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大棚蕹菜—莴笋水旱轮作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  黄冬梅  沙斌  韩明  沙宏锋 《长江蔬菜》2015,(22):123-124
由于连年种植旱生蔬菜,大棚蔬菜的连作障碍问题逐步显现[1].2011年以来,江苏如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设施水生蔬菜栽培技术及设施水旱轮作新模式等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实施,探索了缓解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2],在如皋市城北街道、磨头镇等地逐渐发展形成了大棚水生蕹菜—莴笋等多种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内蒙古地区设施甜瓜土壤连作障碍严重、病虫害发生严重、植株死亡率高、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问题,本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以改善土壤环境、缓解设施土壤连作障碍发生为目的,集成设施甜瓜抗连作障碍技术:设施内空气和土壤消毒处理技术;设施土壤深耕技术;嫁接育苗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改良设施土壤技术;设施土壤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3.
南京地区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现状及调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南京市设施蔬菜生产中因多年连作、偏施化肥、肥水管理不当等导致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土壤有益微生物活性降低、理化性状不协调等问题,对南京郊区10个设施蔬菜园区进行了调查及采土检测,分析了设施蔬菜栽培土壤连作障碍现状及原因,探讨了减轻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连作障碍已成为设施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笔者分别从土壤中盐类聚集危害、主要营养元素缺乏和过剩危害等方面分析了设施蔬菜栽培中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明江西省设施辣椒连作障碍发生主要原因和防治情况,调查了江西省设施辣椒6个主要生产区域,总结了江西省各个地区设施辣椒常见土传病害以及防治的主要措施,分析了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思考和建议。结果表明:江西省设施辣椒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连作障碍问题,其中九江市、新干县、高安市连作程度较为严重,辣椒平均发病率达到了42%以上;江西省设施辣椒连作障碍主要是由土传病害引起的,且总体趋势表现为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病害发生加重,土壤连作障碍加剧;另外,通过对设施辣椒不同连作年限与土壤pH和电导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连作辣椒土壤pH与连作年限呈负相关,而土壤电导率则与连作年限呈正相关;在对6个地区施肥情况的调查以及设施辣椒土壤测定情况中发现,连作辣椒土壤的主要养分氮、磷、钾的含量明显不均衡,而不合理的施肥习惯导致的土壤养分不均衡,也是引起江西省设施辣椒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及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天祥  孙权  顾欣  王锐 《北方园艺》2016,(10):193-197
设施蔬菜生产中的连作障碍普遍存在,主要因素包括土壤的营养平衡被打破、次生盐渍化、生物学特性改变、化感物质的毒害作用等。调控措施包括轮作和间作套种、生物防治、增施有机肥料、选育抗性品种、嫁接栽培、添加吸附剂、合理灌水和施用化肥、土壤消毒处理等。现概述了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成因和缓解措施研究成果,以期为调控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提供借鉴,并对未来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土壤连作障碍将造成土壤营养利用率下降,病虫害加剧,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下降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设施栽培中辣椒连作障碍表现越发严重,加上设施栽培在耕地方面的限制,连作情况很普遍,近年来辣椒产量和品质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出现明显下降现象。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辣椒目前主要的连作障碍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缓解辣椒连作障碍,保障辣椒高产、稳产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辣椒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菜—慈姑/荸荠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大多以集中连片和蔬菜园区的形式进行设施蔬菜栽培,种植的蔬菜种类比较单一,进行科学轮茬的难度比较大,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问题日益凸显。导致旱生蔬菜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有①较长时间的连作使土壤及周边环境中的虫口基数增加,虫害发生严重;②长期旱作使土壤中遗留的残枝败叶增多,其不仅产生自毒作用,  相似文献   

9.
春番茄—夏水蕹菜—秋豆瓣菜水旱轮作设施栽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港地区设施茄果类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经济效益较好。但由于多年连茬种植,土壤连作障碍问题日趋严重。水旱连作是降低土壤含盐量、缓解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我们通过实施《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水生蔬菜新技术集成创新及示范》项目,总结了大棚春番茄-夏水蕹菜-秋豆瓣菜水旱轮作模式,指导当地蔬菜种植户生产。  相似文献   

10.
温室连作障碍及其物理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传病害、土壤虫害、土壤养分失衡等连作障碍一直是设施农业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残留、剧毒农药已被禁用,高温焖晒等措施又只能有限度地解决病虫害问题,且对养分失衡不起作用,经过多方的合作研究试验,现确定了几种能够有效解决连作障碍的土壤物理处理技术及其装备。本文介绍的土壤连作  相似文献   

11.
设施蔬菜作物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作物连作障碍已经成为蔬菜生产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问题尤为严重。大量的研究表明,引起蔬菜作物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土壤生物环境恶化、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酸化、化感作用等。通过轮作、间作套种、生物防治、选育抗重茬品种、嫁接栽培、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可以部分或全部解决蔬菜作物的连作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2.
龚建军  蔡海 《蔬菜》2017,(3):24-27
设施蔬菜的生产存在着复种指数较高、高度集约化的特点,导致在番茄种植过程中常常出现连作障碍问题,严重影响了设施番茄栽培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分析了设施番茄土壤连作障碍出现的原因,明确连作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治理调控技术,为保证番茄的产量及品质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蔬菜生产规模化、专业化、设施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江苏宿迁地区设施土壤营养失衡、次生盐渍化和病虫害发生加重等各种连作障碍问题突显,蔬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严重阻碍了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为此作者对宿迁地区设施蔬菜的连作障碍发生情况进行了普查,分析了发生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茄子受连作影响较大,土传病害难防控。在多年研究基础上总结出茄子-芦蒿轮作种植模式,茄子土传病害发生明显降低,且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设施茄子连作障碍。设施茄子连作障碍现象普遍,连续种植2~3年即会发生,且日趋严重、防治困难,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难题。研究表明,土壤有害微生物积累、土传病害加重是引起茄子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水(湿)旱轮作是防治茄子土传病害的有效措施之一。芦蒿,又名水蒿,喜湿、耐冷凉,多湿生栽培,抗病性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5.
设施土壤连作障碍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现代设施农业的高速发展,在有限土地资源上进行大规模专一作物的连续种植,造成了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以及土传病原菌大量积累,导致了大面积的连作障碍。针对连作障碍,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利用土壤灭菌技术、轮作、间作、套作、抗连作品种的选用与嫁接栽培、合理灌溉与施肥、生物防治以及强还原土壤灭菌法等。这些方法虽然均有一定防控效果,但也有不足之处,所以高效、可持续、多功能的防控方法仍然是设施土壤连作障碍防控技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苏小俊  娄丽娜 《蔬菜》2014,(11):30-33
随着设施蔬菜生产专业化的发展,连作障碍已成为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实行水旱轮作栽培模式,能够避免设施蔬菜生产中的连作障碍,使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对设施蔬菜连作障碍产生原因、克服措施及水旱轮作应用等方面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丛枝菌根真菌修复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作障碍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造成连作障碍的原因主要有土壤理化性状恶化、植物自毒作用、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等。解决连作障碍的措施有很多种,生物防治是其中之一。丛枝菌根真菌能与植物形成共生体,研究表明,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改善连作土壤的生物环境问题、减少作物连作产生的自毒物质、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防治连作障碍。笔者分析了丛枝菌根真菌缓解蔬菜连作障碍的作用机制,合理评价AM真菌克服蔬菜连作障碍的潜力,为解决蔬菜连作障碍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生物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对常熟市设施菜地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等连作障碍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全面增施有机肥、推广水肥一体化以及土壤改良等绿色防控技术的探索研究和示范推广,有效控制了连作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设施蔬菜栽培种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连作障碍,其原因主要与土壤酸化、微量元素匮乏、次生盐渍化以及病虫害等方面有关,可以通过合理施肥、轮作与灌溉,以及调控土壤pH值、嫁接栽培以及生物防治等方式进行控制与优化,突破这一障碍。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设施番茄连作障碍综合防控技术,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嫁接育苗、土壤处理、微生物处理和肥水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