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2.
吉林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吉林省玉米种植区域内,全面了解本地的光照、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选用适合当地熟期的高产、高效、优质的玉米杂交种,因地制宜地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精耕细作、科学施肥、科学管理和创建高产群体,是获得玉米高产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原始植被多为针阔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5%~4.0%。降雨充沛,年降水量700~900 mm,≥10℃有效积温2 650~2 750℃,日照时数偏少。土壤耕层比较疏松,耕地多以丘陵坡地和山谷间冲平地为主。玉米大面积种在丘陵地,坡度在25~35°,海拔高度400~700 m;山谷间冲积平地海拔高度260~400 m。耕地土壤多为灰棕壤、白浆土、冲积土和草甸土,耕层疏松,有机质含量2.0%左右。1995~2006年,通过玉米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总结出适合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提出了春季机械灭茬、打垄和适期播种技术;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2020-2022年吉林省15个主栽玉米品种,运用DEA-SBM模型进行生产效率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吉林省玉米品种生产实践中表现较好的是翔玉998、良玉99、翔玉211、郑单958,表现优良的玉米品种中吉林省本土品种所占比例不高,玉米品种市场竞争力较弱,种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对于非有效玉米品种而言,单纯提高某种生产要素并不能有效改变生产效率,需要全要素合理有效配置才能实现整体效率的提升。因此,需要提高现代育种技术水平、发展高效种植技术、培育本土现代种业集团,最终提升吉林省种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6.
基于GIS的吉林省玉米生产发展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吉林省玉米生产统计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软件ArcView和MapGis制作吉林省历年玉米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分布图,对吉林省玉米生产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阐述了吉林玉米生产时空变异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目前吉林省玉米生产的前景、限制因素以及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入90年代,吉林省玉米生产发展迅速,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均有较大幅度增加,玉米整体生产水平较高。以中部地区玉米生产水平最高,包括农安县、榆树县、扶余县、公主岭市等。目前吉林省玉米的生产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宜在稳定中求发展,适当压缩种植面积,调整作物布局,努力提高单产水平,改善玉米品质,加速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8.
从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3个角度阐述吉林省42个县域玉米生产空间变异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构建区位熵模型对2004~2015年吉林省西部平原农牧区、东部半山农林区、长白山地农区3个非传统优势地区的县域玉米区位优势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平原农业区的传统优势县域如公主岭市、梨树县、农安县和榆树市仍保持玉米生产区位优势,同时乾安市、东辽县和图们市等非优势地区也具有玉米生产区位优势。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玉米生产优势地区需要完善农业耕作制度、玉米核心主产区建设、玉米种质创新和改良、扩大专用玉米种植、完善玉米\"价补分离\"政策、推进目标价格制度实施;玉米生产非优势地区需要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种植业结构。 相似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