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药效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几年,由于小麦品种的调整,易感病品种白皮小麦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在最易感病的小麦开花期都遭遇连续阴雨和雨后高温天气,导致近年来小麦赤霉病连续中等偏重发生,在生产上急需用杀菌剂进行适期防治。为筛选出有效的防病新药剂,并确定药剂的最佳田间使用剂量,为新农药登记和使用提供依据,2004年对目标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药剂28%烯·多可湿粉,沈阳化工研究院提供;5%烯肟菌胺乳油,沈阳化工研究院提供;25%烯肟菌酯乳油,沈阳化工研究院提供;50%…  相似文献   

2.
山区小麦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克清 《作物研究》1989,3(3):27-28
近年来,湖南农学院麦类研究室提出的小麦密点播配套技术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并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但有人认为,山区小麦生育期间,阴雨天多,空气湿度大,不宜推广“密点播”。为了摸索和探讨山区小麦适宜的播种密度,我们于1987年至1988年进行了山区小麦不同密度的对比试验及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试验地点在海拔460米的大竹坪村。试验地为粘壤土,前作为杂交中稻,耕层土壤有效氮199.7ppm,速效磷5.8ppm,速效钾65.6ppm。供试品种绵阳20号。试验处理设10×20厘米(每亩3.33万蔸),10×23厘米  相似文献   

3.
杂种小麦与常规小麦产量性状改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1991-2000年,把每年参加产量鉴定的杂种小麦和常规小麦新品种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种小麦产量的平均超标优势为8.4%,变幅为3.0%-14.0%,年平均递增率为2.4%,而常规小麦的平均超标率为3.0%,变幅为1.1%-5.1%,年平均递增率仅为0.75%,就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杂种小麦的千粒重在不同年份均比常规品种的高,粒重优势显著,杂种小麦的穗粒数高于常规小麦,差异达显著水平,在群体条件下,杂种小麦的有效穗与常规小麦的变化基本一致;杂种小麦的株高改良已达到半矮秆水平,抗倒伏能力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4.
水旱轮作制下蚕豆/小麦间作对小麦锰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水旱轮作制下小麦缺锰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了蚕豆/小麦间作对小麦锰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蚕豆/小麦间作显著提高了小麦根际土壤中交换性锰的含量,其中,田间试验间作第1行、第3行小麦比单作分别增加了21.09%、7.78%,盆栽试验间作比单作增加了37.63%,但小麦锰的吸收却没有表现出间作优势。抽穗后,田间试验蚕豆/小麦间作显著促进了小麦对锰的吸收,其中,间作第1行、第3行小麦地上部锰的累积量比单作在抽穗期分别增加了39.30%、29.06%,灌浆期分别增加了51.50%、65.30%,成熟期分别增加了36.17%、13.86%;盆栽试验间作小麦地上部锰的累积量在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增加了107.46%、36.07%、26.67%、20.92%,但间作小麦根际土壤中交换性锰的含量处于劣势。总之,通过蚕豆/小麦间作在抽穗前提高了小麦根际土壤中交换性锰的含量,从而促进了在灌浆过程小麦地上部,尤其是叶和穗对锰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为及时筛选出既优质又高产的小麦新品种,进一步优化河南省新乡市强筋小麦品种结构,促进我市大面积优质小麦单产的进一步提高,2008—2009年度继续设置了强筋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6.
2012—2013年江苏省淮南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加快新品种推广,筛选出适应江苏苏中地区推广的小麦新品种,江苏红旗种业有限公司承担了江苏省种子站组织的2012--2013年江苏省淮南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试验表明,生选6号、宁麦19等新品种表现尤为突出,适宜在苏中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低聚糖对小麦白粉病、全蚀病和条锈病抗性的诱导作用,用不同浓度的低聚糖处理接种该三种病原菌的小麦幼苗,观察和分析三种病害的发生状况。结果表明,低聚糖处理能够诱导小麦对白粉病、全蚀病和条锈病产生抗性,对小麦条锈病诱抗作用优于白粉病和全蚀病。低聚糖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以2mg.mL-1处理最佳,对白粉病和全蚀病以5mg.mL-1最佳。大田试验结果也表明,低聚糖对小麦条锈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盐城市沿海、里下河、淮北地区14个主要种植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耐病性,在盐城市小麦"一喷三防"课题组统一安排下,2014年大面积试验、示范,采取统一播种期、统一施肥、统一播种量、统一播种方式、统一种植密度等"五统一"田间管理措施,结果表明,14个试验小麦品种中有9个品种对赤霉病具有较好的耐病性。  相似文献   

9.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期和灌浆期施用抗旱剂“植抗3号”均可明显增加小麦产量,降低干旱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施药时期不同,增产机理不同。扬花期施药主要增加小麦的穗粒数;灌浆期施药主要增加小麦的千粒重。增产幅度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10.
荆州市农科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荆麦103",经过2006至2007年院品种对比试验,2007至2009年通过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2009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田间表现为丰产性、稳产性较好,抗倒能力强,综合抗性较优,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9002.  相似文献   

11.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期和灌浆期施用抗旱剂“植抗 3 号”均可明显增加小麦产量,降低干旱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施药时期不同,增产机理不同。扬花期施药主要增加小麦的穗粒数;灌浆期施药主要增加小麦的千粒重。增产幅度在 20% 左右。  相似文献   

12.
于2014年在阜宁县实施了六大类型15种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三唑酮、戊唑醇等11个药种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应于小麦白粉病始盛期第1次施药,盛发期(间隔7 d)第2次施药,连续施药2次,为延缓小麦白粉病的抗药性,要做好不同药种的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3.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西农928(原试验名:西农797)是两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地小麦育种组承担国家“十五“863重大节水专项“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筛选与利用“课题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2005年8月通过陕西省审定,审定号为:陕审麦2005003.2005-2007年度参加国家旱地组区试验.  相似文献   

14.
杂种小麦产量的密度效应及光合产物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三个常规小麦陕160、陕229、西农1376和三个杂种小麦95F10、95F9302、95F9303在75万.hm^(-2)~225万.hm^2三个密度水平的裂区试验,研究了密度对不同小麦产量的影响及绿叶面积光合产物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的效应大于品种对产量的效应,杂种小麦产量水平较高,绿叶面积较大,叶功能期较长是杂种小麦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杂种小麦与常规小麦在干物质分配率方面  相似文献   

15.
小麦叶片光呼吸与蛋白质积累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小麦品种PH82-2-2、蛋白质含量较低的小麦品种泰山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NaHSO3处理后小麦叶片的光合速率、光呼吸、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小麦叶片光呼吸高于蛋白质含量较低的小麦品种叶片光呼吸,而且不管光呼吸抑制与否均有此规律。小麦叶片光呼吸与蛋白质积累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遗传统计方法在小麦生态学中的应用。试验用5个普通小麦品种在两个地点,经3种不同前茬之后,用5年国家品种试验的结果,进行了遗传统计分析,并从小麦生态学的角度指出了被研究品种的特征,使用此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试验误差。  相似文献   

17.
渝麦12号(渝审麦2010001)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1999年用河南小麦新品系宛抗42作母本,与自育中间材料97-3作父本杂交,在昆明夏繁加代后于2002年选育出优良F5株系03062,经2003-2005年进一步选择和品比试验获得定型的F9株系,以代号渝03062参加2006-2009年重庆市小麦区试和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邳州市2013至2014年小麦品种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麦品种试验示范,进一步考查各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为邳州市小麦大面积品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籽粒镉(Cd)低积累且稳定的小麦材料,以2年大田试验获得的籽粒Cd积累存在差异的30份小麦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Cd浓度的盆栽试验和不同Cd污染程度的大田试验对小麦材料籽粒Cd积累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小麦籽粒Cd含量随土壤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材料间差异明显;聚类分析发现,有7份小麦材料(30389、MY1848、XK066-1、77782、HW2-2、中梁22、绵麦37)在不同Cd浓度下均表现出Cd低积累特性。在成都平原区和川南丘陵区大田试验中,30份小麦材料籽粒Cd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07~0.94 mg·kg-1和0.23~0.69 mg·kg-1,且在材料间与不同试验地点间差异均明显;聚类分析发现,有8份材料(30389、77782、良麦2号、12N551、济麦22、蜀麦375、中梁22、绵麦37)在不同试验地点均呈现籽粒Cd低积累特性。综合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结果,筛选到4份稳定的籽粒Cd低积累型小麦材料(30389、77782、中梁22和绵麦37),可用于中轻度Cd污染农田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湖南省小麦产量低的主要原因,结合小麦优良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实施,通过1989-1994年5个年度的试验研究,探索出了小麦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规范是:选用良种合理布局,适时旱播,促进冬发;适当密植,增加本苗;合理配方科学施肥;化学调控,促蘖增产化学除草,综防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