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宏平 《蔬菜》1999,(7):21-21
番茄条斑病毒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植株发病后,茎、叶、果都可受害,甚至没有产量。近几年偃师市番茄条斑病毒病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1998年,几乎所有种植番茄的田块都受到不同程度为害,一般田块发病率40%,高的达70%以上,部分田块绝收。发病重的植株主茎条斑面积占主茎面积60%,最大的病斑长达60cm,许多植株条斑绕茎一周,结果很少,即便结果也没有食用价值,由于对该病目前没有较好的药剂防治,造成损失极大。一、发病原因1.毒源多该病由TMV条斑株系引起,TMV与其它病毒复合侵染也可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湖南地区番茄病毒病发生日趋严重,病毒病发病初始症状与缺少营养的症状类似,有花叶、条斑和蕨叶3种主要症状,防治不当会导致番茄减产,甚至绝收。简述了湖南地区番茄生产中病毒病发生现状,并根据番茄病毒病田间发病症状与发病规律,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可行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苏家玖 《长江蔬菜》1987,(1):8-10,18
番茄病毒病是世界各国经常发生的重要病害。由于毒原种类多,可引起各种病毒病。但被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侵染所致的番茄花叶病、番茄条斑病及番茄蕨叶病,却是全球分布广、为害重的常发病,在我国也是如此。本世纪七十年代,番茄条斑病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长江流域及华南的大城市郊区,猖獗为害,造成流行,损失巨大,成为近年我国番  相似文献   

4.
张剑国  杜素惠 《蔬菜》1995,(4):15-16
番茄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张剑国,杜素惠近几年来,山西省各地番茄病毒病发生十分严重(主要为条斑型病素),尤其在太原、晋中等地区,因番茄条斑型病毒病蔓延,造成连年欠收,有很多地块甚至绝收。单纯依靠药剂防治,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5.
大架番茄露地栽培,是指4月下旬至5月年旬定植的夏番茄和6月上中旬定植的晚夏番茄。可从6月上中旬开始,一直供应到10月份。近几年来,由于病毒病的猖獗危害,导致露地大架番茄严重减产,不少村组户几乎绝收。根据本区多年试验、调查和总结,现提出露地大架番茄病毒病防治技术。 1 病毒传播流行发病规律 番茄病毒病,包括条斑、花叶、蕨叶病毒三种。条斑病毒破坏性极大,其次是蕨叶病毒。三种病毒,主要在多种寄主和带毒体过冬。来年,通过有翅蚜虫迁飞、人为接触等方式传播。露地  相似文献   

6.
番茄蕨叶病是番茄病毒病表现症状之一。常见的有花叶病毒病、蕨叶病毒病、条斑病毒病三种。以花叶病毒病发病最高,以条斑型危害最重。大田生产,往往三种病害同时发生,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叶片皱缩,顶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有的叶片成条索状,叶肉退化,叶脉成紫色。中下部叶片微向上卷曲成筒状。花冠增大,但只看开花不见结果。条斑型茎叶均可出现症状,叶片上呈茶褐色斑点,茎上呈暗绿色或黑褐色条纹。病果呈不规则褐色油渍斑状。 病毒病是由病毒侵染所致,通过蚜虫传染。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该病发生。田间管理操作不当,也能导致病毒传染。  相似文献   

7.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上的大敌。全国各地普遍发生,而且危害严重,按田间发病症状有六种类型,即蕨叶型、花叶型、条斑型、巨芽型、卷叶型、黄顶型。但常见的是前三种类型,其发病株率以蕨叶型最高,花叶型次之,条斑型较小,但其为害程度,以条斑型最重,蕨叶型居中,花叶型较轻。后三种类型均危害较严重,但田间  相似文献   

8.
成桂军  季敏 《蔬菜》1991,(2):32-33
本文概述了番茄病毒病的综合防治。番茄病毒病是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有花叶病、蕨叶病及条斑病三种类型。番茄病毒病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Y)及马铃薯(PXV)病毒引起,其中TMV引起的番茄病毒病约占70%。据调查:番茄病毒病常年病株率达20~60%,减产幅度在15~30%,病  相似文献   

9.
杜秀兰  李云乐 《蔬菜》1997,(1):29-30
高锰酸钾对番茄病毒病防治效果030027山西省太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杜秀兰李云乐翟玉兰番茄条斑病、花叶病、蕨叶病、矮缩病是我市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毒病害,严重地影响番茄生产的发展。我们在探讨番茄病毒病综合防治实践中,根据病毒可以由种子传播这一特性,应用高...  相似文献   

10.
王秀琴 《蔬菜》2001,(12):23-23
我市番茄种植面积很大,秋季栽培中病毒病常大量发生,轻者造成减产,重者绝收,给生产带来很大困难。该病害主要危害秋番茄,还侵害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是秋季必须加强防治的主要病害之 一、症状表现 由于引起番茄病毒病的病毒很多,所以表现出不同症状。主要症状有3种: 1.花叶型 在发病初期,叶片上呈现绿色且深浅不匀的斑驳。严重时,有明显黄、绿相间的花叶。有时有疱叶斑,叶片凸凹不乎,叶片变小,出现畸形,整株矮化。果实也呈花脸状,大量落花落蕾,造成严重减产。 2.条斑型 发病初期在茎上呈现出暗绿色下陷短条斑,后变为…  相似文献   

11.
1病毒病病毒病是辣椒、番茄上的重要病害,分布普遍,有花叶型、条斑型和蕨叶型三种类型。高温、干旱、管理粗放的田块发病重;感病越早的植株病越重;果实膨大期缺水、干旱;土中缺钙、缺钾易发病;光照强易发病。防治措施:①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12.
<正>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属于番茄病毒病的一种。与其他病毒病相比,该病毒病具有爆发突然、扩展迅速、危害性强、无法治疗的特点,是一种毁灭性的番茄病害,植株一旦发病,尤其是在开花前发病,果实产量及商品价值均会大幅下降,重病田块甚至绝收。近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愈来愈重,威  相似文献   

13.
秋种番茄育苗乃至生育期间,正值天气高温干旱,日照强,育苗期间常由于土温过高而造成幼苗根系伤口和日灼伤口,有利于土壤中TMV的侵染。定植后,八月中旬病虫害开始发展,九月初严重发生,此时气候正适合蚜虫发育,为蚜虫传毒提供了有利条件,使病毒病加重,危害番茄植株正常生长发育。随着秋种番茄种植面积的扩大,重茬现象增多,病毒病已成为一种常发性重要病害,其发病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冬春茬番茄病毒病,防治不当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1 主要症状有蕨叶型和条斑型,其花叶、卷叶及黄顶型也有发生,但频率较小、危害不重。1.1 …  相似文献   

14.
防治番茄病毒病十项技术措施030027太原市农科所杜秀兰,韩爱谦番茄病毒病是威胁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近几年在太原地区,因番茄条斑病毒病蔓延,造成连年欠收。我所研究的以农业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使发病率控制在4%,病情报数降到1.3,产...  相似文献   

15.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上的主要障碍之一,在我国北方无论是露地或保护地均有发生,如防治不当,一般可使番茄减产10%-12%,若遇到病害大流行年份,甚至能导致大面积绝收。现将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生产上参考:1 症状1.1 花叶 叶片呈现花绿相间的花叶,果实呈花脸状。主要由烟草花叶病毒和马铃薯病毒侵染所致。1.2蕨叶 病株一般明显变矮,上部叶片及新生腋芽的叶肉组织退化,甚至仅存几根主脉,使叶片呈线状。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侵染所致。1.3 条斑坏死 植株的叶脉、叶柄、茎秆呈深褐色条斑坏死,果实上…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几年,番茄已成为寿光市日光温室的主栽蔬菜种类之一.为筛选适合寿光市日光温室栽培的番茄品种,2007年我们对国外引进和中国种子集团公司选育的几个番茄品种进行了日光温室栽培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病毒病是保护地秋延番茄常见的病害之一,在高温干旱年份发病较重,严重影响了秋延番茄的安全生产和菜农的经济收益。笔者现将近年来总结的番茄病毒病的症状表现、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淼 《上海蔬菜》2020,(2):41-42
上海地区越冬番茄种植效益较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近年来,越冬番茄病毒病发生日趋严重,发病轻的田块减产1%~5%,发病重的田块减产50%以上。作者对上海崇明地区的番茄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了5年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当地越冬番茄病毒病的发生规律和发病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冬季大棚种植番茄由于管理不当很容易得番茄灰霉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番茄叶霉病、番茄病毒病等病害,发病高峰可导致整个大棚绝收。下面介绍各种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1番茄灰霉病1.1症状番茄花、果、叶、茎均可发病。番茄灰霉病从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开始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因此,果实染病  相似文献   

20.
王秀琴 《长江蔬菜》2001,(11):25-25
秋番茄常大量发生病毒病,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该病毒侵害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是秋季的主要病害之一。1症状表现①花叶型在发病初期,叶片上呈现绿色深浅不匀的斑驳。严重时,叶片上有明显黄、绿相间的花叶。有时为疮叶斑,叶片凸凹不平,叶片变小,出现畸形,造成大量落花落蕾,整株矮化。果实也呈花脸状,严重时减产。②条斑型发病初期在茎上呈现出暗绿色下陷短条斑,后变为深褐色下陷油浸状坏死条斑,最后植株萎黄枯死,果实发生不规则形褐色下陷油浸状坏死斑,后期变为枯斑,果实畸形、龟裂,严重影响商品价值。叶片有时呈深绿色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