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根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丽华 《食用菌》2006,28(4):50-50
长根菇又称长根奥德蘑、长根金钱菌。由于长根菇具有较好的食用和保健价值,且菌丝蔓延迅速、抗逆性强,产量高,栽培技术简便,易于推广,因此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我们于1999年引进长根菇进行栽培试验,经几年的探索,初步掌握了其高产栽培技术,生物效率可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
由庆元县科委真菌研究所完成的“长根菇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科技成果,于1998年11月18日在庆元通过县科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长根菇子实体肉质细嫩,食味鲜美,营养丰富,有降高血压功能,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该项目完成人姚传榕、姚平生和姚秋生等从1988年开始对长根菇进行人工栽培驯化研究,通过多年的大量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基本摸清了长根菇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栽培特性,探索出一套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人工栽培生物效率平均达120%,最高可达175%。自1993年以来,该项技术已在庆元县及周边地…  相似文献   

3.
长根菇又名长根小奥德蘑、长根金钱菌、露水鸡纵,属伞菌目、白蘑科、小奥德菇(金钱菌)属。是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夏秋季生长的一种食用菌,其肉质细嫩,盖肥柄脆,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长期食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现将其袋料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长根菇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生物学特性长根菇(Oudemansiella radicata)又名长根小奥德蘑,露水鸡、鸡丝菇、长根金钱菌.  相似文献   

5.
基于茶基料栽培长根菇技术研究的前期工作,设计茶树和长根菇田间间作模式栽培试验。经春末2批次间作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大棚内长根菇出菇时间相对集中,生物学效率平均为84%;茶园中出菇时间相对分散,生物学效率平均为73%。秋初试验表明,茶园间作长根菇受温度影响较大。茶树和长根菇间作模式具有可行性。茶树间作长根菇可明显提高茶鲜叶中茶多糖和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对土壤中有机质和pH暂无影响,茶树和长根菇间作模式对于土壤养分有短期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长根菇生物学特性以及长根菇反季节栽培适宜制袋日期、简易保温增温出菇房的搭建和栽培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辅助法浸提长根菇多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热水浸提法结合微波辅助法提取长根菇中的长根菇多糖,对影响提取长根菇多糖的工艺参数如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水比等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提出提取长根菇多糖最佳工艺条件:温度50℃,时间45 min,次数3次,加水量40mL。  相似文献   

8.
<正>长根菇又名长根小奥德蘑、长根金钱菌、露水鸡纵、茶树菌,是一种中高温型、土生的木腐菌。长根菇菇盖肉质嫩滑,柄脆爽口,味道鲜美,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此外,其菇体中含有一种长根菇素,也叫小奥德黄酮,不仅有很好的降血压及抗肿瘤的效果,还可起到抗生素的作用,可抑制霉菌类的生长,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因此,长根菇作为一种药食兼用的珍稀食用菌,栽培于夏秋,更显珍贵,同时它具有出菇期长特点,能缓解销售压力,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据统计,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全区生态林1.14万hm2,其中可作为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树  相似文献   

9.
正免覆土栽培是卵孢长根菇工厂化生产的新模式,与传统覆土栽培相比,省工省料高效,可减少栽培劳务费66.67%,降低削菇成本16.67%;子实体不带泥沙,菇品采收更干净、更容易,商品性状好、产量高,生物转化率达80%以上,一、二级菇品占比达23%。卵孢长根菇(Oudemansiella raphanipes)又名长根菇、长根小奥德蘑、长根金钱菌、露水鸡枞等,俗称黑皮鸡枞菌,从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小奥德蘑属。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18,(6)
6组配方栽培长根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配方(6)(木屑10%、棉籽壳60%、麸皮20%、玉米粉6%、豆粕3%、石灰1%)栽培长根菇时,长根菇原基转化速度和产量质量均优于其他配方。  相似文献   

11.
长根菇,又名金钱菌,茶树菇等。是温带、亚热带夏秋季节发生的一种常见的土生木腐菌。菇体清秀,肉质细嫩,柄脆爽口,营养丰富,食药兼用。人工栽培目前主要用棉子壳、木屑、甘蔗渣等为主料,成本较高。广西是木薯生产大省,木薯加工后的木薯皮随地丢弃,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木薯皮富含粗纤维,自然降解较慢,为充分利用资源。从1998年以来,我们用木薯皮栽培平菇、杨树菇和金针菇,均获得理想的效果。2001年秋季,又用木薯皮试种长根菇也获得成功,并进行小批量的生产试验,利用室内床架8m2,用干料120kg,加30kg的甘蔗渣,栽培800袋,共收鲜菇115kg,生物学效率达80%以上。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 长根菇出菇适宜温度为15~28℃,菌丝长满袋一般30~40天,再经20~30天达生理成熟。因此,当气温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2021,(5)
长根菇属偏高温型珍稀高档食用菌,发菌与出菇期较长,以覆土栽培为主,其菌棒和菇体极易感染霉菌。在分析近年来导致长根菇霉菌重度污染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棚地栽和控温菇棚层架立体周年生产条件下针对霉菌污染的绿色有效防控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长根菇及其栽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长根菇(Oudemansiella radicata)也称为长根金钱菌(Collybia radicata),是一种食用菌。因其外形很象鸡(土从)菌,故云南群众称它为“草鸡(土从)”、“露水鸡(土从)”等。长根菇鲜食脆而嫩,尤其是粗长的柄很可口。长根菇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都有分布,生长在灌木林地上,细长的假根长在阔叶树的根或土中腐木上。  相似文献   

14.
总结2019—2021年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在浙江省食用菌技术团队第三轮项目支持下取得的主要成效:创新开发产粉灵芝工厂化生产技术、香菇定向出菇工厂化墙式栽培技术,筛选出香菇优质种源4个;示范推广金针菇、海鲜菇、灵芝、黑木耳、秀珍菇的液体菌种生产技术,提升4条菌棒(菌料)工厂化生产流水线;示范食用菌绿色化生产技术395万袋、90.67公顷,包括林下灵芝、菌渣多级利用模式、竹荪―水稻轮作、高山香菇周年化栽培技术;优化食药两用品种结构,示范黄色金针菇、羊肚菌、红托竹荪、长根菇、猴头菇珍稀特色菌菇生产技术,示范基地5个,规模为90万袋、羊肚菌和竹荪3.3公顷;示范秀珍菇精准转潮出菇栽培技术880万袋(瓶),推广2 350万袋(瓶)。介绍顶层设计征集意向、围绕任务细化方案、建立专家联系制度等主要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6-苄基腺嘌呤对长根菇菌丝生长及产量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招龙 《食用菌》2005,27(2):8-9
笔者设计几种不同6-BA浓度的培养基,来栽培长根菇(Ouctemansiella radicata),以求找出促进长根菇生长的最佳6-BA浓度。  相似文献   

16.
杨得林  葛珍 《食用菌》2003,25(5):14-15
长根菇属于中高温型食用菌,引进试验根据当地气温条件将出菇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进行出菇管理,结果表明,西北冷凉区在夏秋季利用半地下式遮阳日光温度栽培长根菇。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段木栽培香菇出菇期的立架传统是采用人字形方式.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改用复瓦式立架,收到较好效果.复瓦式立架极简单,即在地面放1根菇木,两端垫起,作横垫木.在其上均匀搭放4根菇木,一头搭在横垫木上,另一头着地,粗的在外,细的在里。再在4根菇木上部放1根横垫木,在横垫木上搭放4根菇木,照此一层层排放。排放的菇木长1米,粗平均约14厘米,间距为14厘米,与地面倾斜夹角60~70度.它比人字形立架具有更多优点:(一)占地少人字形立架,菇木占地密度顺行30厘米,横行架下80厘米,架间40厘米,每根菇木实  相似文献   

18.
长根菇生物学特性及无公害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介绍长根菇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报告了长根菇无公害生产技术及栽培措施,包括母种、原种及栽培种、栽培袋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覆土及出菇管理技术,病虫害的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产品采收要求。开发的技术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以白灵菇菌株TN01为试材,选取香菇、杏鲍菇、白玉菇3种食用菌菇根为原料配制外援营养液,测定各营养液主要成分含量,并研究了不同类型与浓度营养液对白灵菇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白灵菇的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PDA培养基相比,适量加入白玉菇菇根提取液可提高白灵菇菌丝生长速度;添加外援营养液对子实体的农艺性状影响不大,对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施用香菇菇根提取液的白灵菇子实体产量最高,小区总产量与对照相比提高了54.6%。施用香菇菇根提取液后对白灵菇子实体中的硝酸盐含量及蛋白质含量有提升的效果,但对亚硝酸盐及粗纤维含量无促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21,(5)
为筛选出适合福建南平及周边地区栽培的卵泡长根菇菌株,进行4株卵泡长根菇菌株菌丝培养及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N-1菌丝生长速度快,袋产量最高,但菇盖厚大、柄短,市场认可度不高。菌株HG-1表现优良,菌丝生长速度快,袋产量高,菇形好,符合市场需求,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