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麦区当前推广小麦品种抗穗发芽的特性,采用整穗发芽法、整粒发芽法和半粒发芽法鉴定了20个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品种间穗发芽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扬麦16、扬麦18、扬麦20、扬麦22、扬辐麦4号、宁麦16等13个品种穗发芽抗性较好,宁麦17、宁麦19、镇麦6号、镇麦8号、镇麦9号、扬麦13和扬麦14等6个品种穗发芽抗性中等,郑麦9023易穗发芽;20个品种的整穗发芽率和取穗当天整粒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且两种方法的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整穗发芽法和整粒发芽法都可用于穗发芽抗性鉴定;整粒发芽法中取穗当天与取穗10d后籽粒发芽率较为一致,且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一时段内都可进行抗穗发芽鉴定;取穗30d后所有红粒品种的发芽率都极显著提高,说明此时种子休眠开始解除。18个红粒小麦品种的半粒发芽率极显著高于整粒发芽率,说明种皮对穗发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白粒品种郑麦9023收获30d后发芽率与收获当天穗上发芽率、籽粒发芽率,整粒法与半粒法发芽率差异均不显著,说明该品种几乎无休眠特性,且其种皮对穗发芽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
小麦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和出苗等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小麦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及出苗的影响,室内测定了2006年黑胚病发生严重的小麦品种漯麦4号的健康籽粒和发病籽粒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芽鲜重、出苗率以及三叶期的苗长、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结果表明,小麦发生黑胚病后,病粒导致发芽势、发芽率、幼芽鲜重、出苗率、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降低,尤其是发芽势、发芽率明显降低,各病级处理间差异显著,种子病级与上述生长因子呈负相关.小麦黑胚病对小麦种质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重病粒.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软粒红皮冬小麦基因型Auburn和Howell的种子体积和水势对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在生长室中用甘露糖醇溶液做种子发芽试验,发现种子体积不影响种子发芽率(GP),但渗透压为0和-100kPa的处理发芽率分别为88%和89%,而在-300kPa处理下发芽率降为69%。在温室土壤中,来自大粒种子(35mg/粒)的4周令幼苗,其茎干重(SDW)、根干重(RDW)和分蘖数(NT)均高于来自中粒(26mg/粒)和小粒(17mg/粒)种子的幼苗。在土壤水势为-300kPa的处理下,幼苗的SDW、RDW和NT均比对照(-10kPa)的低。低水势降低了温室试验中的种子发芽率,但种子体积对发芽率没有影响。SDW和RDW存在显著的基因型×水势的工作,但GP和NT的基因型×水势的互作不显著。Howell较Auburn对水分胁迫敏感。土壤水势为-10kPa时,长自小粒种子的4周令幼苗,其SDW、RDW分别比长自大粒种子的幼苗低30%和39%,而在-300kPa时,小粒种子幼苗的SDW和RDW分别比大粒种子幼苗的低75%和78%。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冬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与幼苗生物量分配的关系,以小麦抗旱型品种长旱58和干旱敏感型品种漯麦18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和分析了干旱胁迫后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根冠比、叶绿素含量等16个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长旱58种子发芽率无明显变化,漯麦18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干旱胁迫下长旱58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干物质转移量显著大于漯麦18,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小于漯麦18,长旱58幼苗根、芽的长度和干重及总干重均显著高于漯麦18。干旱胁迫显著增加漯麦18幼苗根冠比,对长旱58萌发第五和第七天的幼苗根冠比无显著影响。干旱胁迫显著降低漯麦18幼苗叶绿素含量,对长旱58无显著影响。由于小麦萌发期幼苗干物质累积取决于种子中营养物质的转移和呼吸消耗,因此推测种子营养物质的快速转移和低呼吸消耗有助于提高小麦萌发期的抗旱能力,促进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5.
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了解节节麦的发芽特性,从种子吸水、萌发温度以及播种深度等方面对节节麦和小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节节麦与小麦种子吸水进程均可分为3个时期,即快速吸水期、缓慢吸水期和吸水停滞期。小麦吸水主要集中在前期,而节节麦吸水分散于前、中期;在整个吸水过程中,无论是吸水量还是吸水率,小麦普遍高于节节麦。温度对节节麦和小麦发芽率的影响也具有较大差异,在5~25 ℃范围内,节节麦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不同温度间具有显著差异;而小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发芽率保持一致,不受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节节麦的出苗率受播种深度影响较大,随播种深度的增加出苗率显著降低,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穗发芽抗性鉴定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国内外57个春小麦品种(系)开花后不同时期进行穗发芽抗性和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用改进的凝胶扩散法测定小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春小麦品种的抗穗发育特性及α-淀粉酶活性具有明显差别,来自东北地区的大部分主栽品种的穗发芽抗性中等。总体上,红粒品种的穗发芽抗性比普通白粒品种强,在白粒品种中也存在抗性极强的品种。不同穗型对发芽率的结果影响不大,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可以用开花后35-40d的籽粒发芽率为指标,不同品种的α-淀粉酶活性物降落值存在显著差异,穗发芽率与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降落值呈显著负相关,开花25-40d期间,穗发芽总体上呈上升趋势,α-淀粉酶有下降趋势,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给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基础材料和参考依据,以杨麦5号为受体,对转反义Trxs基因小麦00TY5的后代株系进行PCR分子检测,并对阳性株系进行了穗发芽和籽粒发芽试验。结果表明,PCR检测T4代14个转基因株系中阳性株系占78.5%.具有抗穗发芽特性的株系占阳性株系的54.5%。这些抗性株系在成熟前5d至成熟后10d.各株系与扬麦5号相比平均穗发芽时间推迟2.1d,穗粒发芽率和穗发芽度分别降低26.4%和52.8%;籽粒发芽开始时间延迟2d.籽粒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降低40.8%和43.7%,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成熟后25d,各株系与扬麦5号的各种发芽参数差异减少或差异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穗发芽参数与籽粒发芽参数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冬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5年用室内保湿法对1500份小麦材料进行穗发芽抗性鉴定,从小麦穗长发芽与收获后的种子发芽的比较把小麦收获前穗发芽分为低,中,高3种敏感型,白粒品种穗发芽抗性低于红粒品种;数量遗传分析表明,小麦穗发芽率的广义遗传力高于60%。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粒重相关SSR标记Xgwm46在小麦分子育种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以442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鉴定了Xgwm46标记等位变异类型及其分布频率,分析了Xgwm46标记等位变异类型与千粒重、粒长、粒宽和籽粒面积的关联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各种等位变异的育种价值。结果表明,Xgwm46标记可以检测出A、B、C三种类型的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分别为31.90%、55.20%和12.90%。关联分析表明,B类型与C类型材料的千粒重(P0.001)、粒长(P0.05)、粒宽(P0.001)和籽粒面积(P0.001)等粒重性状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而且B类型与粒重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C类型与粒重性状均呈显著负相关。B类型比C类型的材料平均粒长长0.16mm,粒宽宽0.10mm,籽粒面积大0.81mm2,千粒重重1.98g,其等位变异效应较突出。总之,Xgwm46标记适合用于小麦粒重农艺性状的鉴定与筛选,其中,B类型是粒重性状优异的等位变异,可应用于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玉米主产区栽培品种种子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淮海、华北、西南三区46个玉米栽培品种种子为材料,通过物理化学指标测定、标准发芽及幼苗生长测定、逆境发芽测定、田间出苗率测定、指标间相关性分析、淀粉酶活力测定等对种子质量进行分析评鉴。结果表明,46个品种中马齿型和半马齿型的比例占80.4%。综合各项种子活力指标,排名前4位的高活力品种为先玉047、郑单958、大华玉2号和浚单26。玉米种子容重和总淀粉含量与平均田间出苗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发芽势、发芽率及逆境发芽各指标与平均田间出苗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抗冷测定发芽率的相关系数最高(r=0.881)。玉米种子容重和总淀粉含量是高活力玉米种子具备的典型性状,抗冷测定为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最适方法;高活力玉米品种种子萌发中同一时期淀粉酶活力明显高于低活力玉米品种种子。  相似文献   

11.
以带有不同白粉病病斑面积比例的腰果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白粉病侵染程度的腰果种子发芽率及其幼苗生长的差异。结果表明,白粉病病斑面积比例为100%的腰果种子,其发芽率及其幼苗叶片数、直径、株高、叶长、叶宽总体上均显著低于病斑面积比例小于100%的处理;病斑面积比例在50%~99%之间的腰果种子与病斑面积比例小于50%的种子相比,前者幼苗直径显著低于后者,发芽率及其幼苗株高、叶长、叶宽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建议在选择腰果种子用于育苗时,选择白粉病病斑面积比例低于50%的种子,以确保种子发芽率及幼苗质量。受白粉病侵染的腰果种子发芽率与其幼苗生长指标之间显著正相关,发芽率高的种子,其幼苗生长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对比研究了破壳、热处理、0.2% KNO 3个处理对无籽西瓜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均能明显改善无籽西瓜种子的发芽质量,0.2% KNO 处理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与破壳相当,发芽势低于破壳,但最终成苗率却明显高于破壳处理;热处理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都显著低于破壳与0.2% KNO3处理,但成苗率与破壳相当。  相似文献   

13.
大豆种子抗老化鉴定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遗传差异相对较大的皖豆24、皖豆25(杂交品种)及合豆3号的种子,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的条件下老化处理4、8和12 d,研究加速老化过程中不同基因型大豆种子成苗率、发芽率、电导率及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速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下降;加速老化处理8 d,3个品种的各项鉴定指标均发生改变:品种的成苗率、发芽率及单株幼苗干重显著降低,电导率明显升高,且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变化在品种间具有一致性,电导率、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和成苗率品种间一致性较差;成苗率和发芽率的相关性最高(r=0.972**)。利用国家大豆微核心种质中的91份资源对老化鉴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8 d的种子发芽率及老化指数与在自然条件下老化15个月的发芽率及老化指数极显著相关(r=0.943**,0.716**)。综合分析认为,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处理8 d,以种子发芽率为活力鉴定指标可作为大豆种子抗老化性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广适性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材料,设置钵苗育秧和毯苗育秧2种育秧方式以及4种播种量处理,研究不同播种量和育秧方式对籼粳杂交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无论是钵苗育秧还是毯苗育秧,各秧苗素质指标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同一播种量条件下,钵苗育秧处理的株高极显著高于毯苗育秧处理;钵苗育秧处理出苗率在S4播种量(8粒/孔)时显著低于毯苗育秧处理(86.0 g/盘),其他播种量下无显著差异。2种育秧方式的叶龄和茎基宽在S1播种量(2粒/孔或21.5 g/盘)时差异不显著,在其他播种量时钵苗育秧处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毯苗育秧处理。2种育秧方式的根长、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地下部干物质量仅在低播种量时差异显著;同一播种量下2种育秧方式间的根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赤霉素、PEG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创奇518陈种子为材料,利用赤霉素(GA3)、聚乙二醇(PEG)及其复合引发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研究玉米种子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引发处理间玉米种子的活力指数、发芽势、发芽率及株高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聚乙二醇具有明显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作用,赤霉素能够促进植株的生长,提高玉米出苗速度。  相似文献   

16.
以2个早籼稻品种的超干种子、干种子、鲜种子、湿种子、露白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高温处理对不同状态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不同种子状态耐受高温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从强到弱依次为超干种子干种子鲜种子湿种子露白种子;水温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比气温更显著;处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发芽率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极显著下降;不同品种高温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表现相同规律趋势,但也存在极显著个体差异;种子水分制约种子耐受高温能力,种子水分含量越高,耐受高温能力越弱。  相似文献   

17.
不同直播方式下种子处理方式对直播稻出苗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选择合理的种子处理方式,解决水稻机直播全苗问题,选择杂交稻川优6203、常规稻金农丝苗,在水直播、旱直播方式下,比较了干种子直播、浸泡48 h后直播、浸泡48h催芽至露白后直播、浸泡48 h催芽至半粒谷长后直播等方式对水稻出苗率、基本苗数、有效穗数、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浸泡48 h催芽至露白时播种,有较高的出苗率,可以确保较高的基本苗数。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直播稻的有效穗数、千粒重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颖花数及结实率的影响不显著。在水直播方式下浸泡48 h,催芽露白或至半粒谷长时直播,不仅有利于增加群体数量,还有利于改善产量性状。无论采用水直播还是旱直播方式,宜将种子浸种48 h后催芽至露白时进行机直播,出苗率高,群体足,产量性状合理,可以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种子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明  倪安丽 《杂交水稻》1998,13(3):27-28,38
采用5种方法测定杂交水稻特优63,汕优63,协优57,协优63和特优559等新种子活力,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种子活力存在显著差异,发芽的生理测定一加速老化试验的简化活力指数均与种子田间成苗率存在显著正相关,选用发芽的生理测定结合加速老化试验,综合判定种子活力水平是较为准确的。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100%集中催芽,以大型水浴式集中催芽器与恒温催芽箱对比,二者在相同催芽时间内相差不大;大型集中催芽器催芽后在空气温度内堆温出芽效果较好,与恒温催芽箱早生率差35.8%,晚生率多35%。大型水浴式集中催芽器可提高催芽效率,每次可催30 t种子,可完成400 hm2的育苗任务,10 d可催出200 t种子;节省人工,节约资金;突出了统一供种的模式,为实现集约化、工厂化育苗、供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