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发芽试验,筛选出宜于业经长时间恒温贮存的圭亚那柱花草[Stylosanthesguianensis(Aublet)Swartz]种子的重复吸水-回干处理方案,并依据此方案,测定了种子浸泡液的pH值、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紫外光密度。结果表明:浸泡8h/次×3次的重复吸水-回干处理可提高柱花草种子的活力,而其他处理方法均使种子活力呈下降趋势;种子活力与8h/次×第3次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尧紫外光密度密切相关,与pH值和可溶性糖含量相关性不大。因此,测定8h/次×第3次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紫外光密度,可作为圭亚那柱花草种子活力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工老化对大豆种子活力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晋豆19号大豆种子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40°C、100%RH高温高湿老化处理,并对种子发芽指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以及4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老化加深种子的各发芽指标均逐渐降低, 相对电导率、外渗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铜锌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随老化时间延长而增加,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呈波浪式变化,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变化的总趋势是随老化时间延长而降低,而过氧化氢酶呈先升后降趋势。种子活力和生理生化指标之间呈显著的相关性。用该老化方法评价大豆种子耐贮藏性的适宜老化时间在36~60h。在所测定的生理指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与大豆种子活力快速下降相吻合,可作为敏感指标监测大豆种子的劣变状况。  相似文献   

3.
以皖豆13号和HN─11两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进行浸泡次数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种子经于燥—浸泡反复处理3次后发芽率、活力及浸出液电导率的变化较小,从第4次开始,发芽率及活力迅速降低,电导率迅速增高,种子开始劣变。  相似文献   

4.
宋英淑  李学湛 《大豆科学》1990,9(4):317-322
以渍水造成大豆萌动种子的缺氧环境条件下,观察种子活力对渍水的反应与其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的关系,种子外渗液的电导率与其细胞“膜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在渍水环境中所能维持的活力状态,与子叶亚细胞结构受损程度趋势相一致,其细胞质膜受损与种子外渗液电导率的增加为同步。随着渍水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下降,子叶细胞质壁分离越加严重,细胞器及质膜受损加剧,外渗液的电导率加高;萌动种子耐清水能力品种间存在差异。耐性大豆,在清水条件下保持活力的时间长而强。渍水敏感品种进入萌动期早,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比耐性强的品种出现的早,但在继续清水条件下快速失去活力,质壁分离,细胞质及细胞器膜的受损出现的也早,显现了对缺氧环境的敏感性。表明大豆萌动种子的耐渍水性有其细胞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玉米种子萌发抗冷鉴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雪峰  张立军  胡滨 《杂粮作物》2006,26(3):194-196
对抗冷性不同的玉米品种郑单958、铁单18进行5℃、10℃低温处理,测定低温对玉米种子萌发时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抗冷性不同的两品种细胞膜透性增大,MDA含量增加,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先增加后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却呈下降趋势。在相同低温条件下,郑单958品种种子萌发过程中与铁单18相比,能保持更好的细胞膜完整性,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幅小,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铁单18,说明郑单958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冷性。根据测定结果,5℃低温处理下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可作为测定抗冷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试验用高温(41℃±1℃)、高湿(RH=100%)密闭条件的人工老化处理种子方法,研究了不同时间(0~240h)对中棉所35号(Gossypium hirsutum)和新海25号(Gossypium Barbadense)两个棉花品种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两个棉花品种的发芽指标、活力指数呈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而电导率值则呈现逐渐上升迹象.两个棉种的发芽势、绝对电导率在处理时间为0~72 h没有显著差异,而处理72 h是一个变化临界点,此后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呈急剧下降趋势.棉种的发芽指标与活力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绝对电导率与活力指教呈显著的负相关.海岛棉耐高温高湿性低于陆地棉.  相似文献   

7.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05nm波长测定小麦全籽粒浸提液的吸光度变化,以此反映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大小。从反应开始到5min时间段酶促反应最快,品种间差异较大,随后则逐渐下降;浸泡时间对全籽粒浸提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浸泡时间小于20h,品种间差异较小;浸泡时间超过30h,酶液自身吸光值增加较多,因此浸泡时间以25-30h为宜。小麦多酚氧化酶与底物反应较适宜的温度和pH为35℃和6.0左右。  相似文献   

8.
人工加速老化处理对小麦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小麦种子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在90%RH(相对湿度)和55℃条件下对非糯小麦及糯小麦种子进行老化处理,测定其发芽率、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随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且在相同处理时间下非糯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都高于糯小麦;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则随处理时间延长呈微升趋势,在整个处理过程中非糯小麦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均低于糯小麦;非糯小麦POD活性、SOD活性总体上明显高于糯小麦种子,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则低于糯小麦.非糯小麦种子的抗老化能力显著强于糯小麦种子.  相似文献   

9.
成熟度不同的Bt杂交棉种子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熟度不同的 Bt杂交棉种子质量差异明显 ,越成熟饱满的种子比重越大 ,电导率越低。完熟的种子比重略大于 1 ,其余则小于 1 ;成熟度不同的种子发芽率、苗重的变化趋势一致 ,即越成熟饱满的种子发芽率越高 ,棉苗鲜重越重 ,并且不同级别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 ,电导率与比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发芽率、苗重分别与比重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种子的成熟度及藏年限的不同,使不同年度采收种子的活力之间有很大差异,其发芽后的整种子及其粉碎后的提取液的发光也有很大差异,发芽4~16天的整种子发光强度与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指数之间的相关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其提取液发光强度的变化曲线因萌发天数的不同而有规律的变化,低发芽率或发芽天数少于4天的种子提取液的发光强度的变化趋势是平滑下降,随着发芽天数的增加,高发芽率种子提取液的发光强度出现了峰谷变化,而低活力种子的发光强度的变化趋势则仍然是平滑下降。说明发芽后的整种子或其提取液的发光与原样的代谢活性密切相关,提取液中的发光物质的浓度和发芽的天数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品种NK618和济单7号的包衣和非包衣种子为试验材料,低温干燥贮藏16个月、28个月和40个月,分别测定种子的发芽、活力指标,测定幼苗的SOD、POD、CAT、MDA、脯氨酸等含量,探讨低温干燥贮藏条件下玉米种子的可种用时间,比较包衣和非包衣玉米种子间的贮藏差异性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干燥条件下玉米种子贮藏16个月,包衣种子的各项发芽及活力指标比新种子显著降低,非包衣则无显著性变化;贮藏28个月,NK618和济单7号非包衣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是91%和87%,均可作种用,包衣种子已无种用价值;贮藏40个月时包衣和非包衣种子均不可作种用。包衣种子比非包衣种子更易老化,幼苗的SOD、POD、CAT含量均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贮藏28个月两个品种包衣和非包衣3种酶含量均比对照新种子含量降低,但差异显著性不同;MDA和脯氨酸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贮藏40个月时两个品种的包衣和非包衣种子萌发幼苗MDA含量均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橡胶种子呼吸的电子传递途径和种子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1)用SHAM(水杨肟酸)处理种子,能部分抑制抗氰电子传递途径,种子活力指数也随之大幅度下降,主要表现为“苗”生长受到抑制,同时贮藏脂质的降解及糖再生的乙醛酸环代谢速率也大幅度下降;(2)用NaCN处理种子,提高了抗氰呼吸电子传递途径比率,但并未提高种子的活力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反而稍有下降;(3)SHAM和NaCN的预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种子的裂颖及其危害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杨建菊 《杂交水稻》2006,21(1):57-60
杂交水稻种子存在较严重的裂颖现象,这是不育系的一种遗传特性。裂颖种子不耐储藏,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裂颖种子的生活力迅速衰退,发芽率和发芽势降低,秧苗素质差,并严重影响自然混合种子群体的发芽及幼苗生长。选育闭颖能力强的不育系,改进制种技术,强化种子选种,采用多起多落浸种和旱育秧等措施可防治或减轻裂颖种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常温条件下贮藏的大麦种子劣变生理表现及不同用途大麦安全贮藏期限,以1997~2000年收获、贮藏的8个大麦品种32份种子为材料,对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种子生活力、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麦种子贮藏年限的延长,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种子生活力均呈下降趋势,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呈上升趋势。种子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上升均是导致种子生活力下降的原因。在长江流域常温条件下,大麦种质可以安全贮藏两年半;生产用种的安全贮藏期不到一年半,但品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啤麦原料均可安全贮藏到当年11月份。欲延长大麦种质、生产用种及啤麦原料的安全贮藏期,须改善贮藏条件。  相似文献   

15.
蔓草虫豆叶量丰富,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较高,各类家畜均喜食,是亚热带地区较好的豆科牧草。幼苗生长迅速,可在较短时间内覆盖地面,为林下间作、水土保持等生态利用。蔓草虫豆为本属地域分布最广的一种,具有热带乡土草的所有独特特点:顽拗性、寿命较短。种子脱水能降低胞内分子扩散、减少活性氧危害,生理生化反应被限制到极点,且不易受温度影响,是种子有利的保护状态,也是种子存储的最有利条件。通过超干保存技术将热带乡土草种子含水量降低到传统下限以下,提高种子贮藏活力,增加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的保存时间,还可降低常规保存方法成本。本文采用硅胶干燥法对蔓草虫豆种子进行超干处理,不同的含水量梯度2.22%、3.35%、4.90%、6.09%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和脱氢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干燥到2.22%的含水量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蔓草虫豆的超干保存适宜含水量范围为3.35%~4.90%,蔓草虫豆的耐脱水性较好。并对种子的生理生化特性变化规律分析,得出蔓草虫豆不同含水量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与种子发芽率变化大致上呈相反的趋势,脯氨酸含量与发芽率变化呈正相关趋势,种子脱氢酶活性与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本试验采用种子活力和生理特性的相互验证的方法,使结论更加可靠,蔓草虫豆的超干种子在室温下贮藏,不仅种子种质得以很好保存,而且耐贮性大大提高。研究结论为蔓草虫豆种子超干贮藏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为热带乡土草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贮藏条件对药剂处理贮藏技术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贮藏条件对药剂处理保持种子活力效果的影响。药剂处理种子在室温、高温或高湿条件贮藏,皆可有效保持其活力,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药剂处理与对照的差异愈明显。高温、高湿条件贮藏,各种药剂处理种子和对照处理的种子的活力均下降快,其中温度对不同处理种子的活力影响较大,不同药剂以9013保持种子活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采收期对油葵种子质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67×早R、36×早R和早熟矮大头3个油葵材料为研究对象,于开花后30、35、42、47 d收获种子,对相同条件下晾干的种子进行活力相关指标和品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67×早R和早熟矮大头在开花后42 d收获的种子,活力较高;36×早R以开花后47 d收获的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8.
橡胶种子不同萌发期几种酶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橡胶种子在萌发进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其电泳图谱,以及磷酸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图谱的变化。结果表明:(1)子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种子萌发的进展而逐渐升高,其他部位的则下降,不同部位及不同萌发期的可溶性蛋白质图谱的主要谱带基本不变,而弱谱带随部位及萌发期有较大的变化。(2)在贮藏期胚轴有较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胚乳在各不同萌发期基本上不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他部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随萌发的  相似文献   

19.
玉米精密播种种子质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霞  王小星  黄瑞冬 《玉米科学》2012,20(4):95-100
2008年、2009年和2011年分别选取27、24和10个玉米品种的种子,测定单粒重、发芽势、发芽率等指标,分析普通种子和精播种子的质量差异。结果表明,与普通种子相比,精播种子的平均单粒重增加了15.32%,变异系数降低了12.38%;精播种子的发芽势较普通种子高4.73%,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与先玉335种子相比,国内玉米种子平均单粒重、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增加了33.91%、57.35%和17.57%,发芽势、发芽率降低了8.67%和2.38%。因此,要满足机械化精播的要求,需从种子加工质量和种子活力两方面提高玉米种子质量。精播种子单粒重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在0.042 6和15.98%左右、发芽势和发芽率达90%和95%以上、发芽指数为70的标准,可作为我国精播玉米品种的质量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0.
复合药剂浸种对裸燕麦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干旱胁迫下裸燕麦播种出苗较差的问题,利用生化黄腐酸(BFA)、氯化钙、赤霉素三种药剂的复合配置对裸燕麦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探讨不同复合药剂处理对裸燕麦发芽势、发芽率、物质转换率、种子萌发抗旱指数、种子活力抗旱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0.0125g·L-1)+生化黄腐酸(0.1g·L-1)以及氯化钙(1g·L-1)+赤霉素(0.0125g·L-1)的复合溶液处理均可有效提高裸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物质转换率、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和种子活力抗旱指数;而氯化钙(1g·L-1)+生化黄腐酸(0.1g·L-1)的复合溶液处理对裸燕麦种子发芽率虽有所提高,但降低了发芽势和物质转化率。从综合效果来看,赤霉素(0.0125g·L-1)+生化黄腐酸(0.1g·L-1)的复合溶液效果最佳。另外,浸种一次与浸种三次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