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MODIS遥感数据及提取方法对估测沈阳水稻种植面积的适用性,利用MODIS数据,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同时结合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特点,对沈阳水稻种植面积进行数据提取,并制作了沈阳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分布图。将提取的水稻种植面积结果与统计局统计的面积及Landset遥感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通过MODIS遥感监测水稻种植面积具有良好的效果,利用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的水稻种植面积精度达92%,因此,该方法用于沈阳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提取,结果可靠,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从建国后数次冻害看今冬冻害甘蔗糖的损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 建国后出现的冻害  广西纬度 2 2°~ 2 6°,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南亚热带地区适宜发展甘蔗等热带作物 ,在北亚热带气候地区也有甘蔗种植和加工制糖的糖厂。甘蔗在零℃以下低温即受冻害 ,因此 ,在桂北、桂中地区气候常发生冻害 ,在南亚热带也有低温为害。新中国建立以来 ,从桂南到桂中、桂北甘蔗受冻的气候已发生多次 ,影响较大的冻害有 :195 5年1月中旬、 196 1年 1月中旬、 1974年 1月上旬、 1975年 12月下旬、 1977年 1月上旬、1983年 1月下旬、 1991年 12月下旬。冻害对甘蔗生产极为不利 (表 1)。朱秋珍、王维赞参加今年的调…  相似文献   

3.
2008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众多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受寒风和持续低温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山东省日照市茶树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为了解茶树冻害情况,笔者于2月14—21日深入到全市14个重点产茶镇的36处茶园,对茶树冻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2021年广西南宁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该蔗区的甘蔗生产形势、苗情、种植面积、品种结构、病虫害发生情况等。结果表明:2021年南宁蔗区甘蔗种植面积有所下滑;总体苗情比去年好,有足够的苗数,甘蔗植株较高,螟虫为害也有所下降,但宿根蔗黑穗病问题严峻;机械化收获水平低,甘蔗生产成本高;甘蔗品种宿根性受到重视。建议坚持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及应用、加强病虫害防治、继续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预测和评估2016年广西甘蔗生产情况,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广西6个甘蔗主产市的甘蔗苗情、品种结构、种植面积及植期、病虫害情况等。结果表明: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苗情比上年略差,但有足够的苗数和良好的幼苗;螟害枯心率整体低于2015年,螟害综合防治初见成效,黑穗病发生率高于2015年,并有加重趋势;甘蔗种植面积连续3年下滑的局面得到控制,今年略有增加;得益于“双高”基地建设,广西蔗区的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改良。建议及时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化学除草、后期甘蔗螟虫和绵蚜虫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了预测和评估2014年柳州、来宾蔗区甘蔗生产情况,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两个蔗区甘蔗苗情、品种结构、种植面积等。调查结果表明:2014年柳州、来宾蔗区糖料蔗苗情比上年差,甘蔗种植迟,植株矮,苗数比上年少或相当。来宾蔗区的总体苗情和长势比柳州好。两个蔗区的螟害发生率较低,无重大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两个蔗区的甘蔗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两个蔗区的品种结构有所改善,但仍需进一步促进品种结构合理化,尤其是宿根性表现好的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GIS技术及其在国内外甘蔗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主要从甘蔗气候与冻害、估产和长势预测、土壤种植适应性、灌溉管理、产量评估、精准农业、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综述了GIS技术在甘蔗生产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对GIS技术未来的发展作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8.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对我国食糖安全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人工成本、地租等生产成本不断升高,导致甘蔗效益逐年减少。因此,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甘蔗效益是当前甘蔗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采用文献数据、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实地调查和试验结果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甘蔗间套种玉米历史和现阶段主要模式进行差异分析。宿根蔗间套种玉米主要有每行间种和隔行间种二行两种模式,且宿根蔗间套种模式当前只能靠人工操作,规模化发展难度大;新植蔗间套种玉米的主要方式有等行距每行种植、等行距隔行种植、宽窄行间套种(宽行2.4~3.2米)等模式,但是等行距间套种无法机械化种植难以推广,而宽窄行间套种模式适合机械种植但严重影响单位面积甘蔗苗数;甘蔗轮作玉米能实现机械化种植和管理,但是只能在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推广应用。因此,选择适合的间套种品种和合理种植模式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甘蔗受冻害程度不仅与外界条件关,而且与甘蔗品种种性等内在因素也有密切的联系。低温冻害调查结果表明,在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的甘蔗品种耐寒性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必须注意调整甘蔗良种的种植结构,防止品种的单一化,对于那些不耐寒的甘蔗品种,要适当减少种植面积,提高耐寒甘蔗良种的种植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在严重的低温灾害天气面前,把受损的甘蔗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旱冻交加"的气候条件下遥感监测小麦苗情的可行性,以河南省冬小麦为例,利用多时相MODIS为遥感数据源,引入了广泛用于小麦苗情监测的距平植被指数(AVI),同时基于植被健康状态指数(VHI)和晚霜冻害综合指数(I),构建了旱冻双重胁迫条件下的小麦苗情综合指数(CI),以反映冬小麦拔节期的生长状况,并分别利用实测样点苗情分类和距平植被指数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I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5.00%,Kappa系数为0.74;冬小麦总茎数与CI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拟合方程为y=8.732CI+1.256,决定系数为0.605 3;与实测样本对比,CI预测精度为73.30%,苗情分类分级更符合小麦生长实际情况。因此认为旱冻双重胁迫下可以利用CI对冬小麦苗情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甘蔗品种抗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甘蔗品种(系)抗螟性评价指标,建立甘蔗品种(系)抗螟性综合评价体系。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以螟害株率、螟害节率、螟害指数、枯梢率、蛀道数、蛀道长度和羽化率为甘蔗生长中后期抗螟性评价候选指标,对19个甘蔗新品种(系)的抗螟性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螟害株率外,其余6个候选指标均有望作为抗螟性评价指标,其中螟害指数与单茎重损失量、蔗糖分损失量间同时具有显著正相关,是评价甘蔗受害程度的最佳指标。因子分析结果表明,6个抗性相关指标可简化为3个公因子,即植株受害因子、蛀道解剖因子和螟虫生长发育因子。根据品种因子得分,对19个甘蔗新品种(系)抗螟性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粤甘42号对螟虫抗性最高,福农38号、桂糖29号、柳城03-1137和桂糖31号对螟虫抗性最低。本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甘蔗抗螟性评价指标与综合抗性评价方法,还明确了19个甘蔗新品种(系)对甘蔗螟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调查2008—2017年广西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新台糖22号’(‘ROC22’)的农艺性状,结合分析同期该品种在广西蔗区的生产性状表现,以及种植面积、经济效益变化等情况,结果表明,‘ROC22’的分蘖能力和宿根发株能力随年份增加而逐渐减弱,株高和茎径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2012年之后,平均甘蔗单产持续下降,蔗糖分也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以11月蔗糖分下降较为显著;黑穗病发病率迅速上升,从2.94%上升至9.02%,已成为广西甘蔗生产的最主要病害;螟虫危害程度逐年加重,枯心苗率从2.29%上升至4.27%。该品种种植面积于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迅速下降,从756.4×103 hm2下降至255.9×103 hm2,占比从69.5%下降至31.6%。广西蔗农种植该品种所获取的原料蔗经济收入从2011/2012榨季的340.4亿元下降至2017/2018榨季的115.2亿元。可见,‘ROC22’在广西作为主栽品种多年,为广西蔗糖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其种性已明显退化,病虫对该品种为害加重,甘蔗产量和蔗糖分显著下降,被其他优良新品种替代已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3.
施用硅肥对甘蔗抗条螟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甘蔗施用硅肥对甘蔗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ojer)抗性的影响,在田间自然螟虫胁迫条件下,对甘蔗含硅量、抗条螟性指标和产量性状等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硅肥在187.5~750 kg/hm2施用量范围内能显著提高整个生长季甘蔗植株的硅含量,显著降低甘蔗条螟钻蛀率和为害程度。硅肥施用量、植株硅含量和抗条螟性指标间响应一致。采用因子分析对7个抗条螟性指标进行简化,可分为3个公因子,即苗期条螟为害因子、工艺成熟期条螟为害因子和条螟生长发育因子。苗期螟害枯心率、工艺成熟期螟害节率和羽化率可作为硅肥调控甘蔗对条螟抗性效应的评价指标。经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在7个抗条螟性指标中,苗期螟害枯心率和累积蛀道长度对蔗茎产量影响最大。562.5 kg/hm2硅肥施用量对甘蔗条螟防治效果和甘蔗增产效应最适宜。研究表明,硅肥能显著提升甘蔗植株硅含量,增强甘蔗植株对条螟的抗性,有效降低甘蔗条螟发生为害,促进甘蔗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4.
甘蔗条螟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是甘蔗生长中后期最主要的一种钻蛀性害虫。根据甘蔗条螟的发生规律与为害特点,对甘蔗条螟的预测预报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利用性引诱剂进行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为更有效的防控甘蔗条螟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甘蔗黑穗病是由黑粉菌(Ustilago scitaminea Syd.)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严重危害甘蔗生产。为了能够准确鉴定海南黑穗病菌和选育出抗黑穗病的甘蔗品种,对采自海南省8个市(县)24个蔗区的24份甘蔗黑穗鞭进行病原菌分离,根据菌落形态学特征,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确定所分离到的病原菌即是甘蔗黑穗病菌(Ustilago scitaminea Syd.)。结果将为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黄敏堂  吴晓伟 《中国糖料》2012,(1):52-53,59
对广西上思县长时间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对甘蔗出苗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长时间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的严重影响,造成2011年上思县甘蔗出苗迟、出苗少、苗势弱,甚至烂芽烂种,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和加强前期管理工作,可有效降低受灾率并可挽回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Lxx侵染甘蔗后在蔗茎中的积累及对蔗茎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接种病原菌 Leifsonia xyli subsp. Xyli(Lxx)的‘拔地拉’(‘Badila’)甘蔗为研究材料,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病原菌Lxx在蔗茎中的积累情况,采用半薄切片技术研究茎维管束的病变规律。结果表明,在接种Lxx的Badila中,Lxx菌量积累随蔗茎由基层到尾层呈现递减趋势。半薄切片结果表明,接种Lxx蔗茎基部维管组织中的韧皮部和木质部损坏严重,甘蔗茎节处相对茎间的基本细胞小得多,且具有木质部异形、细胞大小不一、细胞整体较为密集。接种Lxx蔗茎维管组织中的韧皮部和木质部损坏程度与Lxx菌量分布呈正相关。甘蔗茎节与茎间的组织结构差异是Lxx菌量由基层到尾层呈现递减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Lxx与甘蔗寄主的互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揭示锰毒胁迫下甘蔗根分泌烟酰胺及其作用,为解决甘蔗锰毒问题提供依据。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离、鉴定甘蔗分泌物中的烟酰胺;采用水培试验方法,在培养液中添加烟酰胺研究烟酰胺对锰毒引起的甘蔗根伸长、胼胝质和活性氧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液质联用质谱图上显示,甘蔗根系分泌物中存在烟酰胺质谱峰,且锰胁迫条件下烟酰胺信号更强;锰毒胁迫下甘蔗根系伸长受阻、根系活力降低,根尖积累胼胝质,根系中过氧化氢、活性氧及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歧化酶、氧化氢酶、抗坏血酸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在锰胁迫下添加于培养液中的烟酰胺显著降低或消除锰的上述影响。可见,过多的锰诱导甘蔗根系分泌烟酰胺,而烟酰胺显著抑制过多的锰对甘蔗生长及过氧化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19.
甘蔗地下害虫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严重影响云南甘蔗生产的8种甘蔗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探讨和综述。根据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以农业防治方法为基础,减少虫源;统一化防为重点和抓好关键时期科学用药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甘蔗梢腐病不同病原菌的致病力差异,利用4份野生菌株(2份Fusarium sacchari、1份F.proliferatum和1份F.andiyazi)与2份诱变菌株(F.sacchari和F.andiyazi的EMS诱变菌株),采用室内离体接种方法对9份甘蔗种质材料进行梢腐病病原菌致病力测定及甘蔗抗性鉴定,根据病斑大小划分抗性等级评价甘蔗的抗性。结果表明,试验的9份材料中,不同甘蔗材料对不同梢腐病病原菌抗性不同,诱变菌株致病力整体上明显变弱,但在个别甘蔗材料上结果相反,说明不同甘蔗品种对病原的不同致病基因响应效果不同。F.andiyazi能够较快识别并侵入甘蔗叶引起发病,CP85-1308对5个不同菌株抗病性最好,F134和CP72-1210材料对3种病原菌均表现为高感。甘蔗分蘖期对梢腐病菌的免疫力较伸长期差、易感染,甘蔗梢腐病的抗性评价较佳时期为分蘖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