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梯度减除上部颖花(减库)处理,研究稻穗下部二次枝梗(弱势粒)籽粒外观和碾磨品质的变化,并分析了logistics方程模拟籽粒灌浆过程的有关参数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以明确籽粒自身活性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稻穗下部弱势粒较各部位强势粒在粒长、粒宽、粒厚、糙米率、精米率及整精米率等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仅保留稻穗下部枝梗能使弱势粒的粒长、粒宽、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得到显著改良,但弱势粒的有关性状基本没有达到强势粒水平;简单相关分析表明,粒形与灌浆时间极显著负相关,与灌浆速率极显著正相关,碾磨品质与灌浆中、后期持续期及整个灌浆持续期显著负相关,与灌浆速率相关不显著。可见,稻穗下部弱势粒稻米品质较差与营养物质供应无必然联系,籽粒内部固有的生理活性可能是导致粒间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大田条件下,以垦稻12为材料,研究雷电灾害对水稻SPAD值及产质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相比,雷击后20 d内叶片SPAD值增加趋势明显,30 d后又逐渐恢复至常规。利用二次曲线和Richards生长模型分析表明,雷击后可以导致最终生长量(A)、起始生长势(R_0)、平均灌浆速率(G_(mean))、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米粒重(W_(max))和最大灌浆速率(G_(max))值降低,而活跃灌浆期(D)和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T_(max))延长。此外,雷击还可以降低单株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谷草比和产量,降低稻谷的糙米率和精米率,增加收获期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综合分析表明,分蘖期轻度雷电灾害会给水稻生产上带来不利影响,导致产量和稻米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桶栽方式,于2010年和2011年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乳熟期和蜡熟期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天优998进行连续5 d的高温处理,日最高温度分别设定为32℃、35℃、38℃、40℃和42℃,日较差为6℃,另设自然条件下正常生长的水稻为对照。结果表明,高温对水稻每丛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糙米率无显著影响;随着日最高温度的升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产量下降,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明显增加;当日最高温度达35℃以上时,水稻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尤其是乳熟期比蜡熟期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乳熟期至蜡熟期连续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单一阶段要大。  相似文献   

4.
2019年和2020年,以苏科糯1501、苏科糯12、苏科花糯2008、苏科糯11、苏玉糯5号和万糯2000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南方鲜食玉米区不同糯玉米品种产量和子粒灌浆特性差异,为糯玉米高产优质品种选育提供支持。结果表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品种间差异两年表现基本一致(秃尖长除外)。产量较高的品种为苏科糯12、苏科糯1501、万糯2000和苏科花糯2008,穗粒数和粒重均高于产量较低的品种苏玉糯5号和苏科糯11。糯玉米产量与穗长、穗粒和百粒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鲜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有效灌浆期、最大灌浆速率时的时间和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生长量呈显著正相关。在鲜食玉米高产品种选育时应注重对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生长量等指标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早稻穗发芽对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田间自然条件下穗发芽的早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穗发芽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穗发芽严重影响水稻的千粒重,千粒重降低6.91%~24.45%,同时,穗发芽导致槌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10%~90%,并使透明度和胶稠度下降,严重影响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明恢63与不同不育系配组的四个组合地优63、黄优63、宇优63和汕优63群体的灌浆特性观察,及灌浆速度与青米率、糙米率、精米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灌浆速度黄优63〉地优63〉汕优63〉宇优63,2.米粒增长速度黄优68〉地优63〉汕优63〉宇优63;3.灌浆速度与精米率,糙米率前期呈正相关、中后期大体呈现负关相,与青米率前期呈负相关,中后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报道了不同品种在灌浆期的光合生产量和籽粒增重的主要结果。通过两年试验研究,水稻灌浆期干物质生产与籽粒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其干物质分配特点:孕穗期约占总干物重45%~65%,齐穗期约占65%~72%,乳熟末期占73%~88%;稻谷重约占总干物重47%~51%。 同时经Logistic生长方程y=k/(1+ae~(-bx))在1991~1992年对不同品种一二次枝梗粒灌浆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相同参数具有明显差异,一二次枝梗粒的平均灌浆强度与最大灌浆速率、最终粒重、饱满粒率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最大灌浆速率与最终粒重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宜子粒收获玉米品种“浚单1668”为材料,2018~2020年在鹤壁开展子粒灌浆试验,分析子粒灌浆及脱水特性,探讨粒重、子粒灌浆参数和子粒脱水速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揭示宜子粒收获玉米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玉米子粒产量、百粒重和收获时含水率差异显著。玉米产量的差异主要由粒重引起,粒重与灌浆速率显著正相关,与灌浆时间相关性不显著;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是影响灌浆速率和粒重的主要气象因子,日照时数和日温差是影响脱水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还表明,子粒收获玉米浚单1668吐丝后积温达到769.1~905.0℃·d时,玉米子粒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时子粒含水量20.67%~25.33%。黄淮海区域玉米生产过程中,通过适时早播,增加吐丝后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玉米获得最大粒重和产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子粒收获时含水量。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先玉335群体子粒灌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2008年在高产田内较大密度处理范围(22500、45000、67500、90000、112500株/hm2)分析玉米品种先玉335群体子粒灌浆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密度群体(90 000株/hm2)产量显著高于低密度(22500株/hm2)和超高密度(112500株/hm2)群体。各密度下群体子粒灌浆过程均可用Logistic方程模拟。高产密度的群体子粒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显著高于低密度、超高密度。不同密度群体子粒活跃灌浆期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群体子粒灌浆速率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粒重渐增期的群体子粒灌浆速率,其次为线性灌浆期的群体子粒灌浆速率,后者与前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提高粒重渐增期的群体子粒灌浆速率对提高群体产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对10个花香A杂交组合参加水稻区域试验的产量和品质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中日产量与有效穗数、株高与穗长、总粒数与实粒数均成极显著正相关,日产量对产量的贡献最大(0.7205),其次为有效穗数;米质性状中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负相关。提出了以花香A为亲本在配制杂交组合时,应主要通过提高其日产量、有效穗数,并适当延长其生育期、降低其株高与穗长来提升产量;同时,适度降低籽粒长宽比,从而提高灌浆效率,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进而提高整精米率,提升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