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红麻杆代料栽培香菇的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麻杆粉代替木屑栽培香菇是完全可行的,但出菇后期营养不足、容易散袋,导致出菇期短,产量低.改善培养的营养成份,增强料袋的紧实度,提高保水性能,可使菌丝生长快,香菇产量高,花菇率高.培养料中木屑含量在20%左右时,香菇产量最高,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2.
麻杆粉代料栽培香菇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红麻杆代料栽培香菇的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麻杆粉代替木屑栽培香菇是完全可行的,但出菇后期营养不足、容易散袋,导致出菇期短,产量低。改善培养的营养成份,增强料袋的紧实度,提高保水性能,可使菌丝生长快,香菇产量高,花菇率高。培养料中木屑含量在20%左右时,香菇产量最高,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3.
木薯渣固态发酵植酸酶的中试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培养条件对木薯渣在箱式固态发酵反应器中用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PD菌株发酵生产植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最佳条件为水质量分数75%,料层厚度5~10cm,接种量1.5%,培养温度32~34℃,培养时间6~8d。在此条件下,植酸酶活力最高达4189μmol(min·g)。   相似文献   

4.
脱毒小薯无土栽培生产培养基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对温室条件下无土栽培脱毒小薯生产基质进行了试验研究,供试品种中薯2号,中薯3号,Favorita,Agrua42上品种。结果栽培蘑菇后的棉籽皮做基质生产脱毒小薯,其扦插苗成活率,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都高于用蛭石和珍珠岩基质。棉籽皮和砂子不同配比基质,以2份棉籽皮1份砂子的配比生产效果最好,从而为我国棉产区温室条件下生产脱毒小薯,找到了一种廉价的基质,为降低脱毒小薯生产成本,提高产量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5.
香菇与玉米 1∶1套种栽培 ,6 6 7m2 实际栽培香菇面积为 2 80m2 ,按 50cm× 50 0cm栽培槽设计 ,每 6 6 7m2 建栽培槽 1 1 0个 ,投栽培料 50 0 0kg/6 6 7m2 ,所用菌种量为 1 0 0 0kg/6 6 7m2(2 0 0 0袋 /6 6 7m2 )。其纯收入为 52 82元 /6 6 7m2 ,是清种玉米的 2 3倍  相似文献   

6.
脱毒小薯无土栽培生产培养基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温室条件下无土栽培脱毒小薯生产基质进行了试验研究,供试品种中薯2号、中薯3号、Favorita、Agria4个品种。结果栽培蘑菇后的棉籽皮做基质生产脱毒小薯,其扦插苗成活率、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都高于用蛭石和珍珠岩基质。棉籽皮和砂子不同配比基质,以2份棉籽皮1份砂子的配比生产效果最好,从而为我国棉产区温室条件下生产脱毒小薯,找到了一种廉价的基质,为降低脱毒小薯生产成本,提高产量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选用玉米芯、稻草做培养基,加附料、装袋接菌种、发菌期管理、投放菌袋等技术试验,研究稻田套养平菇技术。结果表明,每667m2稻田投放5000个菌袋,可产平菇1625kg,产值达4875元,获利1675元(人工费在内),取得稻菇双丰收。  相似文献   

8.
通过选用玉米芯、稻草做培养基,加附料、装袋接菌种、发菌期管理、投放菌袋等技术试验,研究稻田套养平菇技术。结果表明,每667m^2稻田投放5000个菌袋,可产平菇1625kg,产值达4875元,获利1675元(人工费在内),取得稻菇双丰收.  相似文献   

9.
溪蜜柚果大皮薄,外形美观,品质优良.但生产上存在着日灼伤、裂果、病虫鼠害、农药残留量增加等现象.为此,我们于、997年、1998年进行溪蜜抽果实套袋试验,对防止日的伤、鼠害、裂果、减少农药残留,取得较显著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树选在平和县山植镇白楼村7年生的王官溪蜜柚园,分别于1997年、1998年的5月初至5月底,对王官溪蜜柏生理落果后的抽果进行套袋.、1997年套25株计1000粒,1998年套280株计12680粒.套袋材料内袋用波尔笼,规格:长20cm、宽10cm;外袋用白色塑料袋,规格长35cm、宽25cm,袋底两角留2个1.5-2…  相似文献   

10.
有机无机复合肥及调节剂对玉米产量及磷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根袋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拔节期和成熟期植株吸磷量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腐植酸和有机无机复合肥能增加玉米植株吸磷量,与施氮磷钾肥料处理相比,植株吸磷量增加幅度为13.7%~41.5%;施用微生物菌剂、腐植酸和有机无机复合肥增加了玉米产量,提高了玉米品质。  相似文献   

11.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夏玉米吐丝后5 d至吐丝后35 d,分别用白色、黑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的聚乙烯透明食品袋将雌穗完全套住,同时设置不套袋处理(CK),研究灌浆期雌穗照射不同颜色的光对夏玉米产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套袋处理显著增加了穗粒数,红袋和蓝袋对穗粒数的增加作用更显著;黑袋抑制粒重的增加,白袋、黄袋、绿袋显著促进粒重的增加;不同颜色的光对穗部性状都有改善作用,绿袋、白袋、红袋、蓝袋分别对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的促进作用显著,白袋对子粒败育的抑制作用显著;红袋和蓝袋使子粒的体积分别增加18.8%、27.6%,其余处理抑制了子粒体积的增加;白袋、红袋、黄袋、绿袋、蓝袋增加了子粒的蛋白质含量,黑袋抑制子粒对氮素的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改变灌浆期照射雌穗的光质可以改善穗部性状,减少子粒败育,促进对子粒对氮素的吸收,从而实现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花生壳和花生蔓生产食用菌比其它代料,如棉子壳、玉米粉、木屑、谷壳、油菜杆等的产量高一倍以上。花生壳中含的有机养料较多,培养的平菇一般比其它代料培养的平菇养分丰富一些。据科研单位分析,花生壳、花生蔓和棉子壳培养食用菌中的营养成分,其中粗纤维分别为59.9%、33.2%、26%;粗蛋白分别为  相似文献   

13.
普洱地区白参菌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引进白参菌母种的培养基配方、原种的培养基配方、栽培料配方筛选和栽培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麸皮综合培养基可作为白参菌的最佳母种培养基;在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香菇菌糠和咖啡壳以及菜园土来进行白参菌的栽培是可行的;在参试的三种出菇方式中,以脱袋菌筒直接覆土栽培出菇效果最好,生物学转化率可达90.8%。  相似文献   

14.
黄齐奎 《中国棉花》2013,40(2):37-38
近几年来,湖北省汉川市开展棉花基质育苗移栽技术示范推广,并获得成功.2012年全市示范推广面积663 hm2.该技术表现为成苗率高、病死苗少、用工省等特点,推广面积逐年扩大,技术逐步成熟,效果较为明显. 1育苗准备 1.1育苗物资.①基质.采用中棉所育苗专用基质,每袋基质12.5 kg,内含保水剂和苗肥各1包,每3 m2苗床(可育苗1500株)需基质2袋.②穴盘.每盘100穴(20×5),穴盘长59 cm,宽33 cm,高4 cm,每个标准苗床(1.2m×10 m)需穴盘60个.③促根剂.每瓶150 mL,可用于3 m2苗床.  相似文献   

15.
《作物研究》2020,(2):F0003-F0003
育种单位:娄底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登记编号:农业农村部GPD油菜(2019)420136特征特性:半冬性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在湖南、湖北冬油菜品种多点试验中,株高172.5 cm左右,株型为扇形紧凑;子叶肾脏形,苗期叶为圆型,叶绿色,顶叶中等,有裂叶2~3对;一次有效分枝7.7个,二次有效分枝7个左右,主花序长75 cm左右;茎绿色;黄花,花瓣相互重叠。单株有效角果335.3个,主花序角果长7 cm,每果粒数21.0粒左右。种子黑褐色,近圆形,千粒重3.5 g。全生育期215 d。  相似文献   

16.
<正> 黄淮海平原,六、七十年代“三料”(燃料、饲料、肥料)短缺,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秸秆量急剧增多,“三料”矛盾不足开始得到解决。但目前仍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的倾向,加之绿肥面积大幅度下降,使土壤养用失调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合理施用化肥,增加秸秆还田数量,千方百计挖掘有机肥  相似文献   

17.
<正>太113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共同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其母本为晋麦66,父本为保丰104。该品种于2016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6006。1特征特性太113为强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芽鞘绿色,生长健壮。株型紧凑,叶片绿色、无蜡质。株高80cm,穗长8.5cm。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剑麻组培苗的移栽及袋装苗培育技术,探讨改革传统的珠芽苗或钻心苗经密植到疏植再到大田种植的育苗技术,改为培育重1-2 kg或苗高达40-50 cm的组培袋苗直接上大田种植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 1、生石灰贮种.备好缸、罐桶等容器。如种子数量较大,也可用双层袋,即袋内层为塑料袋,袋外层为麻袋或塑料编织袋。作内层的塑料袋,有孔隙或破缝的不能用。生石灰,以刚烧好冷却的块状生  相似文献   

20.
应用低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系1064与高含油量品系H105杂种F1花蕾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了两个种植地点的油菜小孢子产胚率的影响。对长度在0.4cm~0.6cm,0.6cm~0.8cm以及0.8cm以上的胚分别培养,并比较了秋水仙碱悬浮处理离体小孢子、浸根和滴芽3种染色体加倍方法的加倍效率。结果表明,种植在西宁的材料小孢子产胚率比南京高,为8.6枚/皿;0.6cm~0.8cm大的胚转接到B5固体培养基,其成苗率高达48.53%;3种加倍处理方法中以50mg/L秋水仙碱悬浮小孢子48h染色体加倍效率最高,达到46.23%。本研究构建了含有123个株系的DH群体,可用于油菜含油量性状的QTL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