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桑茶是日常的功能保健食品,有降“三高”的功能。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癌、抗氧化、增强人体免疫力等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产品已向营养化、功能化迈进,富硒食品应运而生。该研究总结了一套富硒桑茶的制作技术,丰富了富硒食品种类,为富硒桑茶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扁形茶加工机械选型与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多用机的运动机构与制茶性能目前多用机的运动机构主要有:曲柄导轮、曲柄导轨和曲柄摆杆三种类型。由于多用机运动机构不同,其槽锅运动轨迹亦不同,茶叶在槽锅中运动的受力方向、运动状态等亦不相同。而茶叶在多用机中要完成杀青、理条、辉锅等作业,每一作业要求茶叶在柄槽锅中运动状态亦不尽相同。如茶叶杀青要求茶叶在多用机槽锅中受到足够的上抛力作用,在某一瞬间锅内茶叶在力的作用下被推离锅壁作抛物线运动,由于茶叶的个体质量、形态的差异,茶叶散落现象明显,水分散发较充分,能及时带走湿汽以保持茶叶色泽的翠绿和清香,这是绿茶杀青…  相似文献   

3.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保健功效与人参相似。本文简述了刺五加的本草考证、生物学性状、化学成分、保健功效,以及刺五加茶的加工工艺和品评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六堡茶加工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堡茶素有“红、浓、陈、醇”的品质特点,汤色红浓略呈琥珀色,香气醇陈,滋味甘醇爽口,独具槟榔昧,隔夜而味不变。加工工艺为:①鲜叶加工: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五个工序;②毛茶加工:筛分、拣剔、拼配、渥堆、复蒸包装、晾置陈化五个工序。  相似文献   

5.
六堡茶加工工艺及发展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堡茶属黑茶类,是广西悠久的传统历史名茶,长年盛销于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因而成为中国著名的"侨销茶",它是以广西境内生长的群体茶树鲜叶为原料,经初制工序和精致工序两大过程制作而成的,其中的沤堆和陈化工艺是六堡茶特有品质风格形成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六堡茶的历史、加工工艺及其功效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陈育才 《福建茶叶》2013,35(2):32-33
本文对闽南铁观音冰冻茶加工工艺、贮存条件与品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冻铁观音茶的品质特点,除具有清、香、滑、甘、醇的特征外,最明显的特征是清高的兰花香味,香气、滋味优于传统成品茶,而且减少一道工序,即可提高劳动效率,又减少燃料的损耗。  相似文献   

7.
千两茶加工工艺独特、历史悠久、包装古朴,至今仍备受消费者喜爱。详细解析其加工工艺,使人们充分认识安化千两茶的工艺特点和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绞股蓝叶茶(条形茶)加工工艺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绞股蓝叶茶的制造工艺研究的结果表明,以鲜叶适度摊放→日萎后烘(或烘萎)→摊凉→初揉→初烘→摊凉→复揉→干燥工艺流程较为理想。外形条索卷曲紧细、色泽翠绿,内质香高、味浓甘爽、汤黄绿明亮。产品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六堡茶属黑茶类,因产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民国时期因盛销海外而声名大噪。本文根据民国时期的历史文献记载,结合实地调研内容对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加以探究,再现六堡茶在民国时期从种植、采摘到加工制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林喜盈 《福建茶叶》2013,35(4):34-35
歌乐茶是福鼎市茶业局选育的茶树优良品种,2011年通过省级优良茶树品种审定。本文介绍了以歌乐茶树品利加工白琳工夫红茶的工艺及品质特征,通过感官审评对比结果表明,以歌乐茶加工的白琳工夫红茶具有条索细紧重实、芽毫显、乌润,香气高甜浓郁,伴有花果香,滋味鲜甜爽口有回甘,汤色桔红明亮,叶底肥壮嫩匀、明亮等品质特征,达到优质白琳工夫红茶标准,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湖南普洱茶加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七成 《茶叶通讯》2005,32(2):40-41
本文研究了湖南普洱茶的加工工艺,并对其工艺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绿茶初制工艺对饮料加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尹军峰  林智  谭俊峰  袁海波  俞光兵 《茶叶科学》2005,25(3):189-196,202
将不同嫩度和加工工艺制作成的不同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对绿茶汁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儿茶素等主要化学成分、色差动态变化测定和感官品质审评以及一系列破坏性试验的研究,提出不同初制绿茶原料加工成饮料的品质特点和一套适合绿茶饮料用的较经济合理的原料初制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湖南绿茶品质特点表现为EGCG含量高、滋味浓,品质缺陷为颜色容易发黄。绿茶的干茶色泽、汤色和叶底的绿色分别与茶叶品质存在正相关。湖南优质绿茶加工保绿的关键技术在于适当摊青、充分杀青、快速摊凉、适度揉捻、及时干燥和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14.
湖南三个茶树主栽良种名优绿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叶齐、碧香早和福鼎大白是湖南省茶园栽培的茶树主要品种,本文根据三个品种的特性,研究不同品种的名优绿茶加工丁艺。结果表明,这三个中小叶茶树良种以加丁成卷曲形茶总得分最高;通过对各工序的系统研究,制定了三个品种优质绿茶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高香红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部分红茶香气品质不高,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总结了近15年来红茶加工技术与香气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为生产高香红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双锅曲毫炒干机加工绿茶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润龙 《茶叶通讯》2005,32(4):50-51
传统方法用八角辉干机或瓶式炒干机加工出的绿茶一般条索不紧、颜色欠翠绿。本文围绕提高绿茶品质这一中心议题,对双锅曲毫炒干机加工绿茶工艺进行了探讨,并对这一加工工艺进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黑茶加工机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目前黑茶加工中所采用的机械设备,并结合黑茶品质的要求,及现代加工技术的需要,指出当前黑茶加工中存在的机械问题和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低咖啡因茶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孙成  权启爱  金寿珍 《茶叶科学》2003,23(Z1):68-72
以热水杀青方式脱除茶叶中的咖啡因,结合脱水、揉捻、干燥工序,所制成茶的咖啡因脱除率达到67%,其它主要内含物保留率达到82%以上,具有传统绿茶的风格。茶叶捞青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咖啡因脱除效率高、节水节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不同形状名茶制茶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云  李春华 《茶叶科学》1997,17(1):59-64
用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茶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制成扁形、毛峰形、针形和卷曲形名绿茶。结果表明,用相同原料制成的不同形状名茶间品质差异较大,其中以扁形名茶品质最好,毛峰形茶次之,其他形状茶品质较差。生化成分分析结果也表明,扁形茶的氨基酸含量最高,酚氨比最小;福鼎种制成的扁形茶和云大种制成的毛峰形茶,其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等4种主要氨基酸组分及维生素含量均相对较高。表明不揉捻或轻揉捻、叶组织破损小、工艺简单、热作用时间短的扁形名茶或毛峰形名茶的制茶工艺更有利于鲜叶原料品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无公害茶园建设,栽培管理技术及茶叶加工一整套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