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历史长河长达五千年之久,大量的古建筑木作园林工程被先人遗留了下来。由于大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特别是工业文明的发展,我国相当一部分古建筑木作园林工程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修缮保护古建筑木作园林工程迫在眉睫,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修缮保护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本文从园林古建筑修缮的基本原则、修缮程序、修缮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历史街区是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生活记忆及归属感的触发之地,已成为城市更新中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文化保护意识增强,过去大拆大建的旧城更新方式已被逐步摒弃,开启了新一轮有机更新方式的探索。广州作为中国历史名城之一,于2016年率先提出"微改造"的方式开展城市更新工作,并在西关历史街区永庆坊进行大胆实践,改造一期效果引来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热议。探究了"微改造"模式下的景观营建方式,通过研究永庆坊景观改造实践,总结其主要改造手法,发现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此后广州地区历史街区的景观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代园艺》2020,(3):92-93
城市更新的目的在于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为城市区域带来经济的提升,社会快速的发展以及环境的优化。对老街区更新的规划设计更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工程。对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主要围绕理念与技术等方面开展。通过对"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城市空间应当尽量满足社会人性化需求"的思考,"多元、复合"理念、"嵌入"与"织补"策略等技术手段被引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中。  相似文献   

4.
回首过去历史古建筑遗迹的辉煌,发展现代化城市的繁荣时期,我们却将重要的历史过渡时期忽视——近现代时期建筑。而这一时期的建筑、街道等都真正代表老西安人的记忆,对古城历史的文化记忆,我们应将其很好地传承下去。2005年第十五届ICOMOS在中国的大会通过了《关于历史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地区周边环境保护的西安宣言》,作为第1部有关遗产周边环境的国际法规,对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及实践指导,从而再次阐明周边环境对于历史建筑保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建筑承载着我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的精髓,不仅是我们探究历史文化的例证,也是我们构建新建筑的借鉴。如何将古建筑火灾隐患防患于未然,在施工中采取怎样的预防措施应对,是我们应该积极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园林古建筑的审美情感特色研究,认为中国园林古建筑历史悠久、风格迥异、文化深厚,它起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中的人与物。不仅供人们居住观赏、休憩游玩,而且也是园林景观中的点景,使景观空间步移景异。它是人们内心审美需求的具体体现,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与权力的完美象征。而情感需求真切植根于人们的内心,是一种内心需求的认同,个人感情的满足,是繁忙工作之余人们梦寐以求的精神需求。中国园林古建筑的主要划分类型包括按单体构造划分、按屋顶形式划分及按不同地区划分3种。其特色主要表现在材料需求、建筑群体布局、斗拱结构及艺术多重化等4个方面。其审美情感包括色彩美感、质感美感、艺术美感(光影美感、造型美感、装饰美感、文化美感)及和谐美感4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城市生态遗址公园改造理念入手,结合城市文化公园的发展空间、设计理念、文化提升等方法,探讨了当前城市文化遗址公园在城市整体景观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提出了如何在保证城市文化遗址得到保护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生态景观改造,使其服务于民,并增进人们对其历史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城市更新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但在城市更新行动实施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保护与利用场地存量绿化,造成老树等存量绿化被肆意破坏。立足存量绿化与更新建设的现实矛盾问题,通过对场地老树等存量绿化的保护价值评价和利用风险评价,研究探索了其保护与更新利用的4种路径。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活动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影响着我们居住环境的各个方面。建立遗址公园就是把历史遗址和公园建设结合起来,使用保护遗址的本体、还原遗址原真性,展现遗址特征等手法,使人们在观赏、休闲的同时,领略先民们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精髓。这种建立遗址的方法,最有效地保护了历史文化遗址,并增加了城市绿地,开辟了城市周边公共休闲场所,缓和了当今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是展现一个地区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载体,对一个区域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地形地貌、建筑肌理、民族特色等有着很重要的保护与传承作用。传统村落作为一个突出广西独特文化遗产的代表,数量颇多且拥有较高的经济、艺术和社会价值,极具研究意义。在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古碑刻文化、古建筑文化、传统节庆文化、名人文化、古景点文化、乡土植物文化等分析扬美古镇村落景观文化的现存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扬美古镇村落景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措施。旨在为今后广西以及其他省、市的传统村落景观文化保护和传承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秀燕 《花卉》2016,(6):106-108
漳州古城的"枕三台、襟两河"、"古龙溪县轴线"等古城格局风貌犹存,同时"以河代城、以桥代门"的建城形制,"三面城河、一面墙围"的城中城做法,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格局中,具有独特地位。然而随着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人们忽略了对古城河道的保护,古城发展的历史文化印记也在慢慢消失。如何对古城河道两侧进行保护并更新环境,把壕沟变成景观文化河道,对我们提出了需不断研究和探索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2.
以明秀园内古建筑为例,探讨了现存的"别有洞天亭"、"荷风簃"2座古建筑的设计特点,总结出建筑特色为美观实用、装饰精巧,色彩绚丽,并针对园内古建筑的保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谢祥 《现代园艺》2014,(18):208-209
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及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现代园林技术建设迅速发展,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空气、优美的景观、舒适的环境等等,本文针对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在现代园林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人文景观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发展为切入点,分析苏州市平江路历史街区的现状和发展。通过对城市街道景观现状的调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景观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切实做到历史街区的保护,使得地域文化特色得以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家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并完善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体系,名镇名村保护与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在这个大环境下,西安市的历史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工作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龙首村是西安厚重历史的遗留,因在历史上和"龙"有一定的渊源,得以命名,并一直保留到今天。本文通过对西安北郊龙首村从古至今的历史风貌分析,提出了对现今龙首村改造的认识与构想。  相似文献   

16.
遗址公园顾名思义是为某一历史文化遗址而建造的公园,那么遗址是主题、是核心,公园是从属,是为保护遗址和展示遗址而建的。整个公园从规划设计构思到建设全过程,必须服从于遗址主体,使人们在观赏、休闲的同时,领略先民们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精髓。这种建立遗址的方法最有效地保护了历史文化遗址,并且增加了城市绿地,开辟了城市周边公共休闲场所,缓和了当今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在我国经历了兴起——发展——完善的过程,作为一座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蕴含着人类的物质精神文明。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历史遗产保护面对着的是空前的文化危机,这一危机的根源来自于都市发展与价值观念的冲突。从价值冲突这一核心问题切入,指出都市发展与历史遗产保护并不是冲突的双方,希冀依靠对陈旧观念的打破与继承,实现历史遗产保护的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18.
刘鹿璐 《花卉》2020,(4):106-107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文化的认识也不断认知,城市园林设计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载体,需要根据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对其进行挖掘,这样会更有利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在现阶段还需要不断加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探索,发掘我国历史文化的深刻思想,推动了城市发展的进程,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城市园林设计中历史文化的挖掘与表达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赵丹青 《现代园艺》2024,(2):150-152
湘西南苗侗少数民族村落景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村落景观,传承和发扬珍贵的历史及传统文化,让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湘西南苗侗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基于此,阐述了湘西南苗侗少数民族村落景观数字化保护的意义,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湘西南苗侗少数民族村落景观保护中的应用,并就湘西南苗侗少数民族村落景观数字化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进行论述,旨在推动湘西南苗侗少数民族村落景观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当前形势下,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化,在此基础上,人们对于环境更加重视,古树名木成为人们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主要载体。古树可以将自然美与人们的人文精神相融合,以生机的长势象征着古老文化的生命气息,保护古树名木对于弘扬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分析了潞江镇古树名木现状和保护管理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古树名木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