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
沪油16是通过品种间杂交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种子含油率为41.22%、芥酸含量为0.74%、硫苷含量为21.20μmoL/g.沪油16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3.0kg/hm2,比对照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增产12.0%;在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 956.0kg/hm2,比对照双高品种中油821增产10.1%.  相似文献   

2.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湘杂油6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湘杂油6号是利用化学杀雄技术育成的双低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为湘油15号,父本为742.在湖南省和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2 305.35kg/hm2和2 309.1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9.54%和21.53%,均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种子含油量为42.37%,粗蛋白含量23.33%,油中芥酸含量0.46%、饼中硫苷含量24.16μmol/g.2003年分别通过国家和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长江中游及邻近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单低油菜(即低芥酸油菜)和双低油菜(即低芥酸和低硫苷油莱)是油菜生产中的新事物,在我国于1985年前后开始在生产上应用.由于其优质高产,深受农民的欢迎,发展很快,至1985年全国单低油菜和双低菜面积占油菜总面积的20%以上.湖南是全国单低和双低油菜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已占全省油菜总面积的50%左右.由于单低和双低油菜的发展迅速,必须制定有关标准.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双低春油菜青油14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双低春油菜青油14号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育成的我国第一个甘蓝型双低春油菜品种青油14号,于1994年5月17日在西宁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从此结束了我国春油菜区长期引种国外优质油菜品种的历史。青油14号的育成,是继该院“七五”期间育成...  相似文献   

5.
特早熟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青杂3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杂3号(原代号为E144)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培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在国家春油菜区域试验早熟组中平均产量为2 340.1㎏/hm2,比对照白菜型油菜品种青油241增产39.3%;在国家春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407.5kg/hm2,比对照青油241增产45.1%.在青海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790.2kg/hm2,比对照青油241增产47.6%;在青海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989.1㎏/hm2,比对照青油241增产50.2%.青杂3号种子含油量44.27%,芥酸含量0.50%,硫甙含量29.40μmol/g.全生育期110d左右.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特大籽粒新种质创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春性早熟甘蓝型油菜花油8号、油菜品种Legency及半冬性晚熟甘蓝型油菜株系020010为亲本配制三交种;从DH群体中筛选出千粒重超过5.0g特大籽粒新种质。2007-2009年的多点试验中,5个大粒株系千粒重性状表现稳定,年度间变幅为10%~15%;与杂交种云油杂2号比较,株系DL01和DL02分别增产30.6%和20.4%。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1号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沪油杂1号(原编号SH-19)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雄性不育系20118A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品种.20118A的育性由2对隐性重叠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bbRfRf,临保系的基因型为aabbrfrf,恢复系的基因型为AA__或__BB__.沪油杂1号种子含油量42.43%,芥酸含量0.62%,硫甙含量24.23μmol/g.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243.3kg/hm2,比双高对照汇油50增产11.9%,比双低对照沪油15增产3.8%;在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244.0kg/hm2,分别比对照汇油50增产33.6%,比对照沪油15增产15.9%.  相似文献   

8.
选取低硫苷低芥酸含量的甘蓝型油菜品种“湘油15号”和“Westar”,高硫苷高芥酸含量的甘蓝型油菜品系“GX-272”和“GX29”,利用农杆菌介导法,以pFGC5941为目标载体,分别对其进行遗传转化。以磷化麦黄酮(PPT)作为筛选剂,分别对4个油菜品种(系)的子叶柄分化率和转化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双低油菜“湘油15号”、“Westar”的子叶柄分化率高于高硫苷高芥酸油菜“GX-272”和“GX29”;而高硫苷高芥酸油菜“GX-272”和“GX29”的转化率则高于双低油菜“湘油15号”、“Westar”。初步认为种子中硫苷和芥酸含量对甘蓝型油菜子叶柄遗传转化的分化率和转化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秦信蓉  沈奇  杜才富 《作物研究》2011,25(1):30-31,34
鼎油17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以隐性核不育系4655A为母本,恢复系02R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黄籽双低高油分油菜杂交种。具有黄籽双低(芥酸含量小于1%,饼中硫苷含量小于30μm o l/g)、优质高产(含油率44.05%,在四川省区试中比对照增产8.19%)、抗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等特性。介绍了鼎油17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于1958年开始种植油菜。1982年以前主要品种有白菜型小黑油菜和芥菜型高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很不稳定,经济效益低。1982年以来,我们在积极扩大低芥酸油菜奥罗(Oro)种植面积的同时,开展了双低油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1986年基本普及了低芥酸油菜,到1988年全省油菜种植面积已达120万亩,总产6万吨(表)。预计1991年可以普及双低油菜。  相似文献   

11.
高含油量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浙双7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高产品种宁油七号为母本,双低品种马努为父本,杂交育成高产、高含油量、油用和菜用双低油菜新品种浙双72。浙江省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059.4kg/hm^2,比对照九二58系和浙优油2号增产12%以上。原种芥酸含量0.67%,硫甙含量22.73μmol/g,含油量43.52%。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从70年代后期开始推广双低油菜。最初育成的双低品种产量比双高品种低10%~15%,推广相当困难,但他们仅用4~5年时间便实现了“双高”向“双低”的转化。现加拿大98%以上的品种是双低油菜,1%左右的高芥酸油菜也只作工业特用。加拿大双低油菜生产快...  相似文献   

13.
单低、双低油菜系列标准于1993年在生产上进行验证,1993年底颁布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宣传了执行系列标准的重要性,并组织贯彻实施.根据各地反应,该系列标准制定及时,切实可行,并已取得了具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种子管理部门根据单低、双低油菜品种标准,种子标准,芥酸、硫代葡萄糖苷分析方法和抗病虫鉴定标准,进行品种审定,共审定了三个单双低油菜品种(即单低品种湘油14号,湘杂油1号,双低品种湘油13号);在区试中,取消一个品系(571)参加区试的资格.  相似文献   

14.
多亲本复合杂交提高油菜杂交种的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油菜品种的产量水平依靠优良亲本系的选育和杂种优势的充分发挥。本研究利用复合杂交技术,选用具有优良性状互补和不同遗传背景的材料为亲本,分别培育陕2A细胞质不育系统的保持系和恢复系,然后通过分子标记估算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成功选配出高产优质杂交油菜品种中油杂12。与湖北省大面积推广的常规双低品种中双9号相比,中油杂12在两年多点的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增产15.03%,比目前长江流域种植的当家品种中油杂2号还增产5.62%,成为湖北省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区试中产量超过3000 kg.ha-1的油菜品种,也是在国家油菜品种区试中第一个比中油杂2号增产5%以上的品种。由于具有稳定的高产及高含油量性状,中油杂12的产油量在国家区试中均稳定在1100 kg.ha-1以上,平均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加了9.06%。本文还讨论了复合杂交的育种技术对提升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的保持性能及杂交种产量水平的作用,对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技术改进和高产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油菜品质育种研究工作发展迅速,已培育出一批单、双低新品种。但育成品种的产量和抗性一般都不如原当家品种,难于大面积推广。我们在育种工作中以品质为基础,以高产稳产为目标,经过多年努力,培育出低芥酸油菜新品种湘油12号。 选育经过 (一)材料来源 1983年春,以澳大利亚的双低品种“Wesroona”  相似文献   

16.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淮杂油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杂油 1号系江苏淮阴农科所选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 ,在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多年多点示范种植中均表现出生长优势强、产量高、品质优、抗 (耐 )菌核病、熟期适中等特性。江苏省区试平均产量3 15 7.75kg/hm2 ,比对照宁杂 1号增产 4.5 0 % ,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2 843.40kg/hm2 ,比对照宁杂 1号增产 10 .79%。2 0 0 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优质油菜,在目前主要指单低油菜和双低油菜。这种油菜我国80年代以前没有种植。现经育种家的努力育成了一批适于我国种植的品种,于80年代初期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在农业部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努力下,至1992年春收优质油菜面积达53.3万多ha,占全国油菜总面积的10%,成绩是很大的。但我们也应看到不足之处:(1)除部分省市外,优质油菜发展速度不快。若与加拿大优质油菜发展速度比,则差距更大。他们从推广到实现优顾油菜化只花了15年时间(加拿大1965年开始推广单低油菜,1975年开始推广双低油菜,1977年优质油菜占全国油菜总产的55%,1979年占65%,1980年达80%,实现了优质油菜化),而我们花了13年时间才达到10%的面积。(2)优质油菜的原料大多数没有形成优质菜油和优质菜饼饲料产  相似文献   

18.
《作物研究》2002,16(3):152-152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原名“化杀 3号”,母本为双低油菜品种湘油 15号 ,父本为双低油菜新品系 74 2。 1997年春配制组合 ,同年秋进行产量鉴定 ,比湘油 13号增产 16 .7% ,1998~ 1999进行品比试验 ,产量比湘油 15号增产 14 .3% ,生育期长2 d。2 区域试验情况(1)国家 (长江中游区 )油菜区域试验。 2 0 0 0~ 2 0 0 1年度 ,平均产量 2 5 6 8kg/hm2 ,比对照增产 17.5 3% ,增产极显著 ,居参试品种 (系 )第一位。2 0 0 1~ 2 0 0 2年度 ,产量比对照增产 2 6 .93% ,达极显著水平 ,居参试品种 (系 )第一位。(2 )湖南省区域试验。 1999~ 2 0 0 0年…  相似文献   

19.
适应机械收获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和回交方法育成的.种子含油量42.64%.芥酸含量0.68%,硫苷含量26.46μmol/g.该品种抗落粒性强,适合于机械收获.上海市油菜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346.0kg/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21.8%,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亚热带红黄壤地区稻田土壤上,研究5个双低油菜新品种(品系)和2个常规油菜品种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氮、磷养分吸收积累差异及对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油菜品种中油119、中双4号苗期至成熟期的植株氮浓度略低于常规油菜中油821,品种间的植株磷浓度差异不显著。苗期中双4号、中油119的氮吸收量大于中油821和8313,花期则反之。生育前期不同品种磷吸收量的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双低品种磷积累量低于常规品种。在NK基础上增施磷,使油菜植株氮代谢高峰期推迟,氮肥的当季作物利用率提高20%,植株磷浓度和吸收量在幅度提高,当季作物磷肥的利用率达到32%。未施磷条件下,中油119籽粒产量高于其他常规品种,施磷则表现中油821的增产率高于中油119、中双4号等双低品种,生物学产量亦表现同样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