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籼、粳稻及其杂种谷粒苯酚染色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典型籼稻和粳稻进行双列杂交并与不同籼粳成分的重组自交系杂交研究籼、粳稻及其杂种谷粒酚反应,结果表明:水稻谷粒的苯酚染色反应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染色对不染表现为显性;典型粳×粳交F1表现为不染,而籼×籼交F1、籼×粳交F1和粳×籼交F1表现为黑染或褐染;在含不同籼粳成分的9个重组自交系(RILs)稳定品系中,籼型和偏籼型品系表现为典型籼型染色反应(黑染)的特点,而偏粳型和一个偏籼型品系则表现为典型粳型染色反应(不染)特点。利用酚反应难以鉴别籼粳交后代的籼粳特性,也难以用于籼粳稻杂交种子的测纯。  相似文献   

2.
连粳7号     
连粳7号为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镇稻88×中粳8415)F3为母本,(中粳川-2×武育粳3号)F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0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登记)编号:苏审稻201008。  相似文献   

3.
2014年对8个常规粳稻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宁粳4号、华瑞稻1号、武运粳27、南粳9108、淮稻5号、连粳7号、连粳9号、泗稻785;生育期最短的为连粳7号和泗稻785,为150 d,最长的为南粳9108,为153 d,其它品种在151~152 d。从稳产丰产性角度,适宜在阜宁县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为宁粳4号、连粳7号、武运粳27、华瑞稻1号以及淮稻5号。  相似文献   

4.
以合系22为对照,对杂粳1、杂粳2、杂粳3、杂粳4、杂粳5进行一年品比试验,研究杂交粳稻相关品种凉山州的适应性以及较对照的增产效果。通过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变异系数及适应度的方差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以达到因地制宜,筛选高产抗病品种,为品种审定和选用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杂粳1、杂粳4、杂粳5在产量、性状和适应性方面均比对照合系22好,适宜本地种植。  相似文献   

5.
《北方水稻》2009,(5):I0008-I0008
品种来源:1997年8月以中花8号为母本,冀粳13号为父本杂交,1998年以(中花8号/冀粳13号)F1为母本,冀粳14号为父本复交,经过8年单株系统选择,于2006年获得稳定新品系。  相似文献   

6.
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的籼粳分化度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利用25对籼粳特异性SSR标记分析81份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籼粳分化程度,品种TDj值变异幅度为0773~0962,以中熟中粳类型品种最高,晚粳类型品种最低。49对多态性SSR引物共检测到13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为2~5个,平均为267个; 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068~0657,平均为0362,第11染色体平均位点等位基因数和平均PIC值最高。在三个生态型粳稻品种群体中,中熟中粳品种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最多,而迟熟中粳品种的平均位点PIC值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均高于中熟中粳和晚粳品种,表明在DNA水平上迟熟中粳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中熟中粳和晚粳品种。中熟中粳与迟熟中粳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最高,遗传距离最近,而中熟中粳与晚粳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最低,遗传距离最远。UPGMA聚类结果表明,同一育种单位育成品种的品种间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7.
利用粳糯杂交加快品种选育进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粳稻品种(系)间杂交,育成新品种(系)难度较大,且工作量大,历时也长。我们用粳糯品种(系)间杂交,达到了育种周期缩短,容易突破,工作量减少的效果,并初步形成一些技术规程。(-)便粳稻杂交分高规律的特点粳稻与糯稻杂交,F1粳米呈显性性状,糯米为隐性性状。为叙述方便,以AA代表粳,aa代表糯。粳、糯稻杂交时,AA配子为A,aa配干为a,A和a结合为Aa,这是F1代种子,从米粒看全部是粳型。F1代种子经自交繁殖成F2代,其植株分离为:1AA:2Aa:1aa,即粳、糯比为3:1。其AA为粳,Aa中A为显性,也为粳,两者无法区分;…  相似文献   

8.
中粳稻连粳4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粳4号(原连20—417)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农科院以连96~1(镇稻88×中粳3114的F4代稳定品系)做母本,武育粳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于2003年育成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系。经连云港市多点试验、江苏省中粳中熟水稻预试、区试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综合性状优等特点,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程氏指数对两系杂交组合亲本及其杂种F1进行分类,对杂种F1产量性状与亲本及杂种F1程氏指数,杂种F1产量性状与父本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偏粳×粳、偏粳×偏粳的组合杂种F1为偏粳类型。杂种F1每穗总粒数表现与双亲程氏指数差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也受到父本性状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粳恢35是用"人工制恢"法选育的能恢复野败型粳稻不育系的粳型新恢复系,与野败型粳稻三系不育系热粳1A配组育成具有米质优、中抗稻瘟病、花粉量大等特点,于2012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杂交粳稻组合热粳优35(热粳1A/粳恢35),在区试中表现高产、抗病、米质优,于2014年2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东展1、辽星1号、千重浪等16个品种进行生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辽星1号在参试的品种中产量最高为648.4 kg/667 m2,较对照辽粳294增产26.8 kg/667 m2,可做为丰产型品种推广种植;东展3、兴粳2号-4、兴粳2号-7、兴粳2号-8,产量均在550~600 kg/667 m2,商品性状较好,可做为优质米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盐粳13号的特征特性及稳产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水稻新品种盐粳13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以2012年江苏省迟熟中粳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对盐粳13号、镇稻14(CK1)、淮稻9号(CK2)的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等方面分别进行丰产性能、稳定性和适应性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盐粳13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定性,且适应种植范围广。  相似文献   

13.
张福涛  刘福才 《作物研究》2007,21(3):274-276
盐粳68是以89F5-91为母本,以盐粳32为父本有性杂交.母本89F5-1是我所选育的中间材料,其来源为C26/丰锦//幸实///京稻2号,父本盐粳32为自育品种其组合为秋光/辽粳5号//中新120///辽粳5.杂交后代按系谱法进行选择,得到稳定品系.盐粳68具有米质优良、抗性强、产量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以北方粳稻品种金珠1号、辽粳9号为对照,研究了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盐粳188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基础。结果表明:盐粳188有效穗数比辽粳9号多14.5%,穗粒数比金珠1号多28.7%,总库容量比金珠1号、辽粳9号高25.88%和23.08%;茎基部茎鞘干物质量比金珠1号、辽粳9号重5.06%和13.49%,叶面积比金珠1号、辽粳9号高37.91%和41.39%,消光系数比金珠1号、辽粳9号低42.22%和60%;叶绿素下降幅度比金珠1号、辽粳9号小5.09%和4.82%,并且后期根系伤流强度下降较慢。单位面积总干物质量齐穗期盐粳188比金珠1号、辽粳9号高14.15%和15.08%,成熟期高13.82%和17.7%,增加量高17.89%和2.78%;齐穗至成熟期CGR比金珠1号、辽粳9号高19.82%和2.71%。盐粳188库大源足、株型较好,生育后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较高、根系活力旺盛,干物质积累与生产能力较强,具有高产品种应有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基础,并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绝大多数为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自第1个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甬优6号在浙江省通过品种审定以来,利用粳型不育系与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配组,已选育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籼粳杂交稻,表现出超高产的产量潜力,在生产上广受欢迎。本文对我国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发展历史、粳不籼恢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期为我国今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和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培育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徐 92 0 1A系徐州农科所用中粳品系徐92 0 1与黎明A杂交 ,经过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BT型中粳不育系 ,1 996年 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不育系综合性状优良 ,配合力水平高 ,与高产、优质恢复系配组 ,已育成一批强优势杂粳组合。1 徐 92 0 1A主要特征特性1 1 生育特性徐 92 0 1A属中熟中粳 ,在徐州 5月 5~1 5日播种 ,8月 1 5~ 2 0日始穗 ,9月 2 5~ 30日成熟 ,播始历期为 90~ 95d ,全生育期为1 40~ 1 5 0d ,播种至始穗所需总积温为 2 30 0~ 2 40 0℃ ,有效积温 1 2 0 0~ 1 2 5 0℃ ,感温性一般。株高 85~ 95cm ,比保持系…  相似文献   

17.
水稻粳型亲籼系粳型性的判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摘要:选择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00个微卫星标记对6个籼型、6个粳型测验种和10个待测粳型亲籼系的DNA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测验种DNA在籼粳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在其粳型判别值(Dj)的变异范围为0.12~0.87, 籼型测验种的Dj值均低于0.25,粳型测验种的Dj值均高于0.75, Dj值可以用于粳型亲籼系粳型性的判别。根据Dj值大小,待测粳型亲籼系G2416-3、G2417-2-1、G3004-4和G3005-4-2属于偏粳型,G2505-1和G2605属于粳型。  相似文献   

18.
籼粳亚种F1的分类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程氏指数分类法对籼粳交亲本及其F1分类结果,28个亲本基本可分籼粳两大类,广亲和品种多属偏籼偏粳型,与爪哇型品种接近。以籼稻为母本的籼粳交F1籼型较多,约占73.1%, 以粳稻为母本的籼粳交F1粳型较多,约占72.4%。92个籼粳交组合F1偏籼、偏粳型比例为73.9%,这说明F1分类既受细胞质影响,也受双亲遗传背景影响。双亲程氏指数差值与F1结实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与F1的生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双亲程氏指数差值大小适合(6-13)时, 生物产量与结实率均较高,其经济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19.
六优3-2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于1982年用粳稻不育系六千辛A与恢复系宁恢3-2配组育成的中粳新组合。其母本六千辛A是以BT型矮秆黄A为母本,中粳品系691/千重浪//Zenith(简称六千辛)为父本,回交转育成的中粳不育系,1981年定型,现为B18F1,不育性稳定,可恢复性好。恢复系宁恢3-2为几  相似文献   

20.
优质粳稻武陵粳1号机插丰产高效精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陵粳1号为材料,对其特征特性、机插稻生育特性与定量化指标进行研究,提出了武陵粳1号机插单产650~700 kg/667 m2的群体定量化指标,同时总结了其配套的丰产高效精确栽培关键技术,并绘制成规程图,以期为武陵粳1号作机插稻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