珠兰花茶中相对含量达到81.84%。主要香气化合物有:大根香叶烯B(特级28.25%、一级5.47%)、γ-榄香烯(特级13.04%、一级6.11%)、别香橙烯(特级8.11%、一级13.26%)、茉莉酮酸甲酯(特级9.04%、一级5.55%)、δ-杜松烯(特级7.68%、一级0.60%)、γ-蛇麻烯(特级3.32%、一级0.42%)、肉豆蔻醚(特级2.61%、一级1.08%)。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科委为利用本市自然资源,增加市场花茶品种,以适应旅游及人民生活的需要,组织西湖区科委和淳安县科委开展对桂花龙井、桂花旗枪,玖瑰九曲红及珠兰花茶的窨制研究工作,经过连续三年的反复研制、已基本定型,特于11月19日在杭州举行三种名贵花茶品  相似文献   

9.
花茶是我省重要茶类之一。用以窨制花茶的香花主要有茉莉、白兰、珠兰、玳玳、柚子、玫瑰、栀子、桂花等,以茉莉花茶产量最多,品质最好。近年来,花茶消费区域有了进一步开拓,需求量剧增。如何扩大茉莉花生产规模,努力增产花茶,促进我省茶  相似文献   

10.
茉莉花茶品饮与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茶是我国茶叶生产的重要茶类之一,产品既保持纯正的茶香叉兼有芬芳的花香,别具风韵,故有“引花香,益茶味”之称。花茶由素茶(或茶坯)和茶用香花通过传统工艺科学配方在特定制茶环境下加工而成。由于茶用香花的种类不同,有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玳玳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等各种不同香型的花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以2010—2018年安徽省茶叶产值、产量及茶园面积为基础数据,定量化探究安徽省茶叶效益提升空间分异格局及贡献因素。结果表明:(1)安徽省茶叶效益持续提升,茶叶效益提升大县区对茶叶总效益贡献突出。(2)从茶叶效益提升空间格局来看,江淮茶区、大别山茶区贡献了茶叶效益总提升量的96.87%;从茶叶效益增速来看,安徽省县域茶叶增速以超速提升型为主;从茶叶提升增幅空间分异来看,大别山茶区茶叶生产优势地位不断加强。(3)研究时间段内安徽省茶叶单价提高贡献效益增量占总量的62.55%。时序上,单价提高对茶叶效益提升贡献率先下降后上升。(4)47个效益提升县区中,单价提高对茶叶效益贡献的县区数量超过面积扩大及单产提高贡献的数量。位于前15位的县区对安徽茶叶效益提升的贡献达83.72%,均表现为单价提升型。  相似文献   

12.
付磊  孙桐  夏涛  文小孟 《茶叶科学》2018,38(6):643-651
基于茶叶家庭农场的科学定义,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对安徽省六安市100个茶叶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评价茶叶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体系,对茶叶家庭农场的规模化问题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00个茶叶家庭农场中有16个处于规模有效阶段,其中2~2.667βhm2规模的综合效益大于0~0.667βhm2及6.667βhm2以上规模的综合效益,因此现阶段安徽省主要产茶区发展茶叶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为2~2.667βhm2。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新型茶叶家庭农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扶持政策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朱珠珍  姚晓燕 《茶叶》2010,36(3):188-190
安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有着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茶叶资源,但随着机械制茶的普及,很多传统的制茶工艺越来越少,如何保护和继承传统制茶工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相似文献   

14.
纯茶园晴天和昙天太阳辐射能状况观测表明,茶树冠层具有对太阳辐射能较高的截留系数、较低的透过系数和反射系数的特性。夏季茶树每天有6—10小时暴露在高过其光饱和点数倍的强光下,这可能是导致丘陵茶区茶叶品质欠佳的另一原因。文中提出应加强减少茶树对太阳辐射能的截留技术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名优茶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4~2011年连续九届3948只"中茶杯"名优茶评比茶样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六大茶类名优茶均呈现发展态势,绿茶是发展的主茶类,乌龙茶、黑茶稳步增长,红茶、白茶和黄茶呈恢复性增长。四大茶区中,江南茶区获奖率最高,发展势头强劲;浙江名优茶产业引领我国名优茶发展,江苏名优茶总体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山东显现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福建、四川、湖北、贵州、广东和安徽等省也占重要地位。无性系品种茶样比例不断提高,福鼎大白茶、白叶一号、福鼎大毫茶、龙井系列品种等是主要无性系良种。名优茶质量不断提高,但外形同类化趋势明显;卫生安全状况良好,有机茶发展较快;名优茶机制率、按标准生产率和商标持有率等逐年提高到比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茶叶中稀土元素的组成及存在状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汪东风 《茶叶科学》1999,19(1):41-46
用ICP MS分析了安徽省郎溪茶场的茶叶及茶园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组成及存在状态。结果表明:茶叶中含有其栽培土壤中所有的15种稀土元素,其中以La、Ce、Nd、Pr和Y为主,这5种元素含量之和占稀土总量的92%。茶叶中和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在组成和分布模式上基本相同,只是茶叶对La吸收相对较多,而对Ce、Yb吸收相对较少而已。茶叶中的稀土元素四分之三以上是不溶于热水而残存在茶渣中,其中又有16%是与α 纤维素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人们喝茶时摄入的稀土元素不足茶叶中稀土含量的四分之一(约048mg/kg,远低于≤20mg/kg的国家允许标准)。茶叶中存在有稀土多糖复合物,茶汤中约有8%的稀土是以这种状态存在的。在稀土多糖中以La、Ce、Nd为主,其含量约占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许咏梅 《茶叶》2011,37(4):237-241
本文利用贸易测算指标显性比较优势RCA、相对贸易优势RTA、贸易综合互补指数OBCij,等指标对我国各区域省份茶产品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以及茶产品贸易流通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西、云南、海南具有显性比较优势,而湖北、广东、重庆、四川、江苏等省份茶叶不具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8.
茶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空间聚集和地方专业化的经济现象。利用区位商LQ系数和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对安徽省茶产业2002~2006年的集聚情况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安徽茶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且主要集中在皖南和皖西地区,并通过其回归分析模型验证了茶产业的集聚水平与产业的发展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四种粘板对茶园昆虫的引诱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粘胶色板对茶园昆虫诱捕作用及用于防治主要害虫的可能性,制作了芽绿、橄榄黄绿、素馨黄和雪白色板,于各类昆虫盛发的7月在重庆市郊、浙江松阳县和安徽省麻姑山茶场各0.5βhm2的茶园做了48βh诱捕试验。诱捕的绝大多数昆虫为同翅目害虫;害虫很多而天敌极少,害虫与天敌的个体数量差异极显著。芽绿、橄榄黄绿和素馨黄色板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和黑刺粉虱成虫的诱效显著大于雪白色板的诱效;从芽绿、橄榄黄绿至素馨黄,绿色色素成分减少、黄色色素成分增多,诱捕的叶蝉数减小而粉虱数增大。可将芽绿、素馨黄色板分别用于叶蝉成、若虫和粉虱成虫的诱捕。  相似文献   

20.
皖南茶桕复合生态系统的土壤肥力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晓澜  丁瑞兴 《茶叶科学》1989,9(2):109-116
研究结果表明,茶树—乌桕复合生态系统土壤肥力水平比普通茶园有明显提高,主要反映在土壤三相组成、有机质含量与质量、水解酶系活性和有效养分库容量等几个方面,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因此认为茶树—乌桕复合生态系统值得在皖南以至江南丘陵茶区试行和推广。此外,还对茶园土壤肥力指标及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