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钾耦合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盆栽条件下,分别在大豆的营养生长期(V2-R1)、开花期(R1-R3)、结荚期(R3-R5)三个关键生育时期进行水分调控,研究不同供钾水平下水分状况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黑龙汪省大豆生产提出更好的栽培管理措施,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水分对干物质积累及根冠比的影响大于钾肥,水多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但根冠比随水分的增加而减小;钾肥对干物质积累及根冠比的影响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干物质的增加而提高,但过高的生物量,反而不利于产量的形成.营养生长期(V2-R1)控水下大豆的产量效应是钾肥》水分》水钾互作,而花期(R1-R3)、结荚期(R3-R5)控水下,大豆产量的变异主要是由水分引起的,水钾互作只引起极小的一部分,而钾肥几乎没有任何效应.大豆对水分较为敏感的时期是开花期和结荚期,各时期敏感程度表现为结荚期》花期》营养生长期;同一生育时期控水下水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要高于钾肥;旱涝都将影响大豆籽粒产量的形成,但干旱引起的减产程度要大于涝害.  相似文献   

2.
关于大豆生育阶段与产量关系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曾有过报导。这些报导仅在大豆生育阶段与产量相关方面,或在不同栽培措施下研究大豆发育天数与产量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明确大豆各生育阶段的长短对产量性状作用实质,更有效地指导育种工作实践,本文在大豆品种资源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旱作农业 提高水分利用率的大豆栽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常规大豆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黑龙江省大豆栽培在各生育阶段,不同程度的受到水分不足的胁迫,由此造成产量不高、不稳。除气候的因素外,在大豆的耕作栽培上,尚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1、垄作栽培是传统的常规技术。近年来,多数农户仅以小四轮拖拉机代替畜力作业...  相似文献   

4.
不同时期灌溉对大豆叶片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大豆不同生育时期进行灌水处理,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分别是开花期》开花期 鼓粒期》结英期》鼓粒期》对照》分枝期.开花期灌水能提高叶绿素含量,降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提高光合速率,使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在大豆鼓粒期水分胁迫下不同磷肥处理表明,在一定范围内(0~0.56 g/盆)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开花期灌水一次,灌水量为40 m3 667 m-2,并配合增施磷肥,能提高大豆叶片光合性能、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夏大豆各生育阶段供水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东省夏大豆联合区域试验资料和各地气象资料.经过统计分析指出,在温、光、水三因子中,供水量对夏大豆产量影响最大;苗期阶段的供水量是对夏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生育阶段;得出了丰收黄、文丰五号等夏大豆品种各个生育阶段的适宜供水量,形成1斤大豆籽粒每个生育阶段所需要的水量。搞好苗期阶段的供水,是山东省夏大豆大幅度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水分是花生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但自然降雨与花生不同生育阶段需水常发生矛盾,表现为年际间不同生育阶段经常有旱象出现,对花生生长和荚果发育影响很大。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对花生需水规律和灌溉技术已有较深入研究。国内对花生需水规律和灌溉等方面也开展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花生不同生育期临界水分、水分敏感期以及浅土层条件下土壤水分亏缺对植株生育和产量影响等方面至今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79—1984年借助于全控池栽法在不同生育阶段人为造成不同干旱条件,研究其对花生植株生长和荚果发育的影响,并初步摸索出不同生育阶段临界水分、水分敏感期以及影响主要性状的一些土壤水分指标。为花生生产经济合理用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提高旱作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的覆膜方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9年在甘肃省东部黄土旱塬区进行了旱作大豆地膜覆盖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沟垄覆膜能够将农田集水与保墒结合为一体,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大豆全生育期耗水量与耗水强度.沟垄覆膜处理产量可达3279.8 kg·hm-2,较常规平膜覆盖、露地种植产量分别提高14.0%、41.9%;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2.8 kg·hm-2·mm-1,较常规平膜覆盖、露地种植分别提高19.6%、58.0%.沟垄覆膜栽培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在大豆生育前期可以有效保持土壤水分,生育中后期可将深层土壤水分提到上层供大豆生长所需,是旱作区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夏大豆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夏大豆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进行分析.在同一密度(3.09×105株·hm-2)下设5种分布方式,即行距X株距分别为A18 cm X 18 cm,B27 cm×12 cm,C36 cm×9 cm,D54 cm×6 cm,E81 cm×4 cm.结果表明在夏大豆生育期间,受降雨影响,0~90 cm土壤含水量与土壤贮水量均呈现"三峰"曲线特点;土壤含水量在各个生育阶段均呈现"Z"型曲线,深层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且较稳定,生育阶段各处理土壤贮水量平均值顺序为D>A>E>C>B;A、B、C处理在0~90 cm平均变异系数总水平高于D、E处理;水分利用效率(WUE)与行距呈显著负相关(r=-0.981 8**),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986 1**),其中,A、B、C处理WUE极显著高于D和E处理,E处理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0.01).  相似文献   

9.
淮北夏大豆生育进程及适宜气候因子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大豆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不同的生育阶段,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不同。淮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6月中旬至9月中旬,雨热同季,气候因子变幅大。常年气候条件能够满足夏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笔者根据多年田间试验和生产调查,提出了夏大豆不同生育时段适宜的气象因子指标和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0.
水钾耦合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下不同生育时期水分状况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营养生长期涝害能一定程度上增加蛋白质含量外,开花期和结荚期土壤干旱或涝害胁迫均降低了蛋白质及脂肪的含量;钾肥有提高大豆脂肪、降低蛋白质含量的趋势,但只有在水分供应适宜时,钾肥效果才显著。各生育时期土壤干旱或涝害胁迫均影响大豆产量的形成,但干旱引起的减产程度要大于涝害。干旱胁迫对各生育时期引起的减产程度表现为:结荚期>开花期> 营养生长期;而涝害胁迫对各生育时期所引起的减产程度则是相近的。无论何生育时期控水,本试验中产量最优的处理是W2K3(适宜水分+0.136 g K2O kg-1土),而经济系数最优的处理是CK(适宜水分+0.068 g K2O kg-1土)。钾肥能促进大豆子粒产量的形成,但本研究发现,只有在营养生长期控水条件下,钾肥才显著地影响大豆产量的形成,而开花期、结荚期控水,钾肥的产量效应并不显著;开花期、结荚期控水条件下,水钾互作都显著地影响大豆子粒产量的形成,但营养生长期控水条件下水钾互作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酰脲是大豆固氮产物,是根瘤固氮由根系向地上部运输的主要形式。以高油型大豆品种东农47和高蛋白型大豆品种东农48为供试材料,采用沙培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鼓粒期间大豆植株酰脲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鼓粒进程的推进,两个品种大豆各器官酰脲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各器官酰脲含量顺序为茎荚果根叶;不同器官中尿囊酸和尿囊素比例变化趋势不同;茎中酰脲含量与氮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东农48叶中酰脲含量与氮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东农47未表现出相关关系,两个供试品种其它器官酰脲含量与氮素含量无相关关系;高蛋白大豆品种东农48叶片酰脲含量较高、氮素含量较低,而高油型大豆品种东农47叶片酰脲含量较低、氮素含量则较高。  相似文献   

12.
难溶性无机磷酸盐对大豆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难溶性磷(钙磷,铝磷和铁磷)与大豆根系生长的关系,以田间筛选试验为基础,采用室内砂培与水培相结合的栽培方法,分别对磷高效基因型(东农44和东大1号)和磷低效基因型(黑河13和黑河24)大豆苗期根系生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个基因型大豆利用难溶性磷酸盐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难溶性磷源条件下,各基因型大豆的根干重、根冠比、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比对照处理均有显著增加,而根系全磷浓度、磷含量和平均半径均减小。磷高效基因型大豆在各处理下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均大于磷低效基因型,但磷高效基因型部分性状的适应性未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13.
申忠宝  齐志勇  金剑 《大豆科学》2007,26(4):528-532
磷素(P)是提高植物抗水分胁迫能力的重要因子.选取大豆(Glycinemax L. Merrill)品种东农434进行盆栽试验,分别在大豆R1期(初花期)和R4期(盛荚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解析P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根系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施P水平,即0、7.3、14.6和29.2 mgkg-1.3个水份处理,即(1)全生育期维持田间持水量(FWC)的65%~75%为对照;(2)R1期控水为FWC的30%~40%;(3)R4期控水为FWC的30%~40%.结果表明,两个时期的干旱胁迫均显著影响根系性状,降低产量,且R4期比R1期严重.磷素营养显著改善干旱胁迫所引起的不利影响,增加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进而减少大豆产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指标体系,利用黑龙江省26个农业气象站1981-2016年的大豆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同期逐日气象资料,通过统计方法,设定概率分布<80%为适宜指标界限,确定大豆适宜气象指标,包括根据气候特点和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划分的5个区域和全省大豆关键生育期月适宜气象指标,采用分期播种试验设计,探讨大豆发育期气象适宜指标对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月适宜气温和需水指标月变化趋势相似,7月最高,5月和9月最低,适宜日照时数指标5月最高,9月最低;北部地区月适宜气温指标最低,西部地区月需水指标最高,而东部地区月日照指标普遍低于其它地区;比较大豆各发育阶段适宜指标,适宜气温指标在结荚期最高,开花期和鼓粒期次之,出苗期和成熟期最低;适宜需水指标在开花期最高,鼓粒期次之,出苗期最低;适宜日照指标在成熟期最高,开花期次之,结荚期最低;分期播种试验表明,最满足适宜气象指标的播期,大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对不同生育阶段大豆产量形态建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盆栽条件下,以12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在V1~V5,R1~R4,R5~R8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并测定了根系形态指标、于物质积累、光合生理指标,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苗期干旱胁迫对大豆根系形态影响较大,根体积、根径、根系伸长、根系总表面积都有增大的趋势,而其它时期的干旱胁迫均使根形态发育减缓;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6.
Solar radiation intercepted during grain filling affects growth of grain crops. Its effects on oil fatty acid composition have not been investigat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rcepted solar radiation per plant on oil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four crops. An experiment including a cultivar of soybean, maize and sunflower was sown at Balcarce, Argentina, during two growing seasons (2001–02 and 2004–05) and two experiments with a rape cultivar were conducted during in 2004 and 2005. The amount of intercepted solar radiation during grain filling was modified by shading (50–80%) and thinning plants (50%). In addition, the same cultivars of soybean and maize were sown in the field at Paraná, Argentina, during the 2004–05 growing season and in growth chambers under different day/night temperatures during grain filling. Regardless of the species, oleic acid percentage increased as intercepted solar radiation (ISR) per plant increased. The highest difference (13%) was observed in sunflower (shading vs. thinning) and the increase in oleic acid wa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both linoleic and linolenic acids. Saturated fatty acid percentage was not affected by intercepted solar radiation per plant. Differences among radiation treatments were observed not only at physiological maturity but also at earlier stages of the grain filling period. In soybean and maize, increasing daily mean temperature increased oleic acid percentage (r2 ≥ 0.52). Changes i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radiation experiments and treatments were not accounted for by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among treatments were ≤1 °C). In sunflower and maize, the source (ISR)–sink (grain number) ratio during the grain filling period better explained changes in oleic acid percentage than per plant ISR alone. Changes i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due to radiation treatments were as large as variations produced by changes in temperature in soybean and maize, but not in sunflower. Based on these results, management practices that increase intercepted radiation by the plant during grain filling could contribute to obtain oils with higher oleic acid percentage.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类型小黑麦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差异,以加工型品种东农8809、饲用型品种东农5305和粮饲兼用型品种东农96026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探讨了三种类型小黑麦主要生育阶段的平均叶倾角、天空散射辐射透过率、太阳直射辐射透过率、消光系数和叶面积指数的特点。结果表明,加工型品种东农8809的消光系数小,生育后期叶倾角过大,出现漏光现象,这种不合理的冠层结构造成太阳辐射的浪费,使籽粒产量形成受到限制;饲用型品种东农5303的平均叶倾角在营养生长阶段最大,孕穗期降低,营养生长阶段较合理的冠层结构成为其较高叶面积指数形成的基础;粮饲兼用型品种东农96026的平均叶倾角、天空散射辐射透过率和直接辐射透过率均小,消光系数大,冠层结构合理,对光的截获能力强,籽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水分亏缺对冬小麦主茎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水分胁迫对小麦中后期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以四个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分亏缺处理后,不同生育时期小麦主茎叶片保护酶系统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度水分亏缺条件下抽穗期与开花期旗叶保护酶活性高于对照,重度水分亏缺条件下保护酶活性降低;灌浆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存在品种间差异,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则同前两个时期一致.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抽穗期最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灌浆期最高,而开花期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明显低于其它时期.由此表明在不同生育时期保护酶系统活性的变化在水分亏缺条件下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密度对高蛋白大豆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以冀豆2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6.5万、19.5万、22.5万、25.5万株·hm~(-2))下,高蛋白大豆不同生育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分配等指标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期延长和密度水平增大,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均在鼓粒期达到最大;单株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减小;群体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鼓粒期达到峰值,鼓粒期以后开始下降,以密度22.5万株·hm~(-2)处理最大;单株及群体积累的干物质前期主要用于营养器官生长,后期主要分配给生殖器官;群体植株产量随密度水平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当密度为22.5万株·hm~(-2)时,群体产量最高,为3 726.67 kg·hm~(-2)。  相似文献   

20.
以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为选择指标,从东农423×藤系180F2代起连续定向选择培育成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F10后代东农1006(直链淀粉含量为18.82%)、东农1012(直链淀粉含量为7.70%),同样,从系选1号×通769后代中选出东农1001(直链淀粉含量为17.51%)、东农1024(直链淀粉含量为7.40%)比较分析了灌浆过程中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及同工型基因表达量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灌浆不同时期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后代及亲本直链淀粉量始终低于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后代及亲本;成熟期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低的亲本和后代籽粒支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高的亲本和后代,抽穗后10d、17d、24d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间均呈负相关,但相关未达显著水平;抽穗后10d、17d、24d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15**,-0.7554*,-0.5957,与支链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694,0.5453,-0.0207;在灌浆过程中亲本及后代的胚乳OsSSSⅠ、OsSSSⅡ-1、OsSSSⅡ-3、OsSSSⅢ-1和OsSSSⅢ-2基因随籽粒灌浆进程其mRNA转录表达量逐渐增加,达到峰值后又逐渐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而OsSSSⅢ-2和OsSSSⅣ-2基因mRNA转录表达量在灌浆各时期都比其他基因大;灌浆不同时期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后代与高亲相比、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后代与低亲相比,既有转录表达量增加的基因,也有降低的基因;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与OsSSSⅠ、OsSSSⅡ-3、OsSSSⅢ-2的mRNA转录表达量正相关,相关达显著水平;与OsSSSⅡ-1、OsSSSⅣ-2的mRNA转录表达量正相关,但相关未达显著水平,与OsSSSⅢ-1的mRNA转录表达量呈负相关,但相关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