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扼要回顾了国内外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扬州大学农学院关于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得到的水稻超高产形成规律、栽培途径以及关键技术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因地制宜集成,并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进行了展望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阐述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概念,介绍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水稻超高产栽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指出了水稻超高产栽培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稻超高产研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介绍了水稻超高产的概念及其由来,并从经验式栽培、叶龄模式栽培、群体质量栽培和精确强化栽培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各种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情况和所取得的效益,指出了现阶段水稻超高产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在超高产栽培技术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周静  马国辉 《作物研究》2006,20(Z1):422-425
从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中,提出了"超级杂交稻",论证了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是可行的.通过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理论,探讨了超级杂交稻所特有的生理特性和生态特性及主要成熟的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分析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存在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静  马国辉 《作物研究》2006,20(5):422-425
从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中,提出了“超级杂交稻99论证了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是可行的。通过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理论,探讨了超级杂交稻所特有的生理特性和生态特性及主要成熟的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分析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存在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超级稻高产栽培株型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0世纪中期 ,日本的Tsunoda就提出高产水稻株型应该是茎秆矮壮挺立 ,叶片短且直立。松岛省三认为多穗、矮秆、短穗是高产株型。在我国自杨守仁提出水稻高产理想株型以来 ,许多水稻专家也相继提出各自的高产理想株型模式 ,如袁隆平提出高产水稻功能叶为“长、直、窄、凹、厚”的株型模式 ,黄耀祥提出“半矮秆丛生快”超高产株型模式 ,周开达提出“重穗型”株型。近年来 ,随着超级稻集成技术的形成与示范推广 ,对水稻超高产株型模式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通过对协优9308高产栽培株型模式的研究 ,对于超高产栽培和育种具有深远…  相似文献   

7.
栽培模式对水稻土脲酶活性及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水稻栽培模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以南方典型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于湖南浏阳试验田采取土样,测定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土壤脲酶活性及碱解氮含量,结果表明:1)高氮水平处理的脲酶活性最高,氮空白对照的脲酶活性最低,处理间土壤脲酶活性高低为:超高产栽培〉高产高效栽培〉高效超高产栽培〉常规栽培〉氮空白;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碱解氮含量逐渐减少,脲酶活性在一定土层深度范围内随深度增加而降低;3)超高产栽培模式可提高耕作层下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及脲酶活性,说明超高产栽培能改变深层土壤性质。  相似文献   

8.
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寒地水稻龙粳31为试验材料,设置当地种植户栽培、高产高效栽培和超高产栽培3种栽培模式,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建成过程中叶龄、茎蘖、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以及籽粒灌浆动态变化的影响,比较其相应的增产途径。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差异明显,其中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的实收产量分别为9 750.48 kg·hm~(-2)和11 013.06 kg·hm~(-2),较当地种植户栽培分别增产10.48%和24.79%。与种植户栽培相比,高产高效栽培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单株粒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灌浆速率持续时间长,最终获得产量增加;而超高产栽培则是极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增加了穗部一次枝梗数和粒重,与高产高效栽培差异达显著。上述说明,高产的获得要有高的每平方米有效穗数、枝梗数和一次枝梗粒重,足够多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较长时间的灌浆持续期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响水县麦茬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响水地区一年两熟制及自然生态环境特点,通过两年的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研究了机插水稻的生育特点与超高产的技术途径;实现机插水稻产量700 kg/667 m2以上超高产栽培的品种选择、播期、秧龄、播量、移栽期安排、肥水运筹及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背景和现状,对超高产育种的基础、目标、途径、进展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综述。展望超高产育种未来发展方向,必须大力加强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共同攻克难关,以实现我国水稻育种的第三次突破。  相似文献   

11.
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干物质生产及养分吸收利用特点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对超高产与高产杂交粳稻干物质生产及N、P、K养分积累、分配、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物质生产上,超高产杂交粳稻具有单丛干物重高、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大,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多、积累比例高,经济系数高的特点。在养分积累、分配与利用上,超高产条件下,稻株对N、P、K三要素的吸收量增加,特别是P、K的吸收量增加明显;成熟期在籽粒与茎中N、P、K的分配比例较高,而在叶片、叶鞘中的分配比例相对较低;同时,养分效率系数、养分收获指数及养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高产条件下的效率参数,特别是以籽粒产量为计算基础的养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高产条件下的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两个杂交粳稻组合超高产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 将两个杂交粳稻组合(陵香优18和常优1号)于大田条件下种植,对超高产(产量>12.0 t/hm2)田块的水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产栽培(CK, 10.5~11.0 t/hm2)水稻相比,超高产栽培水稻穗数、每穗粒数显著高于CK,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超高产栽培水稻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总粒数显著高于CK;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比CK快,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预期的穗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平稳,无效分蘖发生少,高峰苗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小;拔节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茎蘖数下降平缓,成穗率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高,尤其是抽穗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均极显著高于CK。  相似文献   

13.
超级杂交稻生理生态特性及高产稳产栽培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超级杂交稻高产生理研究进展。与普通高产水稻相比,库容量大、物质生产与积累能力强、光合生产能力强、根系发达是超级杂交稻重要的超高产生理基础,然而,其养分吸收量大、中后期养分吸收能力强、异步灌浆特性明显、生态适应性要求严格的生理生态特性,对高产稳产栽培调控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超级杂交稻的生产中,应采取因种因地种植、适时播种、适当增施肥料、加强中后期营养、加强稳健群体调控、增苗争多穗与控苗争大穗相结合等栽培调控技术策略。同时,超级杂交稻的高产稳产还面临着产量稳定性差、高产田倒伏、高产与高效难协调、气候变化等问题。为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加强超级杂交稻的生态适应性技术、抗倒稳产调控技术、高效栽培技术、气候变化适应性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淮北稻茬超高产小麦碳氮代谢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研究了淮北稻茬超高产小麦植株碳、氮代谢特征 ,分析了不同器官的碳、氮变化动态 ,表明超高产小麦氮含量生育前期较低 ,返青~拔节期达峰值 ,开花后较低 ,但碳含量、C/N中后期显著高于高产和中产群体。超高产小麦开花前叶片氮含量变化较小 ,茎鞘中以拔节期高 ,不同蘖位养分量的高低是导致各蘖位分蘖成穗率高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高产小麦不同生育期C、N指标  相似文献   

15.
栽培方式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在湖南农业大学(长沙)和浏阳市永安镇以超级稻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的大田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栽培方式对超级稻有效穗数有显著影响,各处理以免耕摆栽的有效穗最多,早稻为280.14万~308.49万/hm^2。晚稻为378.31万~416.53万/hm^2;(2)栽培方式对超级稻干物质积累量有显著影响.“三定”栽培前期干物质积累较慢,但抽穗后干物质积累多和转运效率高.其中早稻提高12.51%,晚稻提高10.20%~18.07%;(3)栽培方式对超级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有显著影响.各处理以“三定”栽培产量最高,早稻为6.94~7.21t/hm^2,晚稻为9.23~9.86t/hm^2,其高产的原因与每穗总粒数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1999~ 2 0 0 0年以提高优质早稻成穗率、结实率、整精米率、减少农药污染为研究内容 ,选用中优早 81、香两优 6 8为材料 ,运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 ,开展了育秧方式、基本苗、施氮量、收割时期、农药防治方法等栽培试验。结合近几年优质早稻开发种植实践经验 ,对优质早稻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 ,形成了优质早稻“三高一少”调优保优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即优质早稻每公顷产量 6 0 0 0~ 75 0 0 kg的关键技术指标。在双峰县普遍推广应用 ,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关于超级稻品种培育的资源和基因利用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超级稻育种是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深化,其本质是资源或基因及基因与环境互作的综合利用。为给超级稻育种提供思路,回顾和分析了超级稻育种中的资源及基因综合利用现状,包括籼粳基因渐渗及利用、栽培稻产量QTL累加及利用、野生稻产量及抗病基因发掘及利用、株型和根系相关基因的发掘及遗传改良等。指出由于真正能用于超级稻育种的有利基因及连锁标记还不多,水稻基因研究成果还不足以支撑超级稻分子育种,目前的超级稻育种仍以常规杂交技术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主。需要进一步发掘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基因,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广适性或绿色超级稻。  相似文献   

18.
超高产杂交水稻培矮64S/E32和两优培九剑叶对高温的响应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新育成的两个超级杂交水稻组合培矮64S/E32和两优培九的高温耐受特性。结果表明高温引起了光合效率降低,加重了光合光抑制。光化学、光合电子传递最适温度在28℃左右,光合碳同化的最适温度在35~40℃。高温下通过PSⅡ线性电子传递的能力几乎丧失(下降96.7%~100%),而PSⅡ光化学效率下降较少(8.8%~210%),暗示PSⅡ光合线性电子传递过程比光化学能转化对高温更敏感。超级杂交稻比对照汕优63更耐高温,其机理可能如下:一是因为超级稻在高温时有更迅速的类胡萝卜素积累,增加其抗氧化能力,减少了因过剩激发能积累引起活性氧产生、积累并伤害光合细胞;二是因为超级稻高温下有高效的叶黄素循环热耗散途径可以耗散过量的激发能; 三是因为超级稻在高温下有稳定的光合功能和较强的光合效率,较高的热稳定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