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确定杂种小麦合理栽培密度,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杂种小麦群体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150~450株/m^2),杂种的群体总茎数(PS)、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干物重(PDW)和光合势(PP)均以低密度处理(150株/m^2)最低。杂种小麦高密度处理(450株/m^2)的PS始终高于中密度处理(300株/m^2),LAI和PP则在挑旗期前高于中密度处理,之后低于中密度处理;PDW在开花期前高于中密度处理,之后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杂种小麦低密度处理的生长率(CGR)在拔节期前低于中、高密度处理,但在拔节期后,低密度与中密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均高于高密度处理。杂种小麦中、高密度处理各生育时期PS的离中优势(Hm)均为负值,低密度处理冬前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为11.6%、5.9%、9.8和13.5%。除开花期PDW的Hm中密度和高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时期LAI和PDW的Hm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杂种小麦的籽粒产量以中密度处理最高,但与低密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高密度处理最低。产量的Hm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生产中采用较低的密度有利于杂种小麦群体生长和产量杂种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水稻的单产与拔节、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叶面积指数(LAI)均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与成熟期的干物重及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的直线关系。水稻武粳15以每667m^2栽1.5万丛、每丛栽2苗、施纯氮22kg时产量最高。拔节、抽穗期适宜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298.8kg/667m^2、789.3kg/667m^2;适宜LAI为4.1和7.7,成熟期干物重在1350kg/667m^2以上,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在550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3.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寒地超高产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机理,采用3个基因型品种,2种栽培模式,共设3个处理研究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在窄行、密植、高肥水条件下,B45处理由于采用半矮秆品种,尽管单株干物重、叶面积显著低于对照,但群体干物重显著增加,LAI早于G70对照8 d达到峰值,最高为8.081,在8月11只前LAI长时间保持在7.0以上,各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均为光合产物积累及4 895.7 kg·hm-2的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Z45处理虽然选用亚有限秆强品种,随着密度增加倒伏严重;G70处理应用高秆品种稀植栽培,个体发育较好,但群体性状较差.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探求“平安福”生物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及使用方法,2009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分别于孕穗期、灌浆初期叶面喷施“平安福”菌肥120ml/667m^2(500倍液)、100ml/667m^2(500倍液)的处理5产量最高,较常规对照增产6.70%,增效59.73元/667m^2,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结合本田基肥施用“平安福”生物有机肥5kg/667m^2的处理3次之,较常规对照增产4.95%。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磷钾组合搭配对佛手茶产量效应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叶目标产量为基础,以氮磷钾肥料不同组合搭配进行L9(3^4)正交试验,结果氮磷钾肥取2:1:1水平为最优化配方组合,处理4(A281C2)、处理6(A283C1)较接近最优化配方组合,但经经济效益分析,只有处理6(A283C1)单产582.00kg/667m^2,纯收入2973.59元/667m^2为最佳组合。由此认为在粘质红壤施肥,应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速效磷肥,即尿素32.60kg/667m^2、钙镁磷66.18kg/667m^2、氯化钾7.50kg/667m^2,纯N14.996kg/667m^2,N:P2O5:K2O=1:0.75:013为最佳组合较合理。佛手茶是大叶品种,适量增施氮磷肥,有利于促进新梢的生长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以杂交稻龙两优072和深优9576为材料,在头季稻收割后喷施不同激素,研究外源激素对再生稻产量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激素处理再生稻不同节位的产量均高于对照(CK),不同激素处理的增产效果表现为复配剂>IAA>6-BA>GA3。各激素处理不同节位和生育时期的LAI(龙两优072倒2节孕穗期LAI除外)及干物质积累量均较CK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激素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均高于CK。  相似文献   

7.
花生高产群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产量为9225kg/hm2高产花生群体特征,结果为:(1)花生LAI符合Y=0.2354—0.0489x 0.003x-0.00002X3。LAl峰值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上旬,峰值期LAI在5以上。3以上LAI维持60d,4以上LAI维持40d。(2)全生育期LAD为331.7m2/d/m2,其中产量形成期LAD为263.5m2/d/m2,占全生育期的79.4%。(3)LIR在幼苗期一般不超过50%。结荚期前后是光截获的高峰期,LIP在90%以上。(4)群体和荚果干物质积累符合Logistic方程,y群体=1600/(1 247.8937e^-0.0857x),y荚果=920/(1 456343.0006e^-0.1545x);群体干物质积累高峰出现在出苗后64d,最高速率为35.5g/m2/d,荚果干物质积累高峰出现在出苗后84d,最高速率为35.5g/m2/d。  相似文献   

8.
不同秧龄及剪根程度对杂交水稻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5 d和40 d秧龄下,设剪根1/3和2/3以及全部剪根3种剪根处理,以未剪根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秧龄和剪根处理对杂交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龄处理对有效穗数、总颖花量和千粒重的影响明显大于剪根处理,而剪根处理对主要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抽穗后根干重及结实率的影响更显著。2种秧龄下剪根1/3处理均能提高根干重,促进分蘖发生,提高干物质积累量以及齐穗后Pn,最终促进增产,其中以25 d秧龄下剪根1/3处理产量最高。而2种秧龄下,剪除全部根系的处理会导致各生长指标及总颖花量、结实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进而导致产量显著降低。不同秧龄和剪根处理下,水稻各生育时期根干重、拔节前和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齐穗后Pn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剪根程度与产量呈极显著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关系,25 d和40 d秧龄下,移栽的伤根程度分别在39.28%和32.63%时能达到最佳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徐稻5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采用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技术培育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150d左右,株高97.4cm,每穗总粒数135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g;国家区试两年加权平均产量533.6kg/667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7.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72.9kg/667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9.4%;稻米品质达国家《食用稻品种品质》(NY/T593—2002)优质2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刘传增 《中国稻米》2008,14(2):69-70
松粳9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第二水稻研究所培育的超级稻品种,通过不同施肥量和栽插密度试验,确定该品种实现超高产的最佳产量结构及相应的综合栽培技术。松粳9号品种超高产(单产650~700kg/667m。)产量构成:3.9~4.2万粒/m^2(305~330穗/m^2,20穴/m^2,15~17穗/穴,128.7实粒/穗),成穗率81%以上,结实率96%。  相似文献   

11.
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一代二化螟防效及对稻田蜘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一代二化螟的防效及对蜘蛛的影响,在田间进行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不仅对水稻和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安全,而且对二化螟的防效高于氟虫腈和三唑磷。8ml/667m^2和10ml/667m^2 20%氯虫苯甲酰胺SC处理的平均保苗效果为93.9%和97.3%,显著优于5%氟虫腈SC 40ml/667m^2和20%三唑磷EC 150ml/667m^2两处理的85.7%和67.0%;氯虫苯甲酰胺8ml/667m^2、10ml/667m^2,氟虫腈40ml/667m^2,三唑磷150ml/667m^2和对照处理,药后10d每20丛平均蜘蛛量分别为64.0、62.7、59.7、50.3和66.3只,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的蜘蛛存量显著多于三唑磷处理,与氟虫腈和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2008年国家菜用(鲜食)春播大豆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为材料,试验分析了在辽宁种植的参试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鲜荚性状、鲜荚产量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11个品种(系)从播种到鲜荚采摘生育日数为104~149d,株高为41.3~141.9cm,主茎节数为10.3~20.8个,单株荚重32.4~55.5g,标准荚数(两粒荚)178~247个/kg,标准荚长4.3~5.7cm,荚宽1.2~1.4cm,百粒鲜重49.4—72.5g,鲜荚产量10035~14769kg,拼,百粒干重21.9—34.5g,籽粒产量2386—3333kg/hm^2,有6个品种(系)为菜用大豆类型,适合在沈阳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水钾耦合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下不同生育时期水分状况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营养生长期涝害能一定程度上增加蛋白质含量外,开花期和结荚期土壤干旱或涝害胁迫均降低了蛋白质及脂肪的含量;钾肥有提高大豆脂肪、降低蛋白质含量的趋势,但只有在水分供应适宜时,钾肥效果才显著。各生育时期土壤干旱或涝害胁迫均影响大豆产量的形成,但干旱引起的减产程度要大于涝害。干旱胁迫对各生育时期引起的减产程度表现为:结荚期>开花期> 营养生长期;而涝害胁迫对各生育时期所引起的减产程度则是相近的。无论何生育时期控水,本试验中产量最优的处理是W2K3(适宜水分+0.136 g K2O kg-1土),而经济系数最优的处理是CK(适宜水分+0.068 g K2O kg-1土)。钾肥能促进大豆子粒产量的形成,但本研究发现,只有在营养生长期控水条件下,钾肥才显著地影响大豆产量的形成,而开花期、结荚期控水,钾肥的产量效应并不显著;开花期、结荚期控水条件下,水钾互作都显著地影响大豆子粒产量的形成,但营养生长期控水条件下水钾互作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甬优12号单产超750kg/667m^2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甬优12号单产超750kg/667m^2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标设计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颖花量(总粒数)3800万朵/667m^2以上,结实率85%-90%,千粒重22-23g,氮肥用量按施N量=(目标产量需N量-土壤供N量),N肥当季利率计算,每667m^2施纯N16.60kg,N:P:K=2:1:2,即每667m^2施P2O5 8.3kg、K2O 16.6kg,适宜基本苗按□数/单株成□数计算,每667m^2插1.97万基本苗,能实现机插精确定量栽培750kg/667m^2的预期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5.
郭涛  颜安  耿洪伟 《麦类作物学报》2020,40(9):1129-1140
为快速、准确地估测不同生育时期小麦品种(系)株高与叶面积指数(LAI)表型性状,基于各生育时期小麦品种(系)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和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分别构建不同生育时期株高估测模型和光谱指数LAI估测模型。借助一元线性回归、多元逐步回归(SM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析方法,并采用决定系数(r)、均方根误差(RMSE)和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综合性评价指标,筛选出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最优的株高和LAI估测模型。结果表明,(1)全生育期株高估测效果最好,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高度拟合(r、RMSE、nRMSE分别为0.87、5.90 cm、9.29%);在各生育时期中,灌浆期模型预测精度较好,成熟期预测精度最差,r分别为0.79和0.69。(2)所选的18种光谱指数与LAI相关性均较好,其中BGRI、RGBVI、NRI和NGRDI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各时期三种回归估测模型均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和拟合效果,其中SMLR回归模型对各生育时期LAI预测精度最好,其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预测集r分别为0.68、0.57、0.61、0.68和0.53。这说明,基于无人机获取的不同生育时期小麦DSM影像提取株高,并运用18种光谱指数构建LAI估测模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2004年国家菜用(鲜食)大豆区域试验品种在我国低纬度华南地区的表现及产量差异,参试品种(系)春季种植生育日数71.5~86.5d,株高25.5—66.3cm,单株荚重为25.3—46.7g,标准荚个数为375.0~446.7个/kg之间,百粒重为38.55~78.53g,产量在606.97~830.42kg/667m^2之间,表明莱用大豆在华南地区春种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国家莱用(鲜食)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也应适当地细分区试布局,建议设立华南地区和中部地区两个区组,在华南地区同时设立春、夏、秋三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苎麻榨菜套作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榨菜、苎麻是重庆市特别是涪陵区目前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推产业。利用苎麻冬闲地套种榨菜,既有利于苎麻生长,又增收一季榨菜。研究表明:本市中高海拔区域苎麻地可收获鲜菜头1750kg/667m^2,可产原麻217.3kg/667m^2。比不种榨菜的对照区平均增产8.7%(其中头麻增产11.6%);低海拔区域收获鲜菜头2250kg/667m^2,产原麻265.5kg/667m^2,比对照区平均增产10.8%(其中头麻增产14.4%)。而且“麻菜”季节茬口衔接合适,当年麻菜总收入可达到2500元以上/667m^2.该种植模式目前已在重庆市三峡库区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对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的主要栽培措施与产量及效益间的量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通过时建立的产量度效益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以明确影响莆大麦7号产量及效益的关键因子和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在5个因素中,对莆大麦7号的影响为施氮总量〉基本苗〉K20〉P205〉施N比例;要获得300~350kg/666.7m^2的产量和385元/666.7m^2以上的经济效益,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是:保持基本苗14.92万~16.12万/666.7m^2,施纯N16.19~17.04kg/666.7m^2,其中基施纯N比例为58.1%~61.3%,P2O5 3.43~4.10kg/666.7m^2,K2O 6.67~7.75kg/666.7m^2.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锌肥和石灰对双季稻生理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南方典型双季稻种植区进行2 a试验,综合评价在有机肥、无机肥配施(30%有机肥+70%无机肥)条件下施用锌肥和石灰对双季稻生理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水稻产量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设置T1(30%有机肥+70%无机肥)、T2(锌肥+30%有机肥+70%无机肥)、T3(石灰+30%有机肥+70%无机肥)、T4(锌肥+石灰+30%有机肥+70%无机肥)4种施肥模式,另外设置T5(不施氮肥只施磷肥和钾肥),用于计算氮肥利用率,测定LAI、剑叶SPAD值、植株氮积累量、产量,计算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结果表明,与T1处理相比,施用锌肥能提高水稻剑叶的SPAD值和孕穗期LAI,有利于各生育时期的氮素积累和孕穗—完熟期的氮素积累,还可提高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连年施用石灰则会降低LAI、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2017年早、晚稻以T4处理的产量最高;2018年早、晚稻以T2处理的产量最高。综合考虑水稻产量、LAI、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利用率,各处理中以T2处理(锌肥+30%有机肥+70%无机肥)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20.
双低三系杂交油菜秦优8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优8号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中早熟杂交种。陕西省区试平均产量为3036.5kg/h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845.7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4.20%。2002年参加黄淮区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542.0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3.02%。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27%~0.44%,硫甙含量21.41~24.64μmol/g,含油率39.9%~4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