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种平菇褐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将从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褐斑病中分离纯化的240多个菌株中,选出使平菇褐斑病发病快且病情严重的菌株PG1702,对其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G1702为引起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的病原菌;显微形态的观察和扩增出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比对结果表明菌株PG1702为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 Paine).  相似文献   

2.
从平菇(Pleurotus spp.)上分离到细菌性褐斑病弱致病力菌株和非病原菌株共126株,采用离体平菇法筛选模型,筛选出了3株可以诱导糙皮侧耳(P.ostreatus)对托拉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olaasii)产生抗病作用的诱抗菌株。通过田间验证,最终得到1株诱导抗病效果好的诱抗菌株,诱导抗病效果为66.73%。在供试接种浓度范围内,诱抗菌株的诱导效果随接种浓度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是引起食用菌细菌性褐斑病的病原菌,该研究利用平皿对峙和子实体接种的方法,研究了4个不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菌株对平菇CCEF-99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评价不同菌株的致病能力,为平菇品种抗病性鉴定提供备选鉴别菌株。结果表明:菌株JZB2120025的致病力最弱,病斑面积小,颜色呈淡黄色;菌株JCM21583的致病力最强,产生的病斑凹陷,颜色呈棕褐色,可作为平菇抗病性状检测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4.
 平菇细菌性褐斑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平菇生产的病害,早期监测和防治是关键。采用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病原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毒素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t-1A)/(Pt-1D1),通过扩增条件优化,建立了该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及富集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完成了该菌在平菇表层的动态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托拉斯假单胞杆菌的检测范围为102 ~ 109 cfu ? mL-1,在经过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后,检测灵敏度进一步提高了100倍。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在病害症状未显现之前检测到病原菌,为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的流行监测和早期防治奠定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精制山杏壳木醋液防治平菇细菌性褐斑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寿研平"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为试材,托拉斯假单胞杆菌为试用菌,采用平板扩散法和田间防效法测定不同浓度的精制山杏壳木醋液对平菇细菌性褐斑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得到1.25%、2.50%、5.00%精制山杏壳木醋液均可有效抑制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的发生,且可以促进平菇菌丝的生长;在田间施用过程中,可选用1.25%、2.50%精制山杏壳木醋液进行预防,在平菇细菌性褐斑病大面积发生时可用5.00%精制山杏壳木醋液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以硫酸链霉素为对照药剂,通过平皿抑菌试验和活体药效试验,对3%中生菌素用于防治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细菌性褐斑病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中生菌素(37.57、5.0 mg/L)与硫酸链霉素(250 mg/L)对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细菌性褐斑病病原菌)的平皿抑制率均为100%;活体药效试验中,3%中生菌素(37.5 mg/L)与硫酸链霉素(250 mg/L)对糙皮侧耳细菌性褐斑病的预防效果均在80%以上,显著优于接种后施药处理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褐斑病和细菌性腐烂病是平菇栽培中较为常见的病害,尤其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更为严重,一旦发生则很快蔓延,造成平菇严重减产,解决好这一问题是高温条件下平菇栽培成功的关键。1 病害症状1. 1 细菌褐斑病 又称细菌性锈斑、细菌性斑点病,病原为托拉斯假单孢杆菌(Pseudo  相似文献   

8.
黄斑病是严重影响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产量和品质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本研究从山西省糙皮侧耳生产区采集的黄斑病样品中分离到病原菌菌株HB-1,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分子鉴定与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并研究了醋酸杆菌菌株BA15发酵液对该病原菌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与公认的糙皮侧耳病原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不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醋酸杆菌BA15发酵液对HB-1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糙皮侧耳黄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25个平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涂抹法接种假单胞托拉斯菌株,观察记录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通过病情指数把菌株分为高抗、中抗、中感、易感四种类型。结果表明:供试25个菌株中,高抗3株,占总调查数量的12%,中抗10株,占40%,中感7株,占28%,易感5株,占20%。为平菇抗病育种和抗病材料的选育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平菇菌株韩CB100为试验材料,接种托拉斯假单胞杆菌后,将子实体置于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不同CO_2浓度的环境中培养,观察记录发病情况并计算病情指数,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褐斑病致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病情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18℃、20℃条件下,子实体发病较重,23℃时发病较轻;70%~80%和90%~100%两个不同湿度条件的褐斑病发病率差异不显著;CO_2含量0.6‰~0.9‰时较0.3‰~0.6‰时褐斑病发生严重,两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平菇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褐斑病给我国平菇生产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菌盖表面出现褐色斑点;如果湿度过高,菌盖表面能形成菌脓;如果感染原基或幼菇,会导致子实体畸形或停止发育。从病斑组织分离出病原细菌T3,根据Biolog自动鉴定系统鉴定结果、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嵌套PCR检测结果进行了综合鉴定,确认该病原细菌为Pseudomonas tolaasii。  相似文献   

12.
白平菇优良菌株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从 4株白平菇供试菌株中 ,通过生物学测定、出菇试验、品种对比试验等方法 ,选育出一个优良菌株———yt- 3菌株。yt- 3号菌株菌丝生长旺盛 ,抗杂能力强 ,生产周期短 ,生物转化率高 ,是供推广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3.
平菇新品种"唐平0332"是以平菇"抗病265"单核菌丝和鲍鱼菇单核菌丝为亲本,经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菌株。该菌株从接种到采收45~55 d,子实体覆瓦状,黑色或黑褐色,菌盖直径9.23 cm,菌盖厚度1.67 cm;菌柄直径1.67 cm,菌柄长度3.57 cm,出菇整齐,转潮快。2019年区域试验表明,"唐平0332"单棒平均产量为1 195 g,生物学效率平均为108.63%,平均增产率为11.86%。2020年生产试验表明,"唐平0332"的单棒平均产量为1 396 g,生物学效率为107.38%,较对照"4195"提高11.23%。适合在河北、河南等平菇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选育无孢高产平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无孢平菇菌株P22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经拮抗试验,孢子印检测,扫描电镜和出菇试验,筛选出一株中低温型、高产、菇形好的无孢平菇突变菌株4-10。品比结果显示,4-10新菌株两年平均生物效率达112%,较出发菌株P22增产19.8%,较对照菌株P51增产22.7%。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是一种快速简便且有效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糙皮侧耳褐腐病和褐斑病病机理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定了山东省糙皮侧耳主要侵染性病害褐腐病和褐斑病的症状和病原菌,并分别确定了其优势病原菌。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16个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现原基时间、转潮时间、出菇温度、菇体颜色、菇片厚度、菇柄大小、单产量、抗病虫害等农艺性状,筛选适合云南陆良地区周年化生产的平菇品种。结果表明,CCEF89、99、12、17、平2、平3、平5、4142、4195、茶39、丰平王、早丰7号综合性状表现好,适合在陆良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4个平菇菌株在菌丝形态特征、子实体形成物候期、商品性及产量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广东地区高温季节栽培的优良品种:P139(白色)、殷育20(灰褐色)。  相似文献   

18.
胡晓强  李峰  赵建选  李栋  胡宁 《北方园艺》2021,(5):177-180,封2
平菇"新科108"采用单孢杂交方法选育而成,具有产量高、现蕾多、出菇期长、适应性广的特点,2017年参加河南省平菇品种区试,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种植配方均较对照增产显著,商品性状优,抗杂菌性强,抗黄菇病,品质优良,子实体粗蛋白含量为23%~40%,总多糖含量为0.8~7.0 mg·g-1,2018年经河南省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新品种鉴定,鉴定证号为豫品鉴食用菌2018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