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水稻生产上稻瘟病发生严重这一情况,于2006-2015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进行定点、定期调查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情况,并收集稻瘟病侵染期的气象因子,采用通径分析及的方法对水稻稻瘟病的病情指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明确气象因子对稻瘟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日照时数(X7)、8月降水量(X6)以及7月平均气温(X2)是影响三江平原稻瘟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气象因子。明确不同气象因子的作用大小可为三江平原稻瘟病短期预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赵凤民 《北方水稻》2008,38(1):10-12
针对黑龙江省近年来稻瘟病重发生的事实,结合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现状,从品种、气候条件、栽培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稻瘟病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引发了关于稻瘟病防治方法、抗病品种抗性丧失(罹病化)的思考。对于如何延长抗病品种种植寿命,从合理利用抗病品种,清除越冬菌源,测土配方施肥,做到联防联治,科学使用防治药剂五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黑龙江省近年来稻瘟病重发生的事实,结合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现状,从品种、气候条件、栽培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稻瘟病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引发了关于稻瘟病防治方法、抗病品种抗性丧失(罹病化)的思考。对于如何延长抗病品种种植寿命,从合理利用抗病品种,清除越冬菌源,测土配方施肥,做到联防联治,科学使用防治药剂五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北方稻瘟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地区水稻发生稻瘟病危害情况及发病症状,总结发现稻瘟病侵染渠道、发病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北方稻瘟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地区水稻发生稻瘟病危害情况及发病症状,总结发现稻瘟病侵染渠道、发病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水稻稻瘟病发生严重,尤其以种植绥粳4和空育131水稻品种、氮肥施用量大、旱田改水田、插秧早和低洼的田块发病较为严重。7月份连续低温多雨寡照,菌源基数大,尤其是主栽水稻品种丧失抗病性是这一年稻瘟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防治该病应采取种植抗病品种,改善肥水管理,播种前用使百克或施保克浸种,以及田间及时喷施丰登、使百克、好普或富士一号药剂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农业部组织有关专家综合分析和会商,预计2007年小麦条锈病、小麦蚜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玉米螟仍将严重或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稻曲病呈严重流行态势,小麦吸浆虫、水稻条纹叶枯病、粘虫、棉铃虫在部分地区呈加重发生趋势,蝗虫、草地螟仍将中等发生,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物肥对水稻稻瘟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兴凯湖、850和云山3个农场的不同生物肥对水稻稻瘟病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肥种类和同种生物肥的不同含量对水稻稻瘟病发生程度有显著影响。在稻瘟病发生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施用圣丹生物肥、翔宇生物肥、绿农生物肥和地福来有减轻稻瘟病发生程度的趋势。在稻瘟病发生程度较重的情况下,施用圣丹、生物钾、巨微生物钾和世绿生物肥有加重稻瘟病发生程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寒地水稻主要病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组织水稻植保科研人员对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齐齐哈尔和绥化等6个分局有代表性农场进行稻瘟病、鞘腐病、纹枯病和褐变穗等病害调查,结果表明:稻瘟病和褐变穗病情指数较低,没有发现大面积严重发生稻瘟病的地块;纹枯病发生已比较普遍,各农场纹枯病发生程度有一定差异;少数农场鞘腐病发生严重,对水稻产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佳木斯市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佳木斯市2005年水稻稻瘟病发生情况。从气候多变、施肥过量、防治不积极、栽培管理不规范等方面,分析了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水稻品质分析及食味评分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黑龙江省44份水稻品种(系)为供试材料,比较了品种(系)间稻米品质的优劣,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育种单位品质育种各有所长,今后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应当重视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等碾米品质的改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绥化水稻研究所应当加强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的改良。另外,本文还分析了寒地水稻稻米品质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食味评分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2.
以覆盖黑龙江省三个积温带的123个水稻品种(品系)为试材,将6月30日-7月29日每10天为1段分3个时段对水稻进行低温处理,以研究冷害发生规律。结果发现,水稻在6月3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延迟型冷害,7月1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障碍型冷害,证实了低温对水稻冷害的时段效应;第一积温带水稻在7月1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延迟型冷害,第一积温带水稻在6月30日-7月9日受低温易发生障碍型冷害,第二、三积温带水稻在6月3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延迟型冷害,第二、三积温带水稻在7月10日-7月19日受低温易发生障碍型冷害,体现了水稻应对低温的生态区效应。这对黑龙江省抗寒水稻品种的选育以及抗寒措施的提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优质香稻新品种松粳22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粳2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采用人工杂交系谱法选育出的优质香稻品种,全生育期144 d,需有效积温2 700℃左右,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和活秆成熟等特性,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种植。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水稻褐变穗病是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主要穗部病害之一,近年来在佳木斯地区水稻褐变穗的发生有上升趋势,感染水稻褐变穗的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都会下降。水稻褐变穗的主要致病病原菌是稻链格孢(A.alternara(Fr.)Keissler),试验主要选择了3种药剂在水稻开花期进行喷雾防治水稻褐变穗,确定不同药剂对水稻褐变穗的防治效果,为该病害防治提供依据。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通过调查不同药剂处理后褐变穗的病情指数来确定试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开花期施药防治水稻褐变穗,强盛的防效为80.9%~92.2%,金力士的防效为81.0%~90.9%,稻秧安的防效为48.4%~55.0%。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近二十年来育成大豆品种品质性状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88~2007年间黑龙江省育成的201个大豆品种的品质与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育成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不同时期均有差异,脂肪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总体呈略微下降趋势。大豆品种脂肪、蛋白含量有着不同的地理分布,其中松哈平原地区蛋白质含量最高,脂肪含量较低,产量较高;东部三江低湿平原脂肪含量最高,蛋白含量较低,产量最高。松哈平原、东部三江低湿平原、北部高寒区大豆品质与产量的综合改良潜力较其它地区大。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黑龙江省稻花香品种品质逐年退化的趋势,对黑龙江省不同来源的稻花香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分析,目的在于摸清稻花香品种品质现状,探讨影响稻花香品种品质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稻花香品种,因土壤、施肥或降水量等不同其食味品质有较大差异,来源于五常市的稻花香品种食味品质较好;品尝评分超过对照空育131的品种占样品总数的75.00%,说明目前稻花香品种品质总体优良;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糊化温度、峰值时间等对稻花香品种食味品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关向军 《中国麻业》2008,30(1):10-12
双亚十号亚麻新品种是黑龙江省科学院亚麻综合利用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方法。经混合个体选择育成,具有高产、高纤、优质、抗病性、抗倒伏性强等优点。2004-2007年累积种植面积达到8.0万hm^2,增产亚麻原茎6万吨,增加经济效益1.8亿元。双亚十号亚麻新品种不仅适宜在黑龙江省亚麻种植区种植,还推广到云南、新疆、内蒙等省区,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1990~2007年审定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1990~2007年审定的148个品种的产量、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等重要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产量由1990~1994年的2259.27 kg.hm-2提高到2005~2007年的2410.99 kg.hm-2,增幅6.72%;蛋白质含量高于45.0%的大豆品种5个;脂肪含量在22.0%以上的品种有30个,其中2000~2007年培育出27个高脂肪品种。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黑龙江省长期大面积使用的水稻壮秧剂杀菌成分较为单一,已经使苗床主要病原菌出现了严重的抗药性。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比较了水稻生物壮秧剂与普通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素质、苗床病害、土壤中致病菌的数量及本田植株生物学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能较好的控制病害。  相似文献   

20.
超级杂交稻“种兰产四”丰产工程已在湖南实施5a(2007-2011),示范县(市、区)从20个扩大到47个,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83.78万hm2,增产稻谷16.54亿kg.总结了“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实施的种植模式、示范组合、主推技术及保障措施,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计划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