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主要原因在于育性位点上等位基因互作,因此,在籼粳交主要的育性位点上的片段置换,及把籼粳片段相互置换克服生殖障碍进行育种成为可能。本研究将籼稻轮回422S的光温敏不育基因以及籼稻249黄的黄叶形态标记通过回交方法导入到粳稻镇稻88中,同时在S5、S7、S8和S9育性位点上,分别利用4个与育性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M276、RM455、RM141和RM185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最终成功选育出粳稻光温敏不育系509S。该不育系株叶形态表现为粳稻特征,与大量籼稻品种杂交结实率正常,与粳稻杂交结实率反而偏低。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对509S的遗传背景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不育系509S遗传背景92%为粳稻遗传背景。不育系509S在4个置换的育性位点都为籼稻片段,正是这些籼稻片段的置换使不育系509S与籼稻杂交可育,而与粳稻杂交表现低育,且在不育系与籼稻配制的杂交组合中表现强大的籼粳交杂种优势。该实验结果为籼粳交杂种优势的育种实践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籼粳交DH群体和RIL群体的构建及籼粳分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对籼粳杂交组合“02428(粳)/特青(籼)”F1进行一步成苗法花药培养,对该组合的分离世代采用连续自交随机选择,分别获得由132个株系组成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和由157个株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通过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对两个群体的籼粳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DH群体还是RIL群体,各株系的籼粳形态指数和分子标记指数分布均呈正态分布,但RIL群体的偏态性强于DH群体,且明显偏父。  相似文献   

3.
根据水稻广亲和基因S5-n存在136 bp缺失的特征,设计InDel标记S5136对培矮64S、广占63S等不育系进行广亲和基因鉴定。利用与栽培稻籼、粳遗传分化密切相关的34个InDel位点,对这些不育系PCR产物的电泳结果进行判读和分析,计算其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InDel分子指数法)。结果表明:粤泰A具有广亲和基因S5-n,且与来源于印度的籼稻Kasalath等存在1个相同的单碱基突变;培矮64S、N111S、C815S等10个不育系具有广亲和基因S5-n;目前广泛应用于生产的不育系培矮64S、广占63S、Y58S等的籼型基因频率均在0.76~0.91。  相似文献   

4.
利用SNP标记,对南方104个籼型两系杂交水稻亲本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104个籼型两系杂交水稻亲本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变化幅度为0.000.50,变异较大,不育系与父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不育系内遗传距离>父本内遗传距离,其中推广面积较大的两系不育系培矮64S、株1S等与父本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分别聚类于不同的类群;中籼不育系与中籼型父本之间的遗传差异大于早籼不育系与早籼型父本之间的遗传差异,早籼与中籼之间的遗传差异大于早籼内、中籼内遗传差异。SNP标记用于分析水稻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与系谱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SSR标记指纹图谱和籼粳属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22个SSR分子标记对13份甬优系列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材料和6份籼粳对照种进行分析,共获得87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扩增的等位基因数为2~8个。所有供试材料间均检测到了差异,从而建立起甬优1号~甬优6号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的DNA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份供试材料与3份粳稻对照种聚于一类,属粳稻;4份供试材料与籼稻对照种IR36聚于一类,属籼稻。这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从分子水平确认了杂交水稻甬优6号和甬优4号为籼粳亚种间杂交稻。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2014,(6):62-67
采用程氏指数法鉴定了71份水稻种质资源的籼粳属性,将其分为籼、偏籼、偏粳、粳4类。同时选用15对SSR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8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SSR引物检测到5.33个,平均多样性指数(I)为1.2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9,供试材料中籼稻的遗传多样性大于粳稻。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2大类(籼稻和粳稻),聚类结果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
水稻粳型亲籼系粳型性的判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摘要:选择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00个微卫星标记对6个籼型、6个粳型测验种和10个待测粳型亲籼系的DNA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测验种DNA在籼粳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在其粳型判别值(Dj)的变异范围为0.12~0.87, 籼型测验种的Dj值均低于0.25,粳型测验种的Dj值均高于0.75, Dj值可以用于粳型亲籼系粳型性的判别。根据Dj值大小,待测粳型亲籼系G2416-3、G2417-2-1、G3004-4和G3005-4-2属于偏粳型,G2505-1和G2605属于粳型。  相似文献   

8.
滇型籼粳杂交水稻育种实践与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籼、粳亚种杂交,杂种优势强。为了选育出竞争优势很强的籼粳杂交稻,首先应用籼、粳亚种的品种或材料进行杂交,以选育出籼粳交的保持系、恢复系或材料;其次用籼粳交的保持系或材料转育成不育系或材料;第三用籼、粳稻不育系或材料与籼粳交的恢复系或材料测交;第四用籼粳交的不育系或材料与籼、粳稻品种或材料测交;第五用籼粳交的不育系或材料与籼粳交的恢复系或材料进行广泛测交,再从中选出竞争优势强的籼粳杂交组合;第六,经过试种、鉴定,选出竞争优势极强的籼粳杂交稻。  相似文献   

9.
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及其在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上的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桂权  卢永根 《杂交水稻》1999,14(6):3-5,11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关键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和利用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作为超高产杂交水稻的强优恢复系,粳型亲灿系的育种目标是:1)对籼稻具有很高的亲和性;2)基因组属于粳型或偏粳型;3)与籼稻具有遗传协调性;4)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5)带有一些重要基因,对通过利用粳型亲灿系建立超高产要交水稻的育种体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D297A的选育及其配组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室,于1972年运用地理远缘材料开展籼稻品种间杂交培育水稻雄性不育系的研究。1974、1975年相继实现三系配套,1977年利用籼粳中间材料从事人工制保。在此之前,我们分析了直接利用籼不粳恢或粳不籼恢不易突破杂种结实率低等难题,同时考虑到四川人们喜爱吃籼米的传统,设想通过籼粳交再用籼稻回交培育偏籼型不育系,以组配强优偏籼型杂交水稻。运用上述技术路线,于1985年冬繁时初步培育了一个带粳稻血缘的不育材料。用该不育材料与明恢63组配的杂种,在雅安作中稻种植表现优势强,米质好,抗稻瘟病等优点。1988年该组合在全国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红莲型不育细胞质应用于杂交粳稻育种的可能性,利用包台(BT)型、红莲(HL)型、茶野(CL)型、野败(WA)型等4种细胞质的同核异质不育系六千辛A与181个粳稻亲本测交,根据测交F1的小穗育性,筛选HL型粳稻恢复系。在此基础上,对筛选出的HL型粳稻恢复系与更多HL型不育系复测,并进行不同细胞质杂交粳稻的比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HL型和CL型不育系的恢、保关系十分一致,测交F1小穗育性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2)HL型和CL型粳稻不育系的可恢性虽不如BT型不育系,但明显优于WA型粳稻不育系;以测交F1小穗育性达到85%以上作为选择标准,从BT型恢复系和广亲和恢复系中筛选出25个HL型(CL型)粳稻恢复系。3)不育系的核背景对杂种育性有影响,HL型六千辛A可恢性最好,其次为HL型陵香A,HL型珍5A可恢性最差。4)与BT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相比,HL型和CL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育性稳定性相对较差。5)HL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与BT型、WA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在播种至抽穗历期、株高、产量及品质性状上均无明显差异;HL型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粳稻结实率正常,与BT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无明显差异,明显高于WA型不育系配制的杂种。说明HL型不育细胞质应用于杂交粳稻育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李映照  胡昌  陈芳远 《杂交水稻》2003,18(2):19-21,74
利用空间诱变育成的粳型亲籼恢复系,分别与多个不育系配组成杂交组合种植,连续3a观测了同一恢复系与不同不育系配成的各组合和同一组合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表现,并对一些组合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由这类型亲籼恢复系与籼型不育系配成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其结实率高,籽粒饱满度好,且季节间、年度间均表现稳定,特别是部分组合的单产和日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可见,这类粳型亲籼系在杂交水稻育种和生产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华南晚籼夜公细胞质(Y型)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由华南晚籼迟熟品种夜公细胞质育成了Y型不育系,证明华南晚籼迟熟品种中存在着雄性不育细胞质。Y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效应优于野败,其不育系表现全不育,不育性稳定,恢保关系与野败相似,生育期遗传多样化,配合力强,已由其育成一批强优组合。由Y华农A育成的华优86和华优桂99 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病性强,表明Y型不育系是可以开发利用的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4.
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前期研究筛选的12个微卫星标记(SSR)首选标记对2005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域试验199个水稻品种进行了DNA指纹鉴定,构建了199个水稻品种×12个首选标记的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域试验品种DNA指纹库。在首选标记座位上,常规稻和杂交稻的主导等位基因基本相同,籼稻和粳稻的主导等位基因差异较大;常规稻品种的纯合度高,多数杂交稻品种的杂合度较高、杂合座位数呈正态分布。比较相同母本的系列杂交稻组合,表明主导不育系系列组合具有较高的组内品种间母本一致性。此外,对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特异性鉴定、DNA指纹库的扩充和鉴定标记数的确定进行了讨论。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用19个籼粳分化特异性随机引物分析了滇型杂交稻10个不育系和38个忧愁系的分化特点。结果表明:从所分析的34个籼粳位点看,滇型不育系和恢复系以粳稻亲缘为主,但都含有籼稻亲缘,其中不育系所含籼稻成分在4%-24%,恢复系籼稻成分在4%-36%;按UPGMA法聚类,供试不育系和恢复系全部归于粳稻类。  相似文献   

16.
水稻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水稻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陈深广,闵绍楷,熊振民,吴建利,朱旭东(中国水稻研究所遗传育种系,杭州310006)关键词:胞质雄性不育;广亲和性;等位性;基因型AnalysisonInheritanceofCytoplasmicMaleSterili...  相似文献   

17.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的亚种属性与稻米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2007年以典型籼稻七山占和典型粳稻秋光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s)F8的92个株系和F9的142个株系为试材,分别以程氏指数(ChI)和籼粳特异SSR标记(Dj)为群体形态分化与遗传分化的指标,同时测定11项主要稻米品质性状,分析群体稻米品质性状类型间差异及籼粳属性与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世代RILs群体形态分化均表现为接近正态的连续分布,籼型和粳型株系数接近,遗传分化则均表现为明显偏粳的连续分布;根据ChI将RILs群体划分为籼型和粳型,除F9粒宽外两世代品质性状类型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根据Dj将RILs群体划分为偏粳型和粳型,两世代粳型糙米率、整精米率、粒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偏粳型,长宽比极显著低于偏粳型;两世代RILs群体ChI与所有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Dj与糙米率、整精米率和粒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长宽比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形态分化与北方粳稻品质性状没有直接关系,而遗传分化中粳稻血缘比例增加可能通过粒形间接改善碾磨品质。  相似文献   

18.
矮败型广亲和粳稻不育系的遗传改良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粳稻不育系遗传改良方法研究的角度,介绍了广亲和粳稻不育系矮败型春江95A的选育经过,并以矮败型春江95A及其同核异质不育系滇Ⅰ型春江95A等为试验材料,开展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矮败型春江95A属偏粳型不育系,花粉败育类型以典败为主,育性稳定性明显好于染败型粳稻不育系,矮败型春江95A具有柱头外露率高、开花习性良好、异交结实率高和广亲和性好等特点,其可恢复性不同于染败型粳稻不育系。另外,还对典败型粳稻不育系的遗传改良及其杂种优势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通过籼粳杂交、广亲和特性鉴定以及育性恢复能力测定等手段,选育出CH58、CH59、C18和C84四个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H58、CH59、C18和C84的程氏指数分别为11、13、13和15,其中CH58、CH59和C18的籼粳属性为偏籼,C84为偏粳。广亲和特性鉴定和育性恢复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四个恢复系具有良好的广亲和性,且都能恢复滇型、BT型、矮败型等粳稻不育系以及野败型、印水型等籼稻不育系的育性,恢复谱广。花时特性研究表明,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开花高峰要明显早于粳稻不育系春江16A。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在单株产量、每穗粒数、二次枝梗数、株高、一次枝梗数和剑叶宽等性状上表现出明显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利用CH58等四个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与粳稻不育系配组,已选育出春优58、春优658、春优59、春优618等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已通过国家、浙江省等品种审定。CH58等四个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广亲和性好,恢复谱广,在三系法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水稻K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其胞质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KV型不育系与WA型不育系在育性表现和恢保关系上基本相同,但可恢性更好,恢复谱更广。特别是KV细胞质对杂种的每穗粒数及结实率有显著的正效应.因而它是个利用前景更广泛的新质源不育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