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龙游县官潭乡岑山箬包梨(又名龙游白梨),为龙游县著名地方品种。岑山包梨以皮薄细白,果肉鲜嫩,水分充足而闻名,生产于官潭乡岑山村,其中一自然村叫梨园,就因种梨而得名。该村栽培箬包梨已有三百余年历史,至今梨园还留有  相似文献   

2.
<正>梨是含水量较大的水果之一,做好梨园水分管理对提高梨果品质和产量至关重要。以下,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梨园水分管理有关问题整理如下,供广大梨农参考。1水分对梨树的作用梨树是果树中需水较多的树种之一。梨的果实中80%~90%是水分,叶片含水量超过60%,枝和根的含水量也在50%左右。树体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如根系吸收、养分运输等都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夏天高温期,树体每天要蒸发大量的水分来降温。梨树体内越是生长活  相似文献   

3.
梨树根腐病是我县新植梨园重要病害之一,幼龄梨园特别严重,无论山地梨园或平地梨园都有发生。尤以平地梨园和黏性较重的山地梨园发病较重。在品种上,六月雪、圆黄梨、黄金梨、水晶梨、金秋梨、筑水梨、湘南梨等十多个品种都有发生。有的梨园植株死亡率甚至高达30%。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梨小食心虫种群发生动态,2015年3—11月利用性信息素对浙江慈溪桃园(种植湖景桃和玉露桃)和梨园(种植翠冠梨和黄花梨)的梨小食心虫雄成虫进行了系统地监控调查。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浙江慈溪一年发生5代,越冬代(上年第五代)至第二代世代明显,第三至五代世代重叠;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早于梨园,数量远高于梨园,桃园中的为害高峰期为7—9月,梨园中的为害高峰期为8—9月。从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和梨、桃果实成熟时期分析,要重点做好第一、二代幼虫的防治,以压低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5.
正梨园生草能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稳定梨园土壤表层和近地表的温度和水分、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梨园草蛉、瓢虫、寄生蜂等害虫天敌数量,对培肥地力、全方位提升梨园综合生产能力与效率、实现梨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哈尔滨地区梨园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3~4代,时间从6月末至9月下旬,时间长、危害大;6月初至7月中下旬,是梨小食心虫幼虫大量发生期,也是危害的主要时期,要特别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褐斑病在聊城发生日趋严重,造成梨园大量落叶,梨树产量降低。通过分析梨褐斑病的发病规律和原因,总结了防治梨褐斑病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8.
农业措施对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梨小食心虫诱芯为试材,采用5点取样法统计梨小食心虫发生数量,研究了春耕、间作花生、地势、树势等因素对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春耕可以减少梨小食心虫数量,间作花生对于梨小食心虫的数量无显著影响,地势对梨小食心虫的影响是山顶数量多于山腰,树势对梨小食心虫影响较大,树势越好梨小数量越多。这些结果可为梨园中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措施防治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湖北黄冈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探索迷向丝结合化学防治对梨小食心虫防控效果,本研究监测了黄冈地区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比较了3个密度迷向丝结合化学防控对“双臂顺行式”棚架梨园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黄冈地区梨园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5代,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发生在3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初,第2代高峰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3代高峰期7月底至8月中旬,第4代高峰期8月下旬至9月下旬;495根/hm^(2)和660根/hm^(2)两个密度结合化学防控对梨小食心虫各个世代迷向率均达到97%~100%,蛀果率均在0.73%以下,防治效果均达到93.13%以上。  相似文献   

10.
梨瘿蚊是我国梨园新害虫,分布在世界各地。现对梨瘿蚊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为害症状以及性信息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梨瘿蚊的综合防治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概述。  相似文献   

11.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土名"红隆"、"羊胡子"等,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各地梨区均有发生,近几年具有发病普遍而加重的趋势,尤其是2006年,发病较重的梨园,几乎每张叶片都有病斑.严重影响了梨的产量和质量.现将梨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梨黑星病是危害梨树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病时期长,不仅降低梨园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逐步毁坏梨园。 1 危害特征 梨黑星病能侵染梨树地上部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包括鳞芽、叶片、叶柄、叶痕、新梢、花序、果实,病部形成显著的黑色霉斑。 2 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川梨砧翠冠(Pyrus pyrifolia Nakai/P. pashia Buch. Ham.)初结果树为试材。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梨园间作百喜草(Paspalum notaturn Flugge)、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和"早熟梨—榨菜(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黄豆(Glycine Max)"生态种植模式,以清耕为对照。单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结果表明,在干旱季节,所有生草处理区都显著改善了根际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处理区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数和梨根系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清耕区。试验还表明在干旱季节,生草区与生态种植模式促进了果园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和梨根系菌根的形成,从而促进了梨根系对水分和磷素营养的吸收利用。试验认为梨园生态种植模式增加梨园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梨小食心虫在田间主要寄主上的转移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梨小食心虫在转移寄主过程中选择性及转移性的特点,选择梨小食心虫主要被害寄主——桃树、梨树,分析梨小食心虫的危害习性。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桃园、梨园诱蛾峰数、诱蛾量均有差异,在果树生长前期(7月1日以前),桃园诱蛾量明显高于梨园,7月1日以后梨园诱蛾量明显高于桃园;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梨园梨小食心虫数量显著高于桃园。不同管理模式下,8月不套袋梨园日平均诱蛾量显著多于套袋梨园,分别为131.25、70.75头。在新梢期,桃树蛀梢率显著高于梨树,达11.13%;果实成熟期,桃蛀果率显著低于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梨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景宁县梨产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新的病虫害也因此传入,梨树腐烂病就是其中之一。目前,该病在我县新梨园普遍存在,特别是有的梨园放松了管理,梨树腐烂病的发生较为严重,有的主枝枯死,有的整株死亡,严重影响了梨树的生产性能和梨农的经济效益,现将梨腐烂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以梨、苹果、桃等果品种植和生产中的重要害虫梨小食心虫为试材,采用梨园发生动态调查、与环境温度的相关性分析和室内15、20、25、30、35℃温度条件下发育繁殖情况的生物学监测等方法,研究了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情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理解温度对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及发育繁殖的影响,从而为该害虫的准确测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北京地区5—8月上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梨园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与梨园每日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7月中旬至9月中旬高温期,梨小食心虫持续高发;室内观察发现,15~25℃条件下,梨小食心虫的发育和繁殖速度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30℃条件下梨小食心虫发育和繁殖速度最快。由此可见,环境温度变化是影响果园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的关键生态因子,也是准确测报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梨瘿蚊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筛选出防治梨瘿蚊的有效药剂,在湖北老河口地区选取代表性梨园,通过田间调查和药效试验,研究梨瘿蚊的为害规律与梨树品种的关系,及10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虫在老河口地区一年发生3代,在普通梨园的幼虫高峰期分别为3月下旬、5月中旬和6月上旬;梨瘿蚊对黄冠梨为害最重,雪青和玉露香次之,早8梨受害最轻;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 000倍液和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2 500倍液对梨瘿蚊防治效果最好,施药7d和10d后防治效果均达到90%左右,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18.
1生物学习性及发生规律 梨大食心虫简称梨大,俗名吊死鬼、黑钻眼等。此虫分布我省广大地区,近年在金溪红壤一期项目凤凰山梨园危害严重,主要以幼虫食害梨芽、花丛和果实,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9.
梨叶灰霉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云和县,灰霉病为害梨叶相当严重。据调查,2002年长田梨园发病株率达100%.重河湾梨园发病株率达65%,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削弱树体生长势.影响梨产量。我们对该病害的发生原因、症状及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药剂抑菌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通过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对甘肃省武威市3种不同果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技术。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甘肃省武威地区果园中1年发生3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上中旬、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和8月中旬;不同果园中梨小食心虫成虫的种群消长动态有一定差异,梨园中除越冬代成虫发生量最高外,其余几代均低于李园和杏园;不同果园梨小食心虫的种群数量为李园杏园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要掌握成虫发生高峰期这个防治关键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