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是中国茶产业大省。多年来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福建茶产业从传统的茶农、中小企业个体经营转变为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茶叶发展方式。然而,随着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融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茶产业的发展。此时,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融资模式逐渐显露出优势。本文从供应链金融的角度出发,梳理了福建茶产业的发展及融资现状,进一步分析福建茶产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茶产业扶贫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产业扶贫是我国现阶段扶贫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做好茶产业扶贫对于提高当地茶农收入,提高我国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开展茶产业扶贫的重大意义出发,结合目前茶产业扶贫模式在构建中面临的问题,探究茶产业模式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3.
茶叶产业开发是实现脱贫攻坚、产业兴旺的重要路径,其兴盛繁荣,须有茶农参与。本文基于黄金茶产业开发的971份茶农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茶叶市场价值认知和产业扶贫项目特征4个维度探讨茶农参与茶产业扶贫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茶农所处地区、受教育程度、从业时间、贫困程度、独特品质认知、市场需求认知、技术难度认知、劳动力数量、打工收入占比、产业扶贫项目自由度及补贴强度等因素是茶农参与茶产业扶贫的参与意愿和参与方式的相关影响因素,政府部门需要加强茶独特品质宣传、降低茶产业开发技术难度和提升茶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4.
茶作为我国得天独厚的资源,发展前景广阔。探究如何优化茶产业融合路径对增加茶农收益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茶产业融合于涉农产业投入、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时对茶农收入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茶产业发展中的茶园建设水平欠缺、茶叶质量不稳、茶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结合经济形势和政策支持,提出建设标准生态茶园,设置茶叶质量标准,推进茶叶精深加工,融合茶文化拓宽茶叶销售渠道等措施,以期促进茶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茶农拓展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5.
王晓燕 《福建茶叶》2016,(10):79-80
现阶段,农民作为国家特别关注的群体,其养老问题也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陕西茶产业,是我国最早期的茶产业中心,陕西茶农作为相对收入较高的农民同样面临着养老的问题。但是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慢慢地在改变着,政府开始普及以房养老的养老体制。本文论述了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茶产业,茶文化的传播如茶馆茶社,旅游业发展。其次讲述了茶农养老新方式以房养老概念、必要性以及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茶农以房养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师磊 《福建茶叶》2017,(12):2-3
相关茶产品是否应该纳入食品市场准入认证之中?茶叶的质量安全系数应该如何衡量?这些成为目前茶叶市场争议的重点。然而目前我国茶产业较为分散,主要是以茶叶适宜种植的南方地区为主,几千万的茶农工作在采茶工作的第一线,政府对茶农利益保障的相关出台政策满足不了现阶段的要求,因此本文将拟从质量市场准入的相关要求出发,分析目前将茶叶纳入食品质量市场中所面临的困难,并基于质量市场准入的要求,进行茶叶行政许可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茶产业方面,作为茶树的原产地,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在世界上是领先的。如今科学技术发展神速,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因而出现了迅猛发展的茶产业。目前来看,茶产业的发展形式非常快,茶产业也是我国农产业中的主要产业。茶产业带领许多茶农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但是很多开发商抵挡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不顾后果的破坏现有自然环境、大量开垦土地,以种植茶树,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修复的巨大破坏,导致环境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伴随着茶叶的大量生产,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渐明显,比如设施设备差,技术水平低,经营体系散,没有品牌意识等问题,这些都影响着茶产业的发展。本文对茶产业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茶产业发展方面不断创新,提出了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2011,(2):1-1
1月5日,原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在深圳专门听取安化县委书记谢寿保及茶农和黑茶企业关于黑茶产业发展的汇报,高度赞扬益阳市振兴安化黑茶的举措。他要求,安化在黑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科技、文化和人才培养,为黑茶产业发展聚足后劲。  相似文献   

9.
《茶世界》2008,(8)
7月27日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和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茶行天下灾后重建北川茶产业、救助茶农活动东北先行启动仪式在沈阳市棋盘山花果山度假村拉开帷幕。活动现场,来自北川羌族自治县的茶农代表队为与会来宾表演了独特的羌族茶艺、展示了他们的  相似文献   

10.
一、茶产业发展现状 2013年,陕西汉中市镇巴县产茶2424吨,产值达2.6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8.6%,从事茶产业1.91万户6.2万人,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达3800余元。  相似文献   

11.
除草、施肥、松土、修剪,是茶园冬季管护的四个关键环节,按照这四个环节及时管护茶园已成为凤冈县所有茶农的自觉行动,目前,该县18.3万亩茶园的冬季管护工作已基本结束,为今年的茶产业能有一个好收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许咏梅 《茶叶》2013,39(3):159-163
本文对中国地区间茶农户的收入水平差异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比较,j,f此承础上分析影响各区域茶农户收入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以及茶农户收入水平对茶产业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地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举国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销售模式,在带动农村多产业融合、扩宽农业市场等方面提供了不少助力。本文着眼于电商助农的模式,以浙江松阳这个有“千年茶乡”之称的县城为研究基点,以松阳茶产业现状为基础,指出“松阳香茶”的品牌建设困境,结合近年来当地的电商经验,依托互联网的优势提出实质性的品牌建设策略,以期让茶农在电商下乡的政策中真正获利,达成品牌建设和产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张利斌  曹靖雯 《中国茶叶》2022,(2):43-49+55
提高民族地区茶产业竞争力对巩固脱贫成果、振兴乡村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湖北恩施州茶产业为研究对象,对九要素模型进行拓展,基于人力资本视角构建了分析恩施州茶产业竞争力的新理论模型。该模型认为人力要素是恩施州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包括政府、企业家和投资者、茶企员工、茶农,他们分别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劳动等要素,在撬动物质要素、把握发展机遇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饶平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广东省乌龙茶的主产区。当前全县茶园种植总面积达6万多亩,年总产量5000吨,年总产值约1亿元。历史上,饶平茶产业的发展均走在全省的前列,特别在制茶技艺、良种繁殖推广应用、名茶开发等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受国内外茶叶市场、消费群体及生产、加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饶平茶产业的发展一度受阻。近年,在政府、企业、茶叶科技人员和茶农的共同努力下,我县荼产业的发展变化又有了新的起色。针对目前我县茶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了解决的对策,并就我县茶产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新举措,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茶世界》2019,(12)
正2014年,俏销的五峰茶首次出现积压,茶叶加工厂开始减量生产,茶农收入缓慢下降,部分采茶工放弃采茶外出打工,一直"红红火火"的五峰茶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面对这种挑战,五峰茶产业开始转变产业运作模式,再次让"五峰茶"享誉全国。  相似文献   

17.
新发展会员     
《茶世界》2015,(6)
<正>宜都市安明有机富锌茶业有限公司宜都市安明有机富锌茶业公司,是以有机富锌茶为主导的规模龙头企业,也是宜都市获得国家认证的四家有机茶企业之一。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网络的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增强农业龙头企业服务茶农的能力,保证茶农的收益,提高茶农种茶的积极性,带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更好的实现企业与茶农的双赢,带动茶农增收,为天然富锌茶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我国抹茶产业发展,提升茶园经济效益,延伸茶产业链,助力茶农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定于2019年6月4—6日在绍兴联合举办“抹茶加工装备及产业发展论坛”。  相似文献   

19.
百里湄江,万亩茶海。本刊讯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种茶史而成为贵州最大茶叶基地县的湄潭,目前拥有茶叶面积16.5万亩。茶叶已成为湄潭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2007年,全县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4.2亿元,其中茶农卖茶青收入达2.6亿元。  相似文献   

20.
林燕腾  林郁 《福建茶叶》2013,35(3):31-34
当前,漳州茶产业已经由前几年的大繁荣发展进入供大于求的状况。如何避免由大生产落到大衰退,给茶农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给社会带来不稳定,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漳州种茶历史悠久,现在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其产地优势和高中低的品种优势为全国同行所瞩目。当前漳州茶产业存在各自为战、多龙治水,地方品牌的劣势以及地方政府时冷时热的推动等问题。为此,应该培训茶农学习现在科技技术和营销理念,学习以资本运作,整合产业链条,应该发展茶文化产业塑造漳州品牌,应该加强宏观管理,加强市场化和专业化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漳州茶产业走出困境,再铸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