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祖先在远古时代就开始种茶,并将种茶技术传播海外,逐渐中国茶形成一种文化,茶文化也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中国茶文化对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英美文学本就难懂,许多大学生对其中的多元智能理论更是缺少了解,导致对英美文学历史的理解失误和不当。所以在英美教学中渗透茶文化成为一种教学途径,茶文化在英美文学的渗透过程中,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特殊途径,可以在英美文学教学构建中渗透,还可以从学生对多元智能理论和英美文学的兴趣中进行渗透。  相似文献   

2.
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隐喻有效增加了茶文化的魅力与神秘,对促进茶文化的发展,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索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隐喻与翻译,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笔者从茶文化相关概念解析入手,对茶文化的隐喻功能以及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隐喻与翻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英美文学中茶文化隐喻对发展英美文学的作用,最后探究了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隐喻与翻译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发挥茶文化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价值,对茶文化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渗透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国内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了茶文化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英美文学比较研究中,根据各自茶文化的区别来建立起研究路径,则是一种另辟蹊径的好方法。就不同茶文化的影响而言,其可以从:茶文化呈现出英美国家的社会生活特色、茶文化构成了英美国家社会意识的缩影、茶文化反映出英美文学作品内容的风格等三个方面来认知。其对应中国文学创造的启示包括:根据茶文化来考察地域特性、根据地域特性进行艺术提炼、茶文化与文学创作同步进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长期的对外经济和文化往来中,传统茶文化也实现了向西方传播发展。因为文化背景和根源上存在差异,茶文化在西方国家表现出和我国茶文化完全不同的外在特征和价值内涵。文学是文化的表现手段,西方茶文化与英美文学的融合,直观反映出茶在西方社会体系中的地位。本文将从西方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说起,阐述西方茶文化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浅议西方茶文化和英美文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被人们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象征。随着茶叶逐渐走出中国,茶文化也渗透融入到其他国家的文化当中,形成了多样化的世界茶文化格局。茶文化作为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英美文学作品就是其表现之一。基于茶叶与茶文化的发展,结合英美文学的写作特点和翻译技巧,探究茶文化元素在英美文学作品汉译本中的应用,旨在更深入地了解英美文化特点,促使多文化的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文学性,对文学作品创作、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分析了英美茶文化及其与中国茶文化的差异,然后基于英美文学作品分析了茶文化的文学性在英美地区小说、散文、诗歌等中的具体体现,探索茶文化对英美文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阐释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渗透茶文化的必要性后,具体分析了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就茶文化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事实上文学作品与文化之间密切相关,茶文化是我国历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影响力,许多诗人和文学作家均通过茶体现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因此,本文剖析了茶文化在英美文学中的源流基础上,深度解读英美文学的创作特征与内涵,并探究了茶文化思想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多元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对英美文学教学所面临的最重要形势就是教学内容要丰富,要与时代相结合,因此在开展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向学生讲解相关英美文化,更要全面融入茶文化内容,通过丰富文化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具体认知和学习兴趣,提升其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优化英美文学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全面了解。本文拟从当前英美文学教学状况极其存在问题分析入手,结合教学不足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探索将茶文化融入到英美文化课程教学的相关思路及内涵。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属于人类的宝贵遗产,文学同样属于人类的精神财富。英美文学海纳百川、无所不容,在内容和气韵上呈现出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文化胜景。尽管英美文学存在同根同源,但在进行英美文学中茶文学差异对比研究时还是应该将英美文学区别开来,这样的处理才能使得茶文化之间的对比更加清晰明了、一目了然。当然,人类的茶文化也存在不同的内容。就全球目前来看,对英美文学造成重大影响的茶文化主要有中国茶文化、英国茶文化和美国茶文化。这三种文化形态共同造就了英美茶文学的勃兴和灿烂,同时也造成了英美文学的千差万别。因此,要想解读英美文学之间的差异和不同,便要着重分析三国之间茶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茶文化对英语文化教学的借鉴,一方面借鉴了茶文化在被探究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及由外到内的发现过程:另一方面,便是将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引入到英语文化教学的课堂中来。茶文化被引入到英语文化教学中的路径,可围绕着:合理选择英美茶文化的比较视角、有效概括英美社会人文环境差别、适度引入中国茶文化的相关内容、科学提炼茶文化所蕴含的启示录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相似文献   

13.
品读英美文学很多作品,都可以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体会茶的味道。不论是中国茶平淡安静,还是英国茶文化的恬静安谧,都融入到了英美文学作品中去。但不管是中国的茶文化,还是英国的茶文化,它们都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在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中都显示出巨大的文化力量。英国茶恬静安谧,美国茶兼容并包,这些都深深地影响到了作家们的文学创作。但从总体上看,整个英美文学受中国茶文化和英国茶文化影响较深,因美国茶文化受到英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可以归拢到英国茶文化的范畴。所以探讨茶文化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茶和英国茶文化对英美文学的影响,不管是在散文、诗歌、小说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英美文学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尤其是美国文学教学,学生在英美文学的学习中,能够感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种语言产生了不同特点,在语境、语法以及语言交际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近些年来,随着茶文化在世界范围的普及,很多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开始突出茶文化在文学教学中的作用,以茶文化为跳板,讲解美国文学作品,不但丰富了高校英语教学内容,拓展了英语课堂教学外延,是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这就要求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美国文学茶文化的教育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对于中国文化而言,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加是中国独有的物质文化财产。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欧洲大陆,就立刻在欧洲大陆风靡,尤其是英国,对于茶文化的喜爱也让茶成为英国贵族的生活必需品,在英国的更是具有特别的社会意义,象征着贵族地位和财富,也成为后来英国作家小说中的常客,更是为诗带来灵感。茶文化在时代发展的积淀中逐渐具有文学性,也对英美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文学性和英美文学的内涵分析,探讨茶文化的文学性与英美文学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最具代表性西方文学的要数英美文学,介于英语体系导致英美文学同构性明显。在西方国家,认为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因茶引出的中国文化对英美文学作品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随着世界文化交融,西方茶文化体系逐渐成立,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而西方茶文化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不仅仅是器具等方面的描述,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更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题材与线索,不断促进了世界文化交往,对中西方茶文化的传承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六世纪初期,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英国,之后在英国皇室和贵族间风靡一时,并随时代发展蔓延至英国全境,美国当时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同样受茶文化感染。茶文化对英美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我们在很多英美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到茶文化的身影。本文旨在通过阐述茶文化在英美文学中的源流,英美文学创作特征与内涵为基础,对基于茶文化下的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研究,展现英美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张守锐 《福建茶叶》2023,(5):196-198
文章简述英美文学中茶文化的源流及其中展现的茶文化特征,进一步探讨英美文学创作特点和茶文化对其的影响,按照文学形式,分别叙述诗歌、小说、散文以及戏剧作品中的关联性表现,并提出相关的实践体现。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各国传统文化的交流和交融越来越密切,茶文化以其独特的韵味受到英美文化的喜爱,不少英美文学作品都存有茶文化元素,不仅有茶器等的阐述,更是深入的展现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本文主要着眼于英美文学作品,分析茶文化元素在英美文学中的发展历程,并探究其的具体体现,以期进一步挖掘英美文学作品中对茶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英美作家笔下的茶文化做出认知,不仅可以引导读者体验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创作风格,而且也能够让读者对英美社会中茶与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做出了解。本文对茶与文化之间的渊源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从英美诗歌、散文、小说等方面,对英美大众对待茶的态度以及英美社会茶文化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与探讨,以期从文学角度梳理英美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